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境内,与鄱阳湖可相比的五大淡水湖中,排名第二的湖南省的洞庭湖有2700平方公里的面积、排名第三的是江苏省的太湖,面积为是2400平方公里,排名第四的是江苏省的洪泽湖,其面积为1900余平方公里,排名第五的是安徽省的巢湖,其面积为820平方公里。

原先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洞庭湖,近几年才被鄱阳湖赶超。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南昌县境内,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是赣鄱大地大地母亲湖;
也是中国候鸟的重要过冬栖息地。也是中国第二大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南岸。

有70%的水域在江西省九江市境内,其余20%的水域在江西省上饶市境内,10%的水域在江西省南昌市境内。
汇集赣江、修河、鄱江(饶河)、信江、抚河等水经九江市湖口县城注入长江。长40公里,宽3至5公里,最窄处约2.8公里;

南面为主湖体,长133公里,最宽处达74公里。鄱阳湖也是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保护区,鄱阳湖也是江西省著名的旅游景点。

鄱阳湖是季节性很强的湖泊,帆叶网,主汛期时最大面积1万多平方公里,旱季最小时不到2000平方公里。
如果江西在湖口建一个大坝,可以调节鄱阳湖水位,平均应在5千平方公里以上。

鄱阳湖水系占长江水体总量15%以上,鄱阳湖内五大干流的径流量任一条均超过绝大多数大江大河。江西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可达2000亳米,北方的同志你们可能无感。

如果你们在主汛期在江西居住一个月,你们就不会有兴凯湖面积比鄱阳湖大的疑问了。
本来在我国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我们曾拥有一个比鄱阳湖更大的天然淡水湖。
这就是位于黑龙江省鸡西市东部的兴凯湖。那么兴凯湖的面积究竟有多大呢??本来兴凯湖分为大兴凯湖和小兴凯湖两部分。

气候严寒的东北全年温差变化较南方小,所以兴凯湖的面积季节性变化相比鄱阳湖要小得多:大兴凯湖在一般平水位状态下南北长达100多公里,东西宽达60多公里,面积4380平方公里;小兴凯湖在一般平水位状态下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4.5公里,面积176平方公里。

正常状态下的兴凯湖总面积4556平方公里,这比鄱阳湖最大面积还大431平方公里,比正常状态下的鄱阳湖面积大1406平方公里。

即使单纯只算当作兴凯湖主体部分的大兴凯湖面积也比鄱阳湖最大面积还大255平方公里,比正常状态下的鄱阳湖面积大1230平方公里。那么既然兴凯湖比鄱阳湖大出这么多,可为何我们的地理教科书上还言之凿凿声称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呢??
兴凯湖位于黑龙江省鸡西市东部的中俄边境上。

如果算整体它是中国仅次于青海湖的第二大湖,也是第一大淡水湖,比鄱阳湖大。
然而目前我国仅控制兴凯湖面积的28%,另外72%被俄罗斯控制,所以这样算起来我国境内的兴凯湖面积大约只有1275.68平方公里,比平水位状态下的鄱阳湖要小1874.32平方公里,鄱阳湖也就自然成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了。
历史真相是怎么回事?陈友谅大战明太祖朱元璋,身死鄱阳湖
陈友谅性情强硬而多疑,喜欢以权术控制部下。他已自称皇帝,而且尽占江西、湖广之地, 火烧陈友谅便自恃兵力强大,想向东攻取应天。担心陈友谅与张士诚联合,于是设计命陈友谅的老朋友康茂才写信引诱他,让他迅速赶来。陈友谅果然率水师东下,到达江东桥,呼叫康茂才,无人答应,才知道自己被骗了。双方战于龙湾,陈友谅大败,因为潮落,船被搁浅,死者无数,丧失战舰数百艘,陈友谅只得坐小船逃走。张德胜乘胜追击,在慈湖将其打败,焚烧其船。冯国胜率五路大军乘胜追击,陈友谅派出皂旗军迎战,又被大败。于是陈友谅放弃太平,逃至江州。朱元璋军乘胜攻取安庆,陈友谅的部将于光、欧普祥都缴械投降。第二年,陈友谅派兵再次攻陷安庆。朱元璋亲自率军讨伐,恢复安庆,抵达江州。陈友谅战败,连夜携妻带子逃往武昌。他的部将吴宏以饶州投降,以建昌投降,胡廷瑞以龙兴投降。 战死鄱阳湖陈友谅眼见其疆土日益减少,十分愤怒,于是制造了数百艘楼船。这些船均高数丈,用丹漆粉饰,每艘船都有三层,设有走马棚,船上船下人语之声互不相闻,橹箱都用铁裹住。 鄱阳湖大战1363年(至正二十三年),陈友谅率大军六十万,船载家属百官,尽发精锐进攻南昌,飞梯冲车,百路并进。朱元璋的堂侄朱文正及郑愈坚守南昌三个月,朱元璋亲自率军前去援救,陈友谅听说朱元璋将到,便撤除对南昌的包围,向东出鄱阳湖,与朱元璋在康郎山相遇。陈友谅集合巨舰,以连锁为阵。朱元璋军不能仰攻,连战三日,损兵折将,渐感不支。但是不久,刮起了东北风,朱元璋便下令放火焚烧陈友谅的船只,其弟陈友仁等都被烧死。陈友仁号称五王,瞎一眼,却智勇双全,他死后,陈友谅为之丧气。在这场战斗中,朱元璋船虽小,却轻便易行;陈友谅虽是巨舰,却不能进退自如,故而战败。[7] 朱元璋的坐船是白桅杆,陈友谅便与其将士约定第二天集中兵力猛攻白桅船。朱元璋知道后,下令将所有船的桅杆都漆成白色。第二天再战,从早晨到中午,陈友谅军大败。陈友谅想退保革奚山,但朱元璋已预先扼住湖口,拦截其退路。在坚持数日之后,陈友谅与众将商量摆脱困境的对策。右金吾将军说:“既然出湖困难,我们就应当焚船登陆,直奔湖的南岸以图再举。”左金吾将军说:“这是向敌人示弱,他们利用步骑追赶我军。进退之间我们将失去自己的地盘,大势也将去也。”陈友谅不能作出决定,既而说道:“右金吾将军所言有理。”左金吾将军因其意见未被采纳,便率所部投降了朱元璋;右金吾将军知悉后,也率部投降。陈友谅处境更加困难。 朱元璋大战陈友谅朱元璋给陈友谅写了两封信,信的内容大致如下:“我想与你约定,你我各安一方,以待天命。你却盘算失误,企图加害于我。我军只以少量兵力,便攻取了你龙兴十一郡,你还不悔过,重新挑起战端。首先被困在洪都,再败于康郎,骨肉将士被葬身于火海。你即便侥幸生还,但也应当取消帝号,坐待真正的主人,不然将会丧家灭姓,到那时就悔之晚矣。”陈友谅收到信后,不予回信。时间一久,陈友谅军中粮食渐绝,只得突围冲出湖口。朱元璋的将领们从上游加以拦截,双方大战于泾江口,汉军且战且走,但日落之时仍未能摆脱。陈友谅当时从船中伸出头来,指挥作战,却被飞箭射中,贯穿头颅,陈友谅当即死去。顿时,陈友谅军,太子陈善儿被擒,太尉张定边趁夜挟持陈友谅的次子陈理,载上陈友谅的尸体逃回武昌。陈友谅生前生活奢侈,曾经制造了一张镂金床,做工非常精巧,宫中其他器物也是一样。他死后,江西行省将镂金床献给朱元璋,朱元璋感叹道:“这张床与的七宝便壶有什么不同呢?”然后下令有关官员将它熔掉。[8] 张定边等护陈理返回武昌后,立陈理为帝,改元德寿。1364年(至正二十四年)二月,朱元璋西吴军廖永忠部兵临武昌城下,陈理出降,汉亡。陈理至应天,元璋封为归德候。数年之后,朱元璋出于“安全感”,将其送往高丽定居,“平安无事”。[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鄱阳湖之战:明太祖朱元璋取得了前所未有很大果实
可以说是时期整个国家更甚者是整个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一场水上作战,而最终这场战争以的胜利作为最后的结局。可以说朱元璋在其中享受了优厚的胜利果实,而且一举还将攻打的毫无还手的能力。那么当初鄱阳湖之战的背景是什么呢?网络配图鄱阳湖之战的背景还要从末期开始说起,那个时候因为国家朝政十分混乱,而各地的起义活动也是此起彼伏,社会上也是动荡不堪的,而在当时南方的起义活动更是开展的如火如荼,而且也大部分都能取得胜利。就在这样的时机之下徐寿辉出现了,他一举攻打下了南方的许多城市,同时也为鄱阳湖之战拉开了序幕。那么在鄱阳湖之战的背景中战争双方都处于怎样的形势之下呢?刚刚在说鄱阳湖之战背景的时候提到了徐寿辉,但是在徐寿辉取得了一些成就之后,却很快就被陈友谅夺取了胜利的果实,陈友谅也趁机改了年号,自称是新一代王朝的汉王,并且掌握了长江中下游这一部分区域的领导权,这样一来他有了和朱元璋展开战争的基础条件。在鄱阳湖之战的背景中朱元璋又有着怎样的经历呢?朱元璋在当时也有着自己的势力,并且他非常注重人才和军队的素质,在他的带领下这支武装力量很快就壮大,并且在有着自己的作战计划之下,基本上统一了整个国家的北方地区,经过了一系列大发展,双方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鄱阳湖之战的过程作为中世纪时期,整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最大的一场水上战争,鄱阳湖之战是相当激烈,也是比较困难的,双方实力相当而且各自有各自的优势,这样一来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就出现了,朱元璋和陈友谅之间已经是一触即发了,那么鄱阳湖之战的过程是怎样的呢?网络配图鄱阳湖之战的过程是比较激烈的,当时朱元璋十分的谨慎和精明,这让他对对方作战方式和处事方法也是比较了解的,于是在双方各自的算计中,鄱阳湖之战的过程也是十分激烈的。陈友谅本来是出身水师的部队的,在水上作战说起来也是他巨大的优势,但就是因为这样的优势才让他产生了骄傲自大,并且比较轻视敌人的心理,这样一来就为朱元璋提供了,并且让他自己在鄱阳湖之战的过程中处在了被动的局势中不能脱身。朱元璋趁机诱使陈友谅的兵将进入到了比较狭窄的河道之中,然后水陆同时夹击多方,并且让在石灰山的地方埋伏好,随时准备着给敌人迎头一击。在鄱阳湖之战的过程中,陈友谅知道自己上当的时候已经晚了,他手下的士兵已经死了大部分,于是只好放任剩余的两万余名士兵投降成为俘虏,而他自己乘着小船逃跑了。尽管如此朱元璋仍旧不想放过他,为了保护最后的胜利成果,陈友谅最终还是战败而死。这就是鄱阳湖之战的基本过程。鄱阳湖之战的影响鄱阳湖之战代表着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水上作战的战争,同时这场战争在当时的世界上也是屈指可数的,而朱元璋和陈友谅作为这场战争的共同发起者,最后却产生了完全不同的结局,双方之前计划了比较长时间的,这样一来战争的过程就十分的激烈,最后因为陈友谅的骄傲自满,让朱元璋有了可乘之机,并且取得了完整的胜利果实。那么鄱阳湖之战的影响是什么呢?其实朱元璋和陈友谅之前就已经对抗许久了,他们的利益不同而且立场也是完全对立的,所以才会有这场世纪大战的发生。那么鄱阳湖之战的影响是怎样的呢?鄱阳湖之战的影响首先在于代表着双方之间一直持续的战争完全彻底的结束了。鄱阳湖之战本来就是大明王朝建立的一个基础,当然也是一个非常关键性的事件。之前双方持续的对抗致使整个国家都是比较混乱的,而且也让当时各地频繁的起义活动更加如火如荼的展开了。网络配图其次鄱阳湖之战也影响了朱元璋原有的势力,他在这场战争中取得事前所未有的巨大果实,不仅仅让对手陈友谅最终死亡,而且他留下的大部分军舰和士兵也成为朱元璋的战利品,这样的胜利扩充了朱元璋的实力,同时也为他之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鄱阳湖之战不但没有影响到朱元璋的发展,反而让他,在之后的各种战争中具有了决定性的优势。而且最重要的是,鄱阳湖之战影响了之后南方的战场,朱元璋能够一举统一了整个国家,不得不说鄱阳湖之战的影响甚大。鄱阳湖之战的评价鄱阳湖之战朱元璋最后以少胜多,除了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利益之外,而且还开创了世界上规模十分大的水上作战。可以说这是一场古今中外都非常著名的战役,而且在历史上也产生了颇大的影响。那么人们对于鄱阳湖之战的评价是怎样的呢?鄱阳湖之战壁画在对鄱阳湖之战的评价中首先来说一下陈友谅,本来陈友谅是出自水师部队,而之所以选择在鄱阳湖上作战也是因为这个有利条件,但是他在有着巨大优势的前提下居然失败了,不得不说这和他本人骄傲自大,而且计划失误有关系,当时朱元璋率领大部分兵力来支援的时候,应天的士兵是非常少的,而且防御能力必定十分薄弱,若是在这种情况下陈友谅能够攻打应天,而不是选择十分不利的洪都,那么战争最后的结局恐怕就不是这样的了。如何展开对鄱阳湖之战的评价朱元璋这个人物是十分重要的。他虽然兵力比较少,而面对着对方强大并且十分精良的军队,朱元璋不但没有惧怕,反而更加冷静的分析对方的缺点和自己的作战方式,这是十分聪明的做法,他设计之后几乎完全掌握了所有的权力,然后利用各种自然条件,再加上充分发挥了自己一方军队的特点,最终取得了鄱阳湖之战的胜利。其实历史上对于鄱阳湖之战的评价还是比较统一的,毕竟战争的过程和结果都客观的摆在那里,所以人们评价鄱阳湖之战时历来是没有什么争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