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弘治十八年,江西一位青年才俊金榜题名,以二甲第二名的优异成绩顺利考选了,随后官授,俨然大明未来之星。

踏入仕途的青年才俊原本一心想要做个好官青史留名,谁知一番官场沉浮后,昔日的少年郎却迅速黑化,成为《》上臭名昭著的六大奸臣之一。
历史的风烟吹动时光的涟漪,人们渐渐忘记了考取全国第五名的青年才俊,却牢牢记住了早已黑化的少年——严嵩。
那么,原本享誉大明的青年才俊严嵩,究竟是如何用四十年的时间遗臭万年的呢? 一、安守清贫 青年才俊严嵩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怀揣满腔热情,他心怀天下,立志做个好官,从而实现匡君辅国的远大理想。
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步入官场后,严嵩才发现宦官一手遮天,朝中百官如温顺的小猫,根本没人敢挑战宦官集团的权威。
压抑的工作氛围弄得严嵩终日郁郁寡欢,哪知屋漏偏逢连夜雨,恰好此时严嵩的母亲去世了,于是严嵩索性辞官回家守孝去了。
严嵩辞官后,在家乡修了间小屋,取名“钤山堂”。
这之后严嵩在家乡“读书钤山十年,为诗古文辞,颇著清誉”,再不过问天下事。
严嵩至诚至孝的举动很快传遍天下,重臣听说后,十分欣赏严嵩的高尚品德,亲自写信邀请严嵩再度入朝为官。
靠着积攒的清名,严嵩重返官场后一路扶摇直上,先后担任了南京侍读、祭酒、南京、南京等等职位,前途一片大好。
事业飞黄腾达的同时,严嵩性格中的缺点也逐渐暴露了出来。
曾经屠龙的少年,终于在宦海沉浮中渐渐变成了恶龙。
二、马屁高手 正德十三年,严嵩奉命去广西办理袭封爵位公务,谁知这趟差事却暴露了他性格中的一大缺点:闪得快。
严嵩前赴广西办差的途中,碰巧在江西遇到了宁王叛乱。
当叛军的喊杀声响起时,颇具清名的严嵩当即吓得魂不附体,撒腿就跑,将公务远远地丢在脑后。
遇事就溜虽然不地道,但严嵩巧舌如簧,拍马屁的本事冠绝天下,等到安全后回朝复命,竟然哄得继任龙颜大悦,就这么平安过关了。
更绝的是,严嵩虽然爱拍皇帝的马屁,却也为百姓做了些实事。
比如嘉靖七年严嵩奉命去朱厚熜的家乡安陆办理祭祀事宜,回来后严嵩特地写了两封奏章,其中一份记录了沿途所有祥瑞,看得朱厚熜开心得合不拢嘴,而另一份则是如实汇报河南灾情,请求朝廷赈灾。
当朱厚熜看到赈灾的折子时,早已被之前的祥瑞哄得心里乐开了花,于是心情大好的朱厚熜想都不想就同意了严嵩赈灾的请求,一时间。
类似的事情,严嵩做过很多,结果朝野民间都对严嵩无比满意。
严嵩就在一片清流的赞誉声中一边拍着马屁,一边看着自己的官职不断升迁。
除了疯狂拍皇帝的马屁,所有严嵩认为有权有势的重臣,严嵩统统大拍马屁,这其中就有内阁当家人夏言。

夏言是出了名的能臣,他办事干练,为官清白,,深得朱厚熜的信任。
聪明如严嵩,自然明白若想要升迁,就一定离不开夏言的帮助。
于是严嵩利用同乡的身份对夏言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甚至在夏言面前如奴仆一般服侍。
比如有一次严嵩专门为夏言举办了一场宴会,可当天夏言心情不好,任凭严嵩怎么登门邀请也不肯出席。
这件事让严嵩丢尽了面子,可等严嵩从夏言那里回来后,绝口不提夏言为难自己的事,反而当着满堂宾客的面对着夏言的椅子恭敬参拜,以示对夏言的尊重。
一番神操作弄得夏言也了。
夏言虽然办事能力强,可论起识人来却单纯至极。
在严嵩的马屁攻势下,夏言真的把严嵩当成老乡心腹大举提携,一路为严嵩升职加薪保驾护航。
三、陷害忠良 靠着拍马屁的绝技,严嵩的官越做越大,这让严嵩和夏言的关系也产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羽翼渐丰的严嵩发现,夏言已不能再给他带来好处,反而成了他入阁的绊脚石。
为了尽快拜相入阁,严嵩决定扳倒夏言,一人独占朱厚熜的恩宠。
严嵩发现,夏言的能力虽强,可脾气却很差,甚至连朱厚熜的一些不合理意见也敢反驳。
针对这一特点,严嵩以他的马屁功底为朱厚熜提供舒适的体验,所有朱厚熜的提议严嵩都无条件赞成,很快就让朱厚熜觉得严嵩比夏言好用了。
与此同时,严嵩还私下里苦练青词,以便迎合朱厚熜崇道斋醮的爱好。
朱厚熜曾将沉香水叶冠赐给严嵩、夏言等重臣,可夏言反对朱厚熜沉迷,不肯佩戴此冠,而严嵩则专门用轻纱把沉香水叶冠笼住,而且每次上朝都佩戴,赢得了朱厚熜无数的好感。
眼见朱厚熜渐渐开始偏心自己,隐忍多年的严嵩终于对夏言展开了致命一击。
当时夏言一心收复河套草原,为此举荐了牛人曾铣为主帅。
曾铣上任后不到三个月,就打退了十万蒙古的进攻,为明廷赢得了一场漂亮的开门红。
兵败后,曾铣乘胜追击,准备直捣鞑靼老巢,哪知严嵩却在此时买通了宦官,在朱厚熜面前进谗言说曾铣轻边衅,掩败不报,克扣军饷,还贿赂首辅夏言。
一席话惹得疑心病重的朱厚熜惊惧不已,严嵩看朱厚熜动摇,马上趁热打铁继续说道:“再由着收复河套这事闹下去,只怕会影响您的寿数啊”。
一听后果这么严重,朱厚熜马上下令停止收复河套的计划,还派了去捉拿正在前线浴血奋战的曾铣。
曾铣被锦衣卫带走的时候,三军同悲,哭声震天,河套草原的天空中,尽是战士们的眼泪。
嘉靖二十七年,曾铣被处死,妻儿子女流放。

紧接着,朱厚熜又将夏言问斩于西市。
严嵩终于以危害明廷北疆为代价,换得了自己的官运亨通。
四、疯狂敛财 夏言死后,严嵩独揽大权,明廷正式进入了严嵩专权时代。
尝到了权利的甜头后,严嵩开始大肆提拔亲信,党羽遍布天下,世称“严党”。
有了权,严嵩又开启疯狂敛财模式,一如权宦刘瑾当年。
的贪腐问题虽然历来有之,可在严嵩之前多是个人问题,然而随着严嵩玩命般的贪腐后,明朝的贪腐终于演变成大小官员皆贪的集体问题了。
腐败集团化带给严嵩巨大的财富。
据史料记载,严嵩的财富中仅土地一项,在北京、扬州、袁州三地所占即超过百万亩。
此外,严嵩还在北京购置了高达一千七百余间房产。
在他的府邸中,专门有一间宝库用来放置,他的儿子曾看着满屋珍宝开心的说:“皇帝家也没我家有钱”。
不知此时的严嵩,看着自家屋里数不尽的珍宝时,可否想起多年前刘瑾专权时,那个愤然辞官而去的少年决绝的背影。
五、凄凉去世 严嵩贪腐弄权打击异己的疯狂举动终于引得,曾经清名满天下的严嵩,就这么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
从七品小官到位极人臣,严嵩花了四十年,可当严嵩真正走到人臣的顶峰时,他才发现,这个位置爬上来难,守住更难。
朱厚熜是个猜疑心极重的皇帝,严嵩大权在握早已引起了朱厚熜的不满,再加上严嵩年事渐高后,拍马屁的手艺大减,全靠儿子帮助揣摩皇上的心事。
就在严嵩力不从心之际,又遇上了妻子去世。
严嵩的儿子不得不回家守孝,无法参政,这更是令严嵩的处境愈发艰难。
这时,以为首的朝臣们发现这是一个扳倒严嵩的机会,他们立刻行动起来,上奏弹劾严嵩儿子在守孝期间纵酒淫乐种种不法行为。
朱厚熜本来已对严嵩父子不满,一听之下正中下怀,他立刻下令将严嵩儿子捉拿下狱,又让严嵩本人退休回家,权倾朝野的严氏集团就此轰然倒台。
不久后,朱厚熜处死了严嵩之子,又查抄了严嵩家产,八十多岁的严嵩只能“寄食于墓舍”,在贫病交迫中无声无息的死去。
万千繁华如烟散尽,百年后回首严嵩的一生,不禁让人。
纵使贪尽天下财,终不过,夜眠仅需三尺;良田千倾,一日不过三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乔治·比才创作的歌剧《卡门》重要讲了什么?为什么这么著名
乔治·比才于1838年10月出生在巴黎一个音乐家庭里。父亲是一位唱歌教师,母亲会弹钢琴,舅舅则是一位著名的歌手兼音乐教育家。比才的音乐天赋自 幼便已显露:才4岁时就可以读谱,9岁学钢琴,9岁起进巴黎音乐学院就学,是他班上最年幼的一个学生。比才在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了9年,跟马蒙泰尔学钢琴, 跟阿莱雅学作曲。另外,另一位年轻老师古诺,对他的成长过程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一塞两个人尽管年龄不同,对艺术与生活的理解各异,但他们却长期保持着真 诚的创作友谊。比才的第一部独幕喜歌剧《医生之家》受韦伯和意大利歌剧的影响较深。1856年他完成了《C大调交响曲》,这部作品形式严谨,表情生动,色 彩明朗,旋律清新,充分显示了他的创作才华。所有这些,后来又都成为他独特风格中不可分割的部分。1857年比才在音乐学院毕业时,他以一部大合唱获得罗 马作曲大奖,得以至罗马进修3年。在此期间,比才探索各种作曲方法,尝试不同音乐形式,谱写交响序曲、干唱剧、钢琴曲等,为歌剧创作作准备。并悉心阅读许 多文学作品,研究艺术史,长时间浏览古代废墟、博物馆和画廊,熟悉大量意大利古典绘画与雕刻的不朽作品。他虽然还没找到合适的主题,但他的志趣已经很明显 地倾向于戏剧音乐方面。年轻的比才音乐兴趣广泛,他高超的钢琴演奏技术和总谱阅读能力曾使当时的著名钢琴家、作曲家特感到震惊。 1863年,他完成了歌剧《采珠人》,这是他应征写作的第一部重要的歌剧作品。1868年,他完成了具有纪念意义的标题组曲《罗马》。1872年,比才应 邀为法国文学家都德的话剧《阿菜城姑娘》配乐,话剧演出并未引起轰动,但由于比才卓越的音乐创作,使配乐被改编为两套管弦乐组曲而广泛流传下来,并成为各 国音乐会演出的名曲。1870年,比才新婚不久便参加了国民自卫军,退役后在塞纳河畔的布日瓦勒从事写作。 歌剧《卡门》完成于1874年秋,是比才的最后一部歌剧,也是当今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一部歌剧,是比才创作的顶峰。剧情取材于梅里美的同名小说,更准确地 说,取材于小说第三部分唐·霍塞在受刑前对自己的身世的叙述。《卡门》主要塑造了一个相貌美丽而性格倔强的吉卜赛姑娘——烟厂女工卡门。卡门使军人班长 唐·霍塞堕入情网,并舍弃了他在农村时的情人——温柔而善良的米卡爱拉。后来唐·霍塞因为放走了与女工们打架的卡门而被捕入狱,出狱后他又加入了卡门所在 的走私贩的行列。卡门后来又爱上了斗牛士埃斯卡米里奥,在卡门为埃斯卡米里奥斗牛胜利而欢呼时,她却死在了唐·霍塞的剑下。比才把社会底层人物烟草女工和 士兵推上了法国歌剧舞台。音乐与剧情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丰富的不同性格的旋律展现了的生活画卷,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音乐上,比才 强调了剧情发展的对比和力度,音乐生动而富有光彩。然而《卡门》于1875年3月3日在巴黎喜歌剧院首演时,观众的反应却十分冷淡。首演的失败使比才痛苦异常。此后他一直情绪消沉。3个月后,比才由于心脏 病猝发而死,当时还不满37岁。在他死后4个月,也就是1875年10月23日,这部歌剧又在维也纳公演,获得极大成功。1904年12月,在巴黎举行了 歌剧《卡门》上演一千场纪念公演。 《卡门》是比才最优秀的作品,然而这部歌剧在1875年3月3日在巴黎首演时,观众的反应却十分冷淡。这使比才痛苦万分,据说当晚他在巴黎冷清的街道上绝 望地徘徊了一整夜,此后一直情绪消沉。同年6月2日,比才由于心脏病猝发不幸逝世,终年37岁。不久之后,《卡门》在各地陆续上演,才,获得巨大的成功, 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歌剧之一,然而比才却因无法分享这份欣慰而抱憾长眠了。比才是具有鲜明个性的作曲家。他的歌剧音乐把浓郁的民族色彩,的戏剧矛盾冲突,个性鲜明的音乐语言,富有表现力的交响发展,以及法国喜歌剧传统的 表现方法熔于一炉,这使他的歌剧艺术成为19世纪法国歌剧的最高成就。德国哲学家尼釆曾赞誉比才是“地中海艺术的太阳”。 比才的音乐启蒙来自他的双亲,少年时期显露的音乐天分使他1848年就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在校期间写作《第一交响曲》(1855,这部作品到1935 年才首演)并受到古诺的教益和影响。1856年参加奥芬巴赫在“巴黎滑稽剧院”举行的独幕轻歌剧创作比赛,获奖并于次年赴罗马进修。比才的早期作品受到罗 西尼、唐尼采蒂、威尔第歌剧的熏陶,对意大利流畅的旋律风格十分倾心,在罗马时写的《唐普罗科皮奥》(Don Procopio,1858~1859)又显示出古诺、奥芬巴赫的抒情歌剧与轻歌剧的影响,而回国后写的多幕歌剧《采珠者》(Les Pecheurs de Perles,1863)、《帕斯的漂亮待嫁女》(La Joie Fille de Perth,1867)却被舆论界指责为模仿瓦格纳和威尔第,它们实际存留着梅耶贝尔大歌剧的夸张浮华时尚。直到1872年比才为法国作家都德的话剧《阿 莱城姑娘》(L’Arlesienne)写配乐时,才真正显示出他自己音乐的独特魅力。这部戏剧的主题与《卡门》有着内在的联系,都是以男女主人公不同生 活方式和观念的矛盾冲突作为戏剧的重心,同年比才选用此剧的配乐编辑了第一组曲(第2组曲由欧内斯特吉罗1876年选编)。简洁明晰、色彩绚丽是这部管 弦乐作品突出的特征。 随机文章绳文时代简介莽山烙铁头蛇有毒吗,比大熊猫还珍贵的巨型毒蛇(遭盗猎价值100万)黄延秋事件是真是假,黄延秋事件真相大白/科学证实外星人存在吸毒草可以放在卧室里吗,不适合放在卧室(晚上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揭秘真正的嫦娥长什么样子,三界第一美人竟是丑陋的蟾蜍(辣眼睛)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明朝大才子解缙最后为什么会被冻死?解缙是个如何样的人?
大才子解缙最终为什么会被冻死?解缙是个怎么样的人?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解缙是明朝初年的一名杰出大才子,他曾经获得、的两代君王的高度认可。朱元璋甚至用“恩犹父子”这样的话向他表达喜爱之情。朱棣进京后,不愿意写的《登基诏》,最终由解缙妙笔写出。可是为什么,最终解缙会被深埋雪中冻死呢? (解缙剧照) 一、解缙天资聪颖,少年登科。 洪武二年十一月,解缙出生于吉安府吉水县一个之家。其祖父解子元为,曾出任江西安福州判官。父亲解开为二魁胄监,五知贡举。其母高妙莹贤良慧淑,通史书,善小楷,晓音律。 解缙幼时天资聪颖,机敏绝伦。5岁时即能,出口成章。7岁时便可吟诗作赋,巧对对联。 相传,解缙曾陪父参加宴会。其中一势利权臣见他身材短小,但名声在外,就故意让其出丑,于是出上联“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解缙不假思索地回到“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题)”,羞得对方满脸窘色。 洪武二十年,18岁的解缙勇夺乡试头名,人称“解解元”。第二年赴京会试,列第七名中二甲进士,其兄解纶和妹夫黄金华也同榜登进士。由此,一家“一门三进士”的解缙,引起了朱元璋的关注,下令将他安置为中书,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高级后备干部。 (朱元璋剧照) 二、直谏“万言”获器重,恃才傲物遭首贬。 自从来到朱元璋身边,解缙的才华便得到了朱元璋的充分肯定。不久后,他就升为,随侍在老朱左右。 一日,解缙陪朱元璋在大庖西室进膳。朱元璋对解缙说:“朕与你义则君臣, 恩犹父子,你应当知无不言。” 受到鼓励的解缙内心无比激动,当夜就洋洋洒洒成就了一篇《大庖西室封事》,上奏朱元璋,毫不客气地批评了朱元璋的严刑酷法、滥杀功臣之举。 但爱惜人才的朱元璋并未动怒,只是将他的奏折传阅群臣,在百官中引起了一片惊呼。解缙见首战告捷,又在几天之后写了一篇《太平十策》呈送上去,为朱元璋提供了一整套的治国方略。 朱元璋也算沉得住气,表面上仍然没有怪罪解缙,但在“为尊者讳”的高度集权的帝王时代,被人当众揭短,始终是让人不愉快的事。 于是,朱元璋策略地将解缙调任监察御史,希望他能学会收敛。 但解缙并没有体会到老朱的良苦用心,一味地刚秉正直,锋芒毕露,得罪不少大臣。 无奈之下,朱元璋只好洪武二十三年,找来解缙的父亲解开,吩咐他带儿子回家“继续进学,10年后回朝大用”。 就这样,解缙因自己的少年轻狂遭遇人生第一次“罢黜出朝”。 (朱棣剧照) 三、投奔朱棣展才华,主编巨著获恩宠。 洪武31年,解缙受命在家“进学”已有8年,突然传来朱元璋去世的消息。正待他程进京举哀之时,其母也撒手人寰。解缙强压内心悲痛,还是急忙赶往京城。 但此时的解缙乃一介百姓,根本没有资格为朱元璋吊祭。于是,当初被他弹劾的官员袁泰,以“母丧未葬,丧失人伦,违逆皇命”为由,在面前告了解缙的御状。 由此,解缙被“发配充军, 徙三千里”,来到了甘肃临夏北部的河州卫,做了一名戍边小卒。后来在礼部侍郎董伦的帮助下,才被朱允炆谕召还京,成为待诏九品官职。 不久后,“”爆发,朱棣上位,解缙也迎来了人生的一大转机,并由此青史留名。 朱棣登基时,因方孝孺至死不愿为他书写《登极诏》,待诏的解缙,成为了最佳人选。因拟诏有功,解缙从待诏九品官,一下擢升为正六品官,又在极短的时间内入主文渊阁,成为朱棣身边的内阁大臣。 解缙的才华,同样得到了朱棣的赏识,被任命为《》的主编,完成了历史上第一部“百科全书”,由此奠定了他在中国历史文化上的至高地位。 (朱高煦剧照) 四、禀性难移得罪权佞再遭贬,深陷政治斗争终被杀。 解缙在成为朱棣身边的红人后,经常为他出谋划策。一日,朱棣开列了一串朝臣名单,让解缙据实对他们一一点评。解缙又犯了老毛病,老老实实地将他们各自的优缺点写了出来。由此,不但得罪了一干大臣,还就此为自己的悲情结局埋下了祸端。 一天晚上,几位大臣聚在一起喝酒,都指挥佥事纪纲不满解缙在朱棣面前对自己的评价,故意做对联讽刺他:“洞中乌龟,颈长壳硬矮拍拍;塘里水鸭,嘴扁脚短叫呱呱。” 解缙马上回击,出了一个上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邀请纪纲作对。一介莽夫的纪纲,当然无法作答,解缙随即说出了下联“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狠狠地将纪纲奚落了一番。 没想到,这段插曲,竟为解缙招致后来被雪埋的后果。 实际上,解缙最大的错误,是卷进了皇权斗争。 永乐三年,朱棣询问解缙关于皇储人选,深受浸淫的解缙建议立嫡长子。而朱棣却有心立次子朱高煦,此事引发了朱高煦对解缙的强烈不满。 后来,朱高炽果然被立为太子,而朱高煦被封为汉王。 (纪纲剧照) 朱高炽的表现,一直令朱棣不满。而朱高煦却隆宠优渥,甚至超过了太子。直率的解缙又给朱棣上奏“启争也,不可”。此举彻底惹恼了朱高煦,他将自己未能成为太子的原因,全部归罪在解缙身上。 终于,解缙再次遭贬,降为广西布政司参议,后又贬往交趾。 永乐八年,解缙回京奏事,恰逢朱棣北征未归,解缙就偷偷地觐见了太子朱高炽。一直紧盯着解缙的纪纲,得到消息后,告诉了朱高煦。 朱高煦在朱棣面前向解缙打出了致命一击:“伺上出,私现太子,径归,无人臣礼。” 于是,纪纲在得到朱棣的授意后,将解缙打入大牢,并将他关押了5年之久。 永乐十三年,朱棣突然提出查看囚册,发现解缙仍赫然在列,轻轻问了一句纪纲:“缙犹在耶?” 心领神会的纪纲,马上把解缙从死牢里提了出来,好酒好肉地招待了他,直到他烂醉如泥。最后,纪纲指挥锦衣卫将解缙埋在雪地里。 一代奇才解缙,就这样沉在醉乡中, 静静地死去了,时年47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