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帆叶网探索分享关于六味,地黄,灵丹妙药,六味,地黄,排毒,灵丹妙药,不相关的知识】
不少人相信,服用滋阴类的六味地黄丸,能排体内的毒素。
是这样的吗?其实此论总体而言是不正确的。
钱乙的地黄丸又来自于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即将金匮肾气丸,去桂、附而成。
宋代儿科专著《小儿药证直诀》中应用六味地黄丸,原为治疗小儿发育迟缓,即临床所表现的“五迟”证: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
现今六味地黄丸应用范围已大大突破小儿病症,广泛应用于各种病证,已成为滋补肾阴类强身保健类代表方剂。主要用于肾阴虚之证出现的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手心和脚心烦热、口燥咽干等。
方中熟地、山萸肉、山药、丹皮、泽泻、茯苓共六味中药,重用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山萸肉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精,共为臣药。三药相配,滋养肝脾肾,称为“三补”。配伍泽泻利湿泄浊,并防熟地黄之滋腻恋邪;牡丹皮清泄相火,并制山萸肉之温涩;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三药为“三泻”,渗湿浊,清虚热,平其偏胜以治标,均为佐药。三补三泻,以补肾阴为主。
前述可知,六味地黄丸主要是滋补肾阴,最早是以治疗小儿病症为主,现虽广泛扩展应用,但仍要把握好肾阴亏虚适应证。此恰恰不是为所谓“排毒”而设。
在六味地黄丸组方基础上,通过处方化裁,衍化为不同方剂名称与功效应用。
六味地黄丸加知母、黄柏,则名知柏地黄丸,功偏滋阴降火,适用于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盗汗遗精之证;
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枸杞子、菊花,则名杞菊地黄丸;主治肝肾不足,视力减弱,或迎风流泪,怕日羞明,甚或目赤肿痛。并可用治肝肾阴分亏损,头晕足软,潮热盗汗。
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五味子,则名七味都气丸,功偏滋肾纳气,适用于肾虚气喘之证;
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五味子、麦冬,则名麦味地黄丸,功偏滋肾敛肺,适用于肺肾阴虚之咳嗽、气喘。
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当归、白芍,则名为归芍地黄丸。功能滋阴、补血,治疗肝肾真阴不足,相火内动,头眩耳鸣、午后潮热,或两胁胀痛、手足心热等症。
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人参、麦冬,则名为参麦六味丸。功能滋阴生津、益气。治疗肺肾两亏,出现内热口燥、咳嗽气喘以及阴虚劳热等症。
六味地黄丸加石菖蒲、五味子、磁石,则名为耳聋左慈丸。功能是滋阴通窍。治疗肾虚耳聋。主要病症是:耳鸣、耳聋、目眩。上述基于六味地黄丸变化而立的各种六味地黄类方,功效各有特色,其基本功效还是以补益肾阴为主,并不是专为“排毒”而设。
目前人们关心的,特别是女性朋友所关心的体内所谓排“毒”与美容、排“毒”与清肠、排“毒”与淋巴、排“毒”与月经等,多是在商家炒作或借科学名词、中医之名而行商业之实营销手段。与中医滋补肾阴无直接关系。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讲,对于肾阴虚者服用六味地黄丸之后,病症改善,对于泌尿系功能有所改善,或有可能有利于尿中有害物质排出。然而其非肾阴虚证型之肾病或其他脏腑疾病,服用六味地黄丸无效,甚至适得其反,自然也就不可能排“毒”之说。
所以,这些滋阴补肾方剂,也不是人人可用,非肾阴虚之类的人用了,不但无效,甚至有反作用,更谈不上所谓排“毒”了。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