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三国时期曹魏将领阎行简介:对平定凉州起了重大作用

时间:2025-02-25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之后,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

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

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阎行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阎行,生卒年不详,字彦明,后改名为阎艳,金城人(今甘肃省兰州市附近),是末年三国时期人物,对于消灭韩遂平定凉州起了重大作用。

其事迹主要见于《·魏书·张既传》的裴注中。

人物生平 效力韩遂 据《魏略》记载,阎行年轻时有一定名声,作为小将跟随韩遂,韩遂与发生冲突时,曾经试图用矛刺,矛折断了,接着阎行用断矛击打马超脖子,几乎杀死马超。

建安十四年(209年),韩遂派遣他为使节拜谒曹操,受到曹操厚待,表为犍为太守。

阎行请求让他的父亲搬到京城,然后回去见韩遂,向他传递曹操的指示:“你起兵的情况有迫不得已之处,我已知道,应当及早来归顺,共同辅佐朝廷。

” 阎行又劝说韩遂:“我阎行也是为了将军啊。

将军起兵三十年,人民与将士都已疲惫,所占据的地方又偏狭,应该及早找到依靠对象。

所以在邺城的时候,我已经禀报曹操我会让我的父亲去京师,希望将军也能派遣一个儿子前去,以表示对曹操的赤胆忠诚。

”韩遂回答:“先观望几年!”不过之后还是同意遣子,而阎行则将父母一同送往曹操控制的京师。

后来韩遂讨伐张猛时,正好马超与凉州其他将领商议起兵抗击曹操,一致推举韩遂为都督。

马超的父亲马腾此时也在邺城作为人质。

韩遂返回后,马超对他说:“之前司隶校尉钟繇曾命我谋害将军,关东之人已经不可以相信了。

现在我放弃我的父亲,如父亲一样对待将军,将军也应该放弃你的儿子,如儿子一样对待我。

”之后,阎行进谏韩遂,不希望他与马超联合,韩遂回答:“现在诸将,似乎有天意啊。

”后来韩遂和曹操交马谈话时,阎行跟在韩遂身后,曹操望着他对韩遂说:“要顾念这个孝子。

” 曹操成功离间马超、韩遂后,大败他们的军队,阎行随韩遂逃回金城郡。

曹操知道阎行之前的行为,所以只处死了韩遂在京师的子孙,但是又写亲笔信给阎行,告知其父母虽然平安,但是朝廷不可能一直为他们养老。

韩遂知道阎行的父亲没被处死,想设法害死他,以使阎行忠心于自己,于是强迫阎行迎娶自己的女儿,阎行无法推辞,曹操知道后果然开始怀疑阎行。

回归朝廷 正好韩遂此时命令阎行去管理金城西面的西平郡(郡治在西都,今青海省西宁市),于是阎行纠集自己的部下,转而攻击韩遂。

但是阎行最终无法得胜,于是他带着家人去了曹操处,曹操拜他为列侯。

建安二十年(215年)五月,韩遂所聚羌、胡数万兵有威胁,遂命阎行断后,韩遂打算撤退时,韩遂死,余部将其首级送给曹操以示归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盘点三国英雄临终遗言七宗最:比比遗言哪家强?

中国汉语言文化,可谓博大精深,譬如“”(语出《》),就是堪称精辟的。短短的四个字,极富哲学性地阐述了人生道意,每个人的一生,无非生死而已。无论是,还是盖世豪杰,都抵不过百年岁月的摧噬,终会化成灰灰尘土。在这里,我们不妨八卦一番,来瞧瞧时代那些人气英雄们将死时都说了些什么。 最温情: 遗言: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著,善待之。馀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履组卖(做鞋卖钱)也。 曹操同志好色,这是的秘密,可未想到,人之将死,依然对裙下风光念念不忘。可就在一代奸雄絮絮叨叨的遗言里(确切点讲应该叫遗嘱,出自《遗令》),我们却读出了一种温暖的人文情怀。原来,女人在曹操的心里,绝非只是床上工具的,至少,还有爱。当然,我们厚道的曹操,不仅着手安排自己归天后一干妻妾们住房问题(住铜雀台别墅套房),还对一些职业技能相对较低的女侍,也铺好了下岗再就业之路,思虑如此周全,可谓。看来,一个女人一旦上了曹操的床,就等于为自己的人生买了一份靠谱的保险。 最矫情: 遗言: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 刘备打了一辈子仗,却从没有带过大部队,一生中唯一的一次独立指挥大兵团作战,也是他的最后一战,是举全国之力讨伐东吴,为自己的两个结义兄弟报仇,结果仇没报成,还。刘备虽侥幸逃脱,回来后急火攻心,病入膏肓,眼看着就到了生命的最后关头。刘备躺在病床上,为了自己家族的江山社稷,以留遗言的方式开始了生命中的最后一次表演。此时,他最不放心也是唯一的可以依赖的人,就是。为了稳住他,刘备首先给诸葛亮来了个下马威,就是拿说事,意思是告诉诸葛亮:不要看我很窝囊,其实心里亮堂堂;然后,刘备风格一转,用了一招"欲擒故纵"。 他拉着诸葛亮的手哭着说:"君才十倍,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这番话,的确把诸葛亮吓一跳,头上的汗都下来了。他赶忙表态,说绝对不会谋反,一心辅佐幼主。这个时候,刘备看到把诸葛亮压制住了,马上乘胜追击,让自己的儿子给诸葛亮磕头,算是认作了干爹。打出去再拉回来,刘备临终时对诸葛亮的暗斗取得了完胜。然后,刘备又交待了一些具体事情,便放心的死去了。 相对曹操的温情,刘备临终托孤就显得有些矫情了。当然,刘备本来就是一个矫情的人,更何况当时事态危及,前有东吴大军压境,后有北魏,眼瞧着自己辛苦了大半辈子打下的一点基业,行将付之东流。兴许,此时把老实巴交的儿子,托付给权臣诸葛亮,不失权宜之策。只是,如果当时诸葛亮不识时务,当真顺势拉过皇叔的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我们只能笑笑说:皇叔的话,认真你就输了。 最坑爹: 遗言:吾儿奉先何在? 当时,董卓把持朝政,横行朝野,穷凶极恶,滥杀无辜,,纷纷欲除之以为快。司徒设计,派人对董卓假说要禅位与他。董卓听后,高兴得昏了头,立马从老巢郿坞出发,乐颠颠的到京城登基。进宫后,董卓发现进了王允布下的伏击圈,顿时感觉大事不妙,马上向他的干儿子兼卫队长喊出了那句话:"吾儿奉先何在?"他没料到的是,吕布早已被王允事先利用离间并成功策反,而且已经成为伏击他的一支重要力量。没喊来帮手,倒叫来了杀手。当董卓喊出这句话后,吕布大喝一声"有诏讨贼",然后挥动自己的成名兵器方天画戟刺进了他的咽喉。估计董卓在弥留之际,一定会用一只手捂着正在汩汩冒血的脖子,另一只手指着吕布,用眼神死死盯着他,似乎在质问"怎么会是你!" 什么叫找死?董卓倒是演绎的精彩。就当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奸雄被埋伏路旁的一干刀斧手围殴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拔马逃走,而是在原地高呼找儿子。正是这一张望,错过了逃生的最佳时机。殊不知,董卓好容易盼来的宝贝干儿子,照面的第一句话却是“爹地莫怕,孩儿刀法好,一刀下去,不疼。”当然,董卓的遭遇,恰也暗合了中国人数千年以来就一直秉承的“优良”传统:坑爹。 最霸气: 遗言: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在三国诸多名将里,太史慈也许不是最出名的一位,可他的这句遗言,却是最荡气回肠的。行在乱世,生死有命,但求以七尺血肉之躯,建万世功勋,此言一出,谁与争锋。也许,我们只能哀叹上天的不允,让这位富有大无畏革命精神的全能战士,过早地。可感叹之余,我们不禁试想,要是当年白门楼上吕布也有这番觉悟,可能在曹操刀下讨下一口活路? 最悲催: 遗言:袁术至于此乎! 三国时代本是乱世,乱世里草民们的世界应该是这样的:为了争取狭小的安居保障房,或者能拿到可怜的一点低保,卑躬屈膝地活着,必要时甚至还得写封遗书以死抗争。但在富二代的眼里,三国的世界也许是这样的:喝喝名茶、玩玩跑车,顺便寻些女子轮流发生性关系。当然,我们的袁术同志无疑是个富二代。可到了后来犯了事(玩大了,竟惦记着坐个土,惹了曹操不高兴),落魄跑路时,一路上还得摆出阔少爷的谱,非要VIP待遇,后因无法吃到蜜汁甜品,竟一时胸闷,大咤“袁术至于此乎”,呕血斗余而死。 最二逼: 遗言:谁敢杀我? 即便蜀汉后期的军官配置让人诟病,以致有了“蜀中无大将,当先锋”的说法,可魏延着实忘了,三国是个创造奇迹的时代(摆地摊的可以当皇帝,种地瓜的也能做丞相)。因此,魏延只能为自己的二逼语录买单了。当然,我们也完全有理由替魏延不值的,因为他只是生错了年代,倘若轮回今日,行了坏事之后振臂高呼:“谁敢杀我?我爸是李刚”,恐怕倒也可能毫发无伤。 果然,诸葛亮刚死,魏延就开始扯杆子造反了。魏延的武功极高,一般人不容易战胜,所以,对付魏延,只能智取,不能强攻。这一点,诸葛亮在临死的时候已经考虑到了。当魏延与诸葛亮的继任者在阵前对峙时,根据诸葛亮的遗计激魏延是不是敢大喊三声"谁敢杀我"。此时的魏延有些轻敌,没有觉察出来对方这样做的用意,于是,在马上大声喊"谁敢杀我"。他的喊声未落,但见背后刀光一闪,魏延被斩杀于马下。挥刀的人,赫然就是跟随魏延一起造反的。原来,马岱假意跟随魏延造反,实际上是诸葛亮授意埋伏在他身边伺机动手的杀手而已。魏延大声喊出来的这句"谁敢杀我",不仅是向马岱发出的动手的号,而且也成了一代名将魏延最终的愚蠢的遗言了。 最前卫: 遗言:既生瑜、何生亮? 这句著名的遗言相信大家都知道,是东吴的大都督周瑜谨说的。在内部,他要和以张昭为首的投降派作斗争,力争坚定抗击外来侵略的决心。好在,这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在自己的得力助手的协助下,这个问题很快便摆平了,东吴统一了思想认识,上下一心,形成了共同抗击入侵之敌的坚强合力。在外部,周瑜的敌人主要是两个:一个是正面的敌人曹操;另一个是潜在的敌人诸葛亮。对付曹操,周瑜运用自己的军事智慧和才能,在一举将之击溃,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对付诸葛亮,心胸狭隘的周瑜斗志斗法,使尽了,最终还是落败了。失败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死。周瑜就是这样死的,但死得很不甘心,连喊了数声"既生瑜,何生亮!"周瑜的死是一个时代的结束,是另一个时代的开始,自此,孙刘联合的蜜月期到来了。 关于周瑜和诸葛亮的是非恩怨,尽管演义费尽笔墨,可到了史料里,却未见零星记载。是史官们忌讳莫深?或者本就是子虚乌有?我们无从猜想。既是无从猜想,不妨搁在一旁,倒也可以专下心来,研玩一下这句八卦遗言。可这一深究,却读出了鲜为人知的内涵:原来,周郎真不愧是周郎,早在两千年前,就已经着手规划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这“既生瑜、何生亮?”其潜台词不就正是:“只生一个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南北朝时期最倒霉的帝王,一场演讲导致国家灭亡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一场成功的演讲可以振奋人心,改变事物发展的轨迹。反之一场失败的演讲,也会让原本大好形势毁于一旦,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一个国家的灭亡。在中国历史上,就有这么一场失败的演讲导致了国家战败,国君最终也被杀害。这个倒霉的国君就是高纬。 高纬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昏庸而又无知的皇帝。这么一个昏庸的皇帝,同时也是一个好色的皇帝,在他当皇帝期间,广招天下美女,纳入后宫,封为。相传他的后宫嫔妃多达500余人,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他的众多嫔妃当中,最出名的当属。 冯小怜的美堪比,家有美妻岂可自知。对于这个美女,高纬总是把她带在身边,一刻也不离左右。有一次为了炫耀自己的美妻,高纬竟然让冯小怜脱光衣服,睡在金銮殿上,让大臣们参观,留下了“”的“笑谈”。 “玉体横陈”这件事很快在全国范围内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很快也传到了敌国国的皇帝耳中。当时的北周皇帝早就对北齐。只不过是碍于出师无名,再加上北齐有着这样的名将,因此不敢轻举妄动。“玉体横陈”这件事给了北周皇帝一个灭北齐的借口,当时北周打着替天行道的名义,分兵三路直扑北齐。 很快北周大军就攻陷了北齐军事重镇晋州。作为北齐的大将斛律光深知晋州的重要性,便组织大军准备反攻。当时的斛律光制定了挖地道的办法攻城。本来他已经派兵偷偷从城外挖了几条地道,想通过地道把军队送进城,奇袭北周大军。奈何此战法被高纬、冯小怜所知,冯小怜一心想去参观地道。无奈之下,斛律光只能暂缓攻击,但是战机往往稍纵即逝,失去了战机后,北齐大军反而被敌军击溃。 在这种被困的情况下,其实最重要的就是士气了。当时的北齐军队连续打了几场败仗,最需要的就是提升士气。为了鼓舞士气,斛律光建议高纬到军营里做一次演讲,以此鼓舞士气。令斛律光不曾想到的是正是这个决定,最终导致北齐的亡国。 对于平常只会喝酒享乐的高纬而言,又怎么会演讲呢?斛律光当然也知道高纬“不学无术”,于是连演讲稿的内容都已经事先准备好了。不仅如此,斛律光还千叮咛万嘱咐:“万岁在演 讲的时候,一定要,要打动将士们的心弦。演讲结束,万岁还需要亲自到战地医院,看望安抚伤员!” 虽然斛律光的安排已经是十分完美了,但是一场演讲最关键的还在于那个演讲的人。然而这一次负责演讲的高纬,自己却是十分害怕。这也不怪他,谁让高纬平常除了与宫女们嬉戏 之外,还从来没有在那么多人面前演讲过。高纬内心上是拒绝的,但是,无可奈何之下,他依旧是带着自己的宠妃冯小怜以及诺干。 早在军营中,等待这高纬前来检验的士兵们都是士气高昂,直到中午高纬才携冯小怜等人姗姗来迟。站在点将台上的高纬,看着台下这十万大军,特别是在十万大军齐呼“万岁”之后,更加紧张。握着事先准备好的演讲稿,高纬居然不知道要说什么。无奈之下,只得望着士兵们发出“嘿嘿嘿”的声音。高纬这一笑,逗乐了同在台上的冯小怜,紧接着冯小怜也跟着傻笑,随行的太监也开始傻笑。 台上的人一笑,台下的将士们也跟着傻笑,本该严肃的演说竟被数万笑声给掩盖。高纬傻笑之后,什么也没说便搂着冯小怜的腰,穿过士兵队伍,上车走了。 于是乎本该激励士气的演说变成了士兵们傻笑瞻仰皇帝宠妃冯小怜的美貌的闹剧。事后北齐将士们无不心寒:自己在前方卖命,而皇帝却在后方玩乐。如此昏庸的皇帝,还用得着给他卖命吗?于是当天晚上,便有士兵打开城门,让北周军队得以进城。 邺城失陷,高纬匆忙当中把皇位传给了 8 岁的儿子,自己则是带着冯小怜逃走,最终在青州被北周的军队追到并杀害,而北齐数十年的基业也毁于一旦。造成这一切的直接原因,就在于那场失败的演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