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诸病源候论是哪位写的?诸病源候论内容简介

时间:2025-02-26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诸病源候论》,证候学专著。

又名《诸病源候总论》、《病源》,50卷。

隋巢元方等撰于大业六年(610年)。

为我国第一部论述各种疾病病因、病机和证候之专著。

全书分67门、1720候。

卷1~27论内科诸病;卷28~30论五官科诸病;卷31~36论外伤科诸病;卷37~44论妇产科诸病;卷45~50论小儿科疾病。

此书继《内经》、《难经》、仲景著作之后,使中医理论更为丰富。

于病因方面尤多创见,使中医病因学说趋于系统、全面。

如对传染性疾病之认识,就明确指出“感其乖戾之气而发病”。

又如山区多“瘿”病乃其民“饮沙水”之故;岭南“瘴气”系“杂毒因暖而生”等等。

亦明显超出前人见解。

于病理及病证方面之论述亦较精审,超越古人。

如消渴病每多发痈疖或水肿,这正是对糖尿病并发皮肤病及泌尿系统感染之最早描述。

其论脚气病状曰:“自膝至脚有不仁、或苦痹、或淫淫如虫所缘、或脚趾及膝胫洒洒尔、或脚屈弱不能行、或微肿、或酷冷而疼痛,或缓纵不随,或挛急……若治之缓,便上入腹。

入腹或肿或不肿、胸胁满、气上便杀人。

”将脚气一病描绘得细致入微。

其对水肿一病,分述至详。

于妇科则经产带下、妊娠、无子等类;外科则详述痈疽疔肿诸疮之理,证候及预防等;于创伤外科,则记载有难度较大之肠吻合及血管结扎术等。

在证候分类学上亦有较大发展,其别类分门系统而有条理,且征引典籍甚富,如《汉书·艺文志》与《·经籍志》所载近300种、5300多卷医书赖此书而保存。

为研究隋以前医学成就重要文献。

内容简介 《诸病源候论》是中医古典著作之一。

它总结了隋代以前的医学成就,集中论述各种疾病的病源与病候,内容丰富,是一部病因病理学的专门著作。

它继《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书之后,进一步研讨并发展了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

全书共五十卷,分六十七门,一千七百三十九论。

内容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等科的各种疾病。

在论述诸病源候的内容中,有许多突出的成就。

在病因方面,能突破前人的见解,提出新的论点,把当时的病因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如流行性传染病,在隋代以前,绝大部分都概括于伤寒、温病和时行病中,认为是由于气候的变异,人触冒之而发病。

但至《病源》,提出单纯触冒寒毒之气发病,则不传染;如“感其乖戾之气而发病”,则多相传染。

所谓“乖戾之气”,很近似于对病原体的认识。

此外,更提倡预先服药预防,控制传染,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关于地方病,如对岭南“瘴气”,指出是由于“杂毒因暖而生”。

三吴以东的“射工”、“水毒”,是由于水源传染。

山区多见的瘿病,是由于“饮沙水”而成等,指出了这些疾病的发生与流行,同地区的气候变化、地理条件等有密切的关系,认识到疾病的地方性。

另外,对临床症状及诊断方法,也都有所论述。

对于寄生虫病,则有“湿䘌候”、“疮䘌候”、”九虫候”等,详细描述许多寄生虫的形态及其传染途径。

特别对绦虫,指出是由于吃了半生不熟的牛肉和生鱼所致。

并说“白虫相生,子孙转大,长至四五尺,亦能杀人”。

观察非常细致,记载也是最早的。

隋以前医家,都认为皮肤病是由风邪或邪热伤于皮肤肌肉所致。

而《病源》则进一步阐明有虫毒为患。

如对癞、疥、癣等病,都指出有虫寄生。

这是发展了前人的六淫病因学说,已认识到有病原体的存在。

又如对过敏性疾病,如荨麻疹,认为原有“邪气客于皮肤,复逢风寒相折,则引起风瘙隐疹”,似认识到发病有致敏原。

如漆疮,认为“人有禀性畏漆,但见漆便中其毒”,明确了此病有个体特异性。

又如对于破伤风病,明确指出:在外科,与金创感染有关;在妇人,与产褥感染有关;在小儿,与脐疮感染有关。

并且与中风、贼风和风癫等作出鉴别。

特别是对不育症,强调不能单方面责之妇人,与男子亦有关系。

全面地分析了不育的原因,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病理方面,对很多疾病,也有详细的观察和系统的叙述。

例如对麻风病病情的发展,症状的变化,都一一详加叙述。

再如消渴、渴利、内消诸候,也基本反映现代糖尿病的大体病情。

特别是消渴病多发痈疽或成水肿等是糖尿病并发皮肤感染和泌尿系感染的最早记载。

又如黄病中分别论述急黄、内黄、行黄、犯黄、癖黄等,补充了《金匮》黄疸篇的内容,使黄疸病的证候更加丰富。

还有脚气病,从脚缓弱、疼痛不仁,到心腹胀急、上气以至肿满等,叙述了整个病程。

对于痢疾,不但记述了不同的类型,而且对兼证、变证的记述,都较详细。

又如水肿病,既叙述风水、皮水、大腹水肿和水注,又论及水症、水瘕、水蛊、水癖等,这样,对水病的论述较为完备。

至于外科方面,对痈疽疔肿诸疮的病理、证候以及发展、预后等都有详细记载,并在创伤外科如肠吻合手术及其护理、结扎血管等方面,已达到相当的水平。

关于妇科方面,对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以及妇人无子等,都讨论得非常细致。

又如对小儿科方面,从养小儿、惊痫、疳证以至内、外科病之见于小儿者,均有重点地加以论述,并反映儿科的特点。

本书对病理的论述,是以脏腑学说为核心的。

如中风以五脏分证,虚劳分为五劳六极七伤,又归本于五脏。

外科的痈疽、疮肿,亦以脏腑经络表里,分析病情的轻重缓急。

妇科的月经、带下、妊娠、产后病,亦以冲脉、任脉、心与小肠经论述病情。

即便小儿科,亦强调病分先天后天,脏气脆弱,易虚易实等。

说明脏腑经络气血虚弱,病邪就能乘虚侵袭,否则邪气不能为害,这是阐发了《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精神。

同时充分体现“辨证施治”的学术思想,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例如对伤寒病辨证,以证候为主,把六经病证的变化,集中起来加以比较分析。

这是继之后,对《伤寒论》的又一种整理方法。

又如对咳嗽、痢疾、心腹痛等,从新与久、寒与热、虚与实等方面,分析病情。

同是口舌干焦,但有心脾病、肺病、胃病和胆病之分;同是大便难,但有成人与小儿,妇人产前与产后之异;同为妇科病,但有已婚未婚,已产未产之别。

像这样的辨证精神,贯穿于全书。

本书还发展了证候分类学。

它把隋代以前和当时的各种病名证候,加以整理,分门别类,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它的分类方法,是首先分科,就全书内容,明显可以看出,是从内科到外科、妇科、儿科的。

在各科之中,又以几个方面分类。

如病因分类、病理分类、脏腑分类、症状分类等。

这些分类方法,是各有特点,又互相补充的。

随机文章卧底精神院揭残忍恶行、是首位独自环游世界的女人…她勇气震撼社会,真正活出了大无畏!雅典政治家:克里蒂亚斯简介宋朝有“盛世”吗?溥仪吃个「开胃菜」!为何宫女也会害羞?这嗜好不寻常汉武帝重用的大臣中,哪一位是黑人奴人?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烽火戏诸侯:揭开周幽王宠妃褒姒为什么不会笑?

为什么不笑?后人往往只知道这不笑的结果,却从不知不笑的原因。这与一个女人的品质无关,其实想一想就会明白,她嫁给幽王时,周幽王已经是有了一个成年儿子的老年人,她怎么笑得出来。褒姒,西周幽王的宠妃,生卒年不详。西周的都城在镐京,就是现在的陕西长安县西北。褒人所献,姓姒,故称为褒姒。古褒国人。褒国立国之地就在今汉中平川中.有谓她是龙沫流于王庭而变玄鼋(一种黑色的蜥蜴)使女童怀孕所生女,弃于路被一对夫妇收养于褒。她甚得周幽王宠爱,生下儿子“伯服”。在《国语·郑语》和《·周本纪》里,都有相关的记载。大致意思是讲,末年,褒人的神灵“化为二龙,以同于王庭”。也就是说,有两条龙在大庭性交,此二龙是褒神变化而来,自称是褒人先君。夏王对此深感恐惧,便占卜问神灵,是杀掉呢?是赶跑呢?还是制止它们的性交活动呢?贞问结果是“莫吉”。 于是夏王又改卜请示说,那能不能把龙漦(注:“龙所吐沫,龙之精气也”)收藏呢?神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告曰“吉”。于是夏王拿来上好玉帛,用简策给神灵打个报告。二龙显完灵后,立马消失了,只剩下一摊黏糊糊的龙漦。夏王命人把这“宝物”恭恭敬敬地藏在椟匣里,好好保护。自夏末至西周三代,王室均以郊礼祭之。这件宝物一直传到周厉王末年,厉王禁不住好奇,便打开观看,可一不小心,把龙漦洒流于王庭,还无法清除。周厉王很是慌张,便决定用巫术除之,他让宫女裸着身子大声喧哗,迫使龙精化为玄鼋。后来,这只黑色的大鳖爬到王府里去了,恰巧被一个十二岁的小姑娘碰上,从此以后,肚子日大,历王怪其无夫而孕,将其关在禁宫,又过了四十年,周宣王继承历王登位,想不到今日才产下女婴。 这时,京畿街衢的儿童流传着一首歌谣:“月将升,日将浸,檿弧萁服,实亡周国!”谶谣史籍记载和民间流传中,都显得神秘玄妙。谶谣最主要是通过儿童之口进行扩散。人们普遍认为儿童天真无知,他们所传的谣谚必非出于自撰,肯定出自天意。 《小雅》曰:“赫赫宗周,褒姒灭之。”所谓红颜祸水,仿佛的灭亡完全是褒姒迷惑幽王所致,这女人不但蒙冤地下,甚至被写进文献里蒙羞青史。褒姒为什么不笑?后人往往只知道这不笑的结果,却从不知不笑的原因。这与一个女人的品质无关,其实想一想就会明白,她嫁给幽王时,周幽王已经是有了一个成年儿子的老年人,她怎么笑得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谁是三国第一聪慧人?诸葛亮都不是他的对手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