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勖是后唐的开国皇帝,然而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李存勖在开国前,确实是个杰出的人物,也很有天赋,但是在成为皇帝后,李存勖虽然不至于昏庸,也励精图治。但却因为沉迷戏曲,最后导致身死国灭。
后唐开国皇帝李存勖荒唐的一生
李存勖是五代时期的晋王李克用之子,后来成为了后唐的开国皇帝。一般来说,开国皇帝都是有着十分大的功勋的,并且也都是那种明智之君。不过李存勖这一生,后期真的是过的听荒唐的。李存勖11岁就随父出征,因为勇武善谋略,并且心存大局,所以屡立战功。
后来等到父亲去世,李存勖才真正横空出世,将自己的军事才能发挥出来,赢得了“战神”的威名。李存勖年少得志,称帝即位之前,和后梁血战十余年,大小百余战,作战英勇异常,无往而不利——这到后来反倒成了他最大的缺点。他打天下手段犀利,无人能挡,但他守天下却是一塌糊涂。
可以说李存勖是战场上的巨人,政治上的矮子。称帝后他认为父仇已报,中原已定,于是就不再进取,开始肆意享乐。而这也许李存勖从小就有的一个爱好有关了,那就是喜欢戏曲。于是李存勖在即位后,甚至常常面涂粉墨,穿上戏装,登台表演,不理朝政,并自取艺名为“李天下”。
后来李存勖不但与伶人同台演出,还大肆任用一无是处的伶人,可以说李存勖时代是戏子最得势的时代。而这样的人成了国家的治理者,当然迟早要出问题的。926年,李存勖竟然听信伶人的挑拨,冤杀了大将郭崇韬,激起反兵四起,准备御驾亲征,却被身边最崇信的伶人杀死。不得不说“婊丨子无情,戏子无义”
宣华夫人:陈朝亡国公主在隋朝的待遇与地位如何
开皇九年,派五十多万大军碾压了最多只有十万兵力的南陈后,陈朝这个国号就此成为历史。陈朝后主成了亡国之君,连同他的姐妹和女儿们一起被送到皇宫。而在这群亡国公主中,最有名的当属宣华夫人。 这位大名鼎鼎的隋文帝宠妃相大家都不陌生,她的生平事迹也耳熟能详,比如在的高压政策下居然奇迹般地得到了隋文帝的宠爱,开皇年间还与容华夫人一起在金城坊修建了开善尼寺,甚至就连晋王也要来讨好这位庶母,送上各种奇珍异宝就为了请她帮自己在父亲面前多吹吹枕边风。不过宣华夫人,虽然先后得到了隋文帝与两位君王的无比宠爱,但年仅二十九岁便抑郁而终,一代风流帝王隋炀帝杨广之下,还专门为这位好不容易才得手的爱妃写了一篇《神伤赋》名垂后世。 宣华夫人虽然是以没入掖庭的亡国女身份进入隋宫的,但她的生母施姬和两个兄弟却因为她的得宠在隋朝都得到了相当不错的待遇。 根据施姬的墓志铭记载,施姬入隋后“移居戚里”,住在颁政坊,又根据《长安志》,颁政坊位于朱雀门西边第三街西从北第三坊,虽然在皇城之外,但也属于皇亲国戚的居住地,如果不是宣华夫人得宠,作为嫔妃家属的施姬也不会被安置在这里。宣华夫人 墓志中说施姬得到了隋朝很优厚的赏赐,“优赏既隆,汤沐之资,咸从檀舍,式营寺宇,事穷轮焕”,因为施姬平时爱好礼佛,所以捐了不少钱给这些寺庙,且颁政坊里正好有惠云、澄觉、建法尼、证空尼等佛寺,《长安志》也记载建法尼寺就是由施姬母子赞助修复的,这与墓志所言正好相吻合。 宣华夫人的同胞兄弟临贺王陈叔敖在大业初年被杨广封为从一品的仪同三司,沅陵王陈叔兴则被杨广封为给事郎,不过陈叔兴的墓志记载他此时疾病缠身,所以并未能上任。如果宣华没有那么早就的话,想必陈家的风光还能更上一层楼,不过没有关系,没了宣华,还有陈婤嘛。 话说陈婤也是相当的了不起,作为的第六女,陈婤同样是在陈朝灭亡后随之没入掖庭的,然后因为得到了杨广的宠爱,史书记载为“绝爱幸”,大业二年被封为贵人,她的族人也因此被杨广。原本隋文帝在灭陈后将这些陈朝宗室都发配到了陇右及河西诸州,给点田业自给自足,但随着陈婤的“绝爱幸”,杨广将这一百多位子弟全部召回京城,封他们为各地长官,于是几乎一夜之间,陈氏子弟遍及天下。 除了宣华夫人、陈婤这些得到大幸的陈朝公主,隋文帝的后宫中还有陈宣帝的第二十四女临川长公主,封为弘政夫人;而杨广的后宫除了陈婤外,还有一位陈后主的第四女。不过临川长公主与广德公主都是后宫中的籍籍无名者,因为不得宠,所以除了封号和生母,什么也没在史书中留下。 隋文帝的第三子秦王府中也有个陈朝公主,即陈后主的第五女临成公主。不过杨俊的身边本来就姬妾众多,再加上王妃极为悍妒,就连杨俊本人最后也是被醋意大发的崔妃给毒死的,所以陈氏的不得宠完全在预料之中。 除此之外,由于陈朝公主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干脆来了个欢乐大派送,将14个女妓和陈叔宝的妹妹乐昌公主一起赏给了,又将两部女陈叔宝的另一个妹妹一并赏给了贺若弼——正所谓是落架凤凰不如鸡,这些曾经高高在上的公主一旦亡了国,也就只能沦为和女妓、女乐这些卑微的贱籍一样的存在,任人当做物品随意打发。 不过比起那些同样亡国却自诩为大一统王朝的公主们,只能算是割据政权的陈朝公主已经是风光太多了。 陈朝就算灭亡后也有好几个公主在隋朝混出了名堂,不仅坐上了顶级宠妃的宝座,还握有掌管后宫的生杀大权。而想想西晋还没亡国,广平公主、武安公主就在时失了身,西晋灭亡后就连皇后的嫡女临海公主也被人当做奴婢买卖;再想想隋炀帝的爱女南阳公主在隋朝灭亡后不得不出家了此残生,其他得宠公主们和嫡母一起沦落突厥人之手,被留在长安的无宠公主则成了的战利品,幸运一点的因为给生育了皇子这才得以留下6个字的记载。宣华夫人 所以别看陈朝不过是南朝一个割据的小朝廷,但亡国后公主们还能在新王朝成功立足,相比之下,某些自诩为大一统王朝的亡国公主们就只有自愧不如的份了。 关于陈朝公主的史料: 《隋书·杨素列传》: 赐物万段,粟万石,加以金宝,又赐陈主妹及女妓十四人。 《隋书·贺若弼列传》: 加以宝剑、宝带、金甕、金盘各一,并雉尾扇、曲盖,杂彩二千段,女乐二部,又赐陈叔宝妹为妾。 《长安志》: (金城坊)东南隅,开善尼寺。隋开皇中宫人陈宣华、蔡容华二人所立。 《长安县志》: 开善尼寺 在金城坊。开皇中宫人陈宣华、蔡容华二人立。 《隋书·后妃列传》: 宣华夫人陈氏,陈宣帝之女也。性聪慧,姿貌无双。及陈灭,配掖庭,后选入宫为嫔。时独孤皇后性妒,后宫罕得进御,唯陈氏有宠。晋王广之在籓也,阴有夺宗之计,规为内助,每致礼焉。进金蛇、金驼等物,以取媚于陈氏。皇太子废立之际,颇有力焉。及文献皇后崩,进位为贵人,专房擅宠,主断内事,六宫莫与为比。及上大渐,遗诏拜为宣华夫人。 初,上寝疾于仁寿宫也,夫人与皇太子同侍疾。平旦出更衣,为太子所逼,夫人拒之得免,归于上所。上怪其神色有异,问其故。夫人泫然曰:「太子无礼。」上恚曰:「畜生何足付大事,独狐诚误我!」意谓献皇后也。因呼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曰:「召我兒!」述等将呼太子,上曰:「勇也。」述、岩出阁为敕书讫,示左仆射杨素。素以其事白太子,太子遣张衡入寝殿,遂令夫人及后宫同侍疾者,并出就别室。俄闻上崩,而未发丧也。夫人与诸后宫相顾曰:「事变矣!」皆色动股栗。晡后,太子遣使者赍金合子,帖纸于际,亲署封字,以赐夫人。夫人见之惶惧,以为鸩毒,不敢发。使者促之,于是乃发,见合中有同心结数枚。诸宫人咸悦,相谓曰:「得免死矣!」陈氏恚而却坐,不肯致谢。诸宫人共逼之,乃拜使者。其夜,太子烝焉。及炀帝嗣位之后,出居仙都宫。寻召入,岁余而终,时年二十九。帝深悼之,为制《神伤赋》。 《陈临贺王国太妃墓志铭》: 太妃氏,京兆郡长安县人也,吴将绩之后也。父绩,陈始兴王左常侍。太妃婉懿在怀,淑慎后质,宣皇帝聘入后宫,宠冠嫔嫱,恩隆椒掖。既而芳兰在梦,熊罴之兆斯彰,瑞气休符,苹藻之勤惟洁。载诞临贺王叔敖、沅陵王叔兴、宁远公主,并桂馥兰芬,金锵玉闰。公主以开皇九年金陵平弥,大隋高祖文皇帝纳公主,拜为宣华夫人。踵此二桥,非关缜发,光斯二帐,无待更衣。以大业五年岁次己已八月十一日薨于颁政里,春秋五十有九。其月十四日茔于高杨原洪固乡。太妃以移居戚里,优赏既隆,汤沐之资,咸从檀舍,式营寺宇,事穷轮焕。聊刊玄石,以述清徽。其词云尔: 爰自弱龄,作嫔帝阃。贞孝表质,温恭为本。逝川不留,过隙难驻。兰蕙俱摧,徽猷同树。 《南史·陈宗室列传》: 长子君范,未袭爵而隋师至。时宗室王侯在都者百馀人,后主恐其爲变,乃并召入,屯朝堂,使豫章王叔英总督之,又阴爲之备。六军败绩,相率出降,因从后主入长安。隋文帝并配陇右及河西诸州,各给田业以处之。大业二年,隋炀帝以后主第六女婤爲贵人,绝爱幸,因召陈氏子弟尽还京师,随才叙用,由是并爲守宰,遍于天下。君范位温县令。 《吴兴志》卷十六: 隋炀帝妃陈氏,统记云陈后主第四女,母高昭仪,封广德公主。 嫔陈氏,统记云陈后主第五女,长兴人谢昭仪生,封临成公主。 隋文帝夫人陈氏,统记云长城人,宣帝第十四女,母太妃,后主封宁远长公主。 隋文帝弘政夫人陈氏,统记云长城人,宣帝第二十四女,母曾美人,即后主之妹,封临川长公主,按南史,隋文帝宣华夫人陈氏,陈宣帝女也,性聪慧,姿貌无双,不言第几女,未知孰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解析:宋微宗怎么样从帝王到亡国奴的心酸路!
北宋最后一位,宋微宗是北宋最后一位皇帝,本来帝位倒是不属于他的,然而万万没想到皇帝落在他的身上。公元1100年,的哥哥病死。宋哲宗死前,并没有安排好皇位的继承事宜。只能由皇帝的母亲、的正宫娘娘向,召集几位朝廷重臣讨论选择继位新君这一重大问题。这位向太后出身名门,是朝的曾孙女,与宋神宗结为夫妻后,二人感情极好。公元1085年,宋神宗崩于福宁殿。与神宗的生母宣仁太后一起,策立为帝,就是宋哲宗。后来,宣仁太后命人修缮庆寿宫给向太后居住。向太后坚决拒绝。原因是,庆寿宫在宣仁太后住所的东面。按照帝国的习俗,东面为上。向太后不肯乱了婆媳上下之分。哲宗即位后,挑选皇后,并为诸弟娶妻。向太后告诫家族的女子,不要汲汲于富贵,不得参与其间。家族中有求官者,也一概拒之门外,不肯通融。因此,这位正直而贤淑的太后,在朝野上下臣民之中相当有威望。由于哲宗病逝时无子,向太后认准了端王仁孝端正,且有福寿之相,因而坚决主张由赵佶继位。网络配图谁知,向太后的主张,遭到了宰相的抵制。这位后来名声很糟、被认为是奸臣的宰相认为:赵佶太轻佻,不适合做皇帝君临天下。正在此时,宰相的反对派知枢密院事当场厉声指责宰相:“所发议论,令人惊骇,不知居心何在?”言外之意是说他目无尊上,别有用心,居心叵测,搞得这位宰相乖乖闭上了嘴。就这样,后来证明绝不仅仅是“行为轻佻”的赵佶,变成了宋徽宗。那位被认为是奸臣的宰相章惇,——赵佶不光是不适合做皇帝。那些自以为不别有用心的人们,包括当时人们很尊敬的向太后和后来同样被列入奸臣行列的曾布,为帝国选择的,根本就是灾难与死亡。所谓轻佻云云,显然太看轻了这位皇帝祸国殃民的本事。宋徽宗赵佶生于1082年。据说他降生之前,他的父亲宋神宗曾经来到秘书省,观看过那里收藏的南唐后主李煜画像,对这位亡国之君的儒雅风度极为心仪,随后就生下了宋徽宗。并且,史书很认真地记载说,在他出生时,他的父亲宋神宗梦见李煜前来谒见。这使稍后一点的人普遍相信:宋徽宗赵佶是由李煜转世托生的。今天,熟悉中国文学艺术史的人,会发现南唐后主李煜和宋徽宗赵佶惊人的相似:他们同样具有极高的艺术天分,才华横溢,文采风流;不同的是,在诗词曲赋上,赵佶略输文采;在书法绘画上,李煜则稍逊风骚。在治理国家上,他们同样弱智,同样昏庸,同样不管别人死活,只顾自己享受快乐,极其可恶;不同的仅仅是祸害人的程度与范围而已。他们同样是亡国之君。李煜的南唐国亡在了宋徽宗赵佶的祖先手里,赵佶的北宋帝国则亡在了金国女真人的铁蹄之下。网络配图最后,他们的归宿也同样悲惨不堪。李煜成为俘虏后,眼睁睁看着心爱的妻子被赵家天子屡屡召去侍酒侍宴侍寝;宋徽宗被女真骑兵掠到的黑龙江边时,除了年老色衰的之外,几乎所有妻子女儿都被女真人瓜分,沦为姬妾;失宠后,再沦为奴婢侍女。正如《宣和遗事》中所说:“这个官家,才俊过人,善写墨竹君,能挥书;通三教之书,晓九流之典;,依稀似剑阁孟;爱色贪杯,仿佛如金陵。”假如赵佶真的是李煜托生的话,他倒是确实为李煜报了亡国灭家的一箭之仇——让赵匡胤开创的北山断送在他的子孙手中,这是中国人特别的轮回报应。奋发有为从现有资料上看,宋徽宗赵佶并不是个纨绔子弟,这从他的勤奋好学、多才多艺与诸多艺术成果上可以看出。他在当皇帝之前,是一个好学上进,相当讨人喜欢的好青年,在宫廷内外、朝野上下的口碑很不错。据说,他从小就。当时的皇家贵戚子弟大多喜欢追逐,唯独宋徽宗每日沉浸在笔研、丹青、图史、射御之中,这显然是一些相当正派健康的嗜好。因此,到十六七岁时,他已经“盛名圣誉布于人间”,就是说,不但知名度不低,美誉度也非常高。他也并不昏庸。从他当政之初的情形判断,的确称得上出手不凡。当时,他阔斧地整顿朝纲,平反冤狱,贬窜奸佞,提拔贤良,一时间,很有除旧布新的气象。他曾经发布一份诏书,相当谦恭地希望天下人能够地品评朝政,其诚恳平和、推心置腹在历代帝王诏书中十分少见。从这份诏书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位青年天子涉世未深的坦诚、带有理想化浪漫气息的良好愿望,读来很是感人。宋哲宗在位时,也曾经发布过一份让天下人上书言事的诏书,献言者数以千计。结果,章惇做宰相后,断章取义地摘录这些上书,凭只言片语来整治上书者,搞得人们怨声载道。宋徽宗为了解除人们的顾虑,下令撤消了专门从事罗织罪名的办事机构,这显然是一个极为开明,大受欢迎的举措。在徽宗初政中,已经在哲宗朝当了六年宰相、在徽宗朝继续当了九个月宰相的章惇遭遇重大打击。网络配图这位章惇是的老朋友,年轻时以富有才华,豪爽大方出名。他们两人曾经一起结伴外出远游。在前往芦关的深山老林里,马上就要到达黑水谷的时候,他们碰到一处万丈深渊,下面急流咆哮,上面只有一架独木桥。章惇提议两人过到对面的峭壁上去题字留念,苏东坡不肯,章惇若无其事地走过深渊上的独木桥,然后把长袍掖在腰间,抓住一根老藤荡到急流对岸,在峭壁上写下“、章惇游此”六个大字,然后从容回到此间岸上。苏东坡对此的反应是,拍着对方的肩头说:“今后你这家伙会杀人不眨眼。”章惇问:“何来此说?”苏东坡回答:“不在乎自己性命的人,肯定不会拿别人的性命当回事儿。”以变法为契机,章惇渐次成为变法派的主力战将,苏东坡则立即加入到反对变法的阵营,并以自己如日中天的文名与官声,成为令变法派特别难受的主要对立面之一。章惇做了六年宰相,果然以无情地不给任何人包括自己留退路,证明了苏东坡当年的判断不错。在章惇那里,人们才终于明白,什么叫政治迫害,什么叫政治谋杀。于是,这位以不择手段地打击反对派着称的宰相,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了徽宗初政的第一个被清算对象。最后,他被流放到雷州岛。这位前宰相从此再也没能返回京城,悄无声息地死在了贬居之地。欢迎关注鬼脸高中历史,更多历史真相让我们一起探究,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和鬼脸史叔进行交流,共同进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