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李鸿章当作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 为什么对他的评价如此之低呢

时间:2025-03-15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为什么的评价如此之差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分别为、李鸿章、、张之洞,同时这4位还是的主要推动者,洋务派的代表。

不过还有一种说法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分别为曾国藩、左宗棠、、。

曾国藩跟左宗棠这两位在晚清朝堂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左宗棠一生戎马,而曾国藩堪为晚清名臣之首,胡林翼、彭玉麟都在他创立的湘军中做事,左宗棠与之相交甚笃,李鸿章是他学生。

李鸿章这个学生,前期对曾国藩的确是毕恭毕敬。

但随着自己实力增长,加之1866年,曾国藩在镇压中的失利,清政府改让李鸿章为钦差大臣,负责剿捻事务,他逐渐开始自大起来,认为自己能够对曾国藩取而代之,言语中也多有不敬。

说起来,李鸿章算是晚清名臣中差评最多的一位,也是评价最为两极分化的一位。

恨他之人认为他签订了那么多丧权辱国条约,每份退让中国利益的不平等条款都签字非常干脆,甚至嘲讽他为“签字小能手”;护着他的人则认为,清皇室新觉罗又不,跟压着他,他能不签吗? 有一说一,慈禧太后等满清顽固派贵族一味要求妥协,派李鸿章前去背锅签字,的确主要责任不在李鸿章,但那些恨他的人气得不是因为他签字,而是因为他压根不反抗不争取利益的态度。

举个最直观的例子,在1919年的上,中国作为一战的战胜国,却反过来要将原本被德国占领的山东地区让给日本。

当时列强们虎视眈眈,中国孤立无援,但包括顾维钧等在内的中国代表团成员,却是坚决不签字,要求修改条约内容,因此国内还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在欧洲的留学生们也纷纷赶至巴黎发起抗议活动。

同样是不平等条约,同样是被列强所逼迫,但巴黎和会上的代表团,跟李鸿章在签订那些条约时的态度完全不一样,这才是很多人嘲讽李鸿章签字的原因。

估计又有人要说了,李鸿章不是没有抗争啊,签订《马关条约》的时候,一开始日本是要求赔偿3亿两白银,后来因为李鸿章挡了日本人一枪,才以伤为借口,要求改赔偿金额为2亿两白银。

但这里有两点,首先李鸿章挡枪为大清省了1亿两白银这事,更多的是由于政治博弈,李鸿章这个枪伤顶多算个借口,而不是主要原因;其次,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李鸿章多少得负点责。

在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8年前,中日还因发生过一次冲突,不过大概没多少人知道,那就是。

简单来说就是因为1885年英国侵占朝鲜南部巨文岛一事,1886年的时候,北洋水师奉命北上对英、俄两国进行震慑,将4艘战舰暂停在日本长崎港。

但因为当时中日矛盾已经产生,北洋水军与日本当地警察以及民众发生冲突,双方开始问责。

当时日本海军力量非常薄弱,北洋水师副提督英国人琅威理认为应当直接歼灭日本海军(当时日本海军根本打不过北洋水师),李鸿章拒绝;之后在谈判僵持阶段,清政府驻日使者徐承祖又提出要以武力作为后盾,李鸿章依旧拒绝;最后中国第一位法学博士伍延芳跟徐承祖共同认为,应当直接与日本断交,李鸿章还是拒绝。

这里错失了3次遏制日本海军的机会就算了,而长崎事件之后,日本方开始加大对海军建设,清政府却开始缩减北洋水师军费,丁汝昌多次提出要求购置新的大炮,全部遭到拒绝。

在这种此消彼长的情况下,才导致了北洋水师惨败的结局。

有人说李鸿章签订了《马关条约》之后直接悲愤到吐血,但这个吐血究竟是因为后悔之前自己的多次制止,还是愤慨清政府无力,就无人得知了。

再加上同为洋务运动推动者,曾国藩其他三人不说两袖清风,但也都家底平平;唯独李鸿章却借由洋务运动积攒了大量财产,光是遗产就有数千万,连底下的盛宣怀都成了明面上的华夏首富。

虽然总体来说,李鸿章对大清,对中国的贡献都是巨大的,但哪怕功大于过,相较其他名声在外的名臣们,他的一些缺失也的确存在,大概这就是为何他会收获如此多的差评的原因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卢植的弟子都是哪位?他们分别有什么当作

对卢植门下3弟子:1个建立蜀汉政权,1个曾统辖四州,1个默默无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很多人不认识卢植这位末年的名臣,但如果提到他的弟子,有1个名字几乎家喻户晓。那么,卢植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他门下的3个弟子情况又是怎样的呢?本文小编将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卢植(139-192),字子干,东汉末年名臣,他师从当时的大儒马融,与郑玄、管宁、华歆等是同门师兄弟。卢植学成之后,返回家乡涿县教学。 卢植性情刚毅,品德崇高。熹平四年(175年),九江郡叛乱,朝廷认为卢植文武兼备,就将他任命为九江郡太守,并且治理得颇为不错。 之后,卢植历任侍中、尚书等官,他的地位和名望很高。光和七年(184年),黄巾之乱爆发,卢植被任命为北中郎将,率兵镇压。在击败之后,卢植就开始深沟高垒,长围久困,后因为得罪宦官,被槛车征还,罢官了。 不久,卢植以年老身体不适为由,请求返乡,他抄小路躲过的追杀,此后隐居幽州,不问世事。初平二年(191年),拜他为军师,第2年,他就逝世了。 在家乡教学期间,卢植收了几个弟子,只留下3个名字。下面我们就逐一介绍一下卢植的3个弟子。 的故事大家都很清楚了。他虽是汉室宗亲,但到他这一代已经家道中落了,早年不得不织席卖履度日。后来通过努力,再加上自己的人格魅力,身边渐渐汇聚了一帮天下英才,建立了蜀汉政权。 是东汉末年辽东割据的大军阀,虽出生于豪强人家,但不是嫡子,不受家族重视,后由于相貌俊俏被本地太守招为上门女婿,拜在卢植门下,并结识了同门刘备。 公孙瓒凭借自己的才能逐步做到中郎将,以强硬的态度对抗北方,作战勇猛,威震边疆。当时刘虞为幽州牧,公孙瓒掌幽州兵权,2人不和。公孙瓒于是生擒了刘虞,并假借朝廷之手除掉了他。此时公孙瓒为前将军,改封为易侯,统辖幽、并、青、冀四州。 后来由于用人不明,又贪图享乐,民心渐失。198年,袁绍大军来攻,公孙瓒听从关靖之言,不敢领军出城作战,指望的救援,却中了袁绍的计,大败而归,下令将自己的姐妹妻儿全部绞杀,然后引火自焚。 刘备同宗(堂兄弟),在《三国演义》中没有出现,历史上也是默默无闻,仅仅在《三国志·先主传》中作为刘备的同窗被一句带过。 卢植门下三个弟子中,刘备的名字几乎家喻户晓,公孙瓒也曾割据一方,所以青史留名,只有然没啥名气。想来即使师出同门,人与人之间的机遇总是不同,这种现象古往今来概莫能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他是北齐帝王中唯一一个有才能、有当作的君主 只可惜天妒英才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