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古时候大炮,打的炮弹都是实心铁球吗?

时间:2025-02-24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首先咱们必须要阐明的是,古代的火炮并不只是用来发射实心铁蛋。

中世纪的射石炮(bombard)发射的弹丸就是圆形的石弹。

此类投射武器通常铁制或铜制,弹丸和火药通常通过炮口装填。

巨型射石炮通常用来轰击敌方的城墙。

在机枪还没有诞生的17、18世纪,欧洲各国的火炮大多数都使用实心弹,也就是“铁球”。

但那个时代的火炮并不是只有实心弹一种弹药,还有霰弹,榴弹,榴霰弹等等弹药。

而实心弹的成本最低,应用面最广,十几斤重的铁球发射出去,一旦命中密集的线列步兵阵型,其杀伤力是不可小觑的。

而且当时曲射火炮和臼炮刚刚被发明出来,其低下命中率和必须使用当时昂贵且极不稳定的榴弹才能发挥其威力的特性让这些新式火炮并不如平射的步/骑兵炮实用。

因此,那个时代的炮兵标准弹药就是使用实心弹。

总的来说,古代火炮的炮弹分两种,一种是实心不易碎的,为实心弹,射程较远,主要用来攻城和水战,也就是传说中的一发入魂。

一般是实心铁球和花岗岩石球。

一种是易碎的,分实心或空心的,实心的一般以砂岩球和瓦球为主,主要用来杀伤人员,这类炮弹装填的时候是一个整体,出膛时就碎成大小不一的碎片了,也就是大喷子,射程较劲,当然了,早期是直接填装碎石铁砂,后期把铁砂装在瓦罐里或直接瓦球。

空心的炮弹一般是铁壳加装炸药,到达落点后会爆炸。

跟前面的实心的不同的是,实心的是一次伤害,而空心的是二次伤害。

不过说实话,大炮的真正用途是威慑力,杀伤力倒在其次,比如明末守宁远,一炮崩死,其实根本没打到努尔哈赤,实际上大炮的发炮声吓到努尔哈赤的马了,于是马蹦起来把努尔哈赤甩地上导致努尔哈赤受伤,连惊带吓,努尔哈赤就这么死了。

所以,一般在近代陆军成型前,大炮的威慑力远大于实际杀伤力,而且当时最厉害的兵种骑兵的马是最怕巨大声响的,如果骑兵的马不塞耳的话,只要大炮一响,不管哪家的马,保准都是炸群。

所以,一般在之前,大炮的象征意义要远大于实际效用,拿破仑将小型野战炮带入战场,这才让大炮真正成为了战争之神。

随机文章宝马工厂遭搜查事件,为调查尾气排放操纵事件(总部被查)半人马座最恐怖的星球永远白天,三体擎天柱均出自这里43级/100级地震可毁灭地球吗?43级就可以震毁宇宙(100级是要上天)阿帕奇战斗机杀伤力惊人,海湾战争中摧毁500辆坦克魔克拉-姆边贝图片曝光,出没沼泽专杀河马(专家称是大象被误认)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古时候女性的悲剧“转房婚”:大唐公主历嫁祖孙三代

在历史上,每一位远嫁外番的公主,除了要担负起朝廷赋予的安邦重任外,还必须要经受住异国风俗的挑战。语言不通、,她们可以渐次学会,逐步适应;而身体要被几个男人们轮番占有规矩,可不像学发音、穿兽皮、吃腥肉那样所能够欣然接受的。史籍中关于汉族公主历嫁两辈、数任外番国王或可汗的例子,不胜枚举。如西汉的和,前者历嫁昆莫、岑辄(昆莫之孙)两任王,后者历嫁岑辄、翁归靡(岑辄之堂弟)、泥靡(岑辄之子)三任乌孙国王。的义成公主,历嫁民、始毕、处罗、颉利(后三者,均是启民之子)四任突厥可汗。相比之下,的后嫁给了四任回鹘可汗;不过,前三任丈夫是亲祖孙三代,最后一任是以前的臣属。这份离奇的婚姻经历,在中国和亲史上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咸安公主(?——808),的八女儿,生母不详,应系普通宫人所生。虽然不是嫡出,但她却是李适的亲生骨肉,是大唐的正牌公主。咸安公主远嫁回鹘(原称回纥),这是唐德宗没有办法的办法。唐德宗即位时,国力衰弱,边境不宁,北有傲慢不逊的回纥,西有不断宼掠的吐蕃,大唐帝国一度陷入困境。期间,回纥可汗“屡求和亲,且请婚,上未之许”(《·唐纪》)。与此同时,吐蕃也多次侵犯唐朝,贞元三年(787)五月的“平凉劫盟”事件,就让大唐朝野为之震动。九月,回纥趁乱再次请求和亲。回纥和吐蕃,一个要女人,一个抢地盘,北、西边境两头吃紧,焦头烂额的唐德宗只好诏令咸安公主和亲回纥,借助回纥的力量牵制吐蕃,以夷制夷。 对于这桩期待已久的婚姻,回纥武义成功可汗“使使者献方物”,显得非常有诚意。为此,唐德宗也命人“赍公主画图赐可汗”(《新唐书》)。方物,是指地方土特产;画图,则是公主美人像。回纥可汗的“实在”,咸安公主的“浪漫”,无疑是这段传奇和亲的良好开端。贞元四年(788)十月,回纥宰相等率众千余人抵达长安迎亲,武义成功可汗也上书唐德宗说:“昔为兄弟,今婿,半子也。陛下若患西戎,子请以兵除之。又请易回纥曰回鹘,言捷鸷犹鹘然”(《新唐书》),“又骂辱吐蕃使。……聘马三千匹。敕令朔州及太原分留回纥七百余人”(《唐会要卷九十八》)。唐德宗喜悦之余,册封武义成功可汗为长寿天亲毗伽可汗,咸安公主为智惠端正长寿孝顺可敦。 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不幸却接踵而至。一年后,即贞元五年(789)十二月,长寿天亲可汗病逝,其子忠贞可汗继立。按照回纥奇异的“收继婚”制度,即“父兄伯叔死,子弟及侄等妻其后母”(《通典》)的北方少数民族风俗,咸安公主又和忠贞可汗结为夫妻。三个月后,即贞元六年(790)三月,忠贞可汗被毒死,其子奉诚可汗继立。按照风俗,奉诚可汗又娶咸安公主为妻。五年后,即贞元十一年(795),奉诚可汗去世,无子,宰相骨咄禄被大唐册立为怀信可汗,咸安公主再一次换了丈夫。对此,《新唐书·回纥传》称“主历四可汗”,《唐会要卷九十八》称四人“皆从胡法继尚公主”。从贞元四年到贞元十一年,在不到八年的时间内,咸安公主先后嫁给了长寿天亲、忠贞(长寿天亲之子)、奉诚(忠贞之子)、怀信,并创下了汉族公主历嫁两姓、三辈、四任可汗的“收继婚”历史纪录。其中的酸楚和尴尬,不是一笔就能带过的。 为了解父之忧,为了边境安宁,为了臣民安居,咸安公主不惜牺牲自己的青春和爱情,毅然冲破汉族女子、寡妇守节的婚姻束缚,这种深明大义、委曲求全的精神,发生在一个受儒家思想和伦理观念熏陶多年的公主身上,着实让人敬佩。事实上,咸安公主也确实不辱使命。此次和亲,不仅使唐朝争取到了回鹘这个彪悍善战的“亲密战友”,同时也扭转了一百多年来唐朝与吐蕃交战失利的被动局面。贞元七年(791),吐蕃再次犯唐时,回鹘奉诚可汗“遣使献败吐蕃、葛禄于北庭所捷及其俘畜”(《·回纥传》),夺回北庭都护府,吐蕃遭到了空前大败。此后,回鹘又多次挫败吐蕃,吐蕃逐步衰落,再也无力对唐朝发动大的进攻。从战略实效上来看,咸安公主无疑是唐朝功劳最大的和亲公主。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此外,咸安公主对于维护双方的等价绢马贸易,也功不可没。据《辞海》记载,“回纥与唐马绢交易,以马价折绢,名为马价绢。”原来,回鹘以曾助唐平定叛乱有功为恃,“屡遣使……来市,以马一匹易绢四十匹”。马价明显高于市场价格,且回鹘“得帛无厌”,一次“动至数万马”,而唐朝却“得马无用”,等于白送绢帛。回鹘为唐朝财政上的一大沉重负担,以至于“朝廷甚苦之”(《旧唐书·回纥传》)。后来,马绢交易趋于平等。《旧唐书·回纥传》记载“贞元六年六月,回纥使移职伽达干归蕃,赐马价绢三十万匹”中的“赐”字,说明回鹘马的价格确实降了下来。这无疑是咸安公主出面周旋的结果。对此,写《阴山道》诗来咏赞她:“咸安公主号可敦,远为可汗频奏论。元和二年下新敕,内出金帛酬马直,仍诏江淮马价缣,从此不令疏短织。合罗将军呼万岁,捧授金银与缣彩。” 元和三年(808)二月,咸安公主魂归天堂。把责任放在肩头上,把痛苦放在心里面,咸安公主在回鹘生活了二十一年,先后经历了三次“收继婚”风俗的折磨,可以说,她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唐朝与回鹘的和亲友好事业。咸安公主去世后,“废朝三日”,并册赠其为燕国大长公主,谥襄穆,也称。白居易也再次用“礼从出降,义重和亲。承渥泽于三朝,播芳猷于九姓。远修好信,既申洽比之姻;殊俗保和,实赖肃雍之德”(《祭咸安公主文》)的诔文,对其和亲回鹘的历史功绩给予了高度颂扬。咸安公主死后葬回鹘,是唐朝唯一一位没有叶落归根的正牌公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古时候战争中的以少胜多究竟是如何回事?八万人真能打败80万?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