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古印度有着哪些文化成就?阿拉伯数字是古印度人发明的吗

时间:2025-03-04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对人类文明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

在文学方面,创作了不朽的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在哲学方面,创立了“因明学”,相当于今天的逻辑学。

在自然科学方面,最杰出的贡献是发明了世界通用的计数法,创造了包括“0”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

所谓阿拉伯数字实际上起源于印度,只是通过阿拉伯人传播到西方而已。

公元前6世纪,在古代印度还产生了,后来先后传入中国,朝鲜,日本,泰国,缅甸等。

音乐舞蹈 印度是一个文化的大熔炉。

这个国家独特的历史背景使得它包含了从远古到现代、从西方到东方、从亚洲到欧洲等多种文化潮流。

再加上它是一个由五大民族构成的国家,本身就像一个大大的文化博物馆。

首都新德里西岸的孟买是文化的中心,而加尔各答则每天都有关于文化的新闻,多元化的音乐、舞蹈、舞剧和笑剧都令游人,。

在喧闹的大城市生活久了,人们都向往返璞归真。

而印度传统音乐的基础正是“自然”。

它歌颂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神之间的关系。

四季的旋律都在传统曲调“拉格”中得到体现——传说古人从森林里小鸟的鸣叫和树枝燃烧的声音获得灵感而创造了第一首“拉格”。

至于歌曲的内容,则源于北印度的宗教仪式。

时至今日,传统歌曲依然保留了古代的发音,歌者音质纯净,令歌曲保持一种简洁、纯美的圣诗感觉。

即使你听不懂歌词,也能体会到自然的神圣与平和。

印度最古老的舞蹈之一——Natyam,在印度语中的意思是“舞蹈的艺术”。

它除了强调舞蹈的节奏感,还十分强调伴奏音乐必须悦耳动听,由庄重的诗歌和风格纯朴的音乐组成。

这本是用于祭祀的舞蹈,能充分体现舞者情感,最初由神庙舞女在庙宇里表演。

这一舞蹈的动作关键在于保持上身的挺直,腿部半弯,双膝分开,而双脚则要像一把半开的扇。

虽然有严格的动作规范,但其实每一个演员的表演都是不一样的,而且大多数时候表演都是即兴的,因此每一支Natyam的个人风格都十分强烈。

这种传统的舞蹈在一股复古的潮流中再度兴起。

不过,古时候的Natyam一般是独舞,而群舞更为流行。

一群身段婀娜、身穿艳丽传统服装的舞女,在动听的音乐中如仙子般翩然起舞,效果比独舞更胜一筹。

时至今日,Natyam更发展成一套讲究技术的艺术体系。

古国美食 印度的咖喱闻名世界,很多人都以为米饭和咖喱是印度的主要食品和调味料。

但实际上,在印度只有一部分地方是以米饭为主食,而咖喱对于大部分印度人来说更是一种陌生的调味料。

其实,没有统一风格才是印度菜的最大特色。

而且不仅印度各城市之间的饮食习惯有很大不同,就连每家人都有明显的饮食风格。

但总的来说,鸡、鱼和羊肉是最普遍的。

肉汁是印度的主要酱料,在整个印度都十分流行。

当然,每个地方的肉汁都有其明显的地方特色。

而在印度的厨房里,只有新鲜的青辣椒和晒干的红辣椒是辣的。

所以不喜欢辣的游客不用担心不能吃到正宗的印度美食。

对于游客来说,印度最著名的传统菜色起源于印度王室。

炖肉、酱料和米饭分别是三种不同烹调风格的基础。

但王室食品毕竟只能在专门餐馆和大酒店吃得上,老百姓对它也并不“感冒”。

在当地,很多受追捧的印度菜都是很家常的,例如用未发酵的燕麦面包,涂上以煤火煮上整整一夜而成的青芥末,如此简单的冬天小吃,无论是农夫还是城市人都把它视为至爱。

而在南部城市,地道的脆薄饼和蒸米糕都很出名。

至于在沿海的一些地区,除了有螃蟹、龙虾、虎虾和贝类等海鲜餐外,清香的椰子也是最常用的食材。

泥炉碳火烹调法是印度特有的烹饪方式。

它对时间的掌握非常讲究。

当炉温达到600℃后,烹饪相差一两分钟,甚至一两秒钟,都影响着烹饪的成败。

而用这种方法烹饪的肉是不用油的,吃的时候再蘸上酸奶酪。

当食物还没上桌,那吱吱作响的碳火声,还有悠悠飘出的香味,都已经令你食指大动。

此外,在印度的多个地方,都喜欢用一种叫“thali”的大浅盘盛载食物。

在用“thali”进餐时,应该入乡随俗地慢慢品尝,只会让当地人笑话。

青铜雕像 古代印度是神话之邦,宗教、哲学异常发达。

因此印度古代的青铜造像往往是神话的象征、宗教的偶像和哲学的隐喻,融铸着诸神之灵。

印度青铜造像的传统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2500——1500年印度河时代的青铜小雕像《舞女》。

公元前9——6世纪相继兴起的婆罗门教(的前身)、佛教、和耆那教,为古代印度艺术包括青铜造像提供了永恒的主题。

印度中世纪(公元7——13世纪),印度青铜造像达到鼎盛时期。

数学成就 自哈拉巴文化时期起,古印度人用的就是十进位制,但是早期还没有位值法。

大约到了公元7世纪以后,古印度才有了位值法记数,不过开始时还没有“0”的符号,只用空一格来表示。

公元9世纪后半叶有了零的符号,写作“.”。

十进制位值法为中亚地区许多民族采用,又经过阿拉伯人传到了欧洲,逐渐演变为现今世界上通用的“阿拉伯记数法”。

所以说,阿拉伯数字并不是阿拉伯人创造的,他们只是起了传播作用。

而真正对阿拉伯数字有贡献的,正是古印度人。

《准绳经》是现存古印度最早的数学著作,这是一部讲述祭坛修筑的书,大约成于公元前5至前4世纪,其中包含有一些几何学方面的知识。

这部书表明,他们那时已经知道了勾股定理,并使用圆周率π为3.09,古印度人在天文计算的时候已经运用了三角形,公元499年成书的《圣使集》中有关数学的内容共有66条,包括了算术运算、乘方、开方以及一些代数学、几何学和三角学的规则。

圣使还研究了两个无理数相加的问题,得到正确的公式,在三角学方面他又引进了正矢函数,他算出的π为3.1416。

公元7~13世纪是古印度数学成就最辉煌的时期,其间的著名人物有梵藏(约589~?)、大雄(9世纪)、室利驮罗(999~?)和作明(1114~?)。

梵藏约于628年写成了《梵明满悉檀多》,对许多数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梵藏是古印度最早引进负数概念的人,他还提出负数的运算方法。

梵藏对零作为一个数已有所认识,但他却错误地认为零除零还是等于零的结论。

他提出了解一般二次方程的规则,得出二次方程x+px-q=0的根为梵藏还给出了ax+by=0的整数解和处理不定方程ax+1=y的方法。

他最重要的成就是得出了求等差数列末项以及数列之和的正确公式。

在几何学方面,梵藏有以四边形之边长求四边形面积的正确公式,即 S=√(s-a)(s-b)(s-c)(s-d) (√为根号下的意思),S为四边形面积,a b c d为各边边长。

而大雄继续了他前人的工作,他的主要著作是《计算精华》。

他认识到零乘以任何一个数都等于零,不过他又错误地认为以零除一个数仍然等于这个数。

大雄对分数的研究也很有意义,他认识到以一个分数除另外一个分数,等于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颠倒相乘。

现存的室利驮罗的数学著作有《算法概要》一书,据说他还有一部专论二次方程的著作。

他的主要工作是研究二次方程的解法。

在这一时期,数学上成就最大的要数作明。

他的《历数全书头珠》中的《嬉有章》和《因数算法章》反映了古印度数学的最高成就,是那个时期的代表作。

作明对零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正确地指出以零除一个数为无限大。

他继续研究二次方程求解的问题,知道一个数的平方根有两个数,一正一负。

他还明确地指出负数的平方根是没有意义的。

作明在不定方程的研究中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他用巧妙的方法解决了许多不定方程的求整数解的问题。

如下列方程: 6x+2x=y, 5x-100x=y, 他还给出圆周率的两个数值,即π=3927/1250=3.1416和π=22/7=3.1429,并且指出前一数值较为准确,自作明之后,古印度数学科学的发展便趋缓慢,没有更多引人注目的东西了。

地理学 有关印度古代地理学的记述始见于吠陀文献。

深受宗教影响是印度古代科学的共同特征,这一点在地理学上比其他文明古国尤为显著。

地理学在印度可能起源较早,研究范围也较广泛,但一直未出现专门的著述,所有与地理学有关的知识皆散见于宗教性的文学典籍之中。

印度代典籍全无年代记载。

按有关古代典籍的产生时间,印度古代地理学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吠陀和后吠陀时期;史诗时期;往世书时期。

吠陀是印度上古时期一些文献的总称,有古代印度人活动范围的陆地、海洋、大气等自然地理方面的知识和人文地理现象的记述。

例如《梨俱吠陀》提到某些部族、国家及河流的名称。

属于后吠陀时期的《百道梵书》《爱达森林书》《阿达婆吠陀》 《法经》和《法论》等描述了雅利安人扩张时连续占领的地区。

《梨俱吠陀》和《阿达婆吠陀》都有天和地为两个相对的半球的说法。

《梨俱吠陀》另一处说地自由悬于空中。

吠陀中还有风的详细记述,并依据风的强弱和性质把风分为和风或微风、带雨的风和暴风三类。

带雨的风按方向又分为带雨东风和带雨西风相当于印度北部的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

在以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命名的史诗时期,随着征战、贸易、传教、外交等活动日益频繁,使古代印度人的地理视野不断扩展。

《摩诃婆罗多》的不同篇章中提到许多国家、山脉、河川,有关于各个地方自然资源和文化的描述,并有地球由七大洲和七大洋组成的说法。

史诗时期以后的典籍,特别是往世书,大量引用了史诗中的地理资料。

往世书时期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对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研究,突出的特点是对印度及其周围国家和地区作了详细描述。

在已知的18种往世书中,以《鱼往世书》《风神往世书》和《薄伽梵往世书》包含较多的地理学内容。

所有往世书的头两篇都是讲述宇宙的起源(原初创生)和再生(二次创生),然后才是对地球表面可居住地区的描写,以及关于日月运行、时间计算等天文概念的论述。

往世书的另一分支即所谓《大赞》专门讨论朝圣地的起源和方位,为研究印度城市和道路的发展提供了线索。

往世书中还有关于云的分类和雨的形成的论述;《毗湿奴往世书》指出潮汐与月亮盈亏有关;《鱼往世书》记述了潮差的测量等等。

随机文章股市鳄鱼法则的意思,及时止损才能避免99%的亏损揭秘神仙已被科学家证实,政府为什么隐瞒修真(谣言终结)银河系是不是整个宇宙为什么,银河系是宇宙中一粒尘埃可控核聚变根本不可能,耐高温材料需从中子星或黑洞获取日冕层是什么颜色,厚度几百万公里/温度超100万摄氏度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解析中国古时候历史上各个朝代帝王之妻的出轨行为

导读:在封建帝王大肆玩弄女性的同时,他们的妻妾也往往大搞淫乱活动,宫闱丑闻层出不穷,这正如所指出的:“随着个体婚制,出现了两种经常性的、以前所不知道的特有的社会人物:妻子的经常的情人和戴绿帽子的丈夫。”“丈夫方面是大肆实行杂婚,妻子方面是大肆通奸。”这种情况,在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真是达到了顶点。 例如,统一中国的一代枭雄,其母和私通,还不满足,吕不韦又为她找到一个阴茎硕大的名叫钡哪凶樱让他拔去须眉、冒充宦者而得侍。“太后私与通,绝爱之,有身,太后恐人知之,诈卜当避时,徙宫居雍,……生子二人,皆匿之。”后来焙退与太后生的两个孩子都被秦始皇杀了。相传秦始皇的母亲本来是吕不韦的妾,怀孕后,吕把她献给秦始皇的父亲的。被立为皇后的是个历史上有名的淫荡女性。她在进宫前就和邻居的一个羽林射鸟者私通,入宫后居然伪装处女瞒过了而得宠,后来又和她的妹妹合德和宫奴燕赤凤私通。以后越搞越不像话,她未生孩子,为了保持将来地位的巩固,以祷神为名,别开一室,除了左右侍妾以外,任何人不能进入,而用小牛车载少年男子,装扮成女子进宫通奸。“日以十数,无时休息,有疲怠者,辄代之”。每天要和十个以上的年轻男子通奸,这真是骇人听闻。 西时的贾皇后也丝毫不亚于赵飞燕。她为了满足性欲,和许多男子通奸,可是又怕走漏风声,有损名誉,就将伴寝男子一一杀以灭口。有个洛南小吏,长得很漂亮,贾后和他私通,送给他一些财物。后来这些财物被别人发现了,认为这些东西不寻常,可能是偷盗所得,于是通过官府追究。小吏辩解说:“先行逢一老妪,说家有疾病,师卜云宜得城南少年压之,欲暂相烦,必有重报。于是随去,上车下帷,纳簏箱中。行可十余里,过六七门限,开箱簏,忽见楼阙好屋。问此是何处,云是天上,即以香汤见浴,好衣美食将入,见一妇人,年可三十五六,短形青黑色,眉后有疵。见留数夕,共寝欢宴,临出赠此众物。”这时,贾后已臭名远扬了,人们听小吏这一说,知道这又是贾后玩弄的花样,都惭笑而去。这个小吏因为得到贾后的宠爱,后来竟没有被杀。 时刘宋有个,不甘寂寞,在宣淫方面也要和男子比一比。有一次,她对前废帝刘子业说:“妾与陛下,虽男女有殊,俱托体先帝。陛下六宫万数,而妾惟驸马一人,事不均平,一何至此!”刘子业听了这番话,只好答应她的要求,让她任意挑选了30名年轻英俊的男子,养在后宫,供她发泄性欲。对于这件事,古人是认为匪夷所思,淫乱已极;但是从人们今天的观念看来,这山阴公主似乎有些追求男女平等、争取女子的性权利和“性解放”、“性自由”的味道。 此外,如这一时期的郁林王何妃、梁元帝徐妃、武成皇后、魏灵太后等的淫行,历史都有记载。有个叫杨白花的人,容貌雄伟,魏灵太后逼他私通,他惧祸,更改名字投奔梁国。魏灵太后追思他,作了《杨白花》歌,叫宫人唱它,歌词是:“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落落南家。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秋去春来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此事是淫是雅,有待分析了。 中国古代有“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反映出梁元帝的王妃的风流事。据《南史》记载,她是前齐国太尉的孙女,梁朝将军徐琨的女儿,当萧绎还在当湘东王时,她嫁给了萧绎。现在可以分析,她有严重的性苦闷,对婚姻生活和性生活是不满的,她自恃出身名门显贵,就胆敢以嘲弄皇帝的做法来发泄性苦闷。萧绎眇一目,是个“独眼龙”,于是她在皇帝面前只打扮半边,名曰“半面妆”,她的理由是一只眼睛只能看一半。她嗜酒,常常喝醉,呕吐在皇帝的龙袍上。萧绎吃不消她,于是开始疏远她,移情于其他。 她在独守空房的情况下,就找情夫了。先是结识了荆州瑶光寺的一个风流道士智远;后来又结识上朝中的美男子暨季江,这时她已是个中年妇女,所以这个情夫说:“柏直狗虽老犹能猎,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这就是“徐娘半老”的出典。从这番话也可看出他们之间只是相互玩弄的关系,竟把女人和狗、马相提并论。后来,徐昭佩又邀请当时的一个叫贺徽的诗人,到一个尼姑庵约会,在“白角枕”上一唱一和。这些行为当然为皇帝所不容,最后萧绎下了决心,借口另一个宠妃的死是徐妃因妒而暗下毒手,逼她自杀,她只好投了井。萧绎余恨未消,又把她的尸体捞起来送还她娘家,声言是“出妻”。徐妃的风流生涯就是这样以悲剧而结束的。 宫廷之中的女性有些人不仅性生活比较混乱,而且由于争权、争宠,相互残害是十分剧烈、甚至是的。例如的妻子在刘邦死后,就设计杀死了刘邦和最宠爱的妃子所生的儿子赵王如意,又弄聋了戚夫人的耳朵,逼她喝下药酒而变哑,挖出她的双眼,砍去她的手足,把她扔在粪池中蠕动、打滚,名曰“人彘”。西晋那个生性淫荡的贾后是个嫉妒心极强的女人,当她还是个太子妃的时候,就杀死了好几个受丈夫宠爱的宫女,如果哪个宫女怀了孕,她就以长矛戳其腹部,使这宫女和胎儿立即死亡。 这种情况在以后各个朝代也不少。如的开国皇帝之妻独孤氏是个很聪明而又妒忌到变态程度的女性,她帮助杨坚处理了不少政事,但不许杨坚爱上别的女人或和别的女人生孩子,他们的都是嫡出,这种只有嫡子而无庶子的情形在帝制时代是很少有的。她这种妒忌心还波及到和她毫无关系的人,例如她听说诸王或朝臣的妾室怀孕,就要地唆使皇帝施加压力,让诸王或朝臣把怀孕的妾废掉。她的长子有许多妻妾,其中最受宠爱的妾还替杨勇生了儿子,也被独孤氏找了一个借口杀害了。有一次杨坚对一个年轻的宫女产生了好感,问了她的名字,当晚和家臣一起喝酒时叫她陪伴在侧。此事被独孤氏知道后就用酷刑把这个可怜的少女折磨死了。这件事使杨坚受了很大刺激,几乎想隐居起来,不当皇帝了。后代也有类似情况,的妃子因自己所生的儿子不足一岁就夭折了,而万贵妃也一直没有再怀孕生子,所以不能容忍别的妃子怀孕,如发现有人怀孕,就要派人送去堕胎药,强迫别人堕胎,如有不从,就要设计杀害。 这真是,在历史上,女子的受压迫也出自一些女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为此差点丢了小命 盘点古时候十大吝啬鬼

无奇不有。历史上,曾有过不少富而且贵的吝啬之徒,好多还是身居要职的官场之人。网络配图 一是曹洪。时期的曹洪,是的堂弟,曾数次舍命救过曹操,随曹操南征北战,屡屡征伐有功,被拜为都护将军。称帝后,任曹洪为卫将军,再升骠骑将军,封野王侯,后再转封都阳侯。曹操任司空时,亲自带头将每次月调储在县,曹洪所储之款连曹操也自认不及。《魏略》中记载,曹洪敛财有术,是曹操手下诸人中的第一巨富。曹洪却吝啬刻薄,为此差点丢了小命。 事情是这样的:魏文帝曹丕还在做太子的时候,有一次找曹洪借一百匹绢。曹洪觉得肉痛,百般托词不愿意借,结果惹恼了曹丕。一直怀恨在心的曹丕即位后,找了个由头把这位堂叔下到狱中,准备处死他。后来幸得卞求情,曹洪才免于一死,但被施以削官职、减爵位之处罚。 二是王戎。在著名的《》中,有专门的一个章节,是写“俭啬”的,一共有九个故事。其中的四个,是有关官至司徒的大名士王戎的。 《世说新语》“俭啬”中说,“王戎俭吝,其从子婚,与一单衣,后更责之”。就是王戎说生性吝啬,他的一个侄子结婚,作为伯父的王戎当然要随个份子:“送他一件单衣”。但是,过后王戎心疼不已,又跑到人家家里给要了回来。 就连对自己的女儿,王戎也没有大方到哪里去。“王戎女适裴頠,贷钱数万”,就是说王戎的女儿嫁给了裴家的公子,又从老爹这里借了好几万的钱。“女归,戎色不悦”,女儿回娘家的时候,忘了归还老爹的那几万钱,结果惹得自己的亲爹很不悦。“女遽还钱”,就是说王戎的女儿赶紧将钱还上,这种情况下,王戎“乃释然”。 王戎十分富有,《世说新语》上说他,“既贵且富,区宅、僮牧,膏田水碓之属,洛下无比”。但吝啬成性的他对日常消费却没有任何兴趣,一心想让蛋生蛋,钱生钱,在个人理财方面雄霸天下。可就是一根小小的牙签还要自己亲手做,为的是省这几个铜板钱。家里种出了上好的李子,他便高价出售,但因为害怕别人用他的李子做种子栽培出好李子,就事先把李子里面的核给拿掉了。王戎每夜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每与夫人烛,下散筹算计”。 不过,就是这样一个世俗之心如此之盛的家伙,却给我们贡献了很浪漫的“卿卿我我”。王戎之妻常以“卿”称呼王戎。王戎说:“妇人卿婿,于礼为不敬,后勿复尔。”其妻曰:“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王戎只好听之任之(据世说新语·惑溺第三十五)。成语“卿卿我我”即出于此典。 三是周札。东晋年间,右将军周札一家五人封侯,身居要职。势力的发展,遭到权倾天下的王敦的猜忌。于是,王敦悄悄联合江南的士族共同讨伐周札。等周札得到消息,已是,仓促间准备率领几百名部下出城迎敌。网络配图 在周札的库房中,存有一批打造精良的兵器,手下都劝他赶紧拿出来装备士兵,让人的是,周札竟然舍不得,遂将劣质兵器分发给士兵。见周札在生死存亡的关头依然如此吝啬,士卒也没有为他卖命的决心,结果在敌军的冲击下溃不成军,周札遂被杀。 这个因吝啬而送命的周札,其父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曾斩蛟伏虎的周处,他是周处的第三个儿子。 四是。时的武陵王萧纪,是的第八子,少得父宠,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按说不应该把钱财当作一回事,可他偏偏极其吝啬,每一个小钱他都要算计。 萧纪颇有武略,南开宁州、越隽,西通资陵、吐谷浑,内劝农桑,外通商贾,财用丰饶,器甲殷积,本可以成其霸业,但就因为这个吝啬的小毛病,却最后使他“出师未捷身先死”。 史载,萧纪曾率军攻打江陵,他熔金成饼,100个金饼一篮,装了100多篮,高高挂起,而银子则是金子的五六倍之多,还有各种绫罗绸缎,不计其数,以此激励将士英勇杀敌,但这位吝啬鬼只不过是让大家饱饱眼福而已,每战结束从不论功行赏。军心大乱,叛逃者,在很短的时间内两岸十四城俱降,萧纪兵败如山倒,自己也在乱军中死于非命。 五是元宗逵。明·谢肇淛《五杂俎》记载:时有个元宗逵,官为果州司马。他家有个婢女死了,就吩咐值班的管家说:“我家的老婢女死了,她在我家听使唤有年头了,应该为她找一口棺材入殓出殡。我初来乍到,家里穷得很,买不起新棺材,只要买到能用的就行。你也不必说是我家要买,就说是你们家要买就行了。”管家出门把元宗逵的这番话说给大家听,一州人都在笑话这位司马太小气,都把他的这番话作为茶余饭后的笑料。 《大唐新语》对此事也有记载:唐元宗逵为果州司马,有婢死,处分直典云:“逵家老婢死,驱使来久,为觅一棺木殡之。逵初到家贫,不能买得新者,但得一经用者,充事即得。亦不须道逵买,云君家自有须。”直典出门说之,一州以为口实。 六是郑仁凯。《朝野佥载》记载:仁凯为密州刺史,有小奴告以履穿。凯曰:“阿翁为汝经营鞋。”有顷,门夫着新鞋者至,凯厅前树上有鴷(啄木鸟)窠,遗门夫上树取其子。门夫脱鞋而缘之,凯令奴着鞋而去。门夫竟至徒跣。凯有德色。网络配图 这个身为密州刺史的郑仁凯真是惜钱如命,且很搞笑。他家中有个小厮,央求他给买一双鞋,郑仁凯说:“这事好办,我为你找一双鞋来。”不一会,门夫穿着鞋进来,郑仁凯故意支使门夫爬到树上掏鸟窝。门夫脱了鞋爬上树,郑仁凯就偷偷让小厮把门夫的鞋穿走。等到门夫下树,遍寻鞋子无着,只得打赤脚走了。郑仁凯竟然为此非常得意。 七是。五代时期的大词人韦庄,名满天下。而他的吝啬,也与他的词一样著名。韦庄每次做饭,下多少米都有固定的分量;做饭烧的柴,也要事先称好;若是吃烤肉,哪怕是少了一片他都会知晓。韦庄有个儿子,八岁时夭折了,入葬时,妻子为孩子穿上生前的衣服,却被韦庄剥了下来,只是以孩子原来睡的旧草席包裹着埋了。而且掩埋之后,韦庄还把草席带了回来…… 八是张允。五代的后汉时期,吏部侍郎张允也以吝啬而出名。就算是自己的妻子,张允也不会多给她一文钱。他害怕妻子偷偷地拿他的钱用,就把各种钥匙都别在腰间,走起路来叮叮当当乱响,乍一听像是个身上挂了很多耳环首饰的女人。兵变后,张允躲到一个破庙里勉强逃了性命,可是却让兵丁把他的钥匙一股脑全给抢了去,等他回到家里一看,早已被抢劫一空,张允心如刀绞,哇地一声,鲜血狂喷,不到半日,竟一命归阴。 九是李越。宋,陈元靓《事林广记》记载:李越归明人,作蔡州上蔡县令。李越性情很是小气,处事多让人不好理解。他们家一年到头很少吃肉,每到腊月初八祭祀祖先的时候,就派采购人员到肉行里借熟肉一斤回来放在盆中,再用几个碟子盛钱数文,就这样来祭祀祖先。并祷告说:“酒是我用作官的钱买来的,清醇可爱;肉是我从肉行里借来的,新香可吃;因为事忙没来得及买果子,就用钱权当果子吧。”等祭祀完毕,就拿着肉招呼采购人员说:“快还到肉行里去吧。”人们都笑话他太吝啬了。 十是汤斌。年间,江宁巡抚汤斌被尊为“理学名臣”,是当时程朱学派思想的代表人物。汤斌一生以清苦的生活,其为人之吝啬十分出名。据有关文献记载,这位老先生有一天,查看家中账本,发现上面开了一只鸡蛋,顿时大怒:“我来到苏州还从来没有吃过鸡蛋,到底是谁买的?”下人答说是公子。他便把儿子招来,罚跪在庭下,数落道:“你以为苏州的鸡蛋与河南是一样的价钱?你想吃鸡蛋,就回河南老家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