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恋爱的过程中,不少人都希望恋人对自己欲罢不能,即使想要停止但仍然停止不了爱自己。
如果恋人一直都保持这种状态的话,那么就不难实现和恋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愿望了。
只是,每个人的性情、个性以及想法都是有所不同的,让他人对自己欲罢不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们知道治病要对症下药,那么让他对自己欲罢不能也是需要找到对应的方法。
当人们找到那个方式,然后对症下药的时候,就是自己让对方欲罢不能的时候了。
之所以人们想要他人对自己欲罢不能,多数是因为害怕失去对方的爱,失去这段感情,害怕对方不再用爱怜的眼神看向自己,所以才想要通过这样的方式去让对方更加爱自己,这样的心思实在是无可厚非,而且绝大多数人都是如此,渴望爱,害怕失去爱。
在此,祝愿你们能够让所爱的人对自己欲罢不能。
蒙古帝国第二位大汗,1229年9月13日—1241年12月11日在位,在位12年零3个月。
1229年窝阔大会被拥戴登基,管理整个蒙古帝国。
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追尊窝阔台庙号为太宗,谥号英文。
窝阔台在任内继续父亲的遗志扩张领土,主要是继续西征和南下中原。
政治方面,以契丹人为相,一改以往不降屠城作风,保存不少金朝遗民,同时又依其建议,提拔汉人为官,整顿内治。
因而使蒙古在华北地区的地位更加巩固,同时在战后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性发展,为日后元世祖忽必烈灭打下基础。
1229年窝阔台登基的时候,大蒙古国的东南部边界基本上就是黄河,金朝领土基本上只剩下黄河以南的河南、陕西等地(当时的黄河取道江苏北部的淮河入海)。
自1234年元太宗灭金朝,到1368年元惠宗逃离大都回到草原,统治北方中原黄河流域长达134年。
1233年5月29日蒙古军队取得汴京(今河南开封市)后,继续进攻蔡州(金哀宗所在地),由于金朝军队抵抗顽强,为了减少损失,窝阔台决定联合南宋攻克蔡州灭亡金朝。
在1234年2月9日蒙宋联军攻克蔡州灭亡金朝后,因为河南一带久经战火,田地荒芜,缺乏粮食,当时又正值冬季,天气严寒,于是把当地大部分居民暂往河北一带,准备等天气转暖后将居民再陆续迁回河南,并恢复农业生产。
同时军队久经战事,也需要休整,大部分军队撤到黄河以北。
蒙古灭金后,蒙(元)宋两朝再次形成,对立达四十余年,直到元军渡过长江入临安灭南宋,端平入洛也揭开了元宋两朝连续四十余年不断征战的序幕,直到元世祖忽必烈灭南宋统一全国为止。
1230年,有近臣别迭等人向窝阔台上奏,认为“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
”主张将汉人驱逐,把汉地的耕地变为牧场,耶律楚材则上奏请求均定中原地税、商税、盐、酒、铁冶、山泽之利,每年可得赋税白银50万两、帛8万匹、粟40余万石,足以支持窝阔台南征金朝的军队所需,窝阔台同意由耶律楚材试行。
1230年农历十一月,耶律楚材奏请在大蒙古国统治的黄河以北的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当时金朝尚未灭亡,黄河取道江苏北部的淮河入海)设立燕京等地设立十路征收课税使,并选用有名的儒士作为课税官员,得到窝阔台批准。
1231年农历八月,窝阔台到达云中(今山西大同市),十路征收课税使将当年征收到的汉地赋税簿册和金帛陈于廷中,窝阔台大悦,当日设立中书省,改侍从官名,以耶律楚材为中书令,粘合重山为左丞相,镇海为右丞相。
1235年春,窝阔台决定在和林建都城,修建万安宫;并部署伐南宋、征高丽和再次西征;1236年正月,万安宫建成。
窝阔台大宴群臣,同月,窝阔台下诏发行纸币交钞。
1234年正月灭金朝后,窝阔台下诏括编汉地户籍,他接受耶律楚材的建议,以按户为单位收取赋税。
1236年八月,括户完成,括得汉地民户110余万户。
1236年括户完成后,失吉忽秃忽主张按以往风俗在中原对诸王和有功之臣进行分封,窝阔台表示同意。
耶律楚材力陈“裂土分民”的弊害,使窝阔台同意封地的官吏须朝廷任命,除常定赋役外,诸王勋臣不得擅自征敛,以限制诸王勋臣在封地的权力。
1233年,为了培养蒙汉双语翻译类人材,窝阔台下诏在燕京(今北京市)建国子学,派遣蒙古人子弟18人学习汉语;汉人子弟12人,学习蒙古语和弓箭,并选儒士为教读。
1233年农历四月,蒙古军队进入汴京城(今河南开封市),中书令耶律楚材向窝阔台奏请遣人入城,求后,得五十一代孙元措,奏袭封衍圣公,付以林庙地。
耶律楚材又派人入汴京城,挑选了大量的人才。
1241年12月11日(元太宗十三年农历十一月八日),窝阔台因为酗酒而突然暴毙,使他的西征进程被逼中止。
当时大军正朝往维也纳推进,但为了赶返参加位于蒙古的库里尔台大会而急忙撤军,自此以后,蒙古大军再也没有踏足这片土地。
窝阔台去世后,1242年春天,皇后乃马真后开始称制,处理朝政,直到1246年8月24日窝阔台之子贵由继任为止。
乃马真后临朝称制期间,朝政比较混乱,中书令耶律楚材力争而不能有效果,于1244年农历五月忧愤而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宋徽宗千字文有何特色?宋徽宗千字文是如何练成的?今天我们将一一揭晓以上的问题。
宋徽宗与众多书家一样,也喜欢书写千字文,留存至今的两件宋徽宗千字文墨迹,犹如晶莹的双璧,闪耀着夺目的光彩,展现出其超凡脱俗的艺术功力。
网络配图 宋徽宗千字文一 瘦金体是赵佶创造的书法字体,亦称“瘦金书”或“瘦筋体”,也有“鹤体”的雅称,是楷书的一种。
他早年学薛稷,,参以褚遂良诸家,出以挺瘦秀润,融会贯通,变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风格,号“瘦金体”。
其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联笔字象游丝行空,已近行书。
其用笔源于褚、薛,写得更瘦劲;结体笔势取黄庭坚大字楷书,舒展劲挺。
现代美术字体中的“仿宋体”即模仿瘦金体神韵而创。
宋徽宗千字文二 宋徽宗千字文的运笔飘忽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转折处可明显见到藏锋,露锋等运转提顿的痕迹,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
此书体以形象论,本应为“瘦筋体”,以“金”易“筋”,是对御书的尊重。
网络配图 宋徽宗千字文三 宋徽宗流传下来的瘦金体作品很多,比较有名的有《宋徽宗千字文》,《秾芳诗》等,《宋徽宗千字文》是赵佶二十三岁写给大奸臣的,此时的瘦金书体已初具规模。
宋徽宗千字文多为寸方小字,而《秾芳诗》为大字,用笔畅快淋漓,锋芒毕露,别有一种韵味。
宋徽宗千字文四 徽宗千字文卷,纵:30.9厘米,横:322.1厘米。
宋徽宗千字文,为赵佶于崇宁三年二十二岁时书赐童贯的。
他真书学薛曜,并且青出于蓝,间架开阔,笔划劲利,清逸润朗,。
网络配图 宋徽宗千字文五 诚如当代著名书画鉴定家杨仁恺先生所云:“其结体疏朗端正,下笔尖而重,行笔细而劲,撇捺出笔锋而利,横坚收笔顿而钧,文体匀称,用笔轻按重收,顿折利落,具有飘逸清润之感,显示出‘瘦金书’的独特风格。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