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德行深厚的泰伯三让天下本来是出于被迫的?

时间:2025-02-24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泰伯的德行连都夸赞不已,泰伯奔吴就是为了礼让皇位。

德行深厚的人终究还是被一方百姓奉为王,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泰伯奔吴。

图片来源于网络 泰伯是周太王的儿子,由于古时传位是先传长兄,若长兄不在了才可以再传幼子。

周太王想把皇位传给,然后季历再传位给他的儿子。

泰伯看出了周太王的意思,就趁周太王病重之时,说是跟弟弟仲雍去采药,便一去不回。

原来泰伯是逃到了荆蛮之地,那里就是现在的江浙一带。

在那个时候,南方地区还没有开发,各方面远远不如北方。

泰伯入乡随俗,与当地土著人一样剪短头发、身上刺满花纹,意思是不会参与皇位之争。

泰伯把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等带了过来,教当地居民如何改一年一熟为一年二熟;又改善了当地的居住条件,改为以蓬为居;还教他们唱歌跳舞,把南北方的曲乐风格融合在一起编成风格独特的唱法。

后人把他认作吴文化的鼻祖,他开拓了吴文化的先河。

当地人认为他德行深厚,所有人都纷纷跟随他,并拥他为王。

他死后,仲雍继位。

他们一直在那里生存和繁衍后代,后来周武王找到了泰伯的后人周章,并封他为当地的诸侯。

泰伯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因为他的到来,梅里快速地发展成为显赫的国家。

他还开渠造路,至今都能找到他开凿的“泰伯河”。

泰伯三让天下 泰伯三让天下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泰伯三让天下是出于被迫的,他本人并没有要让位的意思,只是局势所迫不得已而逃到荆蛮之地。

后人之所以把他说的那么好,是希望后人都去效仿他。

我认为泰伯三让天下确有其事,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泰伯三让天下。

图片来源于网络 泰伯是个十分孝顺的人,他看到自己的父亲终日因为皇位无法传给季历而忧心忡忡。

因为当族的规定是皇位必须传给嫡长子,安排排名怎么也轮不到排名第三的季历。

泰伯知道自己和二弟出走才是最好的结果,他趁周太王病重以采药为借口逃走。

他爬山涉水来到了吴山,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宝鸡。

这是他第一次让天下。

后来周太王死了,他留下遗言要把皇位传给泰伯,因为氏族的规矩不能破。

泰伯知道父亲死亡的讯息,连忙赶回来奔丧。

季历一定要把皇位还给泰伯,泰伯还是推辞不受。

几次拒绝后无效,泰伯只得和仲雍举家搬迁到今天的江苏无锡。

周王室经过季历到姬昌的传承,成就了近八百年不到的皇朝,这与泰伯的高风亮节分不开。

这是泰伯第二次让天下。

后来季历被商王杀害,姬昌遵循家族的规矩让泰伯回来继位,泰伯第三次推掉皇位。

由于泰伯带来的先进的技术,这里很快地成为富庶的地方,并逐渐成为一个小国叫勾吴。

勾吴在春秋末期还成为最强盛的国家。

当地人想称泰伯为王的时候,而他只让别人称他为伯。

这是他第三次让天下。

泰伯庙 无锡人都不会忘记泰伯庙,无锡因泰伯而繁衍生息到如今这等昌盛的景象。

那么无锡与泰伯庙有什么关系呢?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泰伯庙。

图片来源于网络 泰伯自商末迁徙到无锡一带后,让这里成为福地。

无锡迄今为止都是中国最富有的城市,这与泰伯打下的良好基础紧密而不可分。

后人为了纪念泰伯的功德而建造了泰伯庙来纪念这位贤德的古人。

泰伯庙又名至德庙,从最初的小建筑发展到今天为止已经成为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来到此地题过词,我国重要的国家领导人来到此地也题过字,这些都说明了泰伯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泰伯的功绩已经在他不经意间流传千古,目前我们的泰伯庙经历代整修,已经发展成为一座规模恢宏的建筑。

亭台楼阁、参天古树、等都能在泰伯庙找到。

泰伯大殿中的泰伯像豪不比孔子像逊色,至德高风悬挂在侧,警示后人都来学习泰伯的高尚情操。

由于泰伯对吴文化作出的贡献和泰伯本人的功高德厚,泰伯庙已经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梅里,这里曾是未被开拓的蛮荒之地,这里曾是最落后的地方,这里更是他想与世隔绝的生活,他不想参与皇位的争夺,便偷偷携带仲雍来到这最苦最贫的地方。

这块贫穷的地方因泰伯而致福,而成为最富裕的国家。

我们可以看出的是:贫穷并不可怕,落后也不是最主要的因素,关键在于我们要有致富的方法和方式,还有德行,这是无锡人至今不忘的致富法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明宪宗朱见深:为明朝延续一百多年,差点灭掉女真族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他为父报仇,隋文帝听后深受感动:赦其无罪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王颁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589年,大军渡过长江,攻克了都城建康,实现了南北的统一。捷报传来,非常高兴,可是与此同时他还接到了一个骇人听闻的消息,隋军的一位将领组织上千人,公开挖掘了陈朝开国的陵墓,甚至将陈霸先挫骨扬灰,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挖掘陈霸先陵墓的这位将领名叫王颁,字景彦,出身士族名门太原。王颁盗墓不为钱财,只为报仇!原来王颁的父亲是梁朝名将王僧辩。梁朝初年,王僧辩跟随父亲投奔南方,成为梁朝的官员。王僧辩一直在湘东王的手下。之乱爆发后,王僧辩作为主要将领,平定了这场叛乱。 萧绎称帝后,王僧辩奉命镇守建康,而他的次子王颁留在了江陵。后来大军南下,攻破江陵,王颁来到了关中地区。此时梁朝内部爆发权力之争,陈霸先率军发起突袭,擒获王僧辩,并将其处死。消息传来,王颁“号恸而绝,食顷乃苏,哭泣不绝声,毁瘠骨立”。 服丧期满后,王颁经常“布衣蔬食,藉藁而卧”,他的行为感动了明帝,“召授左侍上士,累迁汉中太守,寻拜仪同三司”。隋朝建立后,王颁上书献策,隋文帝随即召见,“言毕而歔欷,上为之改容”。王颁时刻没有忘记复仇,他南下只有一个目的,为父亲! 588年,隋文帝调兵遣将,派遣大军讨伐陈朝,“颁自请行,率徒数百人,从韩擒先锋夜济”。王颁一心复仇,作战勇猛,不慎受伤,他担心自己不能继续战斗,“悲感呜咽”,结果到了第二天,伤口居然好了。最终陈朝灭亡,但陈霸先已经死了30年。 王颁召集父亲昔日旧部,很快就有了一千多人。其中有人提议,“郎君来破陈国,灭其社稷,雠耻已雪,而悲哀不止者,将为霸先早死,不得手刃之邪?请发其丘垄,断榇焚骨,亦可申孝心矣。”王颁“顿颡陈谢,额尽流血”,对众人说道:“其为帝王,坟茔甚大,恐一宵发掘,不及其尸,更至,事乃彰露,若之何?” 原来,隋文帝在出征前已经发布命令,保护前朝的陵寝,不得破坏。王颁担心陈霸先陵寝太大,一夜之间恐难挖掘。这一千多人在王颁带领下,,最终打开陈霸先的陵墓。众人“剖棺,见帝须并不落,其本皆出自骨中”。王颁“遂焚骨取灰,投水而饮之”。 消息传出后,众人非常诧异,毕竟陈霸先杀死王僧辩是38年前的事情了,谁也没想到王颁为父亲报仇,居然做出这样的举动。事后,王颁让人将自己绑上,向隋军统帅请罪。杨广不敢怠慢,赶紧奏报隋文帝。隋文帝说道:“朕以义平陈,王颁所为,亦孝义之道也,朕何忍罪之!” 最终杨坚赦免了王颁的罪过,还按照战功准备嘉奖他,“将加柱国,赐物五千段”。王颁上书辞谢,“臣缘国威灵,得雪怨耻,本心徇私,非是为国,所加官赏,终不敢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