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蓝玉下场有多惨?明太祖朱元璋开恩后才留下一张“人皮”

时间:2025-02-24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俗话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没有任何一人是的,纵使是一代江山之主,也难免有诸多缺陷。

古时涌现了很多明君圣主,叱咤风云,引领时代。

世人大多都对这些圣明之主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但不是“完美”的评价,因为没有任何一人能够做到完美。

就如,大明王朝开创者,从一穷苦草根转变为帝王之身,是值得人们赞赏与肯定的,且执政有方,得世人厚爱。

不过,他也有一个很明显的缺点,太过残暴,不讲君臣情义。

那么从哪些事例可以看出来呢? 在他登上王位之后,数十年间,那些与他一起并肩奋战的有功之臣都难有善终,其中蓝玉一案最能体现他的性情残暴,不顾君臣之情。

蓝玉惨案,牵连人数之多让人难以想象。

当时朱元璋下令,不仅是诛杀蓝玉一人,他所率领的军队全都遭到牵连。

随后,许多开国功臣也受到连累,朝堂之上迎来了一番血洗。

此事件在当时引起了非常大的轰动,即使到了现在,仍有许多专家和学者对此事持有不同的看法。

朱元璋之残暴,从此案便可显露无疑。

那么如此重大之事,又是怎样引起的呢?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蓝玉本人,生于安徽定远,任将军一职,在作战中非常勇猛,少有败绩。

在他的带领下,其部队所向披靡,为大明的创建立下了不少的功劳。

当然,有着这样一位猛将,在没建朝之前朱元璋自然是非常喜爱的。

建朝之后,蓝玉的实力与日俱增,朱元璋也渐渐感受到了来自他的威胁。

身在帝王之位,所思之事自然与之前打天下不同,顾虑颇多。

后来蓝玉又生擒蒙古首领,再次立下大功,朱元璋为了表彰,让他任太子太傅一职。

此时,蓝玉的权势达到了巅峰。

一旦有所成就,一些人便会变得不知天高地厚,蓝玉便是如此。

骄傲自满之心越发旺盛,不仅平时蛮横不已,就连在朱元璋面前也不知收敛。

这样的心态,蓝玉很快就铸下了大错。

一次作战而返,因为守城之军没有及时开门迎接,触怒到了蓝玉,于是下令攻城。

不仅如此,他更是自作主张的做军事上的决断,对于朝廷则是隐瞒不报。

期间,他还大力培植亲信。

他一手培植出来的亲信也习得了他骄纵的习惯,到处欺行霸市,引起百姓众怒。

但是蓝玉却不管不顾,持着默许的态度。

从这也能看出,百姓在蓝玉眼中如同草芥一般,丝毫不值得同情。

此时蓝玉的名声在民间早已恶臭无比,俨然一个坏人的存在。

蓝玉的这一切,朱元璋看得很透彻,嘴上虽没提点,但都记到了心间。

到了1393年时,朱元璋彻底的爆发了。

不仅是他忍耐力到了极限,也是此时拔除蓝玉的时机已经成熟。

于是,朱元璋果断对他下手了,理由则是谋反,这当然是莫须有之罪。

可是欲加之罪,又何患无辞呢?蓝玉虽冤,但是他做的确实有些过了。

就这样,蓝玉遭到了诛杀,与他有关联的大臣也通通难逃其责。

其中,死法最为凄惨的自然是蓝玉了。

据传,在明朝末年时,农民起义军攻入四川府,偶然发现了一匣子。

起义军以为这匣子里装着什么宝贝,就打开了,谁知道里面没有任何,只有一件破旧的皮衣。

不过,这可不是一件普通的皮衣,其材质乃是人皮! 毫无疑问,此人皮属于蓝玉所有。

当时蓝玉被诛杀的理由是谋反,依照当时法律是要凌迟处死。

不过,念及蓝玉与自己是亲家关系。

于是破例作宽大处理,将凌迟改为了剥皮,也算是给蓝玉留了一个全尸,让他死得体面一些。

就这样,一位大明将军,以这样惨烈的方式告别了人世。

至于蓝玉的人皮,朱元璋则让人送往了他女儿蜀王妃那里,留作念想。

对于诛杀蓝玉,朱元璋也是等待已久。

之前太子在世时,朱元璋对他很是看重,亲自栽培。

而朱标与蓝玉的关系也是非常要好,朱元璋原先的想法是将蓝玉留给朱标,让他辅助朱标执政。

未曾想朱标却早逝了,这样一来,蓝玉的存在感就不重要了。

如果将皇位传给皇孙的话,那肯定是驾驭不了蓝玉的,如此心高气傲,又有实权,恐生变乱,更是留他不得。

所以为了巩固大明王朝的江山,为了朱允炆的掌权铺路,只有判蓝玉死刑。

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蓝玉是逃不过去的。

位高权重,却又不懂得收敛,这也是蓝玉最为致命的缺点。

那么蓝玉一案对于明朝究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最为主要的,便是加固了中央的统治。

朱元璋很有心机,一手谋划将蓝玉拉下死水。

朱元璋如此做法,虽不顾君臣之情,但是他的职责所在。

身为大明君主,他有责任维护明朝的秩序,要给子孙后代留一个稳固的王朝。

再者,此案也起到了警示作用,让那些大臣看到了天子的威严,起到了相当大的震慑作用。

以性命为代价的教训,自然是最为深刻的。

当然,此案也有着许多负面的影响。

蓝玉乃是有功之臣,并无谋反一事,却杜撰此罪名强安于他,实在不妥,有伤众臣之心,也让朱元璋的名声毁于一旦。

蓝玉惨案,主要的是威胁到了明朝的根基,有碍于朱元璋的统治。

这样的后果大家都很清楚,基本上不会有好下场。

像那些没有威胁到朱元璋统治的大臣,则没有招来灾祸,得以安享晚年。

帝王之心,是难以揣摩的。

不过有一点却显而易见,骄傲自满或者是碍于王朝统治之人,都会死得很难看。

可惜,蓝玉却看不透这一点。

虽作战勇猛,自持功高,便骄纵自满,最终落得惨死下场,其实也是他自找苦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李鸿章有多腐败?出语惊人的李鸿章

这个人物,在中国近代史上是出了名的有争议,有人说他是卖国贼,有人说他是的领袖功不可没,但无论怎么评价其功过,有一条是逃不掉的,那就是他确实很腐败。 身为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李鸿章有两条的途径,一种是传统渠道,也就是官场上的各种陋规,以及战争中的劫掠;第二条,就是从洋务运动经营中获利。 李鸿章这个人喜欢讲排场,曾有记载这么写他的排场,“对下级官员的逢迎,李鸿章也会安之若素。根据规定,凡邻省督抚及钦差大员过境,在离城一二里地面以内的,准地方官前往送迎,不得过二里之外。但直隶司道大员率同在省各员每逢大员过境,皆远出二十五至四十里处迎接,以致现任州县纷纷效尤,无不越境迎送,在邻封地面驻候。……但李鸿章从不拒绝,坦然受之。”网络配图 那他是怎么收礼的呢,仅举两三个例子来说说。 比如二十三年他在致女儿李经的信中说:“附寄燕窝十二合,聊供早餐。” 光绪二十四年,他在致儿子李经方的信中说:“昨又寄到鱼翅百斤,照收。”同年另一封信又说:“两次寄到板鸭百四十只,未免稍多,其味尚美。” 看见没,人家收鱼翅,都是上百斤的收,给女儿寄燕窝,一寄12盒。 到了李鸿章母亲八十大寿的时候,他在京津两地同时给老母亲操办寿席,来看看他是怎么摆酒的: ……此间哄动一时,京外送礼称祝者络绎于道,因设寿堂于两江会馆,初二留面,初三设烧烤全席,共二百馀桌。津署亦设堂开筵,令方儿代为谢客,共花费四千金。 那么在这两场寿宴上他又是怎么收礼的呢?史料写道: 而人情过重,除珍异之物璧却外,寿屏五十架,联二十馀幛,三百馀轴,如意仅收百枝,计所费已不赀矣。……网络配图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李鸿章被撤去了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的职务,被调进京城做了“伴食宰相”,他每日闲居贤良寺,无所事事。但就是这样的“简朴”生活,每年也要花掉一万多两银子。 李鸿章很爱财,他访问欧洲的时候,最喜欢问的一件事就是问人家挣多少钱。有一次,他参观英国一个大型企业,就问企业主一年收入多少?厂长说,只有一份薪水而已。李鸿章不信,指着厂长的钻戒说,那这么贵重的东西是从哪来的?他觉得这一定是通过“陋规”得来的。 李鸿章生活如此奢靡,而他对于百姓的态度又是如何的呢?可以举一个例子说明。 1896年5月,莫斯科的广场上发生一起惨剧,一个临时搭盖的号称能容纳20万人的彩棚突然坍塌,造成了几千人的伤亡,悲剧发生的时候李鸿章正在莫斯科,负责接待他的是沙俄财政大臣维特。 于是,李鸿章问到,这个不幸的事件是不是沙皇陛下已经知道了?维特说,这种事情我们肯定要向沙皇陛下来奏报的。 李鸿章听了竟然说,这种事情你们就不要太慌张,像我们那边发生一些大的灾害,包括瘟疫,我可以不报的我就不报。网络配图 不知道俄国人听了作何感想。 不能否认的是,李鸿章作为晚清的一个开明官员,其倡导的洋务运动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但反过来说,就是这样一个开明的官员,都是如此腐败,可见晚清政坛已经堕落到了何种地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唐中宗唐中宗李显到底有多悲催 一个被称为“六位帝皇丸”的男人

还不知道:到底有多悲催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说起唐中宗李显,那真是一个悲催的,他也是被称之为“六位帝皇丸”男人! 何为“六位帝皇” 唐中宗李显,他的父亲是唐高宗李治,弟弟是,儿子是唐少帝李重茂,侄子是,他妈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女皇帝。加上李显自己,刚好是六位皇帝! 按照道理说,皇帝原本就是天下之主,全国应该属他权利最大,为何还能被一个女人控制? 其实说起来唐中宗李显原本是不可能当皇帝的!一是因为李显是李治和武则天的第三个儿子,按照古代立嫡的规矩,太子之位也不是他的。二是因为李显在其他的皇子中能力并不出色,反而还十分的懦弱胆小。 但是偏偏就是这么巧,太子李贤谋反因而被李治废除赐死。这一下子太子死了,国不可一日无储君,立太子的事情迫在眉睫。他的两个皇兄一死一废,重任自然落到了李显身上。在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在洛阳驾崩,临死前李治立下遗诏命令李显继位。 名为皇帝,实为傀儡 这下子李显终于成为了皇帝,而且名正言顺。作为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从此就可以掌控天下,那真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但是,李显这么想就有点一厢情愿了,因为即使父亲死了,但是还有一个比他父亲更厉害的母亲存在,并且当时的政事也全部都是由武则天掌控的。为了摆脱武则天,李显试图组建自己的集团力量,于是重用韦后亲戚。韦后是唐中宗李显的皇后,也是影响他一生的第二个女人。 李显把韦后的父亲韦玄贞由普州参军提拔为豫州刺史,并想要擢升为侍中(宰相职)。朝中大臣纷纷上书说不可,但是唐中宗显然没考虑那么多。毕竟被压抑了这么久,现在一朝得势自然有些膨胀,于是不管不顾大臣的意见,一意孤行的决定提拔老岳。大臣们一看,得这个事还是得禀报皇啊,于是告诉了武则天。 武则天一看,这小子翅膀硬想单飞啊?不存在的!接着没几天,唐中宗就被自己的母亲废黜了,皇帝李显也被贬为庐陵王! 李显二次登基,还被戴了绿帽子 李显被贬了以后,他的母亲武则天改国号为武周,自己做了皇帝。武则天本想彻底把变成自己武家的天下,但是没办法自己作为一个女人。儿子又是李家人,立自己的侄子为皇帝吧,又名不正言不顺。再加上说的对啊,从来只听说过子女赡养父母的,从没听说过侄子供奉姑母的,毕竟本质上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啊。 于是,十五年后,李显在狄仁杰的帮助下重新成为了太子。公元705年正月,武则天病重,宰相张柬之联合其他大臣以及羽林军将领,率领五百精兵进行兵谏,没办法武则天也已经是迟暮之年命不久矣,只好同意让李显二次登基。果然,在李显登基后不久,武则天病逝! 李显重新当上皇帝,他的妻子也重新成为皇后,国家的第一夫人!但是作为唐朝的第一夫人,韦氏可没有母仪天下,反而背着李显和,两个人在后宫卿卿我我,给李显戴了一顶绿油油的帽子。 如果仅仅只是戴绿帽子,对李显来说也倒没什么。打不了废了皇后重新立一个得了。但是韦后可不是什么善茬,韦后背着开始了暗箱操作,安排韦氏家族进入了朝廷的中央机构,编制自己的关系网。同时让武三思次子武崇训娶了,李家和武家再次和亲。武三思又是韦后暗地里的枕边人,在韦后的暗示下开始肆无忌惮地扶植党羽,安插亲信,一时之间,把握朝政,气焰熏天。唐中宗李显又被架空了,这是他第二次成为了傀儡皇帝! 被亲生闺女下药毒死 李显前后被母亲和妻子两个女人玩弄于股掌之间,已经非常凄惨了。但是这还没完,李显的第七个女儿安乐公主又开始搅局了! 根据《唐书》和《》的记载,公元710年,韦后与安乐公主合谋,在一天中午给唐中宗送了一个有毒的馅饼,中宗吃完后,当天便毒发身亡。 这真是坑爹的亲闺女啊!都说女儿是父亲的小棉袄,毫无疑问,唐中宗李显的小棉袄里装的是黑心棉!就没见过这么坑爹的,作为一个女孩生在帝王家那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啊,最起码吃穿不愁。而且唐朝作为一个开放性的朝代,女人的地位要远远高于其他朝代,无论是人身自由还是婚姻自由都有很高的选择性,干嘛还要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来呢! 结束语:唐中宗李显的一生是不幸的!作为一个皇帝,他也想矜矜业业的开拓一番事业,死后能被历史铭记。但是实际上,他先后被母亲、妻子、女儿三个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背叛,堪称一生悲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