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唐代名将李愬:后人给予其高度的肯定和褒扬

时间:2025-02-19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简介 在对李愬简介前,先应该了解一下中期的政治局势。

当时唐朝廷对地方藩镇失去了控制,造成了的局。

这些藩镇势力最大的,吴元济就是其中之一。

他勾结河北藩镇,为祸宗、德宗两代。

到了的时候,在朝廷的极力主张下,才将其戡平。

而平定吴元济的那个人,正是唐代名将李愬。

李愬的画像 李愬的父亲名叫李晟,也是一位名将。

李愬因为父亲的战功,得以加官进爵。

在李晟去世后,李愬和哥哥一起为父亲守孝三年,期满后,才入朝为官。

恰吴元济作乱,朝廷先后派出高霞寓、袁滋等人前去平定,皆无战功。

李愬自告奋勇,接替了唐西路军的统帅。

李愬到任后,一方面安抚士兵,一方面接连攻打吴元济在蔡州以西的军事据点,攻下文城栅、马鞍山、路口栅、嵖岈山、冶炉城等地,俘虏了敌将丁士良、义、李祐等人,将他们收为自己麾下的战将。

之后李祐见奇袭蔡州的时机已经成熟,便率领自己亲自训练而成的三千精兵,在奇寒的天气下疾行数十里,冒着大雪占领了蔡州城。

而当李祐占领蔡州的时候,吴元济却不以为然,他认定李祐不可能这么快攻下蔡州。

直到唐军的号令传到蔡州内城之下,吴元济才开始准备抵抗,但为时已晚,为祸数十年的淮西遂被平定。

此后,平卢节度使李师道又叛,唐宪宗令李愬前去平定,李愬和李师道连续十一战皆捷,斩杀万余名叛军。

最后李师道被自己的部将刘悟所杀,李师道之乱被平定。

公元820年,李愬被任命为魏博节度使。

第二年,幽州、镇州又发生了叛乱,田弘正被杀。

李愬恰逢病重,他将自己的佩剑交给牛元翼,让他指挥平定叛乱。

但由于李愬没能亲自指挥,所以未能建功。

同年十月,李愬在洛阳去世,年仅49岁。

李愬怎么读 李愬是唐代中期的名将,首平淮西,再平李师道,镇魏博,为唐中期的统一有巨大的贡献。

但是李愬怎么读呢? 《李愬传》的封面 李愬,用汉语拼音标注为lǐ sù。

因为李愬是唐代中期人,而是唐朝的。

由此可以推论,李愬的先辈或是唐室的宗亲,或是立有战功,被唐王室赐姓。

因为“愬”这个字比较少见,也并非常用字,因此有很多人不知道李愬怎么读。

其实这个字在字典中有两个读法,一种是sù,另一种是shuò。

一般在用这个字的时候,根据语境,两个读音有不同的解释和意义。

首先来说一下shuò这个读音。

当念成这个读音的时候,其表达的意思是恐惧的样子。

在《公羊传.宣公六年》中,提到有“愬而再拜”这个词,也就是恐惧在下拜行礼。

当时这个字的读法和含义有些用于名字中明显有些不太好。

试问有谁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一生生活在恐惧和害怕之中的呢?因此,在李愬这个名字中,应该被读为sù。

“愬”字sù读音,是作为中国古代的一个通假字使用,同“诉”。

因此读成sù的时候,它可以被释义为诉说,倾诉。

比如在《论语•颜渊》中,有“肤受之愬”之言。

在《•邶风•柏舟》中,有“薄言往愬,逢彼之怒”一句,可以解释为我本想想要向郑玄是诉说情况,谁知道他正好心情不太好。

除了诉说,倾诉的意思外,这个字还有向,往的意思,如潘岳在《西征赋》中一句“愬黄巷以济潼”。

因此,相对shuò读音来说,sù读音比较符合用于名字的习惯。

李愬的成就 李愬是唐代中期的名将,因此李愬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期军事方面。

他先后平定淮西吴元济、平卢李师道的叛乱,并且镇守魏博,为唐朝中期的稳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李愬破蔡之战的插图 吴元济根据淮西长达数十年,是唐朝的心腹大患。

唐朝先后派出几名大将前去平定,却师久无功。

为父亲守孝结束没多久的李愬便自荐,请求前往淮西平定吴元济。

朝廷同意了他的这个请求,便让他成为了西路军的统帅。

李愬到任后善待士兵,奉己俭约,治军有方,深得士兵们的尊敬。

他又发动了一系列的对蔡州外围的战斗,先后取得了文城栅、马鞍山、路口栅等大捷,俘虏了敌将李佑、李忠义等人,将其收为己用。

然后在雪夜向蔡州发起突袭,使得吴元济不得不向唐军投降。

因此长达数十年的淮西之乱宣告平定。

正是由于李愬的善战,让唐王朝重拾威信,布檄四方,原本割据的藩镇势力,先后望风归附。

从后唐代的藩镇根据局面,在此时宣告结束。

此后,平卢节度使李师道再次叛乱。

朝廷再次派遣李愬前去镇压。

李愬和李师道交战十一次,皆获得胜利。

之后,李愬又接连攻下鱼台、沂州、丞县等地。

平卢军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李师道的部将刘悟杀死了李师道,投降了朝廷。

李师道之乱也被平定。

李愬的成就,在于其对藩镇割据势力的用兵,对江河日下的唐王朝起到了积极作用,使唐王朝迎来了短期的安定与统一。

李愬的评价 李愬由于其杰出的军事才能和卓越的战功,成为了唐朝中期最著名的将领之一。

后人对李愬的评价,也给予了其高度的肯定和褒扬。

李愬的画像 一般情况来说,“二十五史”中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最具权威性的。

因此我们先来看一下刘昫在《》中对李愬的评价。

在元和年间,唐朝得到了短暂的稳定和统一,这其中离开不当时许多名将的功劳,而李愬在这些人中,他的功劳是最大的,可以占据一半以上。

再回想起他的父亲李晟,也是一个的将领,父子一起打造了唐中期的统一局面。

如果这个时候再绘凌烟阁画像,李愬父子绝对可以位列其中。

在北宋时期修订《新唐书》的时候,关于李愬的列传,正好是宋祁掌笔,因此关于李愬的评价也是宋祁所写。

他在《新唐书》中的评价主要针对李愬个人的用兵用人方面。

李愬俘虏了吴元济的部将李佑,但是李愬并没有杀他,反而将他收为己用。

当时有许多唐朝将领,都要求李愬杀死李佑,但是李愬没有同意。

结果在平定蔡州的战役中,李佑率先登城,立下了大功。

这正可谓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而李佑之所以能得以在唐军中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华,全都倚赖李愬的用人。

在中国历史上,如、等著名的大诗人,也都对李愬的溢美之词不绝于口。

诗人在看了李愬的事迹后,不由写下名诗《赠李愬仆射二首》,生动地描写了李愬平蔡的战役,也体现了王建对李愬的赞赏和崇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成吉思汗手下四大名将是哪位 他们是元朝时期当之无愧的名将

手下四大名将是谁,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成吉思汗之所以能征服半个地球,与他善于认人识人有很大关系,在他的手下,有四大名将,被称为“四杰”,为的建立立下了。 成吉思汗用人,有一个特点,他只看能力不论出生,因此,他的大将有的还是奴隶出生。 那么,成吉思汗的四大名将到底是谁呢? 一、博尔术 在成吉思汗的手下,博尔术是典型的富翁家庭出生,他虽然是独生子,可杀敌十分勇敢。 博尔术是成吉思汗在最穷困时认识的朋友,两人多次,情同手足,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那时,成吉思汗还是一个叫的16岁少年时,家里仅有的9马中,被盗马贼抢走了8八匹, 他一路追赶,希望抢回自己的马匹。经过一个牧场时,铁木真看到一个英俊的少年正在挤马奶,他问道:“是否看到可疑人赶着8匹马?” 博尔术听说铁木真的马被偷盗,很是气愤,他决定参与追马行动中。 两人经过三天三夜的追逐,终于将铁木真家的马追回。两人从此成为患难朋友。 后来,铁木真要与蔑儿乞人开战,博尔术于是带着自己的家产义无反顾地加入了他的阵营。可以说,铁木真如果没有博尔术这位富家公子赞助,恐怕早就被草原上的强势部落吞并了。 二、赤老温 赤老温是铁木真的救命恩人,他能被重用,也是在情理之中。 那年,铁木真10岁,被仇敌泰赤乌部的首领俘虏后,在整个泰赤乌部游行示众。当被锁儿罕失剌一家人看管时,遇到了赤白和赤老温。 这一家人都很善良,有着菩萨一样的心肠。铁木真在这家人里,不仅枷锁被取下,还能吃上一顿饱饭。尤其是年龄相仿的赤老温,他不仅有着一生力气,还十分有智慧。多次帮助铁木真脱险。 当铁木真决定要组建自己的营地,向赤老温发出邀请,希望能来帮他时。赤老温二话没说,直接投奔到了铁木真的门下,成为的开国元勋。 三、木华黎 在成吉思汗的“四杰”中,木华黎的出生最为卑微。他是主儿勤部亲王的奴隶。 主儿勤部是蒙古草原上很能打仗和富有的部落,被铁木真吞并后,他最高兴的不是获得了财富和美女,而是遇到了木华黎。 木华黎不仅作战勇猛,更是充满智慧。两人相见恨晚,很快就成为朋友。后来,成吉思汗封木华黎为国王,专门让他经营中原。 四、博尔忽 博尔忽原来就是主儿勤部的猛将,有万夫不当之勇。主儿勤部被收复后,被铁木真的英雄气概折服,决定投靠铁木真。 成吉思汗就是依靠这四大猛将,一路披荆斩棘,不仅统一了草原,还灭掉了地球上40多个国家。他们,是元朝时期当之无愧的名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一代名将种世衡 其四个儿子都是将才

种世衡 字仲平,河南洛阳人,出身于。少时勤奋好学,,将全部家产让与兄弟,唯留图书于己,终日攻读。仁宗初,受朝廷荫封遂步人仕途。历任泾阳知县,同州通判、环州知州、环庆路兵马钤辖等职。 世衡于泾阳任知县时,里胥王知谦邪恶不规,民愤极大。世衡欲治其罪,知谦闻讯外逃。不久遇大赦而归。为平民愤,衡遣人将其缉拿归案,处以重刑,。网络配图 世衡任同州通判时,皇亲州将王蒙正为非作歹,衡决计绳之以法。王获悉,先以权势要挟,衡不屈;又以金银利诱,衡不受。王大怒,唆使王知谦诬陷世衡,遂被削职,流放窦州。后徙汝州,为弟世财保释。释后任孟州司马马。因龙图阁学士李綋等为之申辩,冤案方得昭雪。 时,夏人屡扰环庆,守兵不足防范,:衡上书朝廷,建议重修久废之宽州(今陕西清涧)堡寨。书口: 宽州位于延安东北二百里,是西部边境之要冲,若得以修复扼守,右可固延安之势,左可卫河东之粟,北可图银(、银州,今陕西米脂县)夏(夏州,今陕西横山县)之…’’朝廷纳之,并命其督修。施工中,夏人屡以兵争夺,衡命役工、士卒边战边修。宽州干旱缺水,施工困难,衡命石工凿石开泉,解决人畜饮水。不久城成,赐名清涧城。衡一面命士卒垦荒种植,一面招募商贾,贷以本钱,鼓励经商,兵民从而富裕。衡还亲临属羌各部,慰劳其酋长,奖励其部属,深得边境属羌信赖。网络配图 世衡任环知州期间,党项族牛家部落首领奴讹性情孤傲,历任州官赴任皆不出迎。衡至环州,奴讹迎之郊外,并相约翌日赴帐中慰劳族人。是夜大雪,积约三尺。次日,左右劝世衡: “道路艰难,不可前往。 衡日: “吾人初与诸羌结交,应守信用,不可失约。 遂缘险而往。奴讹以为雪深路险,世衡未必来,遂安卧帐中。待世衡至帐前,方仓促出迎。日: “前郡守从未至我帐中,今公亲临,足见公不疑吾辈!”言罢,率众罗拜于帐。 属羌中慕恩部落势力最强。衡到环后,即请其至衙夜饮,并以歌姬赠之,与其和好。此后,得慕恩死力相助。,凡部落中有闹事者,世衡即命慕恩诛伐,无一不克。时,有兀二族,衡屡招未至,遂命慕恩发兵讨伐,使百余帐相继归服。衡以此擢升东染院使,任环庆路兵马钤辖。 世衡戍边数年,善抚士卒,每遇士兵有病,必派一子事药。且重视将士与边民之军事训练,规定:兵民过失者,射中则释其过。故边民习武自卫,精于骑射,敌不敢犯境。网络配图 庆历年间,檄令世衡与蒋偕修筑细腰城。时,衡染病卧床,然闻命即起,率众昼夜施工,由是病进,城成而亡。卒后,羌酋朝夕祭奠数日,清涧、环人皆画像敬俸。 衡有四子:种古、种愕、种诊、种谊,皆有将才。世衡卒后,其长子继承父业,任环庆路兵马钤辖。神宗时,其孙师道、师中相继任环州知州。种氏三代守环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