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了后梁后,宣称他是唐王朝的合法继承人,取消晋王称号,改称,被称为后唐,定都洛阳。
之前他已灭掉燕,之后他臣服了岐国,灭亡了前蜀。

一连串辉煌的军事胜利,使其他各国震恐,先后向后唐政府进贡,都以为新的大一统不可避免地即将实现。
然而,李存勖只是一个骁勇的战将,不是政治领袖,他没有治理这个迅速膨胀国家的能力。
他喜爱戏剧,每天在宫中忙着看戏,只任戏剧演员和宦官。
大臣和将领们必须透过这两种人,才能使李存勖批准他们的请求。
他又喜欢打猎,当时中原连年大旱,士卒民众大批饿死。
可是李存勖夫妇却毫不在意,游猎享乐如故,终于在同光四年(926),大将在邺都(今河北大名)叛变,直逼洛阳。
李存勖被流箭射中,全族被屠。
李嗣源继承了李存勖的帝位,他死后,由他的儿子李从厚继承。
应顺二年(934),李从厚下令调他的义兄凤翔节度使李从珂到太原当河东战区节度使。
这种职务上的调动,在当时往往是一种屠杀陷阱,被调动的将领一旦离开据点,失去自卫力量,在中途就可能被杀。
李从珂拒绝接受,被逼造反。
一哭得帝位 李从珂原来,出生于平山(今河北平山),小名阿三。
李嗣源在跟随李存勖出兵征讨时路过平山,遇到李从珂的母亲,就将她母子一起掠走了。
后将李从珂收为义子。
李从珂长大之后,才貌雄伟,骁勇善战,李嗣源更加喜爱。
跟从李嗣源出征打仗时,他勇猛善战,名震三军。
连李存勖也说:“阿三像我一样敢于死战啊。
” 有一次和后梁军队在黄河岸边交战,在梁军退却时,李从珂竟然领十几名骑兵混在敌人当中,等抵达敌人的营寨大门时,李从珂大喊一声,杀死几个敌兵,然后用斧头砍下敌人的了望杆从容回到自己营寨。
在父亲李嗣源继位称帝后,李从珂和朝臣安重诲发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安重诲几次要制裁他,加害他,幸好父亲明智,极力保护,这才幸免。
等安重诲被李嗣源赐死后,李从珂才放心出来,先任左卫大将军,后又进位太尉,到凤翔任节度使,其后封为潞王。
李嗣源死后,闵帝李从厚继位,他本人优柔寡断,重用朱弘昭和冯斌二人掌握朝廷大权。
这两个人一无威望,二无才干,只知道排挤异己,众人敢怒不敢言。
朱、冯二人将李从珂视为最大的威胁,想尽办法要除掉他。
李从珂也对他们有了戒备,经常称病,不去朝廷。
而闵帝也怕李从珂威胁自己的皇位,采取措施抑制李从珂。
先是将李从珂在京的儿子李重吉贬出京城,到边远的亳州(今安徽亳县)任团练使,又将李从珂一个当尼姑的女儿李惠明召入宫中做了人质。

然后听从了朱、冯的计谋,让洋王李从璋做凤翔节度使,取代李从珂,让李从珂到河东任节度使。
当天夜里,被逼无奈的李从珂让人起草了檄文散发到各地,以清君侧除奸臣为名,请求各节度使共同出兵攻打首都洛阳,杀掉朱弘昭等人。
李从厚命王思同领兵来讨伐,王思同集结各路兵马围攻凤翔城。
凤翔城本来就不是什么重镇,城墙很低,外面的护城河也很窄,水也浅,无法固守。
在朝廷重兵的大力攻击下,东西关的小城先后失守,李从珂的部属伤亡很大,再打下去,城池难保,李从珂站在城头上,焦急万分,恨自己没有早点防备,以致今天要落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望着城下的攻城将士们,李从珂猛然间眼前一亮,原来城下的将领竟有许多是他以前的部下。
李从珂,就将上身的衣服脱掉,露出身上的一个个伤疤,然后站到了城墙上放声大哭。
在生死关头,李从珂哭得,哽咽着说:“我不到二十岁就跟随先帝出征,四处奔走,,毫无怨言,创伤遍身都是,你们大家和我一同跟随先帝四处征战的也很多,也为国家社稷的复兴立下了功劳。
而现在朝廷却由奸臣当政,对我妄加猜测陷害,你们大家都知道我,了解我,我以前对你们如何,你们心里也清楚,为什么还要被奸臣利用,替他们杀自己的朋友呢?朝廷听信谗言,说我谋反,要致我于死地,你们又怎么忍心骨肉相残,不肯救一救我呢?我有什么罪啊?今天竟落到这个地步。
” 城下的将士被他感动了,有的也伤心得落下泪来。
将领中有个羽林指挥使杨思权曾在李从珂的手下任职,交情也很好,他对大家大声说:“大相公乃我主也!”众将士也齐声应和。
杨思权又拿出一张纸对李从珂说:“希望大王在攻克京城后最好任命我为节度使,不要给防御使或团练使。
”李从珂立即在纸上写下让他做节度使的字样,杨思权于是领兵从西门进入城中,听候李从珂调遣。
听到西门归附的消息,指挥攻打东门的都指挥使尹晖也率军从东门而入,归附李从珂。
归附的将士接连不断,外面攻城的其他部队都被击退了。
为答谢众将士救难之恩,李从珂又在城中征集财物赏赐他们。
李从珂哭计成功,马上领兵杀出凤翔城,王思同的兵马,被李从珂打败。
李从厚听说李从珂将要杀到,匆匆逃离京城,想去魏州,但大臣们谁也不肯同行,只有五十名侍卫跟随左右。
半路上遇到了姐夫,石敬瑭不愿意救这个大势已去的小舅子,李从厚的一个亲随由于不满石敬瑭的势利行为,抽刀要杀石敬瑭,结果被石敬瑭的侍卫杀死,石敬瑭索性将李从厚的侍卫全部杀死,对李从厚还算手下留情,将他幽禁起来,后来李从珂称帝了,才杀掉他。
不要脸莫过石敬瑭 李从珂即位后,重用刘延朗,而这个人却只知专权受贿,其他的左右重臣也是一些平庸之辈,最出名的是中书侍郎平章事马裔孙,虽然无能却喜欢独断,只知署名不懂其他,加上又极少会见宾客,所以得了个外号叫“三不开”,即口不开、印不开、门不开。
武将们也想和李从珂一样通过兵变弄个皇帝当当,没人愿为他卖命。
对李从珂来说,最大的威胁是姐夫石敬瑭。
李从珂曾召集大臣商议对付石敬瑭的计策,有人建议送还契丹被俘的将士,然后与之和亲,再每年给他们十万缗钱,就有可能将契丹拉过来,避免契丹和石敬瑭结盟,因为石敬瑭和契丹也曾交战,所以这个办法还是可行的。
李从珂觉得有道理,想派人去契丹谈判,但是翰林直学士薛文遇反对,认为契丹贪心不讲信用,昔日和结盟后又背叛就是先例。
李从珂犹豫之后没有再实行,作为当政者,李从珂缺乏判断力,并非大臣中没有好主意,而是他自己不会择其善者而用之。
清泰三年(936),李从珂犯了与李从厚当年同样的错误,下令调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到郓州(今山东东平)当天平节度使,石敬瑭不接受命令,起兵叛变。
李从珂派了几万人马攻打石敬瑭所在的晋阳城。

石敬瑭抵挡不了,晋阳十分危急。
有个谋士桑维翰给他出主意,要他向契丹人讨救兵。
当时的契丹国主是耶律德光。
桑维翰帮石敬瑭起草了一封求救信给耶律德光,表示愿意拜契丹国主做父亲,并且答应在打退李从珂之后,把雁门关以北的(又称幽云十六州,指幽州、云州等十六个州,都在今长城以南,河北、山西两省北部)土地献给契丹。
当时石敬瑭已经47岁,耶律德光只有36岁,儿子比父亲大11岁,实在是说不过去。
部将说:“您向契丹求救,称臣还说得过去,拜他做父亲未免过分。
再说,答应给他们一些金银财宝也就行了,不该割让土地。
”石敬瑭哪肯听刘知远的劝阻,急急忙忙派桑维翰带了这些卖国条件去见耶律德光。
耶律德光本来想向南扩张土地,听到石敬瑭提出这样优厚的条件,,立刻派出五万精锐骑兵去救晋阳。
石敬瑭从晋阳城出兵夹击,把李从珂打得大败。
耶律德光来到晋阳,石敬瑭亲自出城迎接,卑躬屈膝地把比他小十岁的耶律德光称做父亲,还请教契丹兵为什么这样快就能打败李从珂。
耶律德光得意洋洋地吹了一通,石敬瑭马上表示十分钦佩,捧得耶律德光满心欢喜。
耶律德光经过一番观察,觉得石敬瑭的确是死心塌地投靠他,就对石敬瑭说:“我奔波三千里,来救你们,总算有个收获。
我看你的外貌和气度,够得上做个中原的主人,就封你做皇帝吧!” 石敬瑭还推辞,经部下一劝说,就高兴地接受了。
石敬瑭称帝后,立刻按照原来答应的条件,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
无能无奈终自焚 石敬瑭依靠契丹的支持,带兵南下攻打洛阳。
李从珂接连打了几个败仗,被契丹的声势吓破了胆,意志消沉,成天边喝酒边哭泣,等待灭亡,哪儿还有反抗的勇气。
到最后,在大臣的劝说下他勉强亲征,走到半路,又有人劝他从速用兵,他吓得不让人提石敬瑭的名字,说:“你们不要说石郎,使我心胆堕地。
” 自己无能,将领中又有不少人心怀异志,纷纷投降石敬瑭。
李从珂只得逃回洛阳,更是悲观得。
等到石敬瑭逼近洛阳,李从珂和皇族一块自焚于玄武楼。
石敬瑭对他还算有点人情味,把李从珂的骨灰入殓,葬入李嗣源的陵墓中。
虚待斋曰 李从珂论勇敢是超乎寻常,但论智谋以及治国之道,却是个门外汉,顺势之时他勇猛无敌,竟敢到敌人鼻子底下砍倒了望杆扛回来,但最后败势已定时又吓得不让人提石敬瑭的名字。
看来,让他做个武将还能杀敌立功,让他做皇帝实在难为他了,知道如此,当初又何必大哭得那个帝位呢,战死于乱军之中和自焚没什么区别? 李从珂这个皇帝,成得好笑,败得也好笑。
打不赢就哭,有点像耍无赖,但碰到石敬瑭这么不要脸的人,再会耍无赖也没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五代十国南楚是如何灭亡的 马希声开启了南楚君主作死新格局
上次讲到马希声为了名声超过,每天都要吃50只鸡,今天我们在继续讲讲这荒唐的其他事情。 朱温是马希声的偶像,在楚国的土地上,马希声也有不少自己的粉丝。自此之后,楚国的养鸡业有了长足发展,养鸡专业户般成长,种茶兼养鸡,楚国农民的衣袋里装满了沉甸甸的铁制大钱。 马希声突然喜欢上吃鸡,家里是没人敢反对的。他虽然是的二儿子,所以的人都把他当太子对待,不是因为他比大哥马希振优秀多少,关键是他的亲妈袁夫人比马希振他妈漂亮。马希振他妈是马殷还在河南老家开木匠铺的时候娶的老婆,一个小木匠,能娶上老婆已经不错了,所以马希振他妈只是相貌一般的女人。后来,马殷参军做了军官,发达了之后开始娶二姨太三姨太四姨太,后来娶的女人在外貌上相对来说就讲究一些了,袁夫人在这些女人里面是最美丽的,也最得马殷宠爱,所以,她生出来的儿子马希声在所有的儿子里面也最得宠,马希声说,我要吃鸡,别人谁也不敢说你少吃两只吧,他说五十只就五十只,没人敢提反对意见。 马殷在位的时候,马希声是武安节度副使,马殷很看重这个儿子,还任他判内外军事,掌管国家的兵权。 手中掌管了大权的马希声很快就给老爸惹了一个大乱子。 楚国的谋臣高郁为楚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出谋划策,发展茶业,发展蚕桑,铸铅铁钱等等,都是高郁替马殷出的主意,一系列富国强民的国策,使楚国经济腾飞,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富裕的小国。楚国有了高郁这个能人,让邻居南平王高季兴很不舒服。 高季兴的荆南地区很穷,但是穷横穷横的,他们利用自己被后唐、吴、楚和蜀夹在当中的优越地理位置,谁要经过他的地盘都要留下买路钱,南汉、楚和闽向后唐进贡,都过经过这里,这些贡品他能抢就抢,活脱脱一个占山为王的土匪,人称 “高赖子”。高季兴最恨的人就是楚国的高郁,他派了间谍到马殷那里离间马殷和高郁的关系,没想到马殷不买他的帐。高季兴转过身去又去马希声那里离间,说高郁今后会谋反,削夺了他手中的兵权。马希声信了,去找高郁算账,高郁愤然要求退居二线,从此什么都不干了。马希声想的是,你说不干了就不干了?万一你真的谋反呢?他假造了一个马殷的圣旨,把高郁杀了,以除后患。 马殷听说这件事的时候,高郁早就人头落地了。已经年近八十的马殷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看起来像个可怜兮兮的孩子,他哭着说:我真的老得没用了,连我的功臣都保不住,让他惨遭横死,我还活着有什么用啊。 老态龙钟的马殷确实开始说了不算了,名义上他是一 国之君,实际上权利基本上已经被马希声攥在了手里,所以,当马殷活到了七十九岁,的时候,长子马希振想都没敢想继位的事,乖乖把王位让给了马希声。 老皇上驾崩了,举国悲哀,马希声一看就有大将风范,表情上一点都看不出哀伤的意思,每天像平时一样从容地说笑,自始至终没有掉一滴眼泪,他这表情很让人看不懂,死的是最疼爱他的亲爸,难道他一点都不悲伤?也许,朱温的粉丝就要这样寡情绝义。 老爸去世了,服丧期间马希声依然坚持完成每天吃五十只鸡的艰巨任务,雷打不动地做好这件事,即使马殷马上要下葬了,马希声镇定地喝完他那五十只鸡炖的鸡汤,吃了好几盘鸡肉,抹着油汪汪的嘴唇,打着饱嗝,迈着四方步子来到久等的送葬队伍面前,马殷的灵柩这才向墓地出发。 马殷这大逆不道的做法,人们都不敢言语,只有一个叫潘起的礼部侍郎发了几句牢骚,也不敢明说,说什么东晋的的故事,说阮籍他妈要下葬的时候,他不按照规矩吃素食,而是吃蒸,这个世界上还有这样不懂事不孝顺的人。 阮籍那种不靠谱的风流之士吃吃蒸小猪、喝喝酒的,还有情可原,但是,马希声不管怎么说也是即将继承王位的准皇帝啊,谁都听得出来,这个的是在借古喻今讽刺马希声。不知道马希声正式上任后,这个礼部的潘副官是不是遭到了打击报复。 马殷好歹算是入土为安,马希声于同月继位。 继位后,马希声不敢当国王。表面上看他胆子很大,那得看对谁,他是软的欺硬的怕的主儿,对强悍的后唐政府,他其实是个的窝囊废。他不敢称王,自动废去王号, 只称自己是藩镇。后唐政府就喜欢这样听话的人,任命他为武安、静江等军节度使。 即使继承了老爸的位置,马希声还是经常犯欺软怕硬的毛病。据说那年有个外地商人到长沙来卖犀带,犀带就是饰有犀角的腰带,在当时这玩意很流行,也很贵重,古代百官服饰都离不开腰带,这种腰带不像今天在衣服里面藏着,那时候是系在外面的,从腰带上的装饰就能看出某个人的官阶品位。那个卖犀带的不知怎么就遇上了马希声,大概犀带的质量确实很不错,马希声一眼就看上了,问人家多少钱卖,人家说一条百万钱。马希声让那个商人到住的宾馆当然那时候叫驿馆等着他。那人地回住处等着,却等来了御林军,三下两下就把商人杀了,犀带归了马希声。 这件事是不是真的不知道,按说这种黑社会老大才做的事,马希声不会去做的,他即使不敢做国王,也是一方老大,至于杀人越货吗?这个很江湖的故事,就当传奇故事听听得了。 马希声一共就当了三年政,他当政的时候,在治理国家方面完全是推着走,没做出什么好事,也没干成什么大的坏事,主要是他没有更多的爱好,一天吃五十只鸡,还不至于把国家吃垮了。不过,最后他是不是因为吃鸡吃死的就说不好了。三十三岁的马希声在当政的第三个年头上,突然得暴病死了,谁知道是死于禽流感呢,还是引发了急性肠胃病呢,反正命是没了,每天吃五十只鸡的美好生活到此结束。 马希声死了之后,才被后唐末帝追封为衡阳王,总算是做了回王。 马殷一共有十个儿子,现在老二死了,还剩下九个呢。当初马殷临终的时候就留下遗言,这个王位兄终弟及,也就是说,哥哥死了弟弟继位,这老爷子怎么这么有先见之明呢,之后他的这些儿子们不断的死去,不断又有人前赴后继,形成了众驹争槽的乱象。 马殷的大儿子马希振是个聪明人,他不想当这个国王,和马希声同日出生的弟弟武平军节度使马希范接任了二哥的职位,成为第三任楚王。 和马希声相比,马希范不喜欢吃鸡,但是也喜欢,这一点和二哥有共同点。除此之外,马希范还喜欢建筑工程,这一点大概是从小做木匠的老爸的传承,他在建筑设计方面很有才能,一般工程师设计的图纸他看不上,修建大型工程天策府的时候,他亲自审定设计方案,那座建筑,很有创意。最有创意的是里面的九龙殿,大殿里面八条巨龙绕柱,马希范的座位在八龙之间,也就是说加上他这条龙,一共是九条龙,有创意吧。还有一个宏伟工程就是会春园,也是高端大气上水平的超豪华建筑。有了这些硬件设置,没有美女做装饰和陪衬,就少了许多成色和味道,于是马希范广纳美女,和许多无为的皇帝一样落入无道的怪圈中。 比二哥幸运的是,马希范当了十多年皇帝,也得病死了,弟弟们你争我斗,马希范的同母弟马希广胜出。但是这哥们儿天生懦弱无能,面对马希范留下的一堆烂摊子无从下手,和他不是一个妈的弟弟马希萼乘机反叛,马希萼是武平军节度使,自己手中有兵权,已经有了很大胜算,再加上他向南唐称臣,有外援的资助,拿下了马家的江山,把亲兄弟马希广一条白绫赐死。 马希萼上任后,比哥哥们强不到哪儿去,他躺在皇帝的宝座上,每天做的还是荒淫皇帝那点儿事儿,喝酒淫乐,国家政务交给同母兄弟马希崇全权办理。想想看,这样下去时间长了,马希崇也舍不得把国家大权还给马希萼了,会有什么后果傻能想明白。 马希崇上台,是平定了一场宗室内部的叛乱顺理成章上去的,叛乱平息完毕的时候,马希萼还一无所知依然沉浸在他的淫乐中,直到被囚送到衡山,才明白过来,自己的位置已经被马希崇抢走了。 马希崇夺权后,同样一头栽进纵酒荒淫的温柔乡,马殷这些儿子们真是一个比一个更不争气,摊上这么一帮倒霉儿子,楚国灭亡是早晚的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五代十国时期南楚君主马希声简介 马希声生平事迹
马希声(898―932年8月15日),字若讷,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楚武穆王次子 ,时期南楚第二任君主,930年―932年在位。 马殷在位时任武安节度副使。后唐长兴元年(930年),马殷去世,马希声继立,不称王,只称藩镇。后唐则任命马希声为武安、静江节度使,兼中书令。长兴三年(932年)马希声去世,其弟马希范继立。马希声在位时并未称王,只在死后被追封为衡阳王。 早年经历 马希声,字若讷,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南楚武穆王马殷次子。马殷建立南楚政权后,任命马希声为判内外诸军事。 继承王位 长兴元年(930年)十月,马殷病危,派遣使者前往后唐,请求后廷把职位传给马希声,后唐怀疑马殷已死,便于十月二十一日,任命马希声为武安节度使,兼任侍中。 十一月初十日,马殷去世,临终前遗命诸子要兄终弟及,并放置一把宝剑在祠堂内,说:“谁要是违背我的遗命,就杀死他!” 十一月二十七日,马希声继位,声称奉马殷的遗命,除去建立楚国的规制,恢复节度使藩镇的旧制。 十二月二十一日,后唐任命马希声为武安、静江节度使,加官兼任中书令。 去世追封 长兴三年(932年)七月,马希声因湖南连年大旱,下令关闭南岳以及境内诸神祠的大门,最终还是没有下雨。七月十一日,马希声去世,其弟镇南节度使马希范继位。 马希声死后被追封为衡阳王。 趣闻轶事 起初,马希声听说后梁太祖嗜好吃鸡,很是羡慕。等到他继位之后,每天杀五十只鸡供膳食之用,他正居于服丧之期,也没有悲伤的样子。长兴二年(931年)十二月初七日,在衡阳安葬父亲马殷,将要发丧,顿时吃下数盘鸡汤,前吏部侍郎潘起讥讽他说:“从前居丧吃蒸;哪一代没有‘贤人’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