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理 > 风土人情

华山景区附近特色美食推荐

时间:2023-08-03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华山是中国十大名山之一,位于华阴,那么你知道华山山下有哪些特色小吃呢?接下来就为大家推荐一些好吃的地方,还有本地人推荐的一些美食店,快来看看吧!

华山景区附近特色美食推荐

华山山下有什么好吃的吗?

华山脚下的华阴市区,距古都西安120公里,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这里拥有众多独具特色的小吃,很多看起来很不起眼的小店,甚至可能只是一个流动的摊点,也许他所卖小吃的味道就是最正宗的。这里的名小吃太多,数不胜数。而且从山门到市区打车也就10多分钟。市区打的5元基本可以跑遍好吃的地方。下山后就餐推荐这里。

在华阴,有不少特色小吃可以品尝一下:

华阴大刀面:华山大刀面是华山最为有名气的特色面食小吃。它是由肉末、精选粉条、韭菜叶、葱叶、豆豌酱、卤汁调成的臊子,再在面或汤中加油泼辣子,分干吃或汤吃。特点:面条泛黄,汤红里透黑,酸辣可口,长久食用,可治胃寒。

踅面:踅面是陕西省合阳县及渭南地区独有的,为当地人极为偏爱的风味小吃。踅面历史悠久,相传西汉高祖三年(公元前 204年),汉淮阴侯韩信在合阳黄河边的夏阳渡用木罂渡军活捉河东魏王豹时,为解决10万军士吃饭问题而发明此面。踅面可称得上是我国最早的"方便面",主成分是粗粮。

凉皮:调食时,配以适当的菜(一般是小豆芽或大豆芽)、油泼辣子、蒜 泥、酱油、香醋、香油和味精等调料,吃起来光润、皮薄、细软、筋道,口感独特,这是米皮。一般店铺还会带上其他品种的凉皮,例如擀面皮爽口、劲道;面皮光滑、细软再加上面筋甭提有多美味!

华山景区附近特色美食推荐

如果光小吃还不够,下面有来自本地人的华阴美食建议:

大众点评美团网上很多店,像大刀面,姐弟两土豆粉,潼关肉夹馍都还可以。

推荐市政府门口附近几家店,像杨风琴饮食文化,老马家羊肉泡馍都是当地人爱去的地方。

有条街叫万象街,里面都是吃饭的。

市中心城关大药房旁边的面皮王味道很好。

税务大楼的东宫水盆羊肉味道不错。

市区的超市也很集中,转转就到了,惠欧超市,隆发城市广场超市,两家算比较大的了。

火锅有南环路的秦妈连锁火锅,万象街的桥头火锅和刘一锅都可以。

华阴的烧烤店味道可以,有黄河厂桥西附近的马记烧烤,市区的老马家,城市运动公园门口有两家,高铁站门口的几家味道很不错。

华阴汽车站门口的卷卷味道不错。

西岳庙这条仿古街里早饭有几家有人气的小店,都可以进去吃。

华山景区附近特色美食推荐

卡尔·伯姆创作了多少部作品?他的作品都有什么特色

早年生涯 卡尔·伯姆(1894年8月24日—1981年8月14日),出生于奥地利的格拉茨(Graz,Austria)的一个热爱音乐的家庭。父亲虽然知道他有着音乐的天赋,并且也为之感到高兴,但并不十分同意让音乐成为卡尔的职业。 伯姆的父亲是位爱好音乐的律师,是著名指挥家汉斯·李希特的朋友;父亲对儿子未来事业的看法是,如果不能成为有出息的音乐家的话,就去当一名有可靠经济收入的律师。 所以,年轻的伯姆在格拉茨大学就读法律专业,但同时又在格拉茨音乐学院上钢琴和音乐理论课。 1920年,伯姆成为格拉茨歌剧院的指挥,伯姆指挥瓦格纳的《格林》时,正好著名指挥卡尔·穆克在座,他非常欣赏年轻的伯姆,主动帮助伯姆学习瓦格纳的歌剧。 这以后,穆克又推荐伯姆去慕尼黑歌剧院投奔布鲁诺·瓦尔特。伯姆被瓦尔特所用,并从瓦尔特那里学习指挥莫扎特的歌剧; 1927—1931年,伯姆又投至克纳佩茨布什手下,在达姆斯达特当指挥;这期间,伯姆指挥了贝格的《沃采克》在达姆斯达特的首演,贝格前来观看了最后几天的排练;此后,伯姆成为《沃采克》与《璐璐》的权威解释者。 1932年,他首次指挥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演出《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获巨大成功,从此而成为权威的德国歌剧指挥大师; 1932—1933年,伯姆在汉堡当指挥。伯姆在此指挥了理查·斯特劳斯的《阿拉》,并与前来拜访他的作曲家本人相识,从此两人建立了密切的关系。 声名鹊起 1934—1943年,伯姆担任德累斯家歌剧院音乐总监。在这一职位上,靠着良好的乐团和演唱者,伯姆的事业获得了有利的发展。 理查·斯特劳斯的《沉默的女人》和《达芙妮》在德累斯顿的首演由伯姆指挥——与作曲家的密切合作,使伯姆对理查·斯特劳斯的作品有了深刻的理解,并成为指挥理查·斯特劳斯作品的权威人物; 1943—1945年,伯姆在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担任指挥。 指挥大师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伯姆重登指挥台,继续在维也纳国家歌剧院任职,并指挥了1955年庆祝维也纳国家歌剧院重建的《费德里奥》的演出;在1950—1954年间,伯姆还去布宜诺斯艾里斯的科隆剧院当艺术顾问;从1957年起,伯姆在世界各地从事指挥活动,包括芝加哥、大都会、拜鲁伊特、萨尔斯堡,还指挥过柏林爱乐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 1963年,伯姆在拜鲁伊特音乐节上指挥了《尼伯龙根的指环》全剧,并录了唱片。 1964年,由于伯姆对奥地利音乐所作的突出贡献,他被奥地利政府授予“奥地利音乐总监”的称号;1970年,伯姆又获维也纳爱乐乐团终身指挥的荣誉。1973年,他还担任了伦敦交响乐团的总监;晚年,他与钢琴家波里尼合作的贝多芬、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录音(维也纳爱乐乐团)也极为精彩。 伯姆指挥的歌剧作品有莫扎特的《女人心》(与爱乐乐团合作)、《魔笛》(与柏林爱乐乐团合作)、《费加罗的婚礼》(与德国歌剧院合作)、瓦格纳的《漂泊的荷兰人》(拜鲁伊特音乐节管弦乐团)和《尼伯龙根的指环》(拜鲁伊特音乐节管弦乐团)等。 伯姆继承了19世纪维也纳及欧洲音乐的传统,着重于作品思想的表现,是享有崇高声誉的指挥大师;他的文字著作有《与理查·斯特劳斯的会见》、回忆录《我的一生》等。 1981年8月14日,卡尔·伯姆在萨尔茨堡辞世,享年87岁。 创作生涯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指挥生涯中,伯姆共指挥了150部歌剧。他是德奥古典音乐的权威解释者。早期,他的名字就和莫扎特、瓦格纳、理查·斯特劳斯紧密联系;后来,又与海顿、贝多芬、舒伯特、布鲁克纳、勃拉姆斯、贝格的名字密切联系起来,尤其是他指挥莫扎特、理查·斯特劳斯的作品,具有更为卓越的名望。 伯姆指挥的作品,给人以纯正、端庄、沉稳、深厚的感受,而不会给人们带来不安和浮躁的情绪。伯姆的音乐手法是简洁、清爽、有力,排斥了浪漫主义的过度伤感,也不沉溺于放纵的技巧表现,实现了平衡巧妙、音响柔和、节奏稳固的音乐效果。这样,伯姆所处理的作品,既有细致、精密的局部表现,又有明朗、健硕的整体形状。在音乐内在意义的表现方面,伯姆的方法是不过份地注入感情,不牵强地借助理念和逻辑来表达作品,而是从作品固有的形式中去把握其内在的美。从他指挥的莫扎特作品中能较明显地体会到其风格。 年轻的伯姆在慕尼黑曾随瓦尔特指挥莫扎特的作品,并获得收益。但伯姆后来在指挥莫扎特音乐作品时,却不像瓦尔特那样投入明显感情,而是处理得更为平衡、和谐、细致而内在。他说:“你可以体会到莫扎特音乐中的所有感情,但他从不多愁善感。”无论在指挥风格上,还是对莫扎特音乐的理解上,伯姆都是一种现代风格的莫扎特解释,具有一种沁人心脾的魅力,既纯净、优雅又有活力,生动感人。 在指挥瓦格纳歌剧时,伯姆也不是突出、夸张瓦格纳的激情和虚华的浪漫情感,而是化泛滥为收敛,将纯粹的内在音乐精神凝聚起来,表现出紧张、庄重的美,形成一种“黄金般的严肃感”。所以,德奥古典作品在伯姆的手中,从来没有华美、煽情或刻板的样子,而总是显得那么大气、纯正、优美。伯姆指挥的歌剧作品有:歌剧莫扎特的《女人心》(与爱乐乐团合作)、《魔笛》(与柏林爱乐乐团合作)、《费加罗的婚礼》(与德国歌剧院合作)、瓦格纳的《漂泊的荷兰人》(拜鲁伊特音乐节管弦乐团)和《尼伯龙根的指环》(拜鲁伊特音乐节管弦乐团)等。 伯姆继承了19世纪维也纳及欧洲音乐的传统,着重于作品思想的表现,是享有崇高声誉的指挥大师。他的文字著作有《与理查·斯特劳斯的会见》、回忆录《我的一生》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锡克教有着怎么样的宗教特色?他们的教义是什么

徒的着装和服饰一直以来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以至在许多国家的一些影视作品中,头裹长巾、胡子很长,一副英伟的男子气概的锡克教徒打扮成了人们心中典型的“印度人”扮相。 1699年,戈宾德·辛格制定了锡克教徒必须遵守的为正义而进行圣战的五条“卡尔萨戒律”称为“5k“标志:kesh(终生蓄长须发),kangh(戴发梳),kacch(穿短裤),kirpan(身佩短剑),kara(戴手镯). 这5件事在锡克教中具有特殊含义。蓄长发、长须表示睿智、博学和大胆、勇猛,是锡克教成年男教徒最重要的标志。加发梳是为了保持头发的整洁,也可以促进心灵修炼。戴钢手镯象征锡克教兄弟永远团结。佩短剑表示追求自由和平等的坚强信念。穿短衣裤是为了区别于教徒穿着的长衫。不过,今天的锡克教男子平时很少穿短衣裤、佩短剑,但蓄发、加发梳、戴钢手镯仍然极为普遍,尤其是在梳好头发之后,再包上一条长长的头巾,成为锡克教徒的典型形象。 此外,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虽然印度乞丐很多,但锡克教徒中很少有乞丐,因为锡克教徒强调勤劳、勇敢,而且内部团结,互为兄弟。锡克寺往往就是该教的慈善中心。 锡克教允许吃肉,但禁止吃按伊斯兰教律法屠宰的牲畜。换句话说穆斯林认为合法的食物,锡克教就认为是非法。 锡克教的信仰核心是上师,按印北旁遮普方言有两个解释:一是指上帝是永恒的真上师,二是指上帝的仆人是上师。上师是指不受“生死轮回”所控制,又能彰显上帝本性的神仆,所以锡克教教徒相信从第一代到第十代的上师全部具有相同的上师精神,他们的教训就是示上帝真名的上师话语。这种上师精神和话语,从第十代上师古宾信以后,就传承给“经典上师”──格兰斯沙希伯。 格兰斯沙希伯上师是富有“神格”和“人格”的宗教经典,亦是教徒信仰和膜拜的中心。该经典用一百八十年完成,内容分为三十一段,包含五干八百九十四首诗,共一千四百三十页。每逢年中的庆典,信徒便抬着圣堂(Gurdwara)中的经典上师出来巡游,又在历代上师的诞辰及圣徒殉教日,到圣堂里诵经两日两夜,又把经典上师从头到尾诵念一遍。每个信徒家庭都可拥有一部经典上师,并要放在特别地方供奉。经典上师之内容分为两个重要部分:《真言颂》和《诗中之诗》,包含锡克教的基本教义及协助解脱的方法。 锡克教认为人生活的本分就是敬拜“真名”,他们反对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繁复的仪式,并且反对偶像崇拜、禁欲行为和在恒河沐浴,或往阿拉伯(Arabia)麦加朝圣。信徒要牢记上师的教训,培养高超的品格和内涵,在入会礼仪中,要立约不可奸淫,要工作、奉献金钱、帮助人、敬拜“真名”;他们更要参与社会服务,不向政治压力低头,为争取独立自主而武装起来,为奉行的真理而进行圣战。他们敬拜的地方是圣堂,中文翻译为锡克寺,亦叫“上师之家”,是宗教活动的中心。信徒进入圣堂要脱鞋打坐,男人戴上“头巾帽”(turban),头发通常不加修剪,女人头上则披着“纱巾”(chiffon)。 锡克教的教堂,就是他们礼拜的地方。锡克教没有神像,他们拜的是经典。他的祭坛上有两个大箱子,里面放的是经典,外面用布盖起来,有两个人拿着拂尘照顾,干干净净,一尘不染。“礼拜”时信徒走近“经典上师”,跪在它面前叩头,额要触地,以表虔诚顺服,稍后便献上金钱或食物,向上师感恩,退下后在会众中打坐,面向“经典上师”,并跟随司会的长老唱“经典上师”内之经文或诗篇,会后有团契爱筵。信徒要加入“卡尔沙”团契,表达他们是纯净者,愿意结盟,不分阶级,实践团结、友爱和彼此服务,团员不分男女,男性加上新名字“猛狮”,女性加上“公主”(kaur), 他们要持守五戒: A、不偷盗 B、不奸淫 C、不抽烟 D、不吸毒 E、不叛教 宣誓完毕,要行剑洗礼,此后就要穿戴“5K”记号来表明身份。 随机文章全球干尸睡美人,跨越4000年干尸如同女孩中国无法挖的三大墓,秦始皇陵发掘44年无人敢挖(技术菜)大蛇丸偷走外道魔像,没有轮回眼险些丧命(被佩恩追回)可怕的太阳系皮壳理论,人们看到的太阳系都是假象(阴谋论)神秘的泡沫宇宙理论,宇宙就是一个沫/能够移动并和其它宇宙相撞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