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云台二十八将”是什么?邓禹为什么能位列“云台二十八将”之首?

时间:2025-03-04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是什么?为什么能位列“云台二十八将”之首?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云台二十八将,是类似于凌烟阁功臣的那种,在时期,协助恢复统治的二十八位功臣。

不过,既然是武将的排名,自然是有先有后,而排在第一位的是一位名叫邓禹的大将。

邓禹是什么人,他在东汉建立的过程中,有过怎样的功劳?他又是怎样才位列云台二十八将之首位的呢?邓禹有何过人之处? 邓禹(2年-58年),字仲华,今河南南阳新野人,东汉初年军事家,云台二十八将第一位。

邓禹年轻时曾在长安学习,与刘秀交好。

更始元年(23年),刘秀巡行河北,邓禹前往追随,提出“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的方略,被刘秀“恃之以为”。

邓禹协助刘秀建立东汉,“既定河北,复平关中”,功劳卓著。

刘秀称帝后,封邓禹为大司徒、酂侯。

后改封高密侯,进位太傅。

永平元年(58年)去世,元侯。

邓禹少时聪慧 邓禹少时敏慧,13岁便能诵诗,后游学长安。

时刘秀也游学于长安,邓禹虽年幼,但见刘秀后,知其非常人,遂跟随刘秀,数年后方归家。

末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各地豪强纷纷拥兵自立。

公元23年,称帝,年号更始,乡里豪杰多推邓禹起事,邓禹不肯从。

拜刘秀为破虏大将军,封武信侯,不久命刘秀往定河北镇抚州郡。

邓禹闻讯,即杖策北渡,追至邺(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地,始与刘秀相见。

天下大乱 邓禹识得明主 刘秀大喜,遂留邓禹同宿,做彻夜长谈。

邓禹进言说:“更始虽都关西(泛指或潼关以西地区),今山东(秦汉时代通称崤山或华山以东为山东)未安,赤眉、青犊之属,动以万数,三辅假号,往往髃聚。

更始既未有所挫,而不自听断,诸将皆庸人屈起,志在财币,争用威力,朝夕自快而已,非有忠良明智,深虑远图,欲尊主安民者也。

四方分崩离析,形埶可见。

明公虽建藩辅之功,犹恐无所成立。

于今之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

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邓禹列传》)。

刘秀大悦,对邓禹深为敬重,令左右呼邓禹为邓将军,每遇大事,必与商讨。

不久,河北割据势力王郎起兵叛汉,邓禹随刘秀被迫离蓟(今北京城西南角)至信都(在今河北省邢台西南),得军数千人,令邓禹率领,攻拔广阿(在今河北省隆尧东)。

刘秀舍城楼上,披舆地图,指示邓禹说:“天下郡国如是,今始乃得其一。

子前言以吾虑天下不足定,何也?”邓禹说:“方今海内肴乱,人思明君,犹赤子之慕慈母。

古之兴者,在德薄厚,不以大乎?”(《后汉书·邓禹列传》)。

刘秀闻后非常高兴。

这期间,刘秀选任将领,多先征询邓禹意见,而邓禹每有所举,均当其才,因而刘秀深敬其知人。

后刘秀派攻击清阳不下,为敌所困,率军大破敌解围,生获其大将。

继而又随刘秀连克邯郸及诸州郡,河北略定。

更始二年(公元24年),青州兵西入函谷关。

更始派定国上公﹑襄邑王成丹﹑抗威将军刘均及诸将,分据河东﹑弘农以拒之。

人多,王匡等莫能当。

刘秀估计长安将来必为赤眉所破,想乘机夺取关中于是。

刘秀知邓禹沉深有大度,拜邓禹为前将军,行王事,率精兵2万往,并令其自选偏裨以下的人与其同去,邓禹以韩歆为军师,李文﹑﹑程虑为祭酒,冯愔为积弩将军,为骁骑将军,宗歆为车骑将军,邓寻为建威将军,耿欣为赤眉将军,左于为军师将军,引兵西进。

建武元年(公元25年)正月,邓禹率军越太行山,出箕关进取河东(山西省南部地区)。

河东都尉闭关拒守,经战十日,大破守军,夺获大批军资粮秣。

继而又率军围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但数月未能攻下。

更始大将军樊参率数万人,渡大阳欲攻邓禹,邓禹派诸将在解南迎战,大破敌军,斩樊参。

于是王匡﹑成丹﹑刘均等合军十余万,共击邓禹。

邓禹交战失利 初战,邓禹失利,樊崇战死。

天黑后双方停战,军师韩歆和诸将见气势已挫,都主张乘夜退走,邓禹不从,认为王匡之军虽多,但势不强。

第二天利用王匡停止进攻之机,重新组织队伍,调整部署。

第三天清晨,王匡尽出其军攻打邓禹,邓禹令军中不得妄动,严阵以待,坚守不出。

待王匡军至营前,猝然击鼓,全师猛扑,大破王匡军。

王匡军至等皆弃军而逃,邓禹率轻骑急追,俘刘均及河东太守杨宝﹑持节中郎将弭强,将其斩杀,收得节六,印绶五百,兵器,遂定河东。

同月,刘秀已在鄗邑(今河北省柏乡县北)即帝位,派使者持节拜邓禹为大司徒。

并说:“制诏前将军禹:深执忠孝,与朕谋谟帷幄,。

”曰:‘自吾有回,门人日亲。

’斩将破军,平定山西,功暛尤着。

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作司徒,敬敷五教,五教在宽。

今遣奉车都尉授印绶,封为酂侯,食邑万户。

敬之哉”(《后汉书·邓禹列传》)!邓禹时年二十四岁。

邓禹平定河东 大军连连战胜 河东既定,邓禹又率得胜之师于汾阴(今山西省宝鼎)渡河,入夏阳(今陕西省韩城东南)。

更始中郎将左辅都尉公乘歙,引其众十万,与左冯翊兵共同抗拒禹,邓禹败其军。

这时赤眉军已进入长安,赤眉军军纪不好,百姓不知所归。

闻邓禹军纪律严明,沿途秋毫无犯,故所向披靡,降者日以千计。

“禹所止辄停车住节,以劳来之,父老童耭,垂发戴白,满其车下,莫不感悦,于是名震关西”。

(《后汉书·邓禹列传》)光武帝甚为高兴。

邓禹帅军攻入长安城 邓禹部众皆劝入关,直接进攻长安。

但邓禹却取持重态度,不欲速进,面谕诸将说:“不然。

今吾觽虽多,能战者少,前无可仰之积,后无转馈之资。

赤眉新拔长安,财富充实,锋锐未可当也。

夫盗贼髃居,无终日之计,财谷虽多,变故万端,宁能坚守者也?上郡﹑北地﹑安定三郡,土广人稀,饶谷多畜,吾且休兵北道,就彻养士,以观其弊,乃可图也”(《后汉书·邓禹列传》)。

于是乃引军北向栒邑(今陕西旬邑县),所过郡县,陆续归附。

光武帝因关中未定,而邓禹又久不进兵,遂下诏催促邓禹进兵长安,镇抚西京,诏曰:“司徒,尧也;亡贼,也。

长安吏人,遑遑无所依归。

宜以时进讨,镇慰西京,系百姓之心”(《后汉书·邓禹列传》)。

邓禹仍坚持前意,派军攻取上郡(今陕西榆林东南)诸县,留将军冯愔、宗歆守枸邑。

自统主力平定北地(今甘肃庆阳和宁夏吴忠一带)。

但冯愔、宗歆二人争权相攻,冯愔遂杀宗歆,因而反击邓禹。

邓禹遣使问计于光武帝,光武帝问使者冯愔最要好的人是谁,使者说是护军黄防。

光武帝猜冯愔、黄防不能久和,回报邓禹说:“缚冯愔者,必黄防也”(《后汉书·邓禹列传》)。

一个月后,黄防果然抓住冯愔。

邓禹受封梁侯 建武二年(公元26年)春,光武帝遣使者更封邓禹为梁侯,食四县。

时邓禹赤眉内乱,西走扶风(今陕西兴平东南)。

邓禹探得长安空虚,遂引军西来,倍道兼行,径入长安,屯兵于昆明池(在今西安市西南),大飨士卒。

邓禹引兵与延岑战于蓝田,不克。

汉中王刘嘉向邓禹投降。

但刘嘉相倨慢无礼,被子邓禹斩杀。

李宝弟收集李宝余部攻打以禹,并杀将军耿欣。

自冯愔反叛后,邓禹威信稍损,又乏食,归附的人又相继离散。

此时赤眉军复攻长安,邓禹与其相战,败走,退至高陵,军士饥饿,皆食枣菜。

光武帝让邓禹还,告诫邓禹说:“赤眉无谷,自当来东,吾折捶笞之,非诸将忧也。

无得复妄进兵”(《后汉书·邓禹列传》)。

建武三年(公元27年)春,奉刘秀之命进击赤眉的邓禹,因“惭于受任无功”(《》卷四十一),率部至湖县(今陕西潼关东),邀共同迎战赤眉军。

冯异认为赤眉军尚强,应放其过去,东西夹击才能获胜。

邓禹及其部将车骑将军邓弘邀功心切,急于迎战。

邓弘率部与赤眉军大战整日,赤眉军佯败弃辎重退走,车上尽装泥土,仅用豆子覆盖在表面,邓弘军士卒争相取食。

赤眉军乘机还军猛攻,邓弘军大败。

邓禹、冯异合兵救之,赤眉军退。

禹复战,大败,死伤3000余人,只带24骑逃归宜阳。

冯异亦被击败,弃战马徒步逃出,退至回豁阪(位于湖县西),坚壁自守。

邓禹交战连连失利 邓禹因此战失利,引咎交上大司徒﹑梁侯印绶。

数月后,拜右将军。

延岑自败于东阳后,与秦丰联合。

建武四年(公元28年)春,邓禹与复汉将军邓晔﹑辅汉将军于匡在邓击败延岑,邓禹追至武当,再破其军,延岑,逃往汉中,其众皆降。

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天下平定,光武帝加封功臣,封邓禹为高密侯,食邑高密﹑昌安﹑夷安﹑淳于四县。

光武帝因邓禹功高,又封其弟邓宽为明亲侯。

“禹内文明,笃行淳备,事母至孝。

天下既定,常欲远名埶”(《后汉书·邓禹列传》)。

邓禹有十三子,各让其守一艺。

修整闺门,教养子孙。

光武帝更加重用邓禹。

中元元年,再行司徒事。

汉明帝即位后,以邓禹为先帝元勋,拜为太傅,当年病逝,终年57岁,谥元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韩德让和萧太后奸情:史上最冏的“君臣之恋”

翻开中国历史,不乏的“君臣之恋”。但君臣恋情中最冏的一例当数大辽萧与重臣韩德让的“相许终身”,为此竟残暴地“杀人妻、夺其夫”。 萧太后史称承天太后,名绰,小名燕燕,系辽国北府宰相萧思温之女,皇后,之母,主持辽国朝政四十载。从小就聪明伶俐,办事利索,对任何事情都有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在一些琐碎的小事上也不例外,这种举动深深赢得了她的父亲萧思温的宠爱。她被人称为“细娘”,应该是一个气度非凡的绝色美女。在我们看过的不少影视作品中,萧太后往往被刻画成一个式的形象、大宋及最强劲的敌手。网络配图 历史上真实的萧太后三十岁即丧夫守寡。公元982年,一向羸弱多病的景宗在焦山行宫(今山西大同)撒手归西,萧绰年仅十二岁的儿子即位,是为圣宗。萧绰便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 萧绰的少年时代主要是在燕京(今北京)度过的,因而在她情窦初开之际的梦中情郎,大概兼具契丹人的血性与汉人的儒雅。而英武又不失儒雅的汉人韩德让正具备这个特征。据曾出使大辽的宋人路振所著《乘轺录》记述,萧绰幼时曾许配于韩德让,而且已谈及婚嫁。韩德让,大臣。即耶律隆运,匡嗣子。初侍景宗,以勤谨著称,累迁上京皇城使,代其父为上京留守。所以,这韩德让应该是萧绰的初恋情郎。后萧思温拥立辽景宗登基,景宗为报恩选时年十六岁的萧绰入宫为贵妃,三个月后便册封为皇后。从此,萧绰步入辽国的政治舞台,一对的情侣就这样被拆散了。 年轻守寡的萧绰,并未忘掉与韩德让的那段往昔情缘,面对称制之初的内忧外患,她需要寻找自身感情上的安抚与寄托,便在景宗的葬礼上就开始向韩德让,表示“愿谐旧好”,相许终身。之后,两人开始暗中往来。但韩德让已有妻室,萧绰便狠心地横刀夺爱,暗中使人鸠杀(另有说是缢杀)韩德让之妻。从此与韩德让“入居帐中,同卧起如夫妻,共案而食。”形影不离地过起同居生活,上演了一出缠绵悱恻的君臣之恋。按照契丹的风俗,这也无可非议。网络配图 由此,萧绰不仅有了情感上的寄托,也找到了稳固政权的“靠山”。圣宗即位后,萧绰临朝称制,表面看似风平浪静,实际上则是。《》上说萧绰泣曰:“母寡子弱,族属雄强,边防未靖,奈何?”当时诸王宗室200余人拥兵握政,个个,欲取萧绰孤儿寡母而代之。于是,萧绰笼络在感情上向着自己的韩德让,而韩德让时任南院枢密使,握有军权。萧绰命韩德让“总宿卫事”,担任辽国中央警卫局的“一把手”,全面负责皇室的保安。与此同时,萧绰又让自己的侄女婿、南院大王耶律斜轸节制诸军。根据韩德让“随机应变,夺其兵权”的策略,萧绰命令“诸王归策,不得私相燕会”,将他们软禁,难以相互串通。借助韩德让、耶律斜轸的力量,萧绰很快稳住阵脚,控制了局面,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势力集团。因而萧绰许身韩德让,既是重续旧情,也在很大程度上是一桩政治联姻。 公元988年9月,萧绰大胆决定把自己与韩德让的恋情公诸天下。她在韩德让的帐中大宴群臣,实际上是变相宣布他们的关系。此后,萧绰与韩德让时常是“偶坐”(《宋会要辑稿》)处理朝政、接见使者。公元999年韩德让兼南北枢密使、大丞相,总揽辽国军政大权。1004年萧绰赐韩德让姓耶律,特许他设置只有辽朝天子才拥有的百人护卫,辽圣宗“见则尽敬,至父事之”。不久,萧绰又下诏韩德让“出宫籍,隶横帐季父房后”,赐名耶律隆运。韩德让也不负萧绰厚望,为辽政权的巩固与辽邦的“中兴”立下殊功。萧绰评价他“进贤辅国,真大臣之职!”网络配图 韩德让的历史评价: 他是辽臣中辅政最久、集权最多、宠遇最厚、影响最大的一人。对圣宗前期的施政,如改革制度、改善契丹族和的关系,以及维护辽宋盟约等,他都起了重大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西汉孝文窦皇后:“一代好媳妇,三代好儿孙”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人们都知道出了个,她差点把的江山给换了姓。其实汉朝还有一位皇后,后来升职为、太皇太后,也是一位十分厉害的角,她才能不亚于吕后,某些方面甚至超过吕后。但她跟吕后不同的是她自己并没有那么强的权力欲望,她也不想给汉朝改姓,她辅佐的三位君王是历史上最顶尖的君王,她的名字叫窦漪房。 1 窦漪房的出身比吕后还不如,因为吕后的父亲在地方上还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而窦漪房的家可以说就是个赤贫的家庭。她家穷到连饭都吃不上,而且她父母老早去世,她上面一个哥哥,下面一个弟弟,。有一年秋天,家里断了粮,小漪房饿得大哭起来,哥哥窦长君只好跑到地里,把只有手指大小的红薯挖出来给妹妹、弟弟充饥。 忽然有一天,窦漪房的好运来了——汉朝皇宫到民间征召宫女,窦漪房居然以良家子的身份被选中。所谓良家子,是说她的家庭不属于古代的贱民,即不属于医、巫、商、百工之类,因为她家是农民,当时是一个重农的时代。她之被选中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她长得漂亮,能够选入皇宫的姑娘,没有一张漂亮的脸蛋是肯定不行的。 入宫后的窦漪房(剧照) 入宫以后,她又有幸被分配到吕后的身边,伺候吕后,这让她有机会跟那个女强人见习了很多执政活动,这为她日后逆袭成为皇后,并参与朝廷政务,打下了基础。跟着吕后,比受再好的教育都更能增长才智。专权,她的娘家人牢牢控制了朝廷,但是下面的王侯离得远,不方面控制,于是吕后就想了个办法,从宫里挑选一些宫女,赐给刘,这样既显示朝廷的恩宠,也可以让这些宫女刺探诸王的情报。窦漪房就成了这批宫女中的一员。 窦漪房做了宫女以后,当然衣食无忧了,但是她还惦记着自己的哥哥和弟弟。她希望自己能回到,因为她是河北清河人,赵国是她的家乡所在地。于是她贿赂负责分派的宦官。谁知这个宦官收了她的好处,分派的时候把这事给忘了,居然把她分到了。没有办法,她只能服从,但是这次错误的分配,却彻底改变了窦漪房的命运。 2 窦漪房靠着自己的美貌、品德和才能,得到了代王的宠爱,成了代王的宠妃,她的身份发生了质的飞越。后来她又生了两个儿子,长子是,次子是,她还生了一个女儿刘嫖。代王的王后虽然也生了三个儿子,但是三个儿子全部夭折,而代王的其他王妃又没有给他生子,这样窦漪房所生两子,成了刘恒的硕果仅存的两个儿子。窦漪房作为王妃克己守礼,十分规矩,不仅受到刘恒的宠爱,还得到王后的尊敬,她在王宫内外都赢得了极高的声誉。不久,王后又去世,窦漪房被委托管理代王的后宫,但是她虽有王后的实权,却并无王后之名。 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朝廷重臣和刘氏宗亲联合发动政变扳倒诸吕,灭了吕后整个宗族,同时废掉了吕后扶持的后少帝。政变领导者、在刘邦的后代中寻找人选,找到了仁厚的刘恒。他们选刘恒做皇帝,除了刘恒的个人品质优秀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时刘恒实际的后宫掌权人窦漪房娘家几乎没人,不会出现专权的风险。就这样刘恒一个转身成了,而窦漪房立马从王妃变成了皇妃。第二年,册立刘启为太子,窦漪房母以子贵,被册封为皇后。至此,窦漪房终于完成了华丽的转身,成为高贵的皇后。 3 窦漪房成了国母,按例她的家人也要享受相应的待遇,可惜她的父母早已去世,没有这个福气。但他们的灵魂却尽享荣耀。薄太后下诏,封窦漪房的父亲为安成侯,封其母为安成夫人。还赏赐她二老一座园邑,派官员看护。所有福利跟薄太后的父母。 窦漪房自离开家乡,再也没有见过自己的兄弟,连他们的生死都不知道。朝廷派人去找,却都不知下落。其实她的弟弟窦广国当时正给人家做仆役。他的命运特别悲惨,他被人抢走,转卖了十多次,最后卖到宜阳。他给人做工,被视为牛马,有一次差点死去。不过他找算卦先生占了一卦,居然说他有王侯之命。赶巧他跟随主人到了长安,打听到当今皇后,并且是清河人,他料定必定是自己的姐姐。他找人上书窦皇后,陈述自己的身世。窦皇后禀明文帝,文帝和皇后召来窦广国亲自询问。窦广国所言一一都能对上,他还特别讲到姐姐进宫前给自己洗头,还讨来食物给自己吃。窦皇后听后拉着弟弟放声大哭,文帝为之动容。这亲算是认下了。 文帝下诏赏赐窦广国田宅,还找来窦皇后的同族兄弟,把他们都迁到长安居住。周勃、提议选拔百姓中品德高尚的长者跟兄弟做邻居,这样做的意图当然非常明显,就是试图通过优化他们的生活环境,避免他们养成仗势而骄的毛病,从根本上消除外戚专权。事实上,窦氏兄弟及后人确实没有像诸样觊觎权力。虽然窦广国被封章武侯,窦长君的儿子被封南皮侯,窦皇后的堂兄之子后来也权倾朝野,但却没有酿成外戚专权之祸。 4 文帝时候崇尚黄老之学,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使战后的汉朝经济得到迅速恢复,社会呈现繁荣景象。窦皇后不愧是一位贤内助,她辅佐自己的丈夫,开创文景盛世,而且她还成为黄老学说的坚定信徒。文帝驾崩之后,另一位好皇帝景帝继位,窦皇后荣升为窦太后。景帝仁厚,有文帝遗风,他不仅继续与民休息,发展生产,使国家更加殷富,而且还实行削藩政策,平定“”。其实也非常仁厚,只是他比景帝要柔弱很多。惠帝的柔弱,给了吕后以,让吕后一步步走上专权之路。窦皇后其实也常常干预朝政,但是却远不至于专权。这一方面因为景帝确实是一个有能力的皇上,另一方面窦太后也确实不是像吕后那样醉心于权力。两种因素叠加,才没有造成窦太后专权。 窦太后对小儿子刘武非常偏爱,她认为刘武既孝顺,又有治国才能,她不止一次要求景帝将来把皇位传给弟弟,为此她还引旧例,说商朝就有兄终弟及的传统。景帝是个孝顺皇帝,他当然会顺着母亲。一次他甚至亲口对弟弟说,将来自己,要把皇位传给弟弟,窦太后因此非常开心。但是窦太后的侄子窦婴却提出异议,窦婴对景帝说,大汉从高祖就沿袭父子相传的制度,岂能传位梁王?窦太后知道后,气得都不认这个娘家侄子。不过窦婴的话提醒了景帝,最终景帝还是立为太子。 总的来说,景帝和他的母后配合还是不错的,因为他们都信奉黄老,思想观念一致。景帝把国家治理得非常富裕,其中当然有窦太后的功劳。不过景帝在思想观念上要活脱得多,他还重用儒生。有一个叫辕固生的博士,是个儒生,一次太后询问辕固生:“黄老之学博大精深,先生以为如何?”辕固生回答说:“不过是一家之言。”这句话激怒了窦太后,她命人把辕固生扔到野猪圈里,想让野猪咬死辕固生。景帝不敢违抗母命,就把一把锋利的刀子扔给辕固生,辕固生得以杀死野猪,捡回一条性命。景帝为了平复太后的愤怒,还罢了辕固生的官。这件事可以看出太后也有残忍的一面,她也有绝对的权威,如果有合适的机会,她也能做出吕后做的事情来。 景帝驾崩,刘彻继位,是为武帝。窦太后成了太皇太后。刘家数代都崇尚孝道,所以刘彻对这位老祖母绝对不敢造次。窦后依然尊崇黄老,但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汉朝经过两朝天子的励精图治,已经变得非常富裕。雄心勃勃的武帝,锐意进取,想让国家变得更加强大。而儒学的进取精神跟他的追求,但是有老祖母在,哪个敢推行儒学主张?所以刘彻一边敬着这位老祖母,继续发展经济,一边等待时机。终于窦后驾崩,武帝的时代来临了。他摒弃黄老,独尊儒术,首先完成了思想观念的转变,然后对内实行一系列改革,对外实行强硬的政策。武帝经过五十多年的治理,增强了国力,扩大了大汉的版图,使大汉成为一个伟大的帝国。 综观窦后的一生,她不愧是一位杰出的皇后,她辅佐文景二帝,打造出一个富裕的国家,为武帝时代的强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她有很大的权力,却并不专断,基本能够让她辅佐的帝王施展才能。她一人辅佐了三个顶尖级的帝王,这在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她才不逊于吕后,道德跟吕后却有天壤之别。她甘当幕后英雄,从而辅佐甚至培养了三个伟大君王。她为黎民谋得福祉,也为娘家子孙谋得幸福安宁。从这一点来说,她更是比吕后英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