首页 > 探索 > 未解之谜 >

犹太难民的记忆 上海为何成为他们唯一的诺亚方舟?

时间:2024-02-20 16:30 来源:网络 作者: 小叶

【帆叶网探索分享关于未解之谜,上海,摩西,欧洲,美好,一直在身边,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的知识】

探访上海犹太难民

《近观中国》

如果你问什么是中国的气质,其中一定有一个答案是包容。

而中国上海,则是最具包容气质的城市。

即使是在二战期间,这一点也从未改变。

在那段对于全世界都极为艰难的日子里,有一群人对于上海的包容感受很深,他们就是曾经经历过纳粹种族灭绝暴行的犹太人。

周日晚22:00 凤凰卫视中文台首播

在当时,成千上万的犹太人逃难来到上海,这里为什么能够成为他们的庇护所?犹太人来到这里后如何生活?他们和上海之间有哪些故事?又是如何看待这个留下他们的城市?本期《近观中国》节目特邀意大利观察员范狄带您一探究竟。

犹太难民的记忆 上海为何成为他们唯一的诺亚方舟?

为何是唯一诺亚方舟?

1994年,一场犹太难民重聚上海的活动让大众知道,在半个多世纪前,这座城市曾救助了近2万名欧洲犹太难民。

而对那些逃亡来此的犹太人来说,上海仿佛成为了诺亚方舟一般的救赎。

犹太难民的记忆 上海为何成为他们唯一的诺亚方舟?

范狄参观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摩西会堂旧址)

此次拍摄,范狄的第一站是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

这里是二战期间上海犹太难民经常聚会和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

自2007年纪念馆建成至今,这里已经收集了实物史料1万多件,是整个上海关于犹太难民记忆和实物资料最齐全的地方。

犹太难民的记忆 上海为何成为他们唯一的诺亚方舟?

贝蒂的船票

这是一张由前犹太难民贝蒂女士捐赠的船票,它来自1939年。

那年,贝蒂和姐姐与爸爸、妈妈一起逃亡到上海。

船票价格显示为2844的帝国马克,相当于现在10万元人民币。

陈俭(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馆长):这些犹太难民来上海,他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你要能够有机会得到签证;第二,你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你可以买得起船票。

犹太难民的记忆 上海为何成为他们唯一的诺亚方舟?

逃难到上海的犹太人日常生活照

大约从1938年起,成功拿到签证和船票的欧洲犹太难民大多会选择海路到达上海,路线途经地中海、红海、印度洋,十分漫长。

1940年,意大利向英法宣战,这条海路遭切断。

此后,犹太难民如果想到上海就更加困难,必须乘火车,跨越西伯利亚到中国东北,或经过日韩辗转来到上海。

但无论是哪种方式,路上都要花费近一个月时间,绝对称得上耗时耗力。

但为什么即使这样,犹太人也要到上海来?上海,为什么会变成他们唯一的选择?

犹太难民的记忆 上海为何成为他们唯一的诺亚方舟?

王健(上海犹太研究中心执行主任):1938年,埃维昂会议讨论了怎么样去救助或者接纳犹太人。

当时,主要的欧洲国家,包括美国都在,没有一个国家说,我要增加移民的配额或者给予特殊的政策,但中国当时在这个问题上还是持开放的态度。

因为中国历史上,不像欧洲一些国家,有过这种‘反犹主义’这些。

而且,中国人的文化和犹太人文化都比较重伦理、重教育、重家庭。

所以一直以来,对犹太人持一个比较欢迎的政策。

记忆中的救赎

对于绝大多数欧洲犹太难民来说,遥远而陌生的上海是他们走投无路的一个临时选择。

逃难前,他们大多数都是中产阶级,生活优渥。

所以,当时到达战时的上海后,生活环境骤变,让他们一度充满了不适感。

但多年后,很多人回忆关于上海的这段日子时,才发现这里是家族唯一的拯救地。

犹太难民的记忆 上海为何成为他们唯一的诺亚方舟?

2015年 杰瑞·摩西(左)

在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给外国游客讲述自身经历

杰瑞·摩西(原上海犹太难民):上海是我们唯一可去的地方。

那时,我们已经装了一个箱子,要去奥斯维辛集中营。

他们屠杀了130万犹太儿童,仅有11%的犹太儿童在纳粹德国的统治中幸存,我就是其中一个

当时,上海很多人穷困潦倒,还受着日本人压迫,但我们一来,他们还是接纳了我们,他们心地善良

犹太难民的记忆 上海为何成为他们唯一的诺亚方舟?

杰瑞·摩西拿着自己儿时照片

杰瑞·摩西在7岁时来到上海,他幸运地逃过一劫。

当屠杀近在眼前时,来自上海的善意让他感受到了温暖,这份记忆也成为了他最为怀念和感恩的时光。

有一位卖米糕的阿姨,对他来说就像是母亲一样的存在。

犹太难民的记忆 上海为何成为他们唯一的诺亚方舟?

陈俭 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馆长(左)

陈俭(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馆长):尽管有救济站提供食物,但杰瑞也经常吃不饱。

他经常会到一位卖米糕的阿姨摆的小摊前。

他一来,阿姨就知道杰瑞饿了,会切一块米糕给他。

杰瑞他后来才意识到,这一块米糕对这个阿姨来说也是她们家的生计。

所以,他后来就说了这么一句话,比尔·盖茨是他心目中的英雄,因为他拿出自己的亿万资产帮助别人。

但这位卖米糕的阿姨,在他心目当中也非常的伟大。

因为他觉得,当你富有的时候,你的给予可能不困难。

但当你很贫困的时候,你的给予就非常的不容易。

犹太难民的记忆 上海为何成为他们唯一的诺亚方舟?

与杰瑞·摩西对上海的感观不同,同是曾经逃难来到上海的美国前财政部长布鲁门撒尔,在离开上海后一度表示:再也不回来这个‘鬼地方’了。

当时在他的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

多年后,布鲁门撒尔离开政府岗位,再次来到中国、来到上海,他的态度似乎有了改变。

他的眼中,上海究竟是怎样的存在?

现实版《白马咖啡馆》

在经历了最初的不适和艰难后,犹太难民逐渐适应了上海的生活。

他们在这里找工作,建立家庭,重新回到了生活的轨道。

犹太难民的记忆 上海为何成为他们唯一的诺亚方舟?

范狄和陈俭馆长相约来到白马咖啡馆,这里曾经真实存在。

1939年,从欧洲来的犹太难民鲁道夫·莫斯伯格,在朋友的资助下开设了一家咖啡馆,起名白马咖啡馆,希望可以借此名为避难而来的犹太难民一解思乡之愁。

现在我们看到的陈设,就是根据当时的咖啡馆陈设进行还原的。

在这里,范狄看到了爱情和生命的延续。

犹太难民的记忆 上海为何成为他们唯一的诺亚方舟?

犹太难民的记忆 上海为何成为他们唯一的诺亚方舟?

白马咖啡馆过去和现在图

当时,欧洲有一部同名歌剧也叫《白马咖啡馆》,讲述了咖啡馆店主与他的女招待之间的爱情故事。

而在1939年的白马咖啡馆,歌剧中的故事变成了现实。

半个多世纪前,鲁道夫的女儿和女婿在上海的白马咖啡馆相识、相爱、组建家庭。

一家人从此开启了和上海牵绊一生的缘分。

王健(上海犹太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二战期间,犹太难民在上海能够生存发展,一个是犹太组织的相互的救济,第二个是上海居民创造一个友善的生活环境,还有一点就是犹太难民这种自立、自强、自助的精神。

犹太难民的记忆 上海为何成为他们唯一的诺亚方舟?

来到沙拉女士家

白马咖啡馆的故事并不是特例,这样的情感羁绊和生命延续,在很多逃难来到上海的犹太人身上都曾发生过......

不过,二战结束后,绝大多数欧洲犹太难民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仅有极少数留了下来,74岁的沙拉女士就是其中一位。

1950年,沙拉出生了,成为了一名上海宝贝,她也是目前已知唯一一位仍生活在上海的欧洲犹太难民后裔。

这一次,我们有幸采访到了她......

沙拉和上海之间有怎样的故事?她眼中的上海是什么样的存在?上海和欧洲犹太难民之间还有什么特别的故事?更多精彩,敬请关注本周日晚播出的《近观中国》节目。

犹太难民的记忆 上海为何成为他们唯一的诺亚方舟?

制作人:张小玲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