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六岁已春心萌动的大唐才女:解析唐代才女李冶

时间:2025-02-24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导读:六岁时父亲抱着她在蔷薇花架下,开玩笑让她即景做诗,她脱口吟出一诗:“经时不架却,心绪乱纵横。

已看云鬓散,更念木枯荣。

”这首诗一出口就让她的父亲吓了一跳。

众所周知,女孩子一般要到了十五六岁的花季,也就是古代所说的二八年华才情窦初开,春心萌动。

然而,也有例外的,例外得令人惊叹不已,大唐王朝的一个六岁的女孩子就已经情窦初开,春心萌动。

而这个六岁的女孩子就是中叶的一代才女、大名鼎鼎的李季兰。

李季兰,原名,生于开元初年。

据《唐才子传》记载:李季兰“美姿容,神情萧散。

专心翰墨,善弹琴,尤工格律。

当时才子,颇夸纤丽,殊少荒艳之态,始年六岁时,作《蔷薇诗》云:‘经时未却架,心绪乱纵横。

已看云鬓散,更念木枯荣’其父见曰‘此女聪黠非常,恐为失行妇人。

’后以交游文士,微泄风声,皆出于轻薄之口。

”后来干脆将她送入玉真观修行。

但是,这并没有挡住李季兰早已萌动的春心在波翻浪滚。

说起来,这个江南女子自幼聪慧过人,六岁时的一天,她的父亲抱她在蔷薇花架下,开玩笑让她即景做诗,她脱口吟出:“经时不架却,心绪乱纵横。

已看云鬓散,更念木枯荣。

”父亲听后并没有为自己的六岁女儿出口成诗的天才感到高兴,而是皱着眉头暗自嘀咕:“架却,就是‘嫁却’啊,小女孩儿家就说什么‘经时不嫁’啊‘心绪乱’啊,这样的女儿长大了能乖乖做的良家女子吗?” 此时,她的父亲就已经觉得女儿年纪虽小,却性情不宁,将来必会出乱子,于是,便将她送入剡中玉真观出家,改名李季兰。

李季兰每日做诗、弹琴倒也清净自在。

做了女道士的李季兰,容貌俊美,风姿绰约,而带有须眉英气,诗词歌赋,;,无所不精,在玉真观中,艳名高张,一时引的四方文人,八方雅士纷纷前来拜倒在她的石榴群下。

李季兰长到了十六岁,这个豆蔻年华的少女出落得婷婷玉立,雪肌脂肤,好似一朵盛开的白莲。

她在道观中读经之外,就是作诗、习字、弹琴。

观主见她悟性甚高,对她悉心栽培,使她在翰墨及音律上造诣极深;但是道经的熏陶并没能制约住她浪漫多情的心性,身在清静道观的她,却一心向往着外面的世界。

剡中就是今日的盛产越剧的浙江嵊县一带,,物产丰饶,气候宜人。

自东晋以来,这里就文风鼎盛,骚人名士辈出。

玉真观虽地处偏远,但因景色幽谧,因而也不时地有一些文人雅士来观游览。

古代文人中不免有风流多情之辈,见到观中风姿绰约又眉目含情的小女冠李季兰,总偶尔有大胆之士暗中挑逗。

李季兰并不嗔怒,反而流露出“回眸虽欲语,阿母在旁边”的神情,令挑逗者更加心荡神怡。

暗怀春情的李季兰,在观主和观规的约束下,虽不敢有什么过份的行径,但她的一颗心,早已浸润在爱情的渴慕中。

从她的一首七律“感头”中,便大略可窥视她的一点心思:“两相随,去雁来人有归期;玉枕只知常下泪,银灯空照不眠时。

仰看明月翻含情,俯盼流波欲寄词;却忆初闻凤楼曲,教人寂寞复相思。

” 漫长的岁月,寂寞的道观,锁住了少女的芬芳年华。

李季兰艳丽非凡,热情如火,却被种种清规戒律压抑着,春情只能在心底里激荡、煎熬,春花渐凋,时光如流,芳心寂寞,空自嗟叹。

长昼无聊,李季兰携琴登楼,一曲又一曲地弹奏,宣染着心中的激情;月满西楼时,独对孤灯,编织一首“相思怨”倾诉心声:“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弹着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 在这个玉真观中,没有人欣赏李季兰的才情与美貌,而在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的年月,自己却在任芳华虚度,李季兰实在是太不甘心。

在一个春日的午后,乘着观主和其他道友午睡,李季兰偷偷溜到观前不远的剡溪中荡舟漫游。

在溪边她遇到了一位青年,他布衣芒鞋,却,不象一般的乡野村夫。

青年人要求登船,李季兰十分大方地让他上来了,交谈中方知,他是隐居在此的名士朱放。

两人一见如故,言谈非常投缘,一同谈诗论文,临流高歌,登山揽胜,度过了一个愉快心醉的下午。

临别时,朱放写下一首诗赠与李季兰:“古岸新花开一枝,岸傍花下有分离;莫将罗袖拂花落,便是行人肠断时。

” 这首诗中包含着眷恋与期求,一下子引动了李季兰丝丝柔情,于是两人约好了下次见面的时间才恋恋不舍地分手。

从此以后,两人不时在剡溪边约会,相伴游山玩水,饮酒赋诗;有时朱放以游客的身份前往玉真观,暗中探望李季兰,在李季兰云房中品茗清谈,抚琴相诉,度过了好长一段优游美好的岁月。

后来,朱放奉召前往江西为官,两人不得不挥泪告别;各处一地,两人常有书来往,托鱼雁倾诉相思之情。

李季兰寄给朱放的一首诗写道:“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 此时的李季兰就象一个丈夫远行的妻子那样等待着朱放,,为朱放写下了不少幽怨缠绵的诗句,期望良人归来,来抚慰她“相思无晓夕,相望经年月”的凄寂情怀。

然而,远方的朱放忙于官场事务,无暇来剡中看望昔日的观中情人。

就在久盼朱放不归来的时候,一位叫陆羽的男子又闯入李季兰的生活。

提起陆羽,大凡稍懂茶道的人,就对他不会陌生,陆羽曾经在育茶、制茶、品茶上下过一番工夫,写成《茶经》三卷,被人誉为“茶神”。

陆羽原是一个弃婴,被一俗的僧人在河堤上捡回,在龙盖寺中把他养大,因而随僧人姓陆,取名羽,意指他象是一片被遗落的羽毛,随风飘荡,无以知其根源。

陆羽在龙盖寺中饱读经书,也旁涉经史子集其它各类书籍,因而成为一个的世外高人。

寺中闲居无事,偶尔听说附近玉真观有一个叫李季兰的女道士,才华出众,貌美多情,于是在一个暮秋的午后,专程往玉真观拜访李季兰。

忽有一日天气薄阴,秋风送凉,李季兰正独坐云房,暗自为朱放的久无音信而怅然。

忽听门外有客来访,打开门一看,是一位相貌清秀,神情俊逸的青年男子。

李季兰请客人落座,先是客套一番,继而叙谈各自在宫观和寺庙中的生活,谈得十分投机。

后来,陆羽经常抽时间到李季兰处探望,两人对坐清谈,煮雪烹茶。

先是作谈诗论文的朋友,慢慢地因两人处境相似,竟成为、心意相通的至友;最终深化为互诉衷肠、心心相依的情侣。

好在当时道观中泛交之风盛行,所以也无人强行阻止李季兰与外人的交往。

一次,李季兰身染重病,迁到燕子湖畔调养,陆羽闻讯后,急忙赶往她的病榻边殷勤相伴,日日为她煎药煮饭,护理得悉心周到。

李季兰对此十分感激,病愈后特作了一首“湖上卧病喜陆羽至”的诗作答谢,其诗云:“昔去繁霜月,今来苦雾时;相逢仍卧病,欲语泪先垂。

强劝陶家酒,还吟谢客诗;偶然成一醉,此外更何之?” 作为一个女道士,李季兰能得到陆羽如此热情的关爱,心中自是感激欣慰不已。

一个女人若一生中不能得到一个知心男人的爱,就宛如一朵娇媚的花儿,没有蜂蝶的相伴一样无奈;更何况是李季兰这样一位才貌双全、柔情万种的女人呢!其实,当时李季兰所交往的朋友并不在少数,《全唐诗》中就收录有大量与诸友互相酬赠的诗作,这群朋友中,有诗人、有和尚、有官员、有名士,他们多因与李季兰谈诗论道而成为朋友的。

但若讲到知心密友,就非陆羽莫属了,李季兰与他除了以诗相交外,更有以心相交。

李季兰和陆羽还有一位共同的好友,就是诗僧皎然。

皎然俗家,是大诗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出家到梯山寺为僧,善写文章,诗画尤为出色。

皎然本与陆羽是好友,常到龙盖寺找陆羽谈诗,有段时间却总找不到陆羽,于是写下了“寻陆羽不遇”一诗:“移家虽带郭,野经入桑麻;迁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叩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 陆羽究竟到山中去作什么呢?经皎然的一再盘问,陆羽才道出是往玉真观探访李季兰去了。

后经陆羽介绍,皎然也成了李季兰的诗友,常常是三人围坐,相互诗词酬答。

不知不觉中,李季兰又被皎然出色的才华、闲定的气度深深吸引住了,常常借诗向他暗示柔情;皎然却已修炼成性,心如止水,不生涟漪,曾写下一首“答李季兰”诗表达自己的心意:“天女来相试,将花欲染衣;禅心竟不起,还捧旧花归。

” 对皎然的沉定的秉性,李季兰慨叹:“禅心已如沾呢絮。

不随东风任意飞。

”因而对皎然愈加尊敬,两人仍然是好朋友。

虽然对皎然的“禅心不动”大加赞叹,但李季兰自己都无论如何修炼不到这一层,她天性浪漫多情,遁入道观实属无奈,她无法压制住自己那颗不安份的心。

虽然有陆羽情意相系,但碍于特殊的身份,他们不可能男婚女嫁,终日厮守,李季兰仍然免不了时常寂寞。

三十岁过后的李季兰,性格更加开放,交友也越来越多,时常与远近诗友会集于乌程开元寺中,举行文酒之会,即席赋诗,,毫无禁忌,竟被一时。

渐渐地,李季兰的诗名越传越广,活动范围也已不限于剡中,而远涉广陵,广陵是现在的扬州,是当时文人荟萃的繁华之地,李季兰在那里出尽了风头。

天宝年间,喜文爱才的唐玄宗听到了李季兰的才名,也读了些她的诗,大生兴趣,下诏命她赴京都一见。

此时李季兰已过不惑之年,昔日如花的美貌已衰落大半;接到的诏命,她既为这种难得的殊荣而惊喜,又为自己衰容对皇上而伤感,大有“”之感。

在她西上长安前,留下一首“留别友人”诗云;“无才多病分龙钟,不料虚名达九重;仰愧弹冠上华发,多惭拂镜理衰容。

驰心北阙随芳草,极目南山望归峰;桂树不能留野客,沙鸥出浦漫相峰。

” 其实,唐玄宗要召见的,并非看在她的容貌上,而在于欣赏她的诗才;可多情的李季兰自己并不这么想,她更看重的是自己随流年而飘逝的芳容。

她不免又悲又喜,作诗一首道:“无才多病分龙钟,不料虚名达九重;仰愧弹冠上华发,多惭拂镜理衰容。

驰心北阙随芳草,极目南山望归峰;桂树不能留野客,沙鸥出浦漫相峰。

”这时已过不惑之年李季兰虽然风韵犹存,但毕竟是徐娘半老,在宫中待了一个多月后,就被遣返故里。

而此时,震惊一时的“”爆发了,长安一片混乱,唐玄宗仓惶西逃,李季兰也在战乱中也不知去向。

而到了这时,才情也好,容貌也罢,一切都随着战火硝烟飘散了。

·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2024年婚姻缘分已尽的星座男 2024年感情破裂星座男

2024年,星象变幻,婚姻运势亦随风而动。以下星座男在这一年,面临着情缘消散的严峻考验,婚姻关系岌岌可危。白羊座(3月21日-4月19日)白羊男一向热情冲动,但2024年天王星逆行,会让他们质疑婚姻的意义和价值。外界的诱惑与旧情复燃的可能性,将动摇他们的忠诚度。金牛座(4月20日-5月20日)踏实的金牛男,在2024年将经历冥王星合相,揭露婚姻中的深层问题。金牛座的固执与伴侣的忍耐力,会遭遇前所未有的考验。双子座(5月21日-6月21日)机智的双子男,在2024年会遭遇水逆,影响沟通与情感交流。轻浮言语和不当行为,会损害他们与伴侣的信任基础。巨蟹座(6月22日-7月22日)2024年破镜重圆的星座感性的巨蟹男,在2024年将受到火星逆行的影响,引起内心的不安和焦躁。婚姻生活中,他们会变得情绪多变,难以维系和谐气氛。处女座(8月23日-9月22日)挑剔的处女男,在2024年会遭遇金星逆行,阻碍情感表达。他们严苛的标准和过分关注细节,会让伴侣感到窒息和压力。天蝎座(10月23日-11月21日)神秘的天蝎男,在2024年将面临木星合相,放大婚姻中的矛盾。他们强烈的控制欲和占有欲,会让伴侣产生疏离感。摩羯座(12月22日-1月19日)踏实的摩羯男,在2024年将经历土星逆行,考验他们的耐心和责任感。工作与家庭的冲突,会给婚姻关系带来巨大压力。面对这些不利的星象,这些星座男需要审视自我,反思婚姻中的问题。沟通、妥协和共同努力,是化解危机的关键。如果缘分已尽,也要勇敢放手,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

年羹尧为什么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年羹尧让人唏嘘不已的一生!

为什么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年羹尧让人唏嘘不已的一生!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年羹尧,是尚在潜邸时就已经结交的重要朝臣,这位朝的始终是雍正的心腹,并曾为雍正在夺嫡之争中立下过。而当雍正登基上位之后,年羹尧以抚远大将军的身份迅速平定了西北罗卜藏丹津的叛乱,极大的稳固了雍正的皇位,被其称之为恩人。 然而风云骤变,从1725年底开始,年羹尧被雍正帝连续削官夺爵,最终罗列出大罪九十二条,赐其自尽。那么究竟发生了什么,导致这对曾经亲密无间的君臣失和到如此地步,最终让年羹尧落得一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呢? 炙手可热的政坛新星与韬光养晦的夺嫡皇子 年羹尧自幼饱读诗书,并在1700年(康熙三十九年)高中进士,改,授职检讨。不同于某些影视剧里的描述,年羹尧并非雍正府邸的包衣奴才,他是官宦人家出身,父年遐龄,历任河南道御史、工部侍郎,官至湖广巡抚。年羹尧在康熙四十八年,即中进士之后不足十年,便升任四川巡抚,成为封疆大吏,并在任期间取得不俗政绩,获得了的极大赞赏。 康熙帝对年羹尧的厚望,使他成为朝堂之上的政坛新星,这引起了正处于夺嫡之争中的雍正注意。后来年羹尧做到了川陕总督,成为朝廷颇具影响的人物,雍正便已经同其有了交情。为了夺嫡做准备,雍正并不仅仅和年羹尧结交,但他却是为其做出卓著贡献的一位。 西北平叛扬威,君臣亲密无间 当雍正帝顺利登基之后,继续保持了二人之间亲密的私交,并对年羹尧期盼颇高。在康熙去世,新皇交际的关口,大将军王胤禵返回京师的空档时期,罗卜藏丹津在西北发动叛乱,雍正任命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前往青海带兵平叛了。前后仅仅三个月不到,叛军,罗卜藏丹津家人被俘,仅有其本人化妆妇女才得以逃脱,却再无力作乱。 此战不仅让年羹尧扬威,更使得初立皇位的雍正,因为年羹尧的神速战功,迅速稳固了皇权。虽然知道可能有所不妥,但雍正还是称其为“恩人”,在对其奏折批复中,毫不掩饰对年羹尧的感恩和宠信之意。此时的雍正帝是真心对年给予厚望,期盼朝堂之上能多些这样的能臣干吏,亦期盼能与其上演一场千古君臣的榜样。 骄横跋扈树敌众多,贪污受贿触碰底线 对于雍正来说,自然是想以年羹尧作为模版,在群臣之中树立一个榜样,形成一个示范效应,更期盼以一段君臣佳话缓解自己在民间的形象(铁腕推行新政和夺嫡之争形成的大量敌对势力在民间大肆宣扬雍正铁面冷血)。然而志得意满的年羹尧显然并没有那么高的政治觉悟,他在雍正的宠信之下变得居功自傲、飞扬跋扈。早在西北的时候就俨然成为一个土皇帝的形象。得胜回京之后,面对朝臣趾高气昂,就是在皇帝面前亦不曾遵循君臣礼仪,这让雍正帝极为失望。 然而最终促使雍正将年羹尧算作政敌的还是其归京之后的所作所为。年羹尧回到京城后开始结党营私、大肆扶立党羽,把持官员的升迁和任免,在官场上竟然出现了“年选”的说法。这些年党官员沆瀣一气,贪污腐败,成为雍正新政的绊脚石。作为以打击腐败起家的来说,年羹尧的行为无疑将自己推到了对立面,双方决裂在所难免。但是,或许是年羹尧的前后变化太过迅猛,雍正帝刚赋予他大量殊荣,并不适宜立马制裁,那样会有损自己的颜面,动摇皇帝的权威。但雍正对年羹尧的容忍,被其看做放任自己的行径,这反而滋长了年羹尧的气焰,行事也变本加厉起来,终于惹怒了雍正。 雍正罢黜年羹尧,但仍存情谊 当年羹尧一党渐成尾大不掉之势时,雍正终于下定决心将年羹尧一撸到底,最后将其囚禁起来,然而却并未立马下令处死他。这并非是因为雍正对年羹尧手下留情,此时二人关系极度恶劣,早已不复当初的亲密景象了。 真正让雍正踌躇的是年羹尧的妹妹,也就是部分影视剧中的华妃娘娘。自从华妃(其名于史无记载)嫁给雍正开始,就颇受雍正宠爱,并在其登基为皇帝之后被册封为贵妃。然而华妃体弱,后来病重。在此期间,为了给华妃冲喜,雍正居然在皇后在世的情况下就直接册封她为皇贵妃(敦肃皇贵妃),宠溺之情可见一斑。当年羹尧被雍正处罚之时,他同样不忍将消息告知华妃,唯恐其担忧。此时的华妃俨然成了自己的哥哥年羹尧的保护伞。但华妃最终还是病重趋势,一个月后,年羹尧被赐自尽。 年羹尧的经历让人唏嘘不已,他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完成了别人一辈子甚至都没可能走完的路,是康熙、雍正两朝元老。然而也正因如此,年羹尧恃宠而骄、欲壑难平,最终自毁仕途,落得一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