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每天我们都会接触很多的人,看到很多的事情,但是这个世界依旧有很多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正因为我们看不见,一些组织就在其间应运而生,不过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尽管一些神秘组织仍然保持着神秘性,但是一些谜团也开始慢慢显现在人们的面前,下面夜色网小编就为你解析世界十大神秘组织。
10、骷髅会——或幕后控制美国

“骷髅会”可能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大学兄弟会组织。“骷髅会”1832年成立于美国耶鲁大学,成员中包括不少美国影响力最大、最有权力的人物。2004年美国大选中角逐总统宝座的布什和克里都曾经是“骷髅会”成员。这个组织又被称为“死亡社”,该社每年汲取15名次年就要毕业的高年级学生,并要求他们宣誓严守社团谜团。最受“骷髅会”青睐的新成员通常来自与“骷髅会”有长期联系的家族,而他们本人精力充沛、足智多谋、有政治野心,最主要的是能够为了社团讳莫如深的“共同目标”放弃个人的独立性。他们对美国社会的影响之大使得有些人认定“骷髅会”实际上是控制美国的幕后力量。根据一份1999年的报告,“骷髅会”拥有的固定资产为413万美元。
9、黑手党——意大利谜团结社的犯罪组织

黑手党(Mafia)一词起源于1828年复活节前一天的西西里起义。当时一个巴勒莫少女在结婚当天被法国士兵强奸,之后西西里开始了疯狂的报复,他们突击见到的每一个法国人,并提出泯灭法国是意大利的渴求,而Mafia就是这个口号的字母缩写。一百多年来这些犯罪组织随着意大利裔移民而散布于世界各地,特殊是美国东岸。黑手党在美国的势力兴起于经济大萧条时期,到20世纪中期达到最强盛。早期由五个最有势力的家族统治(布亚诺家族、科洛博家族、甘比诺家族,杰诺维塞家族及卢切斯家族),后来逐步进展出26个家族。大的家族在一二百人左右,小的则有五六十人,但普通都有数倍以上的合伙人。他们的行动包括了暗杀、非法买卖、阻碍司法公正等。直至七八十年代随着联邦调查局的一连串调查才瓦解了他们的势力。
8、山口组——获准成员杀死努力不需负法律责任

日本是世界上唯一承认黑帮合法性的国家,山口组则是日本最大的黑帮组织,成员约占到日本黑手党总人数的70%,其总本部设在兵库县神户市滩区筱原来町,山口组组员背景可分为三大类系,区别为“博徒系”(赌博组织)、“的屋系”(祭典周边的露天摊商组织)以及“愚连队”(不良少年组织)。山口组到2008年底的总成员约2.2万人、准构成员约1.78万人,会员估量3.8万人。山口组在海外均有活动,包括亚洲其他国家及美国等。六代目山口组以菱形的“山口”二字为帮徽,而这种菱形的代纹式帮徽后来被称为“山菱”。
7、郇山隐修会——其滋扰促成加

拿大联邦成立
又称作锡安会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向来是许多虚构或者纪实文学作品热衷描写的一个谜团基督教团体。在这些作品中,郇山隐修会被描述成西欧古代上最有影响的谜团结社组织,1956年之前,从没有任何文字或者经得起考证的古代材料能够证明郇山隐修会的存在。据传说,该组织成员囊括许多社会名流,如牛顿,雨果和达.芬奇等众多人物均为郇山隐修会成员。
6、中央情报局(简称CIA)——美国最大的情报机构

中央情报局是美国最大的情报机构(美国政府的间谍和反间谍机构,是美国庞大情报系统的总协调机关),别称“COMPANY”。重要任务是公开和谜团地收集和分析关于国外政府、公司和个人在政治、经济、文化、军队、科技等方面的情报,协调其他国内情报机构的活动,并把这些情报报告到美国政府各个部门的工作。根据很多报道和一些中央情报局主要人物的回顾录,中央情报局也组织和策划暗杀活动,重要针对与美国为敌的国家的领导人。中情局的根本目的,是透过情报工作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
5、比尔德堡团——或涉刺杀肯尼迪案

“比尔德堡团”是一个由大约130名有钱有势的商人、金融家和政治家组成的团体,他们每年举行一次聚会,惟独受到邀请的人才干够参加。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以及世界银行行长保罗·沃尔夫威茨都是该组织的成员。该组织得名于荷兰的“比尔德堡饭店”,在那里他们举行了首次高度机密的官方会议。当时“比尔德堡团”的目标是通过非正式的、不做记录的会谈促进西欧和北美的互相理解。然而在当时,许多人认为“比尔德堡团”本来有着一个非常险恶的目的。据某些阴谋论理论家的说法,该组织和它内部的精锐领导人们对许多重大变故负有责任,包括推翻政府、控制选举、甚至密谋暗杀。许多人相信这个神秘莫测的团体对美国前总统约翰·F·肯尼迪1963年被谋杀负有责任。
4、克格勃——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

克格勃的职权范围大致与美国的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的反间谍部门相当,以实力和高明而著称于世,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美国。冷战期间,克格勃的职能过大,涉及苏联国内的所有领域。自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了克格勃的相关机构,但力量已经大为削弱。随着俄罗斯经济实力的逐渐恢复,为应对北约东扩、格鲁吉亚等传统势力范围被蚕食以及国内分裂势力抬头的新局面,俄罗斯的情报机构开始重新纳入国家安全的重点领域,情报活动也开始活跃起来。众所周知,俄罗斯总统普京就曾是克格勃的一员。
3、哥伦布骑士团——扶危济困的慈悲组织

“哥伦布骑士团”是一个基地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纽黑文的慈悲组织。该组织1882年成立,“骑士们”以救助病弱者、残疾人和穷人为荣。到后来,该组织通过致力于教育、慈悲、社会福利、战争救助以及公共救助在美国社会广播善缘。哥伦布骑士会是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会兄弟会志愿者组织。它为纪念哥伦布而命名,并致力于“慈悲”、“团结”、“兄弟情谊”、“爱国主义”原则。共有 170 万成员,14,000 个支部,其中近 200 个支部设在大学校园。 哥伦布骑士团的成员的宗教性十分强,内部有着严格复杂的等级制度,冠以“某某骑士”之名,是每个成员的至上荣光,他们至今仍然拒绝女性成员。
2、乾坤会——中国最神秘的帮会

清代民间谜团结社之一,以拜天为父拜地为母得名。又名洪门 ,俗称洪帮 。其成员,最初多为农民或由破产农民转化而成的小手工业者、小商贩、水陆交通沿线的运输工人及其他没有固定职业的江湖流浪者。以后成分日益复杂,但仍以下层穷苦人民为主。乾坤会以反清复明,顺天行道,劫富济贫等口号,反映了当时平民的民族观念和反对阶级压迫的要求。
1、共济会——组织成员“牛逼轰轰”

“共济会”大约于1390年成立于英格兰。600多年后的今天,“共济会”在世界各地的成员已经超过了600万。它最著名的成员包括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汽车大亨亨利·福特、飞行先行者查尔斯·林白。在过去,要参加“共济会”的人必须在谜团投票中获得通过。为保证成员素养,申请参加者必须是年满18岁的男子、身心处于良好的状态、有坚定的信仰,而且至少要获得一名老会员的推举。
历来会员包括:孟德斯鸠,歌德,海顿,萨德侯爵,莫扎特,贝多芬,腓特烈大帝,乔治·华盛顿,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约翰·埃德加·胡佛,马克·吐温,柯南道尔,加里波第,丘吉尔,本杰明·富兰克林,亨利·福特,托马斯·爱迪生,爱因斯坦,艾萨克·牛顿。一旦被选中,帆叶网,“共济会”成员被严禁向公众透露任何关于其成员资格的详情。“共济会”的保密原则同意其成员在不受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决定伦理和哲学事物,但阴谋论理论家认为“共济会”并不简单,甚至有人怀疑“共济会”成员涉嫌为“星际联盟”牵线搭桥。
“烽火戏诸侯”的褒姒也有传奇故事?据说他父亲是只“黑龟”!
“”的也有传奇故事?据说他父亲是只“黑龟”!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 英雄当是男儿身,祸国多为红颜水”。封建社会有一种观念,归纳起来就是四个字:红颜祸水。中国人对于女性的看法是贬低性的,在政治上,女性很难获得应有的权力,在社会风俗中,女性也不能有许多自由。按理来说,得到的机会越少,承担的责任也是越小的,既然社会上对女人有诸多的限制,那么女性就不应该担负什么家国天下的责任。 可是事实却不是如此,在几千年的封建文化中,对女性的苛责是从来没有停息过的,掌权的天下的是男人,倘若是成就一番伟业,那么这伟业之中,不会有女性的影子,但要是亡国亡天下,我们就很容易的可以找到女性的,而大多的罪过,也都是女人承担了,甚至来说,还会对这样的女性进行污名化,妖魔化,把她们当作是罪人还是不够的,还要她们成为非人的妖魔。 譬如说有名的“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的褒姒,便是千百年来女性罪恶的代表,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是尽人皆知的,为了能够博取褒姒一笑,竟然肆意用军国大事来做儿戏,以至于最后敌人来时,已经没有人前来帮助,从而导致了西周灭亡。 故事是千年的老故事,已经是毫无新意,但是对于褒姒的来历,千百年的的演绎中,却能让我们窥见到一些中国文化对于女性的刻板印象。要说起来褒姒,还是要从说起,根据的记载,在夏朝时,有一天夏皇宫坠落了两条黑龙,两个黑龙彼此缠绕,身边黑烟四起,整个皇宫都弥漫着恶臭的味道。夏帝在身边武士的拥护下,小心翼翼的前来观察黑龙,只见黑龙突然开口,说自己是“褒之二君”,今天降临夏宫是为了交合而来,并且会有一些馈赠之物。 等到恶龙升天时,地上留下一些“嫠”物,夏帝令人给收拢起来,然后放进专门的器物之中。很久以后,这些装“嫠”的器物被人们逐渐的遗忘,而夏朝也被所替代,商朝灭亡后,又承继了天下,到了周厉王的时候,这个君王从古老的宫廷记载中得知到龙“嫠”的存在,周厉王命工人去库房找寻,果然在角落中看到了雕饰着两条恶龙的器物,宫人将器物抬到了王殿,小心翼翼的放在了地面,可是突然之间晴天霹雳,整个宫殿都晃动了一下,而器物也倾倒在地上,里面的“嫠”被泄露了出来,并且很奇怪的流向了地势较高的后宫方向。 周厉王大为惊恐,有卜师说这“嫠”是淫秽之物,只有让宫女前来引逗,才可以杜绝它进入后宫,周厉王赶紧找了一个容色艳丽的宫女,让她进去宫殿,却是没有料到,宫女刚一踏足殿内,龙嫠就变成了一只黑龟,更加快速地向后宫爬去,周厉王赶紧宣告后宫,让躲在远处,而令宫中女子捉龟,有捕获者赐予重赏。后宫有一个小姑娘从小居住在河边,听到捉龟有赏,她也赶了出来,却没想到一直快速爬行的黑龟看到了这个小女孩,就停止不动了,然后被别人给捉到了手。 这个女孩长大后,还没有婚配,就发现自己有了身孕,于是找了个借口离开王宫,把腹中的孩子给生了下来。在生下来的女童额头中间,有一道双龙缠绕的纹饰,并且中间隐约一个“褒”字,家人们认为婴儿不详,就把女童给扔到了路边。在女孩饿得大声哭喊时,过路的一对逃亡夫妻将女孩给救了起来,这对夫妻因为应和了周朝灭亡的童谣,而被王追捕,当看到女童额间的字时,夫妻就以褒为姓,娶了个名字叫做:褒姒。 褒姒的来历故事,可以说是神话色彩十足,自然是不足为信的,不过却可以从这个故事中,看到封建文化对于女性妖魔化的一种折射:周幽王的荒废国事,虽然也受到了后世的指着,不过却把亡国最大的责任,算在了一个毫无能力的褒姒身上,让这个身为嫔妃的女人,担负起一个王朝的兴亡责任,而且还要在身世上,被后世所编排,甚至就连司马迁这样的史学家,都不去思索其中的荒谬之处。 “烽火戏诸侯”只不过是中国历史上红颜祸水的一个缩影,不论是褒姒也好,还是妲己也好,一个美貌的女人从来不应该替无能君王去承担本该他们所承担的责任,历史上不存在恶龙,如果恶龙真的存在,所能衍生出来的人物,也应该是将国事当成儿戏的糊涂君主,不应该是身边的佳人。不过最幽王被身首异处,褒姒只是被人掳掠到了异族,这样的结局对于世道人心来说,也算是一种慰藉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最后的骑兵统帅:沙俄“战神”布琼尼的传奇故事
谢苗·米哈伊洛维奇·简介 谢苗·米哈伊洛维奇·布琼尼(Semyon Budyonny,全名:Semyon Mikhailovich Budyonny),1883年4月25日出生于罗斯托夫州科久林村的贫农家庭。1903年应征入伍,参加过1905年的日俄战争。1908年毕业于彼得堡骑兵学校,在沿海龙骑兵团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德国、奥地利和高加索战线作战。1917年十月革命准备时期,布琼尼先后被选为高加索骑兵师连士兵委员会主席、团士兵委员会主席和师士兵委员会副主席。后担任西南方向总司令,北高加索总司令等。卫国战争后,担任苏联农业部副部长,专管养马业,一直到1973年去世。葬于克里姆林宫宫墙下。 中文名:谢苗·米哈伊洛维奇·布琼尼 外文名:Семён Михайлович Будённый(俄语) 别名:布琼尼 国籍:苏联 民族:俄罗斯族 出生地:俄罗斯帝国罗斯托夫州 出生日期:1883年4月25日 逝世日期:1973年10月26日 职业:军人、苏联农业部副部长 毕业院校:军事学院 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著名骑兵统帅,三次苏联英雄称号 军衔:苏联元帅 政党:苏联共产党 个人简介他有着70年的戎马生涯,参加过包括两次世界大战在内的四次大战争,他一生与苏联军事历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并在1941年在莫斯科进行红场阅兵,代表最高统帅部进行检阅。 早年生涯 1883年4月25日,布琼尼出生在俄国南部一个的农民家庭。他的童年生活是辛酸的。繁重的劳动和与贫苦人民的共同生活,造就了布琼尼开朗、勇敢、坚毅的性格。1903年秋,布琼尼被征召入伍,当上了年轻人引以为自豪的骑兵。次年1月,他随顿河哥萨克骑兵第46团来到中国东北参加了日俄战争。战争结束后,被调到滨海龙骑兵团,驻扎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附近。1907年1月,他被派往彼得堡骑兵学校学习。1908年毕业后,他又回到龙骑兵团。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曾先后在波兰、德国、奥地利和高加索等地作战。 内战时期 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后,布琼尼被全连一致推选为连士兵委员会主席,在全团大会上被选为团士兵委员会主席,接着又被选为师士兵委员会副主席。在明斯克市驻防期间,他结识了西方面军布尔什维克党组织的领导人伏龙芝。伏龙芝对布琼尼世界观的形成和人生道路的选择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十月革命爆发后,高加索骑兵师士兵委员会作出了该师复员解散的决定,布琼尼于当年11月回到了家乡。不久,他即同战友们一起在当地建立起了苏维埃政权。随后,布琼尼以他对巩固新生苏维埃政权的高度责任感,和对军旅生活的酷爱,在家乡组建了骑兵游击队。由于他的努力,部队逐渐扩大为骑兵团、骑兵旅、在察里津战役中,布琼尼指挥一个骑兵旅把敌人打得,表现了一个杰出的骑兵指挥员的才干,获得联共派驻察里津地区的最高领导的赏识,荣膺红旗勋章。部队扩编为第一骑兵军,他作为军长,和军政委,炮兵主任库利克,师长、、团长等成为斯大林在红军中最信赖的将领。1919年夏,的白卫军向苏维埃共和国发动疯狂的进攻,红军被迫向腹地退却,南方战线成了主要战场。这时,布琼尼指挥新建的骑兵军在察里津以北粉碎了弗兰格尔白卫军的主力,击溃了苏图洛夫的部队。随后,又巧妙地实施机动,给插到红军南方方面军后方的马蒙托夫和什库罗指挥的哥萨克骑兵师以粉碎性的打击,占领了重镇沃罗涅日,从而封闭了莫斯科战略方向上红军阵地中宽达100公里的缺口。为表彰布琼尼在这次作战中的功绩,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再次授予他红旗勋章和革命荣誉武器。不久,他便出任苏军第1骑兵集团军司令,成为苏联国内战争时期著名的将领之一。 布琼尼的骑兵第1集团军被称为赢得国内战争的“拳头”部队,曾在许多战线上被用于战略机动。1919年底和1920年初,红军向邓尼金的军队发动了总攻。布琼尼指挥的第1集团军组成快速战役战略集群,向哈尔科夫、顿巴斯、罗斯托夫和亚速海方向实施迅猛的突击,把邓尼金的主力分割为两部分。1920年2月,布琼尼在高加索被击溃。由于布琼尼认为第一骑兵集团军瓦解,是因为受到当时的高加索方面军司令图哈切夫斯基迫害,从此以后,以布琼尼为代表的第一骑兵集团军军官团同图哈切夫斯基成为宿敌。1920年4、5月间,在当时的西南军事委员会主席斯大林策划下,整补后的布琼尼部队不采用铁路快速运输,而选择越野1000多公里,并在途中与马赫诺作战磨合新兵。结果用了50天的时间,直到转任西方面军司令的图哈切夫斯基对波兰军队的进攻失败后,才从北高加索的迈科普跃进到乌克兰的乌曼,加入西南方面军投入了对波兰军队的作战。6月5日,布琼尼集中集团军的主力一举突破波军第2集团军坚固的防御阵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入敌纵深120-140公里,前出到波军第3集团军的后方,迫使波军于6月11日撤离乌克兰首都基辅,从而为把波军逐出苏维埃国土奠定了基础。伏龙芝在评价骑兵第1集团军的作用时说道:“在我们的军队里,没有其他部队能够这样充分、这样鲜明、这样深刻地在他们自身和他们的行动中反映出国内战争的全部特点、整个红军的性质,它的历次战役将永远以光辉的篇章载入骑兵史册。”在紧接着的华沙战役期间,由于图哈切夫斯基表示他的西方面军包打华沙,作为西南方面军的先锋的布琼尼第一骑兵集团军转兵西南攻打利沃夫,结果图哈切夫斯基在华沙战败,为了战败的责任问题,争论了很久,由此造成了两个方面军将领的交恶,埋下了大清洗的伏笔。1920年第一骑兵集团军再次席卷南乌克兰和克里米亚,彻底消灭了弗兰格尔白卫军,胜利的结束了国内战争。 1930—1933年这段时期,在哈萨克斯坦先是布琼尼带着他的骑兵部队扫荡过去,紧接着便是饥馑,在哈萨克斯坦一带出现了不少没有人住的阿乌尔山村,所以在苏联时代整个哈萨克斯坦没有一处集体农庄以布琼尼的名字命名,看不到他的一张照片。和平时期 国内战争结束后,布琼尼积极投身红军的建设。历任北高加索军区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和副司令员、工农红军总司令助理(主管骑兵)、苏联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工农红军骑兵总监、莫斯科军区司令员、苏联国防人民委员部总军事委员会委员、副国防人民委员和第一副国防人民委员。1935年和伏罗希洛夫、图哈切夫斯基、、布柳赫尔一起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在此期间,他对红军的建设,特别是骑兵的建设和训练,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认真研究总结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国内战争的经验,积极参加了多卷集《苏联国内战争史》的编写工作,撰写了《骑兵兵团战术基础》、《红色骑兵文集》等著作。三十年代初,苏联红军进行了重大军事改革,不仅装备更新了,骑兵不再是单一兵种的部队,而是包括了机枪和大炮的混合部队。组织体制和军事理论也有了新的发展。布琼尼意识到,要做好工作,不仅需要经验,而且需要掌握更深刻的军事理论知识。于是,他要求到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并得到斯大林的支持。他一面工作一面学习,孜孜不倦,异常勤奋刻苦。他每天7时起床,8时至14时在学院学习,14时至15时吃午饭,然后工作到零点。晚饭后再学习到凌晨3时。1932年,他从伏龙芝军事学院毕业。 二战时期 1941年6月22日,发动了侵苏战争。布琼尼作为苏联最高统帅部成员之一,参与了作战指挥,并先后担任统帅部预备队集团军群司令员、西南方向总司令、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和北高加索方向总司令等职,参加了保卫莫斯科、基辅和高加索等重大战略性战役。在担任西南方向总司令期间,由于部队的努力奋战,使德军南方集团军群进展缓慢,“要想进攻莫斯科,必须击败布琼尼”成为德军的口号。在中,他准确的判断出德军中央集体军群即将迂回包围基辅,为了挽救即将陷入重围的军队,他不顾斯大林不准后退一步的命令,独断下令部队撤退,由此失去了斯大林的信任,被撤销了西南方向总司令的职务。当灾难终于来临时,基辅包围圈里有66万红军陷入了重围,老元帅泪流纵横,真是成也斯大林,败也斯大林。从此淡出了苏联军界。以后担任的几个方面军司令职务基本属于过渡性质。在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之际,他协助斯大林组织了庆祝十月革命24周年的红场阅兵,骑着高头骏马巡视了受阅部队。 战后他任苏联农业部副部长,主管养马业。因年事已高,于1954年起任苏联国防部总监组总监。他还进行了大量社会工作,关心青少年的成长,把许多时间献给了青少年的教育事业。1973年,这位90岁高龄的苏联元帅,在莫斯科逝世。 哥萨克骑兵的尖帽和黑色的斗蓬,鲜红的军旗高高飘扬,碧绿的顿河草原,的高加索山冈,马刀挥舞群马奔杀的场景,震天的高呼“乌拉”。解放全世界受奴役的人们,那也曾是一代人的梦。紧皱的眉、张大的口、高的颧骨、深陷的眼、灼然的目光,革命与激情。血腥与柔情,毁灭一切,然后创造一切。 谢苗·米哈依洛维奇·布琼尼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三次苏联英雄称号的获得者,但这三次苏联英雄几乎“集中”在50、60年代获得,与另一位同于1935年第一批五个苏联元帅之一的伏罗希洛夫有点类似。(至于原因谁都不懂)1935年第一批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的五人之一,一生九十年中整整有七十年从事戎马生涯,参加过包括两次世界大战在内的四次大的战争,屡建奇功。他的一生与苏军的历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他的功绩受到高度评价。他先后荣膺8枚列宁勋章、6枚红旗勋章、1枚一级勋章和多枚外国勋章、奖章,三次荣获革命荣誉武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