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 > 疾病预防

“别听营养师”,我来告诉你他“错在哪”

时间:2023-08-04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别听营养师”,我来告诉你他“错在哪”

「樊登读书」这几个字大家应该都在朋友圈里见过,前两天我录完电视节目,跟我很熟的工作人员还来问我觉得樊登读书值不值,双十一要不要买课充值……

他的创始人樊登前两天发了一条讲营养的视频,我看了之后觉得是个很好的科普素材,每句话都可以拿来分析一下,纠正里面的错误。

营养师和医生听谁的?

樊登原话:

在营养方面我不听营养专家的,我只听大夫的,因为大夫他最起码了解你的身体的结构,所以那些什么营养师推荐的很多理念,今天逐渐的被挑战,发现大部分都不对。

顾中一点评:

说实话很惭愧,哪有什么营养师推崇的理念?一般来说不都是医生、科研工作者推荐的吗?甩锅甩到营养师头上,真的好冤枉呀。

营养师当作人微言轻但身处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自己做的原创性研究相对较少,可这不妨碍我们去利用相对可靠的科学知识来指导大众、患者的饮食。

营养观点确实容易被推翻

但那是当前最可靠的结论

樊登说营养的一些观点容易被推翻,这点倒是没说错,因为有关营养的一些干预研究,本来很难做到大样本、长期的一个非常严格的对照的试验。

因为监测、控制一个人吃的所有东西都控制住很难,因此稍微靠谱点的证据往往要么是在当年什么监狱里或者部队里,或者是一些饮食非常单一的过渡,以及一些特别穷的地方,可能他们能容易做出这种明显的证据来。

但是稍微好一点的城市以及一些地区,本来做这种大样本的研究越来越难了,这是一个判断的标准,大家不要光去听专家,本来更多的是看一些更高质量的更过硬的,更不容易被推翻的建议。

所以大家多看看膳食指南级别的一些建议会比较好。

“别听营养师”,我来告诉你他“错在哪”

吃水果对身体有害?

樊登原话:

比如那天我跟崔玉涛一块儿开会,主办方给我们上来两盘水果。崔他说我不吃,然后我说我也不吃。旁边那么多专家都说水果吃的没事挺好的,然后我说水果对身体有巨大问题,崔他说你懂这个,我说你讲讲看,他说他现在遇到很多小小患者,十几岁的小孩脂肪肝,然后糖尿病,然后家长就特别纳闷,家长说十几岁的孩子如何会有脂肪肝,如何会有糖尿病,就是不明白。

运动量这么大对吧?一问无一例外,都是夜晚写作业的时候,妈妈在那边切一盘水果递过来,妈妈就觉得说水果吃多少都没事,所以就一盘水果刚进来,孩子哗地全吃了。

果糖是非常危险的东西。

顾中一点评:专家观点不代表真理

我跟崔玉涛老师彼此都很熟悉,我们日常也会相互提出对方科普中不合理的地方。

崔老师、范志红老师、于康老师他们出了科普上的一些错误之后,我都会私下提出,他们都会特别诚恳地跟我沟通,看这个说法背后有什么研究证据,这个证据如何解读比较合适。

所以越是顶尖专家,越是注意拿研究证据说话,并且愿意接受指正。

而把某一个专家的话当作权威的证据,一切都听这位专家的,这种态度本来就不可取,关键还是要看这个专家表达的观点背后有没有高质量的科学证据。

像樊登这种转述一个专家的话作为论据,本身就可能出现断章取义、歪曲原意的可能。我觉得崔老师的原话应该不是像樊登转述的那样,毕竟下面这些应该不止是营养师的共识:

关注整体饮食模式而非一个食物

从过去10年以来,无论是美国的还是中国的膳食指南,都是越来越提倡注意整体的饮食,而不是说关注某一个食物。

物无美恶,过则为灾

我们通常的观念都是“多吃蔬菜水果对处于良好的状态有好处”。水果确实是维生素、矿物质非常好的来源,其中还会有一些抗氧化的植物化合物等等。味道也好,吃起来也方便,我们建议大家每天吃个250-300g(可食部、生重)

但决不是越多越好,毕竟水果里(特别是像香蕉、榴莲、枣等等)的确实还会有很多糖。

即便是为控制高血压设计的得舒饮食,里边水果的量很多,能有700克左右,那也就是一斤半的样子,换成苹果的话一般来说也就两个大一点的苹果。

正规的营养师推荐的饮食模式和指导里,绝不会出现让你一盆一盆吃水果的情况,一盆一盆地吃肯定是会过量的。

就算它的能量密度比较低,比如每100克大概50多千卡,但本来你吃个两斤的话,也和一个汉堡的热量差不多了。

水果相比甜食还是好多了

因此我建议大家水果还是要控制在是一个适当的量内,不过无论如何讲,水果比起各种甜食还是要好得多。

儿童脂肪肝的真相是什么?

樊登提到一些十几岁的孩子出现了高血脂代谢异常这种情况,我觉得很有可能不是水果的问题,更有可能是精制碳水摄入量过多,或者本身有一些遗传的因素,导致脂肪代谢有问题才会出现这个结果。

“别听营养师”,我来告诉你他“错在哪”

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超重肥胖、胰岛素抵抗有关,在美国有10%的孩子有此疾病,而在亚裔中更为常见,主要的病因包括:孩子有导致利用或储存脂肪障碍的遗传性疾病、快速减肥、某些感染(比如肝炎病毒)、某些药物等等。

“别听营养师”,我来告诉你他“错在哪”

胖瘦和热量无关 ?

樊登原话:

人的胖瘦跟热量无关。

顾中一点评:总能量还是关键

这就属于胡扯了。当作人类也是是要遵守基本的物理学定理的,很多时候虽然说我们的吸收等等会有差异,但是控制能量的摄入以及造成一个能量亏空,还是我们体重控制最核心的一个要点。

樊登原话:

你吃这些算热量,说你一次运动花了600卡,然后你吃东西吃完了,我吃了500卡,就是今天瘦了100卡?根本不是。你比如说韩国泡菜的热量是极大的,威士忌酒的热量是极大的,那么多人喝那么多酒、吃泡菜,他们也没长胖。

顾中一点评:

酒精通过燃烧法测出的热量确实是会比较高,但是在我们然体内它有一个中间产物很难被正常利用产生能量的,单纯酒精这个成分是不能被人体利用供能的,所谓的喝酒喝多了容易胖之类的,可能重要和我们下酒菜吃得多有关,或者是喝酒造成了一系列代谢的影响,这和平时食物吃多了容易肥胖是不一样的。

至于韩国泡菜热量高这个观点,听起来像是没查过张嘴就来的……

“别听营养师”,我来告诉你他“错在哪”

果糖比红烧肉更让人发胖?

樊登原话:

吃红烧肉不会变胖,我现在整天吃红烧肉,我就吃那种大肥的肥肉,因为我跟崔大夫一聊,他说果糖转化成脂肪快得多。

顾中一点评:

你看他又在换话术,他自己是说他自己吃红烧肉随便吃,但实际上崔玉涛老师他可没让他红烧肉随便吃,这会又突然之间插入了一些自己的私货……

红烧肉真不能随便吃

红烧肉蛋白质不少、饱腹感也比较强,但红烧这个做法会让我们摄入很多的油和盐。

很多男性现在都存在肉吃得太多的情况,再总吃红烧肉,很有可能摄入过多的铁,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而且红烧用的五花肉里的饱和脂肪非常多,每100g生的五花肉中,就有接近20g饱和脂肪酸。

20g是什么概念呢?我们通常建议将饱和脂肪的摄入限制在每天能量供应的10%之内,如果每天摄入2100kcal热量,饱和脂肪的摄入就要控制在23g以内。

100g五花肉里的20g饱和脂肪,加上炒菜用的油里面的饱和脂肪,就超出了每天限制的限量。

“别听营养师”,我来告诉你他“错在哪”

果糖进入肝脏速度确实快,但不是完全不能吃

果糖转化成脂肪非常的快这点是真的,果糖它血糖反应是很低的,它进入人体之后不会快速升高血糖以及引起胰岛素的分泌,它会快速进入到肝脏去代谢,增加肝脏代谢紊乱的风险,合成脂肪的速度也是比较快的,这点是真的。

但是也得看量。

我大概9年前参与过一个有关果糖的Meta分析的一个研究,然后本来我们当时的结果是发现大概每天摄入100多克果糖,它会影响到我们的肝脏代谢是非常明显的,但是很低的剂量情况下,一般影响没有那么大。后来也有一些研究显示替换等量碳水化合物对于血脂代谢指标影响也不大。

就拿苹果来说,一般每100g总糖量9~12g,其中一半是果糖。你按照膳食指南的推荐量吃350克也就不到20克的果糖而已。

包括我们现在的各国的膳食指南、世界卫生组织的对于游离糖的限量也是说最好控制在25克以内,不是一点都没有。这里的游离糖是指的包括白砂糖、蜂蜜、果汁里的糖,但是不包括水果里的糖。

换成具体的食物,喝一小瓶200毫升可乐或者买一个甜筒,你差不多就吃进去25g糖了,不能再多了。

“别听营养师”,我来告诉你他“错在哪”

肥肉不会被消化?

樊登原话:

脂肪根本不会转化成脂肪,我们都以为吃肥肉进去就变肥肉了,吃的肥肉消化不了的直接就拉掉了。

顾中一点评:你不把脂肪酶当回事吗?

这又属于胡扯。这那么容易拉掉减肥就容易了,抑制胃肠道脂肪酶的奥利司他也不会是减肥药了。

本来我们人体有脂肪酶,它本来是可以把脂肪进一步的去分解,被人体所吸收,而且这个过程是很快的。

包括要求测血脂之前要空腹,巨大程度是因为如果刚吃完饭,油脂摄入得多,你的血液往往里边就会带有很多的油,会直接影响甘油三酯的结果。

“别听营养师”,我来告诉你他“错在哪”

专家写的书就一定对吗?

樊登原话:

崔问我你如何知道这些东西?对吧?外行一般都不知道。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非常著名的糖尿病医生…… 几乎你身上各式各样,所有病都跟糖有关,所以他说你唯一要想让自己处于良好的状态控糖,我结合我见过的很多案例和我自己自身的体会,我发现这本书太主要了。

顾中一点评:术业有专攻

我查了一下封面,这个是一个日本的医生,还是一个专科医院得院长。我觉得他当作一个医学博士,肯定在他所专注的领域,像糖尿病肯定是比我专业的多,但是术业有专攻,他毕竟就是一个专家而已,在我们循证医学的证据级别当中,专家的这种观点本来是更低的一个级别,关键是看观点背后引用了什么样的一个证据,有如何样的考量。

流行不等于正确

而且从国家来说的话,日本的不靠谱的一些伪科学的东西本来是挺多的,在日本流行并不能证明说他真的是一本很靠谱的书,甚至于看到是日本医生写推荐不吃水果,我都怀疑和日本水果太贵了有关……

“别听营养师”,我来告诉你他“错在哪”

总体评价

别拿自己做实验

看完了我觉得樊登本人是推崇低碳水、生酮饮食这种理论的。夹杂了很多个人的信念、习惯和观点,甚至截取很多别人的话来支持自己。

视频中关于“果糖会影响脂肪代谢”的说法,确实是有依据的,但樊登完全没有考虑剂量的问题,就一巴掌拍死说水果对身体有危害。

饮食这件事情,本来每个人自己有自己的一个经验,也都有一个自己习惯的饮食模式。大家不用一看到新潮的饮食模式,就拿自己当小白鼠。

想要改善自己饮食结构的话,看一些比较经典的,或者说长时间没有被推翻的饮食原则就可以了,比如各国膳食指南的饮食模式、地中海饮食等等。

低碳水可以短期减肥

对于减肥这件事情,是短期之内低碳水还是可以的,但是包括像蔬菜水果,包括像水果比较多的,像得舒饮食等等,比起用肉替代碳水的生酮饮食之类的会更处于良好的状态一些。

还是均衡饮食为宜

并不仅仅是说看一个食物或者看某一个营养素,还是要保证一个均衡、多样化的饮食。

专业人员还需要再接再厉

一开始我觉得挺惭愧的,像我们这些做营养的,还是没有把这些可以算是常识的营养知识宣传到位,以至于什么人都能来乱讲两句……

可再想想美国大选和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情形,想要大多数人能够科学、理性地分析问题恐怕永远是妄想,我只能是尽量做好我自己能做的、尽自己一份力就好。

和珅告诉嘉庆立储消息,为什么嘉庆反而以此给他定罪?

告诉立储消息,为什么嘉庆反而以此给他定罪?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嘉庆在处死和珅的时候,给他列了二十条大罪。这二十条大罪中,很显然,第一条大罪是最重要的,后面的那些,可能就是充数。但恰恰是这第一条大罪,让人不太理解。这条大罪说的是,确定册封嘉庆为皇太子的时候,和珅在颁旨之前,第一时间把好消息告诉嘉庆。照理说,嘉庆应该感到高兴才是。但是,嘉庆不但不高兴,反而非常不高兴。嘉庆把这个列为和珅二十大罪状的第一条,而不是把大家耳熟能详的“贪污受贿”列为第一条,由此可见,嘉庆对这件事生气到什么程度! (嘉庆剧照) 那么,和珅给嘉庆带来好消息,嘉庆为什么还如此不高兴呢? 一般认为,嘉庆不高兴,有两个原因。 一是和珅表功。 嘉庆把理由说得很清楚:“居然以拥戴为功,其大罪一。”意思就是说,和珅这样做,是表露他对嘉庆有“拥戴之功”。 嘉庆认为,和珅这是在向自己暗示,你能够获得皇太子之位,都是我和珅在乾隆皇帝面前推荐的结果,你应该感激我。 我们知道,古代王朝社会,都只能说皇帝对大臣有恩,大臣的功劳,都是皇帝赐予的。绝对不能反过来,说大臣对皇帝有恩。绝对不能说,大臣的功劳是自己建立的。尤其是“皇太子位”“皇位”这些东西,那只能是先皇赐予的。甚至也不是先皇赐予的,而是上天赐予的,是。否则,一旦承认大臣在“皇太子位”“皇位”等问题上有发言权,便意味着,大臣可以废,把持朝政,甚至对皇位取而代之。因此,皇帝是绝对不允许的。 (和珅剧照) 二是和珅泄密。 嘉庆在给和珅列的第一条大罪中,同样说得很清楚:“而和珅于初二日即在朕前先递如意,漏泄机密。” 嘉庆认为,关于皇位问题,是国家机密,绝对不能泄露。 不仅如此,的皇位,机密性尤其高。因为从皇帝开始,就订立了秘密建储制,皇位的机密性,又往上提升了一步。 而和珅明知道储位的机密性那么高,他依然要提前把这件事告诉嘉庆。 和珅既然能把储位这种高度机密的事情,都能够提前泄露,他还有什么不能泄露的呢? 古代都会把“谋大逆”作为第一大罪。和珅虽然没有“谋大逆”,但是他泄露储位机密,认为储位与他有关这件事,其意义与“谋大逆”是很相近的。因此,嘉庆是绝对不会饶恕他的。 不过,话说回来,嘉庆虽然把和珅提前告诉他喜讯一事,如此上纲上线,但实在地说,有些夸张了。为什么说夸张了呢? (乾隆剧照) 我们知道,虽然乾隆与和珅的关系非同一般,但从乾隆这个人的性格来看,在立皇太子的问题上,他是绝对不会让别人的。他既不会征求和珅的意见,也不会听和珅的建议。也就是说,如果和珅向他提关于“储位”的建议,他不但不会同意,而且很可能会怀疑和珅与这个皇太子有勾结,对这个大臣给予严厉处罚。当年很多大臣就已经吃过皇帝的亏了,乾隆皇帝比更过分,当然不会有人再提这一点。 而且,要说在当时,对乾隆的性格摸得最透的,要说最了解乾隆的,莫过于和珅了。他既然如此了解,怎么还会给乾隆提什么建议呢?大家都知道给乾隆提建议是,和珅提前把喜讯告诉嘉庆,显然就没有想“表功”的意思。 再说了,储位已经确定,只是没有宣旨,和珅提前告诉嘉庆,让他有所准备,其实也是说得过去的。宣旨只是一个仪式,事实上很多事情事前都知道了。为了把这个仪式做好,让嘉庆做个准备也是应该的。怎么会成为和珅的一条大罪呢? 所以说,嘉庆把这条放在第一,显然有“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味道。嘉庆向来就讨厌和珅,因为他太巴结乾隆了,从来不把自己放在眼里。就算自己已经当了皇帝,和珅也是一门心思都在乾隆身上,这是让嘉庆心里很不是滋味的。再一点,众所周知,嘉庆也垂涎和珅的家产。这才是嘉庆要扳倒和珅最重要的原因。但是,这个话是不能拿出来说的,尤其和珅只巴结乾隆不把自己放眼里的话,不可能说给大臣们听。因此,嘉庆才把“和珅讨好自己”这一条放在第一位。意思是说,他想讨好,老子还不让他讨好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赵括之死、毛遂失败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历史教训?

之死、失败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在职场跟对领导多重要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 在历史上有很多的名人名事值得我们去研究,今天李夫子就给大家说两个很憋屈的名人,他们本来可以一世英名、,但可惜跟错了领导,老板不会知人善用,就好比你是新东方学厨师的,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领导就会认为你也能管理大企业,所以领导对你委以重任,没办法,拒绝不了只能硬着头皮上,最终的结果就俩字:“凉凉”! 首先悲剧的牺牲者就是战国时赵国的将军“赵括”!作为名将赵奢之子,他其实并没有将二代的飞扬跋扈和官二代的娇气,而是在他父亲的言传身教下,刻苦努力、勤读兵书;他的人生志向就是:“男儿当战死沙场、”,非常的有英雄气概!那么作为有潜力的英雄人物,按正常路径“英雄应该是怎么炼成的”?通常都是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打败大BOSS,通关全局!就是先打小怪积累经验,逐步换地图升级,最终打败大怪,成为英雄! 但遗憾的是赵王太心急了,赵括根本就没有打小怪的机会,人生第一次上战场就碰到了大BOSS。据史料记载,赵括的一生就指挥了第一次,也是人生最后一次的战役“”!结果就悲剧的成为了“”的负面教材了。关于长平之战,简单的说就是秦国攻打赵国,虽然稍占上风,但赵国主帅是老将“”,老成持重、经验丰富,他在长平布置防线,始终坚守不出;最终秦赵两国形成了长期的僵持局面,古今中外所以的战争实际上考验的都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财政能力;像这种长期的对峙拉锯战,谁都耗不起! 所以作为稍弱一筹的赵国首先就顶不住了,赵王就非常想快刀斩乱麻,可是无奈的是廉颇只是死守,于是赵王就想换主帅,当然也有一种说法,是赵王听信了秦国的谣言,中了秦国的离间计,说最害怕的就是赵括了,于是就决定任命赵括换下廉颇。 同时李夫子也猜测,换赵括当主帅,赵王也许知道赵括的老爹赵奢很厉害,正所谓虎父无犬子,所以赵括一定遗传了他老爹的强大基因,打仗肯定是没问题的! 这里有一点要说明的是,赵括的母亲当时是死活不同意让赵括当主帅的,她就认为赵括那个时候还没有能力去胜任这个职位的,但是圣命难违,而对于赵括自己而言,也年轻气盛,血气方刚,很想一展身手,现在机会来了,自然要把握住!年轻人心高气傲,想立功表现自己,就不会太考虑自己到底行不行的这个问题了,所以他到了前线之后就改变了廉颇坚守不出的战略。 而且在一开始跟秦国交战的过程中,还小胜一场,秦军随后还直接撤退逃跑,这一下赵括就得意起来了,觉得自己比廉颇还厉害;那是意气风发的指挥乘胜追击,但是殊不知这一切都是秦国将领的圈套,当赵括指挥军队追击秦军到埋伏圈的时候,赵括才发现自己中计了,自己的军队已经被秦军包围了,赵括当然不甘心,于是就指挥敢死队自己打头阵,想冲出重围,但是这又谈何容易?最军被围困了长达46天之后,粮草断绝,甚至开始,以人肉充饥,而赵括的最后一搏也是很悲凉的,直接被秦军的一阵乱箭射中而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长平之战可以说赵国是完败的,先不说这场战役如何,单就赵括个人的发展前途而言,他其实是有点冤枉的。本来底子挺好,基础扎实,是未来战场的潜力之星!具有一定的智谋,从这场战役也能看出他也有勇气,而且还熟读兵书!大概唯一欠缺的就是实战经验了。可是赵王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历史也没有给他这个机会。但是假设历史给了他机会,那李夫子坚信他一定可以创造战争神话,而不是成为纸上谈兵的笑话。 当然如果说赵括很冤枉,那还有个人更冤了,他就是“毛遂”,而且赵括和毛遂之间还有千丝万缕的关联。长平之战中赵国的40万大军,可以说是元气大伤,而三年之军又率兵把赵国首都邯郸给包围了,赵王当时心里很慌,就急忙委派他的弟弟到去搬救兵。平原君,据说他的家里光门客、智囊团就多达一千多人,因为这次任务非常重要,所以平原君就想在智囊团当中精挑细选20名最精明能干的谋士一同前往,可是他左挑右选,最终只选中了19个人,还差一个人就是挑不出来。于是接下来就上演了咱们耳熟能详的故事“”。 本来毛遂是属于之辈,跟着平原君混了三年多,平原君都不知道有他这一号人,这一次他自我推荐,平原君才算认识了他这个人,但不知道他到底有多少能耐,他就问毛遂:“有智慧的门客我早都认识了,但为啥你跟了我这么久,我都没听过你?”毛遂也挺自信,回答道:“那是因为以前平原君您没有给过我机会,所以这一次我可以让您见识到我的智慧。”平原君一想也对,就给了毛遂这一次机会!结果毛遂果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当时平原君费尽口舌跟楚议“合纵抗秦”。但是平原君嘴都快磨破了,楚王也没同意,关键时刻,毛遂就站了出来!凭借自己的机智和出众的辩才,从宏观到微观,一条一条地给楚王分析合纵抗秦的战略意义和对楚国的实际利益。 楚王听的是连连点头,很是认可,最终同意了这个方案。于是楚国和赵国结盟共同抗秦,最终解了邯郸之围!而毛遂也因此名扬天下。如果故事能够继续下去也挺美好,可能毛遂就会由一个普通的门客发展成战国史上一个著名的外交家、杰出的政治家了。但是作为毛遂直接领导的平原君和大老板赵王都不这么想,他们觉得还得给毛遂增加一个头衔“军事家”! 为啥是这个头衔?其实是因为刚解了邯郸之围,又来找麻烦了。燕国看赵国还没缓过劲来,于是就派大将栗腹攻打赵国! 赵王又开始头疼了,该派谁去抵御呢?右想在平原君的建议之下准备派“毛遂”挂帅出战!可是当毛遂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立马就急了,连忙请求赵王不要让自己担任统帅,不是因为自己怕死,而是自己实在是没有领兵打仗的才能,可是,赵王真的跟当年用赵括一样,那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毛遂再怎么推辞,赵王都坚决让他统领军队前去应敌!这就好比赶鸭子上架,结果可想而知,在不熟悉的领域,虽然毛遂是身先士卒,殚精竭虑,但最终还是失败了,被燕军杀的是片甲不留!面对失败,作为一个有节操的名士,毛遂暗自神伤,独自走到了山林里,拔剑自刎了,承担了本不应该属于他的责任,试想一下,那一刻毛遂的内心是多么的不甘,忧愁和无奈啊! 上面两个真实的案例告诉我们,在单位跟对领导真的很重要,赵括和毛遂都不是一般人,一个是潜力股、一个是实力派!要不是老板非得给他们挖了一个大坑,他们未来很可能会成就一番事业,也正是因为老板的不知人善用,结果就只能“壮志未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而战国时期为何独独秦国能统一天下?这跟君主真的密不可分,如果都是像赵王这样的君主,那再厉害的人才也没用,因为都没埋没了,或者被坑死了!所以以史观今,跟对人、做对事,找准定位才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