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大铖这个人,中国的知识界几乎人人皆知。
然知道他不是别的,而是因为他是个著名的奸佞之徒。

说阮大铖是奸佞之徒,实在没有冤枉他。
此人44年中进士,熹宗天年间任吏科都给事中,后依附阉宦,很做了些坏事。
崇祯时被贬斥,虽企图,都受阻于和复社,前后长达17年。
到南明弘光时,他又依附权奸马士英,任兵部尚书,又做了大量坏事。
清兵攻打金华时,他主动乞降,成了民族的罪人。
但是,阮大铖又是一个著名的作家。
诗写得很好,文章也上乘,著有《永怀堂全集》。
特突出的是写戏,有11种传奇(剧本)行世,现有的尚有《燕子笺》、《春灯谜》、《牟尼合》、《双金榜》多部。
这些剧本,一经演出,就极受群众欢迎。

明末大文学家张岱在《阮圆海戏》里,说他的作品:“讲关目,讲情理,讲筋节……笔笔勾勒,苦心尽出……本本出色,折折出色,脚脚出色,句句出色,字字出色。
”特别是《燕子笺》,写书生梁与青楼女子华行云及官府小姐郦飞云之间的爱情故事,其观点就很值得称道,加上情节委婉有致,唱词清丽可人,是中国古典剧目中数得上的好戏,连他的政敌复社的陈员慧、侯方域也交口称赞。
《明史》尽管把他列入“奸臣传”,但也不得不承认他的剧本“脍炙艺林,传布最广”。
对于阮大铖这样的人物,几百年来,人们对他似乎过于的严酷了,严酷到“打倒在地,再踩上一脚,叫他永世都不得翻身”的地步。
应该说,在政治上,道德品节上对他严酷是对的,但不能因为其是奸臣,是民族罪人,就连人家明明是大戏剧家也都不予承认。
据说在年间某地曾上演《燕子笺》,虽然受到群众欢迎,后因为知道是阮大铖所作,被禁演了。
解放后,我们出版了那么多的文学史、戏剧史,大多数根本不提阮,个别提到的也只是一二句而已。
现在,青年人绝大多数已不知道三百年前,中国尚有这么一个大剧作家了。
其实,我们大可不必太严酷,完全可以啥事按啥说,不要死抱住那个“文如其人”的老框框不放;不要认为:人坏了一切就都坏了。
历史上文不如其人,诗不如其人,画不如其人的多得是,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既不能因人废言,更不能因人废文。

还有个奸臣叫,写得一手好书法,我们不能因为他是奸臣就连人家书法家的资格也不承认了。
文章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了周作人。
要说他政治上的反动和为人的卑劣,比阮大铖坏多了。
阮大铖当年迫害东林党人,从某种意义上讲,还是不同政治集团的斗争,他的降清,说到底是这一朝降到那一朝,是中国降给了中国人。
可周作人就不同了,他降的是日本帝国主义,在国难当头时,他给日本人办事,是名实相副的汉奸、卖国贼。
但奇怪的是,我们并没有因周附逆当汉奸而否认其为大作家。
他的作品出了又出,印了又印,甚至有人因为他的作品而讳言其汉奸身份。
从这点看,同样是奸佞,我们何厚此而薄彼,这不是很大的不公平吗? 看来,还是用两分法的态度对阮大铖为好,给他一点宽容,承认他是中国大戏剧家之一为要。
今年是阮大铖先生辞世355年,能不能给他出一本戏剧集,以证明他的存在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甄嬛其古时候最有福气的灰姑娘,从贫民成为太后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朝鲜古时候李朝哲学家李滉如何读
李滉,朝鲜的一大文学大家,著名的哲学家,著名的儒学家。那么李滉的滉字怎么读?在汉语字典中,李滉的滉字的读音是固定的,还是多变的?李滉的滉字作为名字的读音是否又有什么特别、不同之处?接下来请一同翻阅汉语字典,去了解李滉怎么读?李滉的滉代表了何种意思? 李滉退溪学说 经过一番的翻阅字典后,结果可能大大出乎所有人的,李滉的滉字并非是一个多音字,相反地滉字却是一个形声字,读音取其右边,读huang,四声。在一番确认后,滉字就是一个固定发音的字,那么滉字的释义是不是也是的呢?答案显然不是的,那么接下来去具体看看滉字的释义,并弄清楚作为李滉的滉字代表了怎样的意思? 其一、滉字代表了广阔深远的意思,在这里滉字就是一个形容词,起着形容的作用,组词有如滉漾等,理解为广阔深远的样子。 其二、接着第一层意思来说,滉字是作为一个形容词出现,准确来说,滉字更多的是用来形容水(湖水)的一种形态,一种动态的形态。在这种形态下,水显得生机勃勃,生活形象,让人内心产生美好,产生向往之情。 其三、滉字除却形容词外,还可以作为动词存在的,当它改变成为了动词,其意思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代表了波动的意思,组词如滉然等。 李滉,作为一个名字中的滉,显然作为第一种释义存在显得更为合理和准确。 李滉是什么人 李滉是谁呢?李滉其实是朝鲜李朝的一名唯心主义哲学家,同时也是朝鲜朱子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李滉既对以徐敬德为代表的唯物主义持反对观点,又对和的主观唯心主义表示排斥。李滉认为的客观唯心主义才是真理。 李滉画像 李滉于1501年出生在庆尚北道礼安县,两岁时丧父,由母亲一手带大。由于贫苦与丧父使得他成为被他人轻视的对象。在这样困境中,李滉的母亲对于他的教育依旧十分严格,要求他不但要品行端正,而且还得专于学问。于是那时开始李滉便对学问产生浓厚的兴趣,12岁便开始学习《论语》,20岁正式学习《易经》和宋明理学。1523年,22岁的李滉在成均馆开始学习更多知识。 1527,李滉中举,被任命担任过户曹佐郎、正言、承文院校里等职位。然而就在他官途一片坦荡的时候,由于对朝鲜中宗时期的党争感到厌倦,李滉主动提出告老还乡。1534年,李滉重返成均馆后又重新任职。据史料记载,李滉一生一共担任过140多个职位,有79次离任是因其主动辞官。 李滉坦言道,这是为了 使自己品行端正 。在任官期间,李滉发展并完善了朝鲜的绍修书院。年过半百时,李滉隐居在陶山书院处,并自称其号为 退溪 。在朝鲜明宗时期,由于明宗多次邀请,李滉于67岁时重返朝政,在这段期间李滉编纂了著名的《圣学十图》。李滉于1570年逝世,谥号文纯。 朝鲜古代哲学家李滉个人资料简单介绍 李滉,听名字就象是一名中国人,那么他究竟是否是一名中国人呢?在李滉的一生中曾经经历了何事,做出了何种贡献,带着种种疑问,让我们一同走入李滉简介,从李滉简介中去寻找着相关答案,并从李滉简介中去深刻了解李滉,以便于能够准确的认识他。 李滉 李滉,他是一名东方人,但并非是中国人,而是一名朝鲜人。众所周知,在朝鲜国家中也算的上是一个大的姓氏,所以李滉的身份也并非是普通的贱民,虽然并非皇亲国戚,但是李滉的出身也是相当显赫的,是朝鲜的士族门阀,只可惜天意往往弄人,使得世事往往不如人意,李滉的父亲在他年仅两岁之际便因病离开了人世,留下了小小的李滉,家中发生了如此大的变故,丧父后贫穷一直如影随形,李滉的日子也变得困苦不堪,长期吃不饱,长期在世人的白眼中度日,但也正因为这段艰苦的身世,造就了李滉不一般的耐受力,也磨练了李滉的心志,使得他刻苦豪赌,使得他养成了诸多的优良品质。 成年后的李滉,因少年时的不懈努力,很快便在朝鲜朝廷中暂露头角,并受到诸多青年们的追捧,成为的大儒学家。在李滉的一生中,他并不重名利,多次入仕,又曾多次离仕,性格较为自我清高,不受世俗之羁绊捆绑。李滉的一生,醉心于学术研究,尤其是哲学,著有有名作品《退溪集》等,成为朝鲜历史上的一名著名人物。 朝鲜李朝大臣李滉评价是怎样的 作为朝鲜历史上的著名的文人、出色的哲学家,李滉的一生对于朝鲜的发展具有着深远非一般的影响,那么作为哲学家,后世之人对李滉评价如何?都是从哪些方面如何评价李滉的呢?作为朝廷官员,君主对于李滉评价又是怎样的呢?接下来分别从以下三个方面,看看关于李滉评价。 李滉 首先,作为哲学家,李滉自小可以说就经历了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磨难的,幼年丧父,在士族门阀们的白眼之中长大,这些刻骨的经历并没有打击李滉的热情,相反地促使了李滉的自强自立,成年后李滉深度研究朱子学说,在朱子学说的基础上发现了的退溪学说,李滉的退溪学说也因为而闻名于世,促进了朝鲜社会的哲学思想的飞跃发展。 其次,作为朝廷的一名官员,李滉也并非是一直身处于朝廷,在李滉的一生中,曾经数度出世入世,虽然每次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离开,但李滉仍然心系国家,待合适时机到来,李滉也会立马回归朝廷,给较为腐朽的朝廷带来新的改变,新的思想,促进朝廷的不断改革,从君主层面来看,李滉的存在对于朝廷社稷是大有裨益的。 最后,作为一名优秀的老师,李滉门下弟子上千,在李滉的教导下分别在各行各业取得了一定的建树,有的官拜宰相,为国家继续贡献着,有的下承师爷,将哲学发扬的更为广大,可谓是光耀门楣,如著名儒学家李珥便是李滉出色的门生。 李滉的影响有哪些 朝鲜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朱子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李滉,一生做出了不少功绩,其哲学思想和优秀著作令无数学者政治家学习借鉴。在文学领域,李滉的影响可谓是巨大的。李滉对于朱熹的客观唯心主义很是推崇。 李滉币 他认为“天理” 与“人欲”是对着的,他主张人们放弃 人欲 ,遵从 天理 。在李滉的眼中, 四端、七情 与 天理、人欲 不尽相同。 四端 可以理解为 天理 ,但是 七情 却不等同于 人欲 。李滉认为, 七情 包括了人的大部分感情,有着为善为恶的两种可能性,但是 人欲 则一定是 恶 的。因此, 天理 和 人欲 便是相互对立的,两者是不可并存的。 他认为,读书、修养的主要目的就是祛除 人欲 。这个观念折射出了当时李朝当权者的利益及思想。李滉独特的哲学思想在朝鲜哲学史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理欲观使得在位者们纷纷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从而促进了当时社会的发展。同时,日本朱子学也对其思想加以研究学习,因而其发展速度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李滉在韩国可谓家喻户晓,李滉的影响之一便是韩国政府为了表达对这位出色的思想家的纪念之情,在其印制的第三版的1000元的韩元上,印上了李滉的头像。此外,在首尔特别市的钟路区的北部也有着一条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道路。在跆拳道中,有一种名为退溪套路的打法也是以李滉的号来命名的。 朝鲜李朝朱子学的代表人李滉为何叫退溪 李滉,作为现韩国、古朝鲜历史上的著名学术大家,著名的哲学家,他的一生充满了跌宕起伏,数度出仕入仕,留下了那神奇而神秘的一生,以供后世之人的谈论。李滉,又被称为李退溪,李滉为何叫退溪,李滉叫做退溪是否有典故隐藏其内,退溪对于李滉来说,又意味着什么,使得李滉又叫做李退溪。 退溪集评论 李滉出生于朝鲜时期燕山君七年,从他出生直至离世,共计度过了七十个春夏秋冬。李滉,又称为李退溪,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三个。 其一、李滉家乡有一条小溪,李滉的童年时光中一直存在着这条小溪,小小的李滉,小小的溪水,同样孤独,互倚作伴,这条小溪有个好听的名字,就叫做退溪。 其二、李滉成年后,因为才学卓著而闻名于世,被最高君主授予官职,常伴君侧,出入仕途,而后由于政局不稳、或者政见不同等原因,李滉数度激流勇退,回到故乡,来到他幼时常伴的退溪边,终日相伴,也在此时,李滉给自己的号取名为退溪。退溪同样是一个暗喻,暗指了李滉内心的苦闷,由于无法将自己的抱负理想抒发,以改革朝廷,以改良民生,退溪便是数次激流勇退的代指了。 其三、李滉终期一生,成为了伟大的哲学家,著有许多有名的书籍,其中最为有名的书籍便是闻名于世的《退溪集》,在后世之人心中,李退溪的辨识度也慢慢的提高起来,最终李退溪几乎就代指了李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