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地理 > 中国地理

世界最大的半岛在哪

时间:2023-08-04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作为世界存在基础的人口,在分布上是严重不均的,很多国家人满为患,到处是人,地方不大,人口都是好多亿,如印度、孟加拉等国都是如此。但是也有很多地区,面积广大,但是人口稀少,最典型如俄罗斯、加拿大,甚至很多地区都是这样。最典型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面积比印度还要大30多万,但是人口才3000多万,只有印度的几十分之一,这到底为何呢?

1.png

世界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说到世界半岛,这是除了岛屿之外,最典型的地理形式了,因为半岛直接深入大洋,因此战略位置一般都比较突出,成为争夺对象。最典型,我国就有著名的辽东半岛,在近代成为列强争夺的焦点。在世界范围内,还有著名的巴尔干半岛,也是欧洲战略要地,是欧洲几百年的火药桶,在这不知道发生了多少的战争。

而世界上最大的半岛,知道的人不多,那就是阿拉伯半岛,阿拉伯半岛位于红海,波斯湾之间,占据整个中东的大部分。而跟其他半岛一样,阿拉伯半岛作为世界最大岛屿,也是全球现在战略位置最重要的半岛,其直接链接亚洲,非洲,欧洲三大洲,谁控制了这里,就有了掌控三大洲,影响三大洲的实力,所以成为整个世界的火药桶。

而且,阿拉伯半岛所在的红海,波斯湾,那都是世界能源通道,能源基地,是世界能源的咽喉地带,可以说战略位置更加的突出,更加的明显。谁掌控了这里,基本上就掌握了世界大部分的石油和天然气,更是掌控了世界能源通道,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等。

所以这么好的战略位置,成为美国苏联,现在俄罗斯的争夺对象,美国也才会在此,不断发动战争,打得是乌烟瘴气。而整个阿拉伯半岛面积超过320多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足足比排名第二的印度半岛多了100多万平方公里,比印度的面积也多30多万平方公里。

主要由沙特阿拉伯,也门,巴林,卡塔尔,科威特,阿联酋等国组成,也是中东地区土豪国家集中地,阿拉伯半岛也是中东最富裕的地区了。除此之外的其他国家,基本上不是乱就是穷,非常可怜。但是,阿拉伯半岛虽然大,面积半岛世界第一,但是人口却非常少,整个阿拉伯半岛,这么多国家,人口加在一起只有3000万,还不到印度人口的零头多。

而且这里面很大一部分还不起本地人,大多还是南亚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移民和打工者。所以实际上的人口可能更少,只有一千多万。那么很多人不明白了,这么富裕,战略位置这么重要,全世界第一大的阿拉伯半岛,为何人口这么少呢?其实这个原因比较简单,最主要的就是皮厚。阿拉伯半岛正好是西亚高压所在地,所以常年干旱不下雨,气温又很高。最典型的整个沙特阿拉伯甚至都没有一条常年流动的河,城市基本上在沙漠,如沙特首都利雅得,就在沙漠中。因此,这种气候下,阿拉伯半岛面积虽然大,但是广大的半岛内部,90%的土地基本上是沙漠半沙漠。而能够适宜生存的也就是半岛两边靠近沿海的土地了,而且都是一小块一小块的土地。在这种气候下,无论其农业,还是工业都很难发展。如果不是石油,恐怕阿拉伯半岛还会像以前一样,穷困到极点。

在没有石油之前,这里的穷困堪比非洲很多原始部落地区,可见生存条件多么恶劣。跟印度半岛,肥沃雨水充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印度半岛人口超12亿,阿拉伯半岛最大,反而人口这么少,这是先天条件决定的。而现在阿拉伯半岛,因为石油成为世界火药桶,这里一直不得安宁,未来可能进一步恶化!

宋太祖为什么能够与秦皇汉武并称?原本他竟做了这么大的贡献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为什么风流皇帝乾隆统治的大清是当时世界最强大的国家?

导读:我们今天之所以不停地提到,主要就是因为乾隆的统治成绩非常厉害。从纵向说,乾隆时代是整个中国古代史上最富强的一个时代。从横向对比,乾隆统治的大清帝国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这种强大有以下的这些数据做支撑: 第一,经济总量非常大,国家财力也比较雄厚。虽然对那个时候GDP计算的方法有各种争论,但是用大家比较认可的计算方式算出来乾隆时期的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总量的30%多,远远比今天美国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份额要多。乾隆时期,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中的份额是当时英国的8倍,俄国的6倍,日本的9�丁� 第二,乾隆朝的军事实力也非常强。乾隆的一大功绩就是统一了新疆。乾隆24年统一新疆之后,中国的疆域达到了1453万平方公里,正好是今天960万平方公里的1.5倍。网络配图 所以乾隆朝的疆域是整个中国历史上除了之外第二大的疆域。而且和中国历史上很多朝代不一样,对整个疆域内的实际控制力是最强的。 第三,乾隆朝的人口数量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在中国历史上,以前朝代大部分时间人口都徘徊在几千万之间,少数那么几个时点突破了一个亿,像末期就达到了一亿多,到了清朝由于前面有、两代的统治,所以乾隆继位的时候,中国人口是1.4亿,到乾隆退位的时候,人口达到2.9亿。就是说乾隆用54年的时间就让中国的人口翻了一番。在中国古代,人口多少一直是统治者统治成绩的最有利的证明。乾隆朝用10亿多亩的土地养活了当时世界上30%的人口,这在当时是认为非常了不起的统治成绩。 成功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当然跟乾隆本身的天资有关。乾隆智商特别高,情商也很高。他从小特别喜欢历史,把整个中国通史研究了很多遍。这样他就能够有效汲取中国历朝历代的统治经验,把它们集大成。而且乾隆又特别聪明,特别会运用政治手腕,所以乾隆统治下,他消灭了中国历朝历代对皇权的几乎所有威胁。中国历史上对皇权威胁一般来讲有以下几种:敌国外患、农民起义、权臣专政、后妃外戚干政、擅权、皇族干政、朋党之争、地方割据势力——历朝历代几乎都有这八种势力兴风作浪,好像在乾隆之前还没有哪个朝代把这个八种势力完全都镇压下去了。只有到乾隆朝,他汲取历代的统治经验,用高明的政治手腕把这八种威胁几乎都消化于无形,达到了空前的政治稳定。 当然实现这个过程是很不容易的,我可以举两个例子。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乾隆是如何消除后妃干政的威胁。首先乾隆要防范的是他母亲,老。有很多历史资料记载,乾隆是一个孝子。在老太后活着的时候,他每次南巡都要带着太后。在宫中的时候,他每天都要给太后请安,尽可能的跟太后一起吃饭。网络配图 老太后过生日的时候,他每一次都花很多钱。但是乾隆绝不允许太后干扰他行政。乾隆在继位之后第三天就给太后身边的太监、宫女发布了一道谕旨,他说:“凡国家政事,关系重大,不许闻风妄行传说,恐皇太后闻之心烦。” 实际上,就是对太后进行了信息封锁,防范她有任何干预朝政的可能。 当然这个圣旨颁布下去不见得每个人都能遵守。后来过了几年之后,太后和皇帝之间发生过一次不愉快。有一次皇帝给太后请安,太后就跟乾隆闲聊天,说她听说顺天府东面有一个庙,特别灵验,谁家有什么事到那儿去求一求,许个愿,过几天马上就应验,但是这个庙年久失修,快塌了,说,你能不能拨点银子把这个庙修一下。乾隆当时赶紧表示说没问题,马上拨款派人去修。但是从太后宫中出来之后,乾隆马上把太后身边那些太监叫过来,说,你们谁跟太后说的这个顺天府的庙的事,你们要不说太后怎么能知道呢?把这些人狠狠的惩罚了一次,然后说这是第一次,但是下不为例,要是以后再出现这样的情况,你们可能就活不了了。然后又专门把这番话形成了一道圣旨颁发给这些太监。这个圣旨表面上是搬给太监和宫女的,实际上是搬给太后看的。太后也是个聪明人,从此之后,几十年间,太后没再提过任何一次类似的要求,乾隆就有效的杜绝了后妃干政的可能。 乾隆这样做并不是因为他这个人特别苛刻,特别刻薄,主要是因为他鉴于历史上,从的到清朝的太后,后妃干政的事情出现的特别多,所以他必须要。接下来防范的就是他的亲兄弟。乾隆当了皇帝之后,身边有两个亲兄弟,一个是跟他同岁的弘昼,从小在一个桌上吃饭,一起玩,一起上学,感情非常深。但是当了皇帝之后,这种兄弟情分马上就发生变化了。乾隆登基之后,一心想搞好和这两个弟弟的关系,所以他在金钱上对这两个弟弟非常厚待,给他们封了很高的爵位。但是乾隆从来不忘记敲打这两个兄弟,提醒他们现在不再是兄弟关系,而是君臣关系。 有一次乾隆的这两个弟弟到宫中给太后请安,他们俩一不小心就跪到了乾隆平时给太后请安的时候跪的那张席子上,因为皇帝的席子是专用的,乾隆知道之后,马上把他们两个严词训斥一番,并且一个罚俸三年,一个革去亲王,处理是非常重的。所以乾隆就不停地这样在细节上敲打他这两个弟弟。如此防范之下,乾隆这两个弟弟没有对政治形成任何的干扰,而且乾隆还立下了一条规矩,就是从他这一朝开始,皇族不许进入军机处,这个规矩一直到晚清,到的时候才被打破。网络配图 除此之外对社会的其他各个阶层,乾隆也都采取了非常强有力的防范和控制措施。比如乾隆当了皇帝不久,就编了一部宫廷法典,叫《宫中现行则例》,专门约束太监的,明确规定每一个太监的职责,几点上班几点下班,规定得非常详细,就是说我们今天所说的这种精细化管理。乾隆对太监一直注意防微杜渐,所以乾隆统治的60多年没有任何一个太监能够干政。 乾隆对老百姓更是处心积虑进行控制。他对老百姓的态度有两面性,一方面乾隆对于安分守己的老百姓非常仁慈,他吸取了明朝灭亡的教训,就是税收太多,老百姓承受不起,官逼民反,所以乾隆坚持了永不加赋的原则,而且一生五次普免全国的钱粮。乾隆对救灾也非常重视,知道哪有水灾、旱灾,他总是不遗余力进行救灾。但是另一方面对于他眼中所谓的“刁民”,就是那些敢于聚众闹事向上反映情况的,敢于反抗的这些老百姓非常残忍。乾隆一生非常重视的事情就是不允许各地出现群体性的民众聚众闹事事件,只要是聚众闹事的人数超过40人,他就当成叛乱,从严处理。总之,乾隆统治成功的诀窍就是他总结了中国历朝历代的统治经验,把任何他能够看到的不稳定因素都消灭在萌芽状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