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夷陵之战诸葛亮为什么不表态?刘备惨败之后他是如何做的?

时间:2025-02-13来源:网络作者:小白3
为何不表态?惨败之后他是怎么做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在时期,蜀主刘备无疑是能与并列的当世枭雄之一。

从一介白丁到开创一个王朝,刘备的逆袭之路可谓是不少人心中的传奇。

当然,刘备能取得这般成就,除了他自身的雄才大略以外,还与不少顶级谋士的效忠有关,诸葛亮、、便是刘备麾下的三大军师。

诸葛亮三分天下,庞统智取益州,法正拿下汉中,都为刘备立下了很大功劳。

那么问题来了,他们之中谁又最受刘备信任呢? 说到这,相信不少读者以刘备白帝城托孤的例子指出,诸葛亮其实最受主公重视。

但在那个时候,庞统和法正早已去世,刘备选择诸葛亮或许也有一分无奈在其中。

法正在刘备心中的地位,是诸葛亮都自愧不如的。

有一个例子大家都知道,见于《法正传》。

刘备亲率大军讨伐东吴,没想到却遭遇了惨败;有趣的是诸葛亮在听到这个消息后,却感叹道:“若是法正还活着,必然能阻止主公的东征啊;哪怕是法正随军出行,主公又怎么会落得如此境地!” 诸葛亮此话一出,也直接说明了自己在刘备心中,是不如法正的。

正因如此,不少读者便以此为依据,认为法正在蜀中的地位在诸葛亮之上。

不过在笔者看来,这个结论虽然是对的,但这个依据却不足以证明法正在蜀中的地位。

而且诸葛亮的这句话,显然是在为自己“洗白”。

因为这里面,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便是刘备亲征东吴之时,诸葛亮为什么不加以劝阻?要知道,诸葛亮在加封丞相之后,已经成为了蜀国的二号人物,如果他站出来反对刘备,或者给刘备一些提醒,或许能改变夷陵之战的最终结局,这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可偏偏诸葛亮的态度却耐人寻味,他既不支持也没反对。

究其原因来看,一方面是诸葛亮不愿冒着触怒刘备的风险,也损害自己的利益。

当时公然顶撞的就已经被发配到江州了。

如此看来,诸葛亮很明智地选择了不趟这浑水。

而另一方面,那就是诸葛亮默许了刘备的东征计划。

刘备东征,看似为复仇,实则是以夺回荆州为首要目标的。

在诸葛亮提出的战略决策中,荆州又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诸葛亮在心里是希望刘备能夺回荆州的,毕竟他也是荆州士族集团的首脑人物。

但是以诸葛亮的精明,他不会直接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因为这场战役的结果,他是无法预测的。

在很多人心目中,诸葛亮是个军事奇才,他运筹帷幄的本领令人折服,可实际上他的军事能力还比不上。

从他北伐战争的表现来看,不过是平平无奇。

正因如此,以诸葛亮的能力,他无法确保的事情,自然不会先做出许诺。

诸葛亮给自己留了一手,也就是不表态,然后顺势而为。

当刘备战败的消息传回成都后,不少大臣的心思难免会出现一些波澜,甚至有一部分认为,诸葛亮身为军师、丞相,他应该为刘备的战败负责任。

如果诸葛亮当初阻止刘备,又岂能有今日这种情形?显然,诸葛亮自己也很清楚,所以他地将已经去世多年的法正推出来“背锅”。

诸葛亮的意图很明显,自己没有法正在刘备心里的位置高,就算自己劝阻刘备,也起不到多大作用。

还别说,诸葛亮的这一招的确有很大的成效,不少人开始感叹法正的早逝以及刘备的命途多舛。

那么诸葛亮为何如此确定,自己将法正推出来,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呢?其实在百官心目中,法正的确是最受刘备信赖的人。

诸葛亮抛出这个感慨,也能最大程度上得到百官的认同。

首先,法正在位之时,以其为首的“扶风系”隐隐压制住了以诸葛亮为首的“荆州系”。

在劝谏刘备称汉中王的一份联名表中,诸葛亮不过才排在第五位,而前四位分别是、许靖、庞羲、射援。

马超不用说,只是个尴尬的“吉祥物”,空有地位而无实权。

而许靖能有如此高位,完全是法正一力保下来的,射援是法正的同乡好友。

而法正的另一位同乡孟达,其实也受到了刘备的重用,还曾在宜都这个战略要地担任过太守。

从法正集团的辉煌不难发现,刘备对法正本人的信赖了。

其次,法正是有真才实学的。

他并非是诸葛亮那样,给刘备画上一个看似美味的大饼。

法正的奇谋远略,给了刘备很大的帮助。

刘备进取益州,法正第一个支持;曹操从汉中回到许都后,又是法正在第一时间内劝说刘备进攻汉中。

在定军山一战中,法正再次凭借自己的计谋令刘备最终如愿得到汉中。

由此可见,法正的军事才能,不在先生庞统之下。

最后,法正能抓住刘备的心理。

据《三国志法正传》记载,法正有一个致命缺点,那就是、睚眦必较。

但在笔者看来,这何尝不是法正效仿昔日的,从而采取的一种“自污”手段?反观诸葛亮,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圣人”,这又如何令刘备百分百的信任呢?作为一个主公,刘备肯定更喜欢和信赖法正。

所以法正在任蜀中太守之时,即便他为了一己之私公然报复,诸葛亮也是无能为力,而刘备更是假装不知情的样子。

或许从这个时候起,诸葛亮便看清法正的特殊地位了吧。

因此,诸葛亮拿法正出来“背锅”,是能够得到百官认同的,自己并没有付出多大代价。

不过蹊跷的是,刘备在进位汉中王的第二年,法正便离奇去世,年仅45岁。

刘备为此十分痛苦,更是直接追封法正为翼侯。

就这样,法正反而成为了刘备在位时期,唯一享有的大臣。

若法正在世,他恐怕还能取代诸葛亮的丞相一职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他在三国中出场不多 但智谋与诸葛亮不相上下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夷陵之战后,为什么曹丕没有趁势收拾孙权?是因为打不过吗

公元221年的夏天,在四川举行了登基仪式,并定年号为章武。

此时的刘备为了能够夺回丢失的荆州,不顾众位老臣武将的劝阻,以替自己的二弟报仇为名,亲自率大军向东吴进发。

因为蜀军当时的士气正盛,而担心会腹背受敌,于是便派出使者向刘备求和。

然而在刘备果断拒绝以后,孙权立刻是向曹魏低下了头,并甘心称臣,同时他又派出了小将与蜀军迎战。

可以说正是孙权这波正确的操作,最终是挽救了江东。

而就在最后,陆逊也是在夷陵打败了刘备,并取得了大胜。

但是让人感到非常奇怪的是,在夷陵一战时,为什么不趁乱收拾孙权?难道是被孙权哄骗了? 按照道理来说,东吴出兵阻击蜀军的时候,正是曹丕一石二鸟的好机会。

如果此时的曹丕下定决定除掉东吴,还别说成功率真的是挺大的,并且江东这块富饶之地,也很有可能落在曹家的手里。

但是让人十分费解的是,曹丕居然没有趁这个好机会去下手,当然,这可不是因为孙权在哪里假模假样的俯首帖耳,毕竟孙权也没把自己的儿子送到许都做人质,也没有让出城池以表忠心。

而且曹丕也并不傻,自然是不会相信孙权的这些鬼把戏。

曹丕之所以在当时没有出兵伐吴,一方面是因为曹丕本身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我们要知道一点,就在得知以后,曹丕就和众人讨论过刘备到底不会攻打孙权,当时有很多大臣都认为,关羽都死了快两年了,刘备肯定是不会断然出兵的,于是在刘备后来伐吴的时候,曹丕根本没有来得及准备。

而且那个时候曹丕也才刚刚登基不久,很多人门阀世家都在保持着观望的态度,如果在此时将已经俯首称臣的孙权给灭了,那么天下所有人都会辱骂曹家,所以此时的曹丕还在等候,等到吴蜀两国斗得差不多的时候,他在来个。

所以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原因,一直到夷陵之战都结束了好几个月以后,曹丕才开始带着大军南下,并且在这个时间点攻打了东吴。

这也就说明,曹丕一直都在打算收拾东吴,但是在他看来,只有等到吴国和蜀国分出胜负以后,才是他出手的最佳时机。

就在此时,曹丕命令魏军多个方面南下,眼看大业就要完成,曹丕却是无奈的带领军队撤了,原来魏军染上了瘟疫,这仗还没打起来倒是死了不少的人。

也正是因为瘟疫,东吴有一次抵挡住了攻击。

小编认为,按照曹丕的智商来看,他肯定是不会相信东吴会向他主动称臣的,但是这并不妨碍他想完成一统霸业的梦想。

所以曹丕一直都在等一个机会,而这一个机会就是蜀汉和东吴拼的两败俱伤的时候,再由他出手完成统一的大业。

但是曹丕在这方面的能力还是比不上,因此没能有着什么大的成就,实在是太可惜了。

随机文章请问宋朝之后有多少位「传奇人物」最喜欢骑『白马』比黑洞更强大的天体,宇宙终极天体“类星体”宇宙空间是什么颜色,绿色/蓝色/米色/黑色/透明色谁才是宇宙的颜色英科学家揭喜马拉雅雪人之谜,DNA与古北极熊一致/恐真实存在希腊火神赫菲斯托斯,出生就注定了他悲凉的一生(可怜人)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