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于志宁:唐朝时期宰相,曾教导太子李承乾

时间:2025-02-27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于志宁,本忸,字仲谧,鲜卑族,时期宰相,他是太师于谨曾孙,中书舍人于宣道次子。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于志宁初仕,授冠氏。

晋阳起兵后,投奔秦王,出谋划策,位列秦王府。

唐太宗即位后,拜中书侍郎,封黎阳县公。

担任散骑常侍、太子詹事,教导皇太子,直言进谏,不为所动。

晋王成为太子,授予太子左庶子。

即位,历任侍中、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进封公。

位列宰相,监修国史。

永徽六年(655年),唐高宗李治废黜改立为后,于志宁因立场不明被罢去相位,不久便为许敬宗构陷为太尉党羽,左迁荣州刺史,后改华州刺史,麟德元年(664年),于志宁请求退休。

麟德二年(665年),于志宁病逝,时年七十八岁,追赠太师、左光禄大夫、幽州大都督,为定。

著有《于志宁集》四十卷、《谏苑》二十卷。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于志宁,北周太师于谨的曾孙。

隋末,曾任冠氏县长,后因山东大乱,弃官回乡。

617年(大业十三年),唐国公在晋阳起兵,攻入关中。

于志宁到长春宫拜见李渊,被任命为渭北道行军元帅府记室,与殷开山等人一同辅佐李世民。

次年,李渊称帝,是为,封李世民为秦王。

621年(武德四年),李世民加封,并开设文学馆。

于志宁被授为天策府从事中郎,兼任文学馆学士。

626年(武德九年),李世民发动,被立为皇太子,不久继承帝位,是为唐太宗。

数论朝政 629年(贞观三年),于志宁担任中书侍郎。

当时,唐太宗在内殿宴请近臣,问道:“志宁在哪?”有司答复道:“敕令召见三品以上官员,于志宁只是四品官。

”唐太宗遂特命于志宁参加宴会,又加封他为散骑常侍、太子左庶子、黎阳县公。

635年(贞观九年),朝廷欲设立天子七庙,群臣都建议以西凉武昭王为始祖。

于志宁却以李暠没有开创大唐基业为由,加以反对。

639年(贞观十三年),唐太宗欲任命功臣为世袭刺史。

于志宁进谏道:“这样做会使,不是长久之计。

”唐太宗采纳了他的建议。

劝谏太子 640年(贞观十四年),皇太子李承乾日益奢侈放纵。

于志宁为此撰写《谏苑》二十卷,进行劝谏。

唐太宗大喜,赐他黄金十斤、绢帛三百匹,又让他兼任太子詹事。

641年(贞观十五年),于志宁因母亲去世,辞官守孝。

唐太宗将他夺情起复,命中书侍郎岑文本宣谕道:“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太子需要教诲,请你以国事为重。

”于志宁只得复职。

当时,李承乾在农忙季节命人建造曲室,数月不停工,又沉溺于歌舞。

于志宁进谏道:“如今的东宫是隋朝时修建的,那时人们就说它奢侈豪华,怎能再进行雕凿装饰。

工匠官奴都是犯法亡命之徒,他们带着钳子凿子等物来往进出,宫廷警卫不能盘问。

警卫在宫外,奴隶在宫内,怎不令人担心呢?东宫里多次响起鼓声,乐官乐工时常被留在宫里不让出去,前几年皇上的口谕告诫,殿下能不想想吗?”。

李承乾不但不听劝告,还任用许多宦官,一同作乐。

于志宁又劝谏道:“宦官身心都不健全,善于阿谀逢迎,靠着主子受宠作威作福,凭借上传下达制造祸患,所以历代都有宦官之祸,导致国家覆灭。

如今殿下周围任用的全是宦官,轻慢高官,欺压朝臣,使得品级混乱,法度废弛,连路人都觉得奇怪。

”太子更加不高兴。

后来,李承乾又私引人,相互狎昵,而且不许宫中仆役轮休。

于志宁再次进谏:“东宫仆役都有父母儿女,不许他们休息,有失宽厚仁爱。

达哥支等突厥人,人面兽心,难以教化,把他们引进内室,甚为不妥。

”李承乾大为恼怒,暗中派刺客刺杀于志宁。

刺客不忍下手,于志宁这才得以幸免。

643年(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废李承乾为庶人,东宫官属除于志宁之外全都获罪。

唐太宗还抚慰他道:“听说您多次劝谏,承乾不听您的,所以到了这个地步。

”不久,唐太宗立晋王李治为太子,再次任命于志宁为太子左庶子。

担任宰相 649年(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去世,太子李治继位,是为唐高宗。

于志宁改任侍中,加封光禄大夫、燕国公,成为宰相,并监修国史。

651年(永徽二年),洛阳百姓泰诬告太尉长孙无忌谋反,唐高宗命将其即刻斩首。

于志宁劝道:“春季不宜行刑,而且诬陷谋反不是的大罪,请按律法等秋分后再判决。

”高宗采纳。

不久,于志宁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又兼太子少师。

655年(永徽六年),唐高宗废黜王皇后,改立武则天为皇后。

当时,太尉长孙无忌、右仆射褚遂良坚决反对,司空李勣暗中支持,而于志宁则一言不发,并未表态。

656年(显庆元年),于志宁改封太子太傅。

659年(显庆四年),于志宁请求退休。

唐高宗便解除他尚书左仆射之职,任命他为太子太师、同中书门下三品。

晚年被贬 不久,许敬宗诬陷于志宁党附太尉长孙无忌,贬为荣州刺史。

664年(麟德元年),改任华州刺史,年老请求退休,获得批准。

665年(麟德二年),病逝,终年七十八岁,追赠幽州都督,谥号为定。

676年(上元三年),追复于志宁为左光禄大夫、太子太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唐朝名将唐休璟,一生为唐朝建功立业威震番邦

唐休璟,名璇,字休璟,以字行,京兆始平人,盛唐十大名将。唐休璟早年以明经擢第,历任营州户曹、丰州司马、安西副都护、西州都督、卫尉卿、凉州都督、持节陇右诸军州大使等职,后在洪源谷大败吐蕃,升任二卫大将军。他一生为建功立业,对盛唐的发展起到了许多建设性的作用。 唐休璟的曾祖父唐规,是北周时的骠骑大将军、安邑县公;祖父唐宗,在隋朝大业末年出任朔方郡丞。唐休璟很小便成为孤儿,先后拜马嘉运、贾公彦为师,授传《易》《礼》。由于唐休璟刻苦好学,很快便举明经。永徽中,唐休璟在吴王的府中出任典签,因“无异材”,被调任营州户曹。 调露元年,突厥叛唐,同时还煽动其他部落,侵犯边境,掠夺财物。不久,羯胡与桑干突厥也起兵反唐。十月,突厥引奚、契丹攻掠营州,营州都督周道务遂派遣唐休璟率兵征讨,唐休璟于独护山大破敌兵,斩获甚众。经此一战,叛军的攻势被暂时遏制。唐休璟因此战的胜利,拜丰州司马。 弘道元年,去世,太子继位,是为,但朝廷的大权却掌握在的手中。鉴于唐休璟的优异表现,逐渐引起了武则天的注意。不久,武则天唐中宗废为庐陵王,立第四子为帝,是为,自己临朝称制。垂拱中,武则天将唐休璟调往西域,出西副都护。 此时西域的形势对唐极非常不利,安西四镇皆被吐蕃占领。唐休璟刚到任,便遇到了一件棘手的事。原来唐朝为消除西边威胁,决定与吐蕃展开决战,便于永昌元年五月,以文昌右相韦待价为道行军大总管,负责指挥全军。但韦待价指挥不利,临阵时慌乱不堪,只好勉强应战。结果唐军大败而还。武则天大怒不已,将韦待价除名流放。刚到任的唐休璟 立即组织人力物收容前方败回的士兵。由于指挥得力,没有再给吐蕃军以,西部边境暂得到了安定。不久,唐休璟迁西州都督。唐休璟在任期间,运筹帷幄,成功地收复了安西四镇。 安西四镇的收复,对唐朝抚慰西突厥,保护中西陆上交通要道,巩固唐的西北边防,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当武则天接到捷报后,无比的兴奋。 长安三年,突骑施首领乌质勒与西突厥各部落互相攻伐,导致安西和大唐之间断绝联系。唐休璟与宰相们商议对策,并谋划出应该实施的策略,与后来的形势完全相符。武则天深感此人有深谋远虑,甚为欣喜,于是提拔他为夏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不久,唐休璟改任太子右庶子,仍旧参与处理朝政。长安四年,宰相韦安石上表弹劾、,武则天便命唐休璟调查此事。这时,契丹叛乱,唐休璟再次担任夏官尚书,并兼任检校幽营等州都督、安东都护。神龙元年,李显复位,是为唐中宗。唐休璟被征回朝中,进拜辅国大将军、同中书门下三品,封酒泉郡公,不久又加特进、尚书右仆射。后来,水灾爆发,唐休璟两次上表朝廷,请求引咎辞职,但未被允许。不久,唐休璟改任中书令、京师留守、又加检校吏部尚书,进封宋国公。 神龙二年,唐休璟提出回家养老,获得批准。不久,唐休璟复出,官拜太子少师、同中书门下三品。唐休璟在晚年非常贪恋权位,年过八十却仍不知足,还想再次入相。为加官进级,还为儿子娶显贵人家的养女为妻,结果受到人们的讥笑,声誉不佳。在不断的努力下,唐休璟于景龙三年被再次起用,仍出任太子少师、同中书门下三品,负责监修国史。 延和元年七月,唐休璟去世,终年八十六岁。唐廷追赠唐休璟为荆州大都督,谥曰忠。其子唐先慎袭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三国奇事:亡国帝王汉献帝时期竟然也有吉兆发生

是最后一个,一生动则颠沛流离,定则如同囚犯,虽然说也有那么几天锦衣玉食的生活,但那日子过得,连一个普通人也不如。一般人可能都会干那么一两件随心所欲的事情,刘协这个皇帝却不能。母亲因为他遭遇杀身之祸,妻子因为他而,汉朝江山到了他这儿戛然而止。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皇帝,也是上天的“旨意”让他登上大位的,因为母亲生他的时候,也曾经有过“天示吉兆”。 汉献帝是的次子,汉少帝的异母弟弟,名叫刘协。他的母亲王美人王荣,深得汉灵帝的宠爱。当时,灵帝的皇后是何皇后,这个人非常嫉妒,王美人怀孕的时候,并没有告诉汉灵帝。王美人怕何皇后的嫉妒给自己招来灾祸,就偷偷地服用坠胎药,但是没有奏效。不仅如此,这王美人自怀孕后,还总是梦见太阳跟着自己走,她认为这也许是一个吉兆,就决定留下这个孩子。孩子生下来以后,何皇后果然妒性大发,害怕王美人有了儿子会进一步威胁到她的地位,指使人将毒药偷偷放到王美人产后服用的汤药里,王美人服用后当场死亡。汉灵帝查出这是何皇后所为,想将其废黜,可是宦官们一齐为她求情,灵帝居然赦免了何皇后。刘协这时候还不足月,灵帝害怕刘协再遭陷害,于是将他抱到永乐宫,请董抚养。 汉灵帝死后,刘辩继承皇位,刘协被封为渤海王,后改封为陈留王。何皇后成为太后,临朝处理政务,实际上,大权掌握在她哥哥大将军手中。灵帝死后不久,内宫宦官和朝中重臣展开了争权夺利的斗争。何进逮捕杀死了宦官蹇硕。宦官、段珪等人又在内宫杀死了大将军何进,史称“之乱”。、和何进的部将带兵进宫,杀死了宦官两千多人。张让、段珪不能抵敌,劫持少帝和刘协出宫,正在仓皇间,遇见了率领的所谓前来“救驾”的陇西铁骑。少帝刘辩见到这种情形,吓得浑身哆嗦,双腿战栗,口不能言。内侍和一班文官也是惊慌失措,大气也不敢出。尚书卢植率军赶到后,杀死了张让、段珪,又把少帝和刘协迎回宫中。 董卓的军队控制了京城局势以后,就废黜少帝,改立刘协为皇帝,即汉献帝。这一年,刘协九岁。刘协登基以后,董卓自封为丞相,后加封太师,完全掌握了朝廷大权。董卓所属的部队在洛阳城大肆抢掠,奸淫妇女,无恶不作,洛阳城被烧成一片废墟。各地郡守联合起来共讨董卓,很快形成了对洛阳的包围之势。董卓为了避免,洛阳城又如同废墟,就一把火烧毁洛阳,挟持汉献帝和朝廷官员迁都长安。 汉献帝以及朝廷文官们不想任董卓摆布,想借助各地诸侯的力量铲除董卓。但是,各地诸侯正在忙着扩大自己的地盘,根本不管朝廷之事,汉献帝只能依靠长安朝廷内的力量自己行事。司徒与等人联合起来刺杀了董卓,两人共同主持了朝政。可是,王允骄傲自满,气量狭小,吕布又是没有立场的一介武夫,他们根本不能控制关中局面。董卓死后不到一个月,其部将李榷、郭汜、范稠、张济攻入长安,杀死了王允,将军们又控制了汉献帝。可是不久,他们之间又发生了矛盾,相互大打出手,长安城又陷于战火之中。郭汜想将献帝抢入军营,以便争得政治上的主动,却不想被李榷来了个先下手为强,将献帝和大臣们劫进军营,汉献帝又一次成为人质。李、郭相互攻打数月,长安城几乎成为一片废墟。汉献帝在杨奉、董承等人的护卫下,摆脱了李、郭等人的控制,辗转东行。公元196年,汉献帝被前来迎接的兖州刺史接入洛阳。 这时候,天下已经形成了诸侯割据的局面。袁绍占据着河北地区,占据江东,占据荆州,割据益州,西部凉州为韩遂和占有。汉献帝这时候还是名义上的皇帝,曹操觉得他还有一定的政治资源,有了他,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因此抢先接走了汉献帝刘协。 但是,曹操只不过是要利用汉献帝这个“天子”的价值,并不是要把天下整顿好再还给刘协这个天降“吉兆”皇帝,于是,他以洛阳宫殿残破不堪,城市毁坏为由,将汉献帝挟持到了许县,称之为许都。从此,汉献帝又成了曹操手里的傀儡,任其摆布。 曹操晚年,中原地区已经完全归其所有,天下虽然形成了三分局面,但吴蜀两家已经形不成对曹魏(曹操被封为魏王)的威胁,但曹操并没有废黜汉献帝。究竟是什么原因?有说是他要证明自己真的没有“异志”,有的说是他作为臣子,不应该由他来废黜这个皇帝,而自己的儿子不是汉献帝的臣子,取而代之不存在“篡逆”问题。果然,曹操死后,继位为魏王,当年12月逼迫汉献帝将皇帝之位禅让,曹丕即位为皇帝,改国号为魏。刘协被封为山阳公,自此,汉朝。刘协自公元190年为皇帝,220年禅位,共计31年。 刘协这个吉兆,除了给他一个傀儡皇帝的头衔,其他并没有给他带来什么吉利,相反,他的妻子还因为他而引来横祸。建安五年(公元200年),献帝不满曹操,不甘心做傀儡皇帝,乃暗下衣带诏,令董贵人的父亲车骑将军董承设法杀死曹操。事情败露后,董承等人被杀,怀孕的董贵人也被绞杀。写给父亲伏完,希望他效仿董承,铲除曹操,但伏完始终没敢行动。后来,伏皇后的这个密谋败露,曹操要挟献帝废黜伏皇后,并代献帝写好了废黜伏皇后的诏书。接着,曹操派人带兵包围了皇宫。伏皇后藏到宫中的夹墙当中,被人搜到后拖了出来。伏皇后向刘协哭诉求救,刘协无奈地说:“朕也不知道自己的生命什么时候结束!”然后问前来捉拿皇后的官员:“天下有这道理吗?”不管有没有这道理,伏皇后还是被幽闭而死,刘协和皇后所生的两个儿子也被毒酒毒杀,宗族百余人被处死。 这样的皇帝,与匹夫何异! 这样一个如同囚徒一样的皇帝,为什么还要弄出一个吉兆来呢?这当中,大概有刘家传统的关系,也有后世之人感情的因素。刘家皇帝从开始就有“吉兆”,后来那个、都有。这当中有一层意思,本来这皇帝不应该是他的,后来不知道就阴差阳错弄到了他的头上,为了防止人们,就弄出这么个吉兆来。老天爷的意思,你还敢有所怀疑吗?就像这个刘协,正统皇帝是他的哥哥——皇后生的嫡长子刘辩,正常情况下,当皇帝轮不到他!还有这汉家的天下,就这样被曹魏夺了去,在很多人心里总那么不舒服,因为这汉献帝一生并没有做过什么恶!尤其是这亡国之君往往都是昏君、暴君、荒淫之君,汉献帝不是,这就让人给了他不少的同情。人们不知道这老天究竟是哪根筋弄拧了,怎么好好的汉家天下,就这样了呢?这刘协还没有“驾崩”呐! 吉兆并没有给汉献帝刘协带来什么吉利,可见,吉兆这东西听过一笑也就算了,当真不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