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0年—577年),是中国时期的北朝割据政权,由权臣次子所建,建都邺城。
因皇室姓氏为,故又称“高齐”。

历经文宣帝高洋、废帝、孝昭帝、武成帝、后主、幼主六帝,于577年被宿敌攻灭,享国祚仅二十八年。
对于北齐历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那是一个、残暴至极、禽兽变态的朝代。
变态朝代、禽兽帝王、疯子家族,总之,一切疯狂无度的词语,用来形容这个朝代,都显得并不过分,甚至,很多人都认为:那是一个被具有家族式遗传精神病史的帝王们统治的国家。
那么,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几乎每个执政的帝王,都存在着反人类的性格,施以暴行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
北齐前后共二十八年,凡六帝,特立独行的统治者们,除了高欢以外,没有人能活过四十岁。
从暴政凶狠淫乱而言,素有禽兽王朝之称。
这其中,北齐统治有一半的时间是无法可依的,全凭个人喜恶或当天的心情判案,叫你死就犯死刑,叫你活就杀人无罪。
并且,大量派遣奴仆担任县长,而不是因为有能或有才。
接下来,笔者对于北齐的“禽兽”,再来具体的说一下,但是,读者们却要做好心理准备。
首先:开国皇帝高洋嗜酒成性,残暴至极。
高洋酗酒,并经常在酒后行凶。
他命人在院子里造了一口特别大的铁锅,还摆放了长锯、锉刀、石锥等刑具,每次当他喝多了之后,都要亲手杀人。
杀完人之后,还要砍下四肢,有时候放在火里焚烧,有时候会投到江中喂鱼。
甚至,兴致一来,他直接在自己的文武百官中随便抓个人来,当众斩首。
有一次,他酒后将自己的亲妈娄摔了个半死。
还有一次,喝多了之后,他把自己岳母的腮帮子一箭射穿,这还没完,还用马鞭子抽了岳母一百多下才肯罢休,折腾的老太太也只剩下了半条命。
话说,高洋有个宠妃,名为薛贵妃,原本是他堂叔的妃子,被其看中后归为己有。
一天,高洋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直接起身就把高贵妃的人头给剁了下来,还随手将人头揣在了自己的怀里,然后,坐着车去跟群臣一起共度晚宴去了。
这还不算完,吃着吃着,高洋突然从自己怀中将人头取出,并且,放在了饭桌上。
大臣们见状都吓个半死,正当大家惊魂未定之时,“高变态”又叫人把薛贵妃的尸首抬了上来,并且,自己亲手开始肢解尸体,还将大腿剁下来做了个人肉琵琶,按上琴弦,开始自弹自唱起来。

紧接着,他又连饮数杯烈酒,突然大哭起来,并感叹道“佳人难再得”,随后,叫人把装入棺材,而他在旁边披头散发,大哭不止,为薛贵妃送葬。
像这样让人匪夷所思的暴行,在高洋身上还发生了很多很多,说他是个禽兽,简直都是对禽兽的一种侮辱。
其次,历史上所知晓的,中国唯一一位“无上皇”。
高洋因为嗜酒成性,最后,酒精中毒而死,31岁就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高洋死后,本应该是太子高殷继承皇位,但是,却被六弟高演给夺走了王位。
高演还杀死了自己的太子哥哥,以绝后患。
不过,高演只做了一年多的皇帝就一命呜呼了。
并在临终前,将皇帝宝座传给了他的弟弟高湛,而非之前所立的太子高百年。
但是,高湛生性淫荡,不爱江山爱美人,竟然,将皇位给了自己的儿子高纬,而自己则专门去行淫乐之事了。
不过,荒淫无度的代价就是,早早地精尽人亡了,高湛年仅32岁就挂了。
北齐帝王真是变态无止境,变出新高度。
高纬的变态行径,让他之前的叔叔大爷、老爹大哥们都叹为观止,残暴、淫乱、昏庸,总之,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变态皇帝。
在他的荒淫统治之下,北齐很快就面临亡国危急。
为了规避亡国之责,高纬竟然将自己的帝王之位禅让给了自己年仅八岁的儿子高恒,自己去做了太上皇。
没过多久,这位太上皇,又让自己年幼的皇帝儿子,把皇位让给了大丞相。
这样一来,高纬就成中国历史上所知道的,唯一一位“无上皇”。
再者,婆媳一起做妓女,为娼比当皇后更快活。
胡太后,有“北齐第一淫后”之称。
在荒淫无度的黑暗统治之下,北齐帝国走向了灭亡,原本的王公贵族也沦为了贫民百姓,其中,就有胡皇后一个。
当时的胡皇后四十多岁,风韵犹存。
没有了皇室的供养,也没有了清规戒律的束缚,这让胡皇后想到一个另类的谋生方法。

那就是:跟她二十多岁的儿媳妇,高纬的正妻穆黄花,一起当妓女,靠出卖身体赚钱。
曾经贵为皇后的两个女人,竟然,一起跑到北周的首都长安城内去出卖身体,在当时嫣然成为了最最爆炸性的新闻,长安人知道后都纷纷前往,一睹皇后的芳泽。
一个韵味十足,一个年轻貌美,两个人的生意可以说是十分兴隆的。
本来从贵族沦为娼妓应该是一件令人生怜的事情,但没想到的是,胡皇后的心态超好,对这分“职业”还非常热爱,居然,兴奋地跟自己的儿媳妇说:“为后不如为娼更有乐趣。
” 当皇后竟然没有当妓女快乐?这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
最后,自带亡国气质的“无愁天子”。
高纬,是高湛和胡太后之子,也是北齐变态帝王的顶级选手。
高纬其实是一位“文艺青年”,音乐天赋颇高,能歌善舞,文艺气质凸显。
他创作的《无愁曲》,用琵琶亲自演唱,并让数百人与自己一起合唱,伴舞,所以,民间对其有“无愁天子”之称。
高纬喜欢养马,对于自己钟情的宠物,饲养起来可以说是极尽奢华的,光他亲自喂马的饲料就有十多种。
而且,这些马都是“公务员”的待遇,它们吃的都是皇粮,还有郡守一样的封号,并且,按时发放俸禄,领工资。
不光是马待遇超高,就连宫中高纬养的狗也是吃粱肉,赐郡君称号的,奢靡程度令人瞠舌。
高纬性情残暴,出手狠辣,为了扶持小皇帝上位,他为其,杀了无数人。
除了为了稳固政权杀人之外,他闲来无聊滥杀无辜的程度与其叔叔们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可以说,叔叔大爷们曾经玩过的那些杀人游戏,他早就腻歪了。
高纬玩的花样,可以说更刺激,花样更多。
有一次,他跑到南苑游玩,把从官的60人都赐死了。
没事的时候,就随便抓人杀了之后,剥面皮来看,觉得很新奇很好玩。
高纬还是一个无比昏庸的皇帝,他大杀忠臣,听信谗言,自毁长城,涂炭生灵,北有这么一个奇葩皇帝,如果,还不灭亡,那真的是天理不容,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永乐大帝“活剐”三千宫女内幕
导读:洪武三年(1370年),十岁,受封燕王。曾居凤阳,对民情颇有所知。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棣就藩燕京北平,之后多次受命参与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曾招降蒙古乃儿不花,并曾生擒北元大将索林帖木儿,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晚年,长子太子、次子秦王朱樉、三子晋王朱先后去世,故朱元璋四子朱棣不仅在军事实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上都成为诸王之首。 朱棣下令将这些从全国选来的美丽的宫女全部处以剐刑。所谓剐刑,即是凌迟处死。此刑主要用来处死“谋大逆”、“谋反”等政治犯。派遣下西洋的“永乐大帝”朱棣,是的暴君,比起老爹朱元璋毫不逊色,甚至。网络配图 1402年,他夺了亲侄子的皇位,导致了几十万人的战死沙场;建文帝宫中的宫人、女官、被杀戮几尽;他一次性枉杀1万4千多人。他还将忠于建文帝的旧臣如方孝儒等人全部杀死;仅方孝儒一家,灭“十族”就杀掉873人!对于建文忠臣的妻女,朱棣竟把她们送进妓院、军营,让人轮奸。有被摧残至死的,朱棣就下圣谕将尸体喂狗吃了。 ,屠戮宫女。朱棣的大老婆徐皇后,于永乐五年(1407年)病死。徐氏死后,朱棣一直未立皇后。后宫有一位权贤妃,是从朝鲜选来的美女,美艳殊丽,能歌善舞,且善吹箫,聪慧过人,最受朱棣宠爱。不料永乐八年(1410年),随朱棣率兵北征,死于归途,害得朱棣为宠妃很掉了几滴眼泪。朱棣正为失去宠妃而悲伤之际,有宫女揭发说权氏是被吕妃串通太监和银匠用砒霜毒死的。朱棣大怒,也不细查,即下令将被告下毒的太监、银匠处死,对则采用酷刑,用烙铁直烙了一个月才死。受吕氏牵连而被杀者达数百人。 揭发吕氏毒死权妃的人也,是一位朝鲜商贾的女儿,史书称其为“贾吕”。永乐十八年(1420年),朱棣准备立为皇后的宠妃暴死,而恰于此时,皇宫内又有人告发贾吕、与宦者“通奸”(宫女和宦者结为夫妻一样的伴侣,实际上没有实质上的性行为,仅仅是相互慰悦、相互照顾而已,宫内称为“菜户”或“对食”)。明朝后期的对此类事,往往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甚至还亲自将宦官与宫女结为对食的。朱棣却。贾吕、鱼氏惧祸,上吊自杀。 朱棣并不罢休,又兴株连之法,拘捕与贾吕亲近的宫婢,亲自审讯,看贾吕等人是否还有其他阴谋。宫婢受了酷刑,竟诬服称后宫有人要谋害皇帝。这一口供,激起朱棣嗜杀本性。于是,接连有更多的人被抓,更多人的屈打成招。百连千扯,自承“谋逆”的宫婢侍女,竟然达近三千人之多。朱棣下令将这些从全国选来的美丽的宫女全部处以剐刑。所谓剐刑,即是凌迟处死。 此刑主要用来处死“谋大逆”、“谋反”等政治犯。行刑时朱棣亲临刑场监刑,经常还亲自操刀,残杀宫女。一位河北籍宫女受刑时斥骂朱棣:“你年老阳衰,我们宫人与宦者相悦,又有何罪!”朱棣更加恼怒,令画工画了一张贾吕与宦官相拥图,遍示内宫,羞辱无辜的宫女之余,亦不啻自我羞辱。《李朝实录》记载,朱棣大肆屠杀宫女之际,适有宫殿被雷电击毁,宫女们暗喜,以为朱棣会因害怕上天惩罚而停止屠杀,但朱棣“不以为戒,恣行诛戮,无异平日”。网络配图 公元1424年,朱棣第五次出兵大漠,死于北征回师途中的榆木川(今内蒙古乌珠穆沁)。大内以30余宫女生殉朱棣。她们吃完饭以后,被带上殿堂,哭声震殿阁。殿堂内置有小木床,使宫女立在床上,梁上结有绳套,把她们的头放在圈套中,然后撤掉小床,使她们吊死。“永乐大帝”无改一生嗜杀气度,死了也要祸害别人。 相关内容:轶事典故 生母争议 朱棣的生母是谁,居然还是个谜,数百年来一直扑朔迷离。中国古代正妻生的儿子称嫡子,非正妻生的儿子称庶子。正妻被称为嫡母,其它的妾被称为庶母。对帝王家来说,嫡子和庶子在名份上有重大差别。按照封建宗法制度,皇帝死了,皇位要由嫡长子继承。即使嫡长子死得早,如果嫡长子有儿子,也要由嫡长子的嫡长子来继承,其他庶子则不得觊觎。 朱棣自称是所生,是嫡子。其实,经历代学者考证,明成祖的生母不是马皇后。明成祖的生母问题,不只是关系到他的身世,而且深刻地影响到他一生的行为。有野载碽妃就是朱棣生母,并且正史之中也能找到应对此项推测的证据。 初师遇险 建文帝削藩,远在北平的燕王朱棣知道自己不能再,凭借多年的兵力和谋略,于1399年七月起兵杀出北平,直取南京。名义是铲除皇帝身边奸臣,为国消除灾难。刚出北平,在今天东坝与南来之敌交锋,展开厮杀。这里背负重山,面对平陆,诸山之水连河通海,坝河、亮马河、温榆河交汇。 朱棣骑一匹青骢马,被敌军追逼到一条河沟边。眼看就要没命,情急之下他问坐骑:你能跨过这沟,让我脱险吗?说完一抖缰绳,这马驮着朱棣噌地一下连跨三道河沟,甩脱追兵,化险为夷,最后累死。朱棣这才得以连陷通州、蓟州、德州、济南、宿州、扬州,1402年六月攻占南京,七月宣布称帝,年号永乐。迁都北平改为北京后,为纪念当年初师遇险,坐骑忠勇,就在东坝建了马神庙,塑马供于庙中,当神祭祀。网络配图 军事 北征蒙古 明成祖即位前,以抗御蒙古有功,权势日重,进而夺得皇位。即位后,对鞑靼作战获胜。纳降阿鲁台,转而进攻瓦剌。阿鲁台得势复叛。明成祖自知失策,在愤恼中一意孤行,一再举行不明敌情也并非必要的亲征,终至身死军中,为天下笑。明成祖在北征中结束了他的一生,明王朝也由此结束了对蒙古的北征。 安南古称交趾,自汉唐以来,一直是中国的属地,五代以后,方独立成国。元末战乱,安南趁机从中国版图脱幅,一度发兵攻入思明路永平寨,超越定界铜柱二百余里,霸占丘温、庆远等五县。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曾颁诏晓谕安南国王陈日昆,命令归还,但陈朝此时已由国相黎季犛掌权,他胁迫国王陈日昆,称兵拒命。朱元璋以战争方息,重在安抚,不愿再起干戈,于是置之不理,安南从此处于半独立状态。 后明成祖于1406年至1407年期间派兵攻打南安,最终安南独立,明封黎利为安南国王,从此朝贡不绝。这场战争最后以明朝胜利、胡朝灭亡告终,越南被并入明朝领土,标志着安南属明时期的开始。 望海埚大捷 明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三月,朝廷任命刘江为辽东总兵官,负责辽东防务。刘江是邳州宿迁人(今江苏省宿县),本名,因替父参军故冒父名刘江,后来立功授广宁侯,才改用初名刘荣。 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十二月,于旅顺口、望海埚、左眼、右眼、西沙洲、三手山、山头等地修建烽台七座,派兵防守,以防倭寇。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六月十五日在望海埚发生战争,此战总计杀死倭寇742名,生擒857名。刘江令用50辆大车载运俘虏,胜利地结束了望海埚战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奢华的风流皇帝乾隆靠什么来维持自己“节俭圣君”的形象
的“荷包”,令人直接想到的似乎应该是国库。其实中国的皇权制度中,皇帝的个人用度与国家财政分离是很早的,有少府负责皇室用度,所仰仗的收入来源,是山林川泽之利。此后的历代中央王朝也基本延续了皇室收支与国家财政分离的制度,横向比较欧洲及西亚的中央集权君主,这套财政制度相当高明。但接下来的问题是,皇室收入如何筹措,与国家财政是什么关系?这个问题与皇权制度是相伴随的,而且有时对皇权稳定的影响还很大。清作为最后一个帝制王朝,在、时期已经确定了定额化原则的国家财政体制,直到战前,国家财政都以尽量不增加用度为总体原则。这样来看,清帝国可能秉持着相当“节俭”的财政原则,事实上,皇帝就经常这样自我标榜。但是,如果考虑到有一笔相当巨大的收入在户部控制之外,这一“节俭”的形象就需要重新考虑了。网络配图赖惠敏教授的新书《的荷包》(以下引文仅标页码)正是直击这个隐秘之处。她勾稽出乾隆皇帝最重要的三个皇室收入来源,并说明这些钱的流向,相当程度上刷新了我们对乾隆一朝政治的理解。赖惠敏教授早年师从徐泓教授,研究江南的赋役制度,卓有成就。此后转向研究的皇族,多年爬梳清代档案,用力精勤。如她在后记中所说,因为系统阅读内务府档案,才发现皇室的巨额商业收入。尤其是乾隆皇帝,有三个钱袋子来获得源源不断的收入,同时维持一个“节俭”的圣君形象。乾隆皇帝的第一个钱袋子,是皇庄(官庄)。清初皇室就在盛京等处设立若干田产,由庄头管理。这些皇庄的收入多供应当地驻军及内务府人丁,还未直接流入皇帝的口袋。但乾隆年间曾大量查抄官民家产,直接为内务府所有。作者书中所举出的例子是乾隆五十五年(1790)的承安案。承安本是伊犁锡伯部落领队大臣,以“玩愒成性”被查抄家产。这其实等于是没有什么确实的罪名。查抄承安家产使内务府增加近四十一万亩土地,而内务府本来控制的皇庄土地不过五十多万亩。网络配图乾隆皇帝第二个也是最著名的钱袋子,是淮扬盐商。几十年前徐泓先生有一篇经典论文专论明后期盐法之变,认为明末以世袭专利特权换取商人的合作,专卖商人则为了确保垄断权利,一味与官府勾结,报效官吏的需索。这使得当时最重要的商业资本之经营寄生于政治权势之上不能独立(徐泓:《明代后期的盐政改革与商专卖制度的建立》,1978)。清代继承了这种竭泽而渔的制度,乃至出现总商,庇护特权商业至于其极,而商人的报效大部分进了乾隆皇帝的腰包。乾隆朝内务府来自盐务收入,自乾隆三十年以后在一百万到两百万之间,约占盐课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四十之间。淮扬盐商由此做大,发展出一时红肥绿瘦的淮扬文化,从何炳棣先生到王振忠教授,所论很多,不再冗言了。前年有部还算火热的电视剧《大清盐商》,多少也摸到了些门道。张嘉译饰演的汪总商怎么看都像是汪处长,当他追查盐务侵吞,步步深入时,发现逼得所有人背锅的正是他的恩主乾隆皇帝。到了这一步,钱去了哪里,就万万问不得了。网络图片乾隆皇帝最后一个不那么引人注意的钱袋子,居然是税关。税关的定额税收全部交解户部,所以使人容易忽略其税收盈余的去向。实际上,税关盈余收入解交内务府,也就变成皇室的收入。各税关志中经常提及关税盈余提解内务府,以及内务府核销关税盈余的问题,税关要动用盈余银两,还要在内务府核销。也因此,清代不少税关监督就出身内务府,如乾隆初任淮安关监督的伊拉齐,正黄旗,以“内务府坐办堂郎中”身份到任。据说在监督税关的三年多时间中,“敷政宽和,操行洁白”,甚至还拿出自己的俸禄补贴胥吏,以杜绝他们的贪污(“自捐廉俸,量为优恤”,《续纂淮关统志》卷八)。如此做官,怎么完成上级交代的收税任务,并且还能不破产败家,真的值得广大干部学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