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自起,共诞生了200多个皇帝。
其中有的昏庸,有的明智;有的居庙堂之高,出身高贵,有的从社会最底层一步步地登上皇位。
同时也有这样一位皇帝,他本一生无缘天子之位,但命运的机缘巧合让他当上真命天子,这就是嘉靖皇帝。
他十四岁登上皇位,少年才智,与群臣展开“大礼议”,在位的四十年间,创造了所谓的“嘉靖中兴”。
但他又二十多年不上朝,一意玄修,被不少人视为昏君。
那历史上的明世宗嘉靖皇帝究竟是个怎样人?本文将从“初登皇位”、“为政举措”、“痴迷道术”三个方面来剖析嘉靖皇帝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机缘巧合,登上皇位 中国古代皇位的继承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若嫡长子早逝,可由嫡长孙继位,明朝开国皇帝死后就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继承法,即“兄死弟及”,今天要讲的朱厚熜就是这样登上的皇位。
话说正德十六年(1521年),驾崩,但他却没有留下子嗣,当时的为了维持大局,援引《皇明祖训》,将的堂弟从湖北急招回京,继承大统。
此时朱厚熜的父亲刚去世两年,朱厚熜继承兴王位。
接到旨意后,破例将丧期缩短,与其母亲收拾好行囊,乘船北上北京。
当时在北京迎接朱厚熜的齐聚了当时朝廷的大臣,其中以内阁首辅杨廷和和司礼监为主导,根据当时朝廷的安排,要这位新皇帝从东华门进入宫殿,居于文华殿。
但朱厚熜并不接受这种方案,因为“入东华门,居文华殿”本是太子的礼仪,用这种礼仪来迎接这位新皇帝无疑是不合适的。
于是朱厚熜回答说:“遗诏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
” 这种情况下,群臣与这位年仅12岁的新皇帝僵持不下,最后由皇出面调停,群臣被迫让步,朱厚熜才有大明门进入,登上皇位,继承大统。
在经过这场登位风波中,展示出了少年朱厚熜难能可贵的勇气。
但这只是朱厚熜漫长皇位波折中的第一幕,接下来朱厚熜又面临了更为严峻的挑战:要知道,嘉靖皇帝是由旁支继承的皇位,本来便是小宗进朝。
他的父亲杬是兴献王,去世时是王爷身份,而自己登上皇位后,对于父亲的称呼即谁为世宗皇考的问题产生了争议。
当时的内阁首辅是杨廷和,他在武宗在世时,便权倾朝野。
以他为首的朝臣认为,应该认为皇考,并把嘉靖皇帝的生父兴献王朱祐杬改称为“皇叔考兴献大王”。
往小了说,在旁人看来,相当让嘉靖皇帝改认父亲。
往大了说,这是对明朝至上皇权的一次公然挑战。
令杨廷和等人没想到的是,这位新皇帝虽然年龄尚幼,却有着超乎常人的倔强。
面对这样的要求,嘉靖皇帝开始反抗:他借助新晋张璁等人,开始与杨廷和等人开始抗争。
张璁认为,正德皇帝的遗诏让朱厚熜即位是要继承皇统,而非继承皇嗣,即所谓的“继统不继嗣”。
若嘉靖帝向大臣妥协,则对日后的皇帝威严都会造成影响。
经过长达三年的抗争后,嘉靖帝的地位已经巩固,他兼采取软硬措施,罢黜一批“礼仪派”,同意杨廷和的解甲归田,称其父亲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母亲为“本生母章圣皇太后”。
这场时长三年的大礼仪以嘉靖帝的胜利而告终。
这一场声势浩大的政治风波,反映了小宗皇帝与朝堂大臣之间的矛盾,也促使年幼的嘉靖皇帝意识到加强皇权,培植自己亲信的重要性。
从长远来看,为嘉靖皇帝后期不信任朝廷大臣,刚愎自用的执政作风埋下了伏笔。
革除弊病,嘉靖中兴 中国古代的君主专制,至明朝时期达到顶峰,嘉靖朝尤甚。
前面提到,嘉靖通过大礼仪摆脱了杨廷和的控制,逐步达到权力的顶峰。
在掌握实权后,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革除弊病,使走下坡路的大明朝恢复了一丝生机。
后人称为“嘉靖中兴”,《》称嘉靖皇帝为“中材之主”。
首先,嘉靖朝在政治上实行三角政治,即皇上、内阁、司礼监三足鼎立,居于权力漩涡中心的无疑是嘉靖皇帝。
皇权下边是庞大的文官集团内阁和宦官集团司礼监。
这时候的内阁制度不断完善:如果说前期内阁大臣只相当于皇帝的秘书,不是权力机构的话,那么嘉靖朝的内阁则成为了皇帝最重要的机构,成为整个庞大王朝的运行中枢。
内阁中,才能卓越者被任为首辅,相当于当今的总理。
在明朝初年,朱元璋虽然废除了丞相,但发展到嘉靖朝时,首辅的权力已经与前朝的丞相无异,成为了的行政首脑。
而作为宦官集团的司礼监,在这时也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机构。
司礼监本来是掌管宫内的礼仪实务等,后来由于皇权加强的需要,其权力也不断提高,逐渐成为“十二监”之首。
司礼监最高宦官成为掌印大,可以代皇帝批红。
在这样的机构之下,地方上的各项事宜上传到内阁各部以后,经内阁的整理票拟,交由皇权的代表——司礼监来批红。
这样一套完善的运行机制大大提高了大明朝的办事效率,使得政令得以快速的上传下达。
同时经衙门之手,皇帝可以对天下事了然于心。
其次,嘉靖皇帝特别重视边境的安定。
在这一时期,东南沿海时有来犯,发展到后期,日本倭寇与沿海的居民,东南沿海成为铁板一块,严重影响了东南的财政税收。
针对这样的边防形式,嘉靖皇帝重用,等名将。
同时,将任命为浙江巡按监察御史,对抗击东南倭寇产生了重要作用。
对于北面的鞍鞑和瓦剌也是积极抵抗,面对“南倭北虏”的情况,整顿兵制训练军队,为这一时期的发展确保了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
除此之外,嘉靖帝还整饬政治环境,严防干政。
嘉靖皇帝听从张璁等人的意见,废除了沿袭许久的外戚世袭问题。
针对明朝愈演愈烈的土地兼并,嘉靖皇帝下令整顿一部分皇族大臣的庄园,对抑制土地兼并起到一定的作用。
史书记载:“张孚敬奏革各省镇守内臣及清勘皇亲庄田,土官得行其志,黎庶得安其寝,天下鼓舞若更生,其功万世不可泯也。
” 痴迷道术,一意玄修 在嘉靖朝,发生这样一件轰动性的事件:十几位宫女联合起来想要勒死嘉靖皇帝。
宫女起义,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原因为何?原来嘉靖皇帝自统治后期,开始疯狂痴迷于修炼长生不老之术。
为此他后期的二十余年不上朝,一意玄修,在园林中种植大量的蕉树,每日早上让宫女采集露水以延年益寿。
同时,可能是长时间服用“丹药”的缘故,嘉靖皇帝的情绪时好时坏,喜怒无常,动辄鞭打宫女。
于是,以为代表的十几位宫女联合起来,与嘉靖二十一年爆发“”。
虽然嘉靖皇帝侥幸躲过一死,但这件事也可以侧面反映出宫中人对于嘉靖沉迷道术的不满。
与此同时,后期的嘉靖重用,不光因为严嵩的才华,也因为严嵩写得了一手好青词。
在嘉靖皇帝看来,好的青词可以帮助他传达旨意给上天,以求长生不老。
更是把自己起名为“”。
以上我们简单从早中晚三个统治时期来看待嘉靖这位皇帝。
在我看来,嘉靖是位“职业皇帝”,他年少时期就显露出非凡的勇气与气魄,同时深喑帝王之术。
虽然二十余年不上朝,庞大的国家机器却仍能运转。
但他不是一位明君,因为在他统治期间,,刚愎自用,农民起义频发,虽然有中兴之兆,但难以挽回整个的下颓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