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电视剧

从甜美巅峰到角色瓶颈:14年演艺路39部剧,36岁的她该何去何从

时间:2024-05-25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最近在追《庆余年 2》,里面由毛晓彤塑造的北齐大公主这个角色给我的感觉很特别。

从甜美巅峰到角色瓶颈:14年演艺路39部剧,36岁的她该何去何从

整体来看,这个角色给人一种戏份不足、缺乏发挥空间和亮点的印象。原本设定该是个腹黑女,还会坑范闲一把,结果剧里却变成了一个真有点傻气的社恐小公主。她见到范闲时那副战战兢兢的模样,就好像是有人在刻意而用力地表现害怕和社恐一样。 那些略显夸张的举止,仿佛在告诉观众“快看我在演呢,一定要认真看呀”。但实际上,就剧版的呈现来说,北齐大公主不该是毛晓彤演绎的这般状态,毕竟都要女扮男装去当皇帝了,怎么可能还这么单纯呢?

从甜美巅峰到角色瓶颈:14年演艺路39部剧,36岁的她该何去何从

目前剧情还没看出有反转的迹象,但从毛晓彤的角度看,肯定更希望这个角色能按照原著的走向发展。毕竟这对她来说也许是个很好的机会,如果能借此火一把,对她的演艺事业肯定大有助益。可要是只是个单纯的傻白甜角色,那真的就没什么挽回余地了,她之后的演艺之路恐怕会更艰难。 不要觉得夸张,看看她这些年的经历就知道,现在的形势确实不太乐观,她确实需要寻找机会去改变。毛晓彤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她入行前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那个不负责任的渣爹,全靠母亲的坚持才熬过来。从 2010 年她出演首部剧《女神捕》进入演艺圈后,她的机遇还算不错,很快迎来了《甄嬛传》的高峰期。

从甜美巅峰到角色瓶颈:14年演艺路39部剧,36岁的她该何去何从

“此花唤作美人面”,瑛贵人那简单的出场就让很多观众看到了她的美。在颜值上,毛晓彤绝不差,那小巧的脸蛋,既可以甜美也可以清冷,风格多变,能挑战很多角色。但甜妹路线确实有点害人,除了《甄嬛传》中她最出彩的那个角色,就是在《锦绣未央》中那个顶着单纯无害的脸却心狠手辣的李常茹了。李常茹这个角色能火,不仅因为她长得美,还和她身上的反差感有很大关系,只有这种突如其来的不同,才有发挥空间,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也是为什么会担心北齐大公主这个角色会一直甜下去,从而拖累毛晓彤。

从甜美巅峰到角色瓶颈:14年演艺路39部剧,36岁的她该何去何从

以前,她可以演活泼可爱、骄纵任性的郭芙,也可以演天真单纯的赵二喜,每天开开心心地生活。但现在毛晓彤都 36 岁了,首先年龄上就很难支撑,再加上她的脸也曾经出过问题。 在《庆余年 2》里,她还是那张充满元气的脸,即使胆怯也能看出几分可爱。看到这样的表现,仿佛能看到以前的影子。脸在,事业就在。再加上她和大皇子的 CP 感,站在一起也很登对。

从甜美巅峰到角色瓶颈:14年演艺路39部剧,36岁的她该何去何从

就算这两个角色最后没能大火,也能安然无恙地演到最后。要是在毛晓彤二十多岁的时候,这样的结果也还行。但现在不行了,因为她的脸也不稳定了,在《云襄传》里就很明显,充气感更强了,面部也有些僵硬。这种僵硬绝对不是打光或者化妆的问题,而是用了科技还没恢复好。回头看看她年轻时的状态,真的会感叹变化太大了。 毛晓彤本人的性格其实也不是她长相表现出来的那样,不管是当年面对渣男时的冷静,还是之后的应对方式,都能看出她的清醒和克制。她跳舞也很有爆发力,再性感的舞蹈在她身上也毫无违和感,反而更显魅力。但不知道为什么,这些年她演的大多都是活泼可爱、充满纯真气息的女性角色。

从甜美巅峰到角色瓶颈:14年演艺路39部剧,36岁的她该何去何从

一道菜吃多了都会腻,更何况是用同一张脸演同一个角色,如果想要大火,改变现状,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些年,她大大小小演了 39 部剧,能出彩的少,大多都是甜美型角色。就像同样出自《锦绣未央》剧组的陈钰琪,她现在的处境就是最好的例子。软萌甜美风格,一开始演配角还好,后来演主角,几乎都是一样的人设,纯洁、无辜、完美,连服装造型都没什么变化。 现在的结果就是,她没什么动力了。在娱乐圈发展,不是说演的剧多就好,没有代表作,真要淘汰起来会很快。还是要拿出真正有实力的角色,有号召力地扛起剧本,自己有市场竞争力,才能走得更远。

从甜美巅峰到角色瓶颈:14年演艺路39部剧,36岁的她该何去何从

毛晓彤现在面临的就是要改变。乖巧可爱的妹妹她也演不了几年了,真的要进入 40 岁这个大关了。如果 40 多岁还在古偶剧里演年轻漂亮的小姑娘,那会很不现实。 在《庆余年 2》中,毛晓彤饰演的北齐大公主,口碑其实已经有点下滑了,大家的评价还是围绕在这个角色是不是傻白甜上。如果是傻白甜,那就没什么意思了,对毛晓彤来说也没什么加持,演技也没什么新的突破。 但如果北齐大公主不是傻白甜,那肯定会火,会掀起新的口碑热潮。到那时,毛晓彤之前演的北齐大公主的那些社恐、伪装、怯懦的表现,都会变成夸赞。

中国历史上的禽兽王朝,帝王个个都是变态,北齐帝王无一善终

(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由公元420年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公元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该时期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南北两势虽然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所以称为南北朝。在这短短的169年的时间里,中国被划分出了多个国家,而则是这些国家中较为强大和主流的一个国家。虽然只有短短28年的历史,但是却产生了无数有趣的故事。山东大学历史专业的讲师代国玺,请他为我们谈谈北齐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儿。 作为的祖国,北齐从建国到被所灭,总共只有短短的28年时间,但是在这28年的时间里,北齐却换了6任。“其实作为历史学者来说,北齐是一个很有趣的国家,虽然这个国家不断地在更换皇帝,但是它的军事实力却有目共睹。”代国玺告诉小编说,这与北齐皇族的鲜卑族血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鲜卑族属于游牧民族,马背上的民族,他们大多骁勇善战,所以尽管北齐的延续时间不长,但由于它军事实力很强,一直让最终吞并它的北周很头疼。” 而据史料记载,北齐从建立到灭亡期间,其六任皇帝都死得不大正常,不是因为暴病横死,就是被杀,而且几乎没有一任皇帝活过35岁的,“这6任皇帝,都没活到35岁。活的最长的是武成帝,也不过32岁而已。这也就造成了北齐的政令经常变化,不够稳定。”代国玺表示,这样的情况其实在南北朝并不少见,毕竟那是一个分裂战乱的年代,社会的动荡时常会引发出各种问题,宫廷政变也在所难免。 “北齐王朝是中国历史上臭名昭着的‘禽兽王朝’,北齐的几任皇帝,大多属于荒淫暴虐,比如说叔嫂通奸,子奸父妻,虐杀无辜的事情时有发生。尤其是北齐最为重要的两位皇帝:文宣帝和武成帝高湛,最为残暴淫乱。”而对于这种现象,学者们大多认为,这与北齐皇族为鲜卑族有关,“因为在鲜卑族文化里,并没有汉文化中的伦理五常这些概念,因此他们做出这些事儿来并不会受到过多的约束或者道德批判。”此外,代国玺还对小编表示:“当然,也有一些学者提出过一种新的看法,即皇族可能有一些家族遗传病史,使得他们的一些行为比较‘疯魔’。” 兰陵最初为鲁国次室邑?说起北齐,我们不得不说兰陵王,而说起兰陵王,我们又不得不说到他的封地,徐州兰陵郡。事实上,史料中关于兰陵的行政区划记载也较为复杂,最初,兰陵本为鲁国的次室邑,地处于如今的临沂市苍山县兰陵镇周围区域,在夏、商和西周时期一度是鄫国的领土,鲁国派军队、奴隶南下,占据兰陵建立次室邑。 一直到了公元前319至前312年之间,史书中才真正有了“兰陵”二字的记载,而故老相传,兰陵这一名字是由所起的。而到了秦统一六国,设立郡县制之后,兰陵属东海郡,设有兰陵县(今兰陵镇)、襄贲县(今长城镇)和鄫县(今向城镇),是东海郡县治所最密集的区域。而在南北朝时期,兰陵一度被北魏、东魏、北齐、北周等政权管辖,分属兰陵郡的兰陵县。其郡治也迁至氶地(即现在的枣庄市峄城区),而高长恭则被封为徐州兰陵王。“其实在中国的历史上,有两个兰陵,一个是北兰陵,也就是高长恭的封地,还有一个南兰陵,在今天的常州武进,因此兰陵也曾是常州的古称之一。”代国玺表示。 兰陵王身世低贱?无论是在《北齐书》还是《》这些正载中,对于兰陵王的身世记载,始终有些语焉不详。一个显见的例子,是在《北史》关于文襄皇帝(在高洋即位后,追封哥哥高澄为文襄帝)六子的记载:“文敬元皇后生河间王孝琬,生河南王孝瑜,生广宁王孝珩,兰陵王长恭不得母氏姓,生安德王延宗,生渔阳王绍信。” 在高澄的六个儿子中,五个人都有自己母亲的姓氏,偏偏兰陵王高长恭却“不得母氏姓”,这到底是为什么?更让人觉得奇怪的是,在史书中,对于高长恭的弟弟,安德王的母亲还有另一个记载,即“陈氏,广阳王妓也”。正因为如此,不少人认为,或许高长恭的母亲是一个身份极其低贱的人,甚至连妓女都不如,因此才没能记载于史书中。 对此,代国玺则有自己的看法:“这件事儿其实要分开来看,首先在中国历史上,高官贵族的家妓,其地位并不是那么低下,而且其职责也不是所谓的皮肉生意,很可能只是一名歌舞妓而已。”而在北朝,由于礼法观念较为淡漠,不排除一些身份较低的女子来历不明的情况:“比如说有一个穆后,她的母亲是一个婢女,跟人私通后生下了,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穆氏是没的,一直到她后来嫁给高纬,才被赐。”因此代国玺推测,高长恭的母亲身份肯定不会尊贵,但是不见得会是一个“连官妓都不如的女人”。 此外代国玺还告诉小编,在高长恭墓所在的河北磁县,有许多关于兰陵王的传说,而其中有些传说认为,高长恭的母亲是一名尼姑,遭高澄逼奸而生子,所以史官才不敢记载其姓氏。 在史学界,关于北齐高氏皇族是否为鲜卑人的争议始终存在,有学者认为,高氏父子本是河北人,因此他们属于汉人,但是也有人通过考证史料发现,不少史料中在谈到高氏父子时,往往称其为“鲜卑小儿”或讥讽对手为“汉人”,因此其鲜卑血统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如果我们抛开高氏父子是否为鲜卑人的争议不谈,只看北齐的政策,却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事情。”代国玺表示,在北齐建立之后,一直奉行的是鲜卑化政策,或鲜卑化汉人政策。而这些政策也使得北齐一度在北朝中占据了主流地位。 着名史学家陈寅恪就曾着书表示:“南北朝诸律、北优于南,而北朝尤以齐律为最……”。在北齐建立后,曾有过不少政治制度改革,例如推出了兵农分治的军镇制,例如打破了只有胡人才能当兵的制度。“这些制度的出现,从根本上看,促进了文化与鲜卑文化的融合。”代国玺表示。 除此之外,北齐还推出了不少制度,而这些制度甚至被后来的隋朝和唐朝所沿用:“比如说中国历史上官印制度的变革,就是从北齐开始的,应该说北齐在官印制度的发展上起到了一个推动和过渡作用。”据代国玺介绍,在南北朝之前,中国一直是以官职印为正印,而到了隋朝,官印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正印从原来的官职印变成了官署印:“比如说在南北朝之前,你担任御史大夫,于是你的官印就是‘御史大夫之印’,赋予御史大夫权力的就是这个印;到了隋代,这样的官职印就很少了,正印主要是官署印,它把权力赋予给整个机构而不是这个机构的长官,比如说‘中书省之印’。官印制度的变化,事实上意味着政府的组织形态产生了重大变化。而隋代会有这种变化,其实是以北齐的官印制度为基础的。由此可以看出,北齐制度对其后的隋唐制度有多么大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高长恭:北齐最厉害的武将,年仅32岁惨遭杀害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