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婕妤(公元前48年—2年),西汉女辞赋家,是中国文学史上以辞赋见长的女作家之一。
汉族,祖籍楼烦(今山西朔县宁武附近)人,是汉成帝的妃子,善诗赋,有美德。

初为少使,立为婕妤。
《汉书·外戚传》中有她的传记。
班婕妤是中国文学史上以辞赋见长的女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很多,但大部分已佚失。
现存作品仅三篇,即《自伤赋》、《捣素赋》和一首五言诗《怨歌行》,亦称《团扇歌》。
上品诗人班婕妤,班婕妤(约公元前48年-2年后),全名班恬,楼烦(今山西朔州市朔城区)人,西汉女作家,汉成帝嫔妃。
班氏为班况之女、班彪的姑母、班固、、的祖姑。
她的作品很多,但大部分已佚失。
今存作品仅《自悼赋》、《捣素赋》、《怨歌行(亦称团扇歌)》三篇,但后人也有怀疑是伪作的。
婕妤并非班的名字,而是汉代后宫嫔妃的称号。
因班曾入宫被封婕妤,后人一直沿用班婕妤这个称谓,以至其真实名字无从可考。

后迁居长安延陵(今陕西西安)西郊。
少有才学,善诗赋。
成帝时入宫,初为少使,不久立为婕妤。
乃是楚令尹子文的后人。
父亲越骑校尉班况在出击匈奴的后期,驰骋疆场,建立过不少汗马功劳。
班况生三男一女,4个儿女都有上乘表现:老大班伯,是一位精通《诗》、《书》、《论语》的学者,曾数次聘书使匈奴,为定襄太守。
他精选取掾吏,收捕盗贼,郡中称为神明;老二班施,官拜谏大夫,以博学有俊才深受器重;老三班稚,以方直自守见称,终官延陵郎;其女儿就是著名的才女班婕妤。
幼子班稚生班彪,班彪又生班固(著《汉书》)、班超和班昭。
班婕妤是汉成帝的后妃,在入宫前,汉成帝对她最为宠幸。
班婕妤在后宫中的贤德是有口皆碑的。
当初汉成帝为她的美艳及风韵所吸引,天天同她腻在一起,班婕妤的文学造诣极高,尤其熟悉史事,常常能引经据典,开导汉成帝内心的积郁。

班婕妤又擅长音律,常使汉成帝在丝竹声中,进入忘我的境界,对汉成帝而言,班婕妤不止是他的侍妾,她多方面的才情,使汉成帝把她放在亦妻亦友的地位。
时期,皇帝在宫苑巡游,常乘坐一种豪华的车子,绫罗为帷幕,锦褥为坐垫,两个人在前面拖着走,称为“辇”;至如皇后妃嫔所乘坐的车子,则仅有一人牵挽。
汉成帝为了能够时刻与班婕妤形影不离,特别命人制作了一辆较大的辇车,以便同车出游,但却遭到班婕妤的拒绝,她说:“看古代留下的图画,圣贤之君,都有名臣在侧。
夏、商、周三代的末主夏、商纣、周幽王,才有嬖幸的妃子在坐,最后竟然落到国亡毁身的境地,我如果和你同车出进,那就跟他们很相似了,能不令人凛然而惊吗?”(原句是:贤圣之君皆有名臣在侧,三代末主乃有嬖女。
)汉成帝认为她言之成理,同辇出游的意念只好暂时作罢,当时王听到班婕妤以理制情,不与皇帝同车出游,非常欣赏,对左右亲近的人说:“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
”在这里,王太后把班婕妤与春秋时代楚庄公的夫人樊姬相提并论,给了她这个儿媳妇最大的嘉勉与鼓励。
才即位的时候,喜欢打猎,不务正业,樊姬苦苦相劝,但效果不大,于是不再吃禽兽的肉,楚庄王终于感动,改过自新,不多出猎,勤于政事。
后来又由于樊姬的推荐,重用贤人孙叔敖为令尹宰相,三年而称霸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程婴是哪位?历史上真实的程婴 程婴救孤故事简介
程婴救孤故事简介:历史上的程婴是谁,程婴救孤故事,围绕春秋时期晋国的生死存亡,程婴等人冒死历险,慷慨赴义,与屠岩贾展开了一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历史上的程婴: 程婴(?—约前583)春秋时晋国义士,千百年来为世人称颂。相传他是古少梁邑(今陕西韩城西少梁附近程庄)人,为晋卿赵盾及其子赵朔的友人。晋景公三年大夫屠岸贾杀赵,灭其族,朔客公孙杵臼与之谋,婴抱赵氏真孤匿养山中,而故意告发令诸将杀死杵臼及冒充孩儿,后景公听韩厥言,立赵氏后,诛屠岸贾,婴则自杀以报杵臼。 程婴人物生平:晋景公三年(前597年),赵氏家族遭难。司寇屠岸贾追究刺杀晋灵公的主谋,罪名加在赵朔之父赵盾身上,把赵氏全族诛灭(有一说法是,赵朔当是并未被诛,后被屠岸贾假传灵公之命,而自杀的)。当时只有赵朔的妻子幸免于难,因为她是晋成公之姊,在宫中避祸。朔妻身怀六甲,如果生男,则是赵氏不灭。因此,保全和绝灭赵氏的两方,都盯住了这个尚未出生的遗腹子。 此时,公孙杵臼见到程婴,问程婴为什么没有为朋友殉难,程婴说:“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这时程婴已抱定殉难的决心,但是把保全赵氏后代放在首位。二人心意相通,遂为救援赵氏后代结成生死之交。 不久,赵朔妻产下一个男孩。屠岸贾风闻后,带人到宫中搜索。赵朔妻把婴儿藏在裤子里面,又幸亏婴儿没有啼哭,才躲过了搜捕。为寻万全之策程婴找到公孙杵臼商量办法,公孙杵臼提出一个问题,个人一死难呢,还是扶持孤儿难?程婴回答,个人一死容易,扶持孤儿难。于是,公孙杵臼说出一番计划,请程婴看在赵朔对他的深情厚谊的份上,担当起扶持孤儿的艰难事业,杵臼自己则选择的是先去赴死。 计划已完,他俩谋取别人的婴儿(一说是程婴献出自己的亲生儿子),包上华贵的襁褓,带到山里,藏了起来。然后程婴出来自首,说只要给他千金他就说出赵氏孤儿的藏身之处。告密获准,程婴带着人去捉拿公孙杵臼和那个婴儿。公孙杵臼见了程婴,装得义愤填膺,大骂他是无耻小人,既不能为朋友死难,还要出卖朋友的遗孤。然后大呼:“天乎!天乎!赵氏孤儿何罪?”请求把他一个人杀了,让婴儿活下来。自然,公孙杵臼的要求未被答应(应允),他和那个婴儿都被杀了。 程婴和公孙杵臼的调包计成功,人们都以为赵氏最后一脉巳被斩断,那些附和屠岸贾的人都很高兴,以为从此再不会有人找他们复仇。程婴背着卖友的恶名,忍辱偷生,设法把真正的赵氏孤儿带到了山里,隐姓埋名,抚养他成人。 15年以后,知情人韩厥利用机会,劝说晋景公勿绝赵氏宗祀。景公问赵氏是否还有后人,韩厥提起程婴保护的赵氏孤儿。于是孤儿被召入宫中。孤儿此时已是少年,名叫赵武,景公命赵武见群臣,宣布为赵氏之后,并使复位,重为晋国大族,列为卿士。程婴、赵武带人攻杀屠岸贾,诛其全族。 赵武20岁那年,举行冠礼,标志着进入成年。程婴觉得自己已经完成夙愿,就与赵武等人告别,要实现他殉难的初衷,以及了却对公孙杵臼早死的歉疚心情。他其实也是以一死表明心迹,证明自己苟活于世,决没有丝毫为个人考虑的意思。赵武啼泣顿首劝阻,终不济事,程婴还是自杀了。 程婴和公孙杵臼的事迹,后世广为传颂,并且编成戏剧,出现在舞台上,甚至流传到海外异邦。他们那种舍己救人、矢志不渝的精神,一直为人们所钦敬。程婴忠实于友谊,公孙杵臼不忘旧主的品格,也是人们津津乐道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汉武帝刘彻刘彻简介 汉武帝刘彻刘彻之后的帝王是哪位?
的第七位:汉武帝简介:中国古代的第二个封建王朝汉的皇帝,他的雄才伟略是真正的使中华民族世代光荣的。《谥法》说“威强睿德曰武”,就是说威严,坚强,明智,仁德叫武。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之一。他就是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简介: 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汉景帝之子,刘彻,原名刘彘,立为太子时改名为彻,(是汉朝的第七个皇帝)。汉武帝是汉景帝的第九子,汉文帝的孙子,的曾孙,其母是,皇后为。他七岁时被立为太子,16岁登基,七十岁驾崩。(景帝后三年(前141)正月即帝位,后元二年(前87)二月去世,在位五十四年零一个月)54年的统治历程。 在位期间,继承景帝政策,打击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在法律思想上,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确认儒家思想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地位。在位五十四年,是西汉的鼎盛时期。前无古人的巨大功业。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在他统治下的西汉帝国比罗马帝国还要强盛。成为世界文明无可争议的中心,而汉武帝的时代,也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值得自豪和展示的伟大时代之一。但由于徭役兵役的增加,人民负担加重,引起农民反抗。 汉武帝的功与过: 汉武帝(前140-前87年在位)创立年号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汉武帝即位之初,一方面政治形势比较稳定,国家经济状况也相当好,另一方面诸侯王国的分裂因素依然存在,潜在威胁还不小。所以,他在继续推行景帝各项政策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政治:在政治方面,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加强监察制度。汉武帝还变古创制,包括收相权、设刺史、立平准均输等重大改革与创制,建立了一套系统完整的政治制度。 军事:改革兵制。派,出击匈奴,使北部边郡得以安定,派出使西域,联络被俘虏的大月氏人,开括了西北边疆:开通了西汉联系西域以至中亚等地的通道。 经济:在经济方面,采取重农轻商,整顿财政,颁布“算缗”、“告缗”令,征收商人资产税,大力打击奸商;又采取建议,将冶铁、煮盐收归官营,禁止郡国铸钱,统一铸造五铢钱;设置平准官、均输官,由官府经营运输和贸易,大大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同时兴修水利,移民西北屯田,实行“代田法”,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在经济方面还有一条重要的举措,就是将当时的货币进行统一。 思想:在思想方面,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家学说成为了中国社会的统治思想,大力推行儒学,在长安设太学。儒家学说成为中国封建统治正统思想,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对后世中国政治、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也有弊端,就是不利于思想多元化的发展。 人事:汉武帝也非常注重人才的开发,他确立了察举制度,是中国有系统选拔人才制度之滥觞,对后世影响很大。 汉武帝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人口统计。 意义: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也是中国大一统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对外关系 发动对匈奴战争 汉武帝对外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一方面自前133年马邑之谋起结束高祖以来对匈奴的和亲政策,开始对匈奴正式宣战,先后派卫青、霍去病征伐,解除了匈奴威胁,夺回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扩张了西域版图,将匈奴置于被动称臣的局面,保障了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派 汉武帝在发动对匈奴战争同时,他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著名的,进一步加强了与西域的联系,并发展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对东北方和南方用兵,扩充疆土在东北方,他派兵灭卫氏朝鲜(今朝鲜北部),置乐浪、玄菟、临屯、真番四郡,汉帝国的版图至此基本成形。 同时使南方的夜郎、南越政权归附汉朝,在西南先后设立了七个郡,最南端超过今天越南胡志明市,这也使得今天的两广地区自后重归中国版图。 后果 汉武帝由于连年对匈奴和西域用兵,并由于举行封禅,祀神求仙,挥霍无度,加以徭役加重,捐税增高,致使农民大量破产流亡。天汉二年(前99年),齐、楚、燕、赵和南阳等地均爆发了不同规模的农民起义。但对匈奴的打击使匈奴再无力与西汉政府相对抗,保证了北方边郡乃至全国的安全。 汉武帝的晚年生活 汉武帝晚年杀戮太过,颇思悔悟。利伐匈奴不利,全军覆没,求神仙又不成,又因造成父子相残、太子自杀,种种打击使武帝心灰意懒,对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颇有悔意。在登泰山、祀明堂之后,武帝在轮台宫殿(并非新疆轮台)里下《罪己诏》:《轮台罪己诏》“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以表示承认自己的错误。天下也因此又逐渐归于和谐,为的盛世奠定了基础。 史书《罪己诏》记载:「朕自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靡费天下者,悉罢之。」强调「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政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 公元前88年,汉武帝叫画工画了一张“背成王朝诸侯图”送给,意思是让霍光辅佐他的小儿子作皇帝。子幼母壮,为了防止太子的年轻母亲重演吕后称制的局面,汉武帝狠下心找借口处死了她。公元前87年二月丁卯,汉武帝驾崩于五柞宫,享年七十岁。三月甲申葬于茂陵,庙号是世宗。 武帝的长子太子刘据死于征和二年的巫蛊之祸,之后的四年里武帝一直没有立太子。 武帝一生有6个儿子,次子齐怀王刘闳早逝,巫蛊之祸后,可以继承皇位的共有四人。 燕王刘旦在刘据死后上书自请入京,希望立为太子,武帝大怒,削其三县。 广陵王刘胥为人骄奢,好倡乐逸游。 昌邑王刘髆是之子,李广利的外甥。李广利和刘屈氂曾策划谋立刘髆为太子,事发后李广利投降匈奴,刘屈髦被腰斩。公元前88年正月,即汉武帝去世的前一年,刘髆去世。 刘弗陵做为最为年幼的少子,“壮大多知”,极像武帝少年之时,值得期待。 于是在失去长子四年后,后元二年(前87年)春,武帝在弥留之际立刘弗陵为太子。之前武帝为了防止自己死后主少母壮,吕后之事重演,早已将刘弗陵的生母赵钩弋赐死。赵氏也没有任何亲人可为外戚。武帝病死后,霍光等人于同月奉刘弗陵继位,第2年改年号为“始元”。 汉昭帝刘弗(前94年-前74年),原名刘弗陵,汉武帝少子,武帝崩后继位。即位后以难避讳的缘故更名刘弗,“弗”字避讳“不”。刘弗陵继位时年仅八岁(古代按虚岁算),遵照武帝遗诏,由霍光辅政,在位13年,病死,终年21岁。葬于平陵(今陕西省咸阳市西北13里处)。年号有始元、元凤和元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