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年,当日本人首次乘坐咸临号抵达美国后,大开眼界,新鲜事物目不暇接。
舰长专门买了一把黑色洋伞作为纪念,船员们好奇地围观,因为在日本使用的都是木伞,从来没有这样的东西。

舰长说:“我把这把伞带回国内,撑着伞在街头风光一番,你们说好不好?”立即有人提醒道:“我看还是在官邸里自己玩赏吧。
您如果在街上招摇,一定会被浪人袭击!” 这种担心并不是多余的。
就在咸临号回国前半个月,一个雪花飞舞的早晨,主张和外国通商的幕府宰相井伊直弼在江户城樱田门外被浪人暗杀。
“樱田门事变”宣告日本“爱国贼”们抵抗对外开放的行动达到高潮。
“樱田门事变”剧照 数千年来,东方国家自成一体。
但是到了19世纪中叶,西方人闯入进来,各种冲突在所难免。
虽然日本政府并没有像满清政府那样拒绝开放国门,而是和平地放弃锁国政策。
但是门户初开之时,一些日本人认为外国人充满晦气污秽,不愿意让他们踏上本国的土地。
在自认为社会精英的武士阶层中,这种思想并不少见,尤其是那些腰插双刀的年轻下层武士,许多都是“爱国愤青”,视外国人如寇仇。
特别是在通商口岸,很快就掀起了“愤青们”大肆刺杀外国人的风潮。
1858年8月,俄国见习官和水兵在横滨登陆购买粮食,遭到武士的袭击,2死1伤。
这是日本国门开放之后发生的第一起刺杀外国人的事件。
3个月后,在法国领事馆工作的中国人因穿西服而被误为西洋人遭到杀害。
1860年1月,在英国总领事馆当翻译的日本人遭到刺杀。
2月,荷兰两名船长也被杀害。
幕府虽然尽全力搜捕犯人,但奇怪的是,杀人凶手一个也没有抓获。
这进一步助长了暗杀之风。

“樱田门事变”之后,排外风气更加高涨。
在外国人看来,这个东方国家充满了暴力和恐怖。
1861年初,一位美国翻译被杀;6月,英国公使馆遭武士袭击。
1862年6月,英国水兵被杀伤;9月又发生了“生麦事件”,一位骑马的英国人无意间冲撞了一个藩主的队伍,被藩主的武士当场砍死。
“生麦事件”酿成极大的危机,一度将日本推向战争的边缘。
最后幕府不得不赔偿巨款,才消弥了一场灾难。
日本“爱国贼”的暗杀行为不都是自发的,也受到了来自高层的煽动和纵容。
当时的孝明天皇非常反对与外国通商,他听说幕府赔偿“生麦事件”后十分震怒,下诏说:“纵使皇国一端化为焦土,亦绝不愿开港交易。
”这种典型的“愤青”言论,更加激励了日本“爱国贼”的排外行为。
随着仇恨外国人的风气的蔓延,与外国人打交道的日本人也成为仇恨对象。
腰插武士刀的浪人们充斥街头,四处寻找“卖国贼”。
在他们看来,凡是与外国沾边的人都有卖国嫌疑。
与外国人做贸易的商人关起了门,讲西方学问的洋学者的处境越来越危险,随时都要注意自己的安全。
因为在自诩为爱国者的浪人们的眼中,那些读外国书、喜欢谈论欧美文化制度的人,当然都是欺瞒世人、崇洋媚外的卖国贼,人人得而诛之。
在排外之时,仇视的学者,似乎并非日本所独有的现象。
这一方面固然说明了那些高举爱国旗帜者们的愚蠢和非理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他们的卑怯。
他们不敢向那些掌权者叫板,正如鲁迅所说,“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以此表明自己的爱国勇气。
一位受聘于幕府的翻译官,无意中提到外国事物,被青年武士提到追杀,跳进冰冷的护城河中才幸免于难。

另一位翻译官的家被浪人破门而出,他从后门匆忙逃出,才捡回一条老命。
在江户开私塾传授西学的福泽谕吉备感恐惧。
因为他知道,面对这些凶残乖戾的“爱国贼”,无论如何退避都无法让他们满足,只有丢掉洋书,向他们低头道歉,与他们一起高唱攘夷论高调,甚至比他们更激进地提刀追杀洋学者才能让他们满意。
福泽谕吉 福泽谕吉无法终止自己的思想,只能谨言慎行。
在身份立场不明的人面前,他绝不谈论时事。
他家中的棉被橱内的地板特意设计成可掀式,以防遭人暗杀时可以从地板下逃走。
在长达十二三年的时间里,福泽晚上从不外出,而是安心从事翻译工作过。
不得不外出旅行,就编一个假名,行李上也不敢写“福泽”两字,以。
他后来回忆自嘲道,“那样子就好像逃亡者避人耳目,或宛如小偷四处逃窜一般。
” 日本“爱国贼”的要求是,废除日本已经签署的通商条约,将外国人永远驱逐出日本。
这显然既不是近代意义上的民族运动,也不是近代意义上的救亡运动,只是盲目排外的社会破坏活动而已。
这些过激行为虽然阻碍了日本的开国改革,加剧了日本社会的动荡,却改变不了历史潮流。
“爱国愤青”们滥杀无辜的行为,逐渐遭到了世人的唾弃。
国民越来越认识到,只有以开放的心态接受现代文明,融入现代文明,才是日本的出路。
在这种社会共识的推动下,日本开始,“爱国贼”们也消失了。
随机文章唐太宗生平简介清朝最衰皇帝是他!「3大剧变」全遇上还埋下亡国种子尼泊尔卢卡拉机场,唯一飞机不受控制的机场七/八/九/十/级地震威力有多大,12级地震直接震碎整个地球(吓尿)照兵马俑为什么不吉利,和兵马俑合影不吉利/秦始皇陪葬品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徐庶真的没有为一代奸雄曹操出谋划策过吗?他的真实才能如何
为何投靠? 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遂诣曹公。——《志》裴松之注引《魏略》 《》记载,徐庶投靠以后为刘备出谋划策多次打败曹操。曹操手下谋士献计软禁了徐庶的母亲,想让她劝说徐庶投靠曹操。徐母拒绝以后,又伪造徐母书信,诱骗徐庶离开刘备。临走之时,有感于刘备的知遇之恩,向刘备推荐了徐庶得知被骗以后,发势不为曹操设一谋。 然而在《三国志》中,徐庶投靠曹操是因为他的母亲被曹操追获,主动离开刘备去投靠曹操的,而且并非临走才推荐诸葛亮,早在跟随刘备之时就已经推荐了诸葛亮。 魏国人才太多 至黄初中,韬仕历郡守、典农校尉,福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逮大和中,诸葛亮出陇右,闻元直、广元仕财如此,叹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 ——《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 公元228年,诸葛亮发动北伐,出击陇右,听说好友石韬的官位只不过是郡守、典农校尉,徐庶的官位只不过是右中郎将、御史中丞,感叹道:“魏国难道是谋士太多了么!为什么不重用他们两人呢?”蜀汉人口只有魏国的五分之一,假如人才分布比例是均匀的,魏国人才出现的几率是蜀汉的五倍,人才自然远远多于蜀汉。曹魏有谋士,,,刘晔,,蒋济,董昭,程昱,,等等。能力与徐庶相当的人比比皆是。以徐庶的才能,如果投靠刘备,或许能够得到重用。但是跟随曹操,就只能做御史中丞了。而且当徐庶投靠曹操之时,曹操已经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剑指荆州,徐庶已经没有多少表现的机会了,而且他的阵营已经有不少谋士了,自然不差他一个,论资历,也远远比不上早年跟随曹操的谋士。而徐庶跟随刘备之时,刘备恰逢颠沛流离客居荆州之时,手下根本没有像样的谋士,徐庶自然得到刘备重用了。 徐庶的真实能力存疑 亮在荆州,以建安初与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学,三人务於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而谓三人曰:‘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三国志》裴松之注引《魏略》 在《三国演义》中,徐庶的不失为一代奇才。跟随刘备以后,破八门金锁阵,献计夺取樊城,玩弄曹军于鼓掌之中。离开刘备跟随曹操以后,又在识破的“连环计”。然而徐庶在《三国志》中,却只有三次记载: 第一次是徐庶早年曾为朋友杀人,之后弃武从文。 第二次是徐庶投奔刘备以后,推荐诸葛亮。 第三次是徐庶因为母亲被曹操追获,离开刘备投靠曹操。 这仅仅这几次记载并没有说徐庶有用过任何谋略,甚至翻遍史书,都找不到徐庶献计的任何记载。徐庶不为曹操献计,难道也不为刘备献计么? 就连徐庶的好友诸葛亮,评价徐庶也只是说,你可以去当刺史郡守。而诸葛亮本人可是自比、的人物呀,可见在诸葛亮心中,徐庶的才能是远远比不上他的,诸葛亮“观其大略”,徐庶却是和普通人一样“务於精熟”这境界差距也是明显的。 徐庶的出身问题 虽然曹操提出“唯才是举”,主张不拘一格任用人才。但是曹操这个举措不过,到了魏文帝时期,魏国的用人举措已经从“唯才是举”改成了“”。“九品中正制”推行以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出身低微的徐庶,自然不会受到重用了。“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只不过是美丽的故事。 随机文章秦始皇陵墓迷团土星为什么恐怖?夏季温度仅-140℃(29年公转一次)NASA和spacex火星计划对比,NASA将在2033年实现人类登陆火星无限猴子定理是什么意思,无限的猴子加无限的时间将称霸地球盘点世界诺贝尔奖国家排名,美国356人的获得者夺得第一(意大利垫底)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谁是中国史上唯一的驸马状元?万寿公主驸马是哪位
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状元是中国的特产,是中国古代制度诸多名词中最为炫耀的一个。自创立科举制度,并在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孙伏伽成为壬午科状元开始,至清末三十年(1904年)刘春霖成为甲辰科状元为止(次年太后即下诏停止科举),据不完全统计,1300年来史上共有592名文科状元和118名武科状元,合计710名。而在古代戏剧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殿试夺魁、状元及第而被招为东床驸马的诸多感人故事,如:京剧《铡美案》中,已经结婚并育有一双儿女的陈世美,赴京赶考高中状元,继而隐瞒婚史,与公主成婚,做了驸马爷;黄梅戏《女驸马》中,民女冯素贞为了解救丈夫,男扮女装冒夫名进京赶考,应试中魁,被强招为驸马;……可能是因为这些流传甚广的戏剧的影响,很多人会误认为驸马多为状元出身,而中了状元也就很有希望被招为的女婿,然而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实际上,据史籍记载考证,在这1300年间的多达710名文、武状元中,只有一位曾被招为驸马,他就是的郑颢同志。 郑颢,字奉正,唐朝的荥阳(今河南郑州境内)人,后落籍何清(今河南洛阳孟津),生年不详,卒于唐大中十四年(公元860年)。为时期的宰相郑絪的,是典型的官后代哟! 会昌二年(842),郑颢在唐朝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高中状元。登第后任右拾遗,诏授银青光禄大夫。四年之后,李忱继位,改元大中。李忱虽然贵为天子,但却是个科举迷(具体见拙作:谁是史上最迷恋科举制的皇帝?),不仅给自己另取了一个名字叫李道龙,还在文书上自题为“乡贡进士李道龙”,每遇到朝臣,总要问人家何时登第。若对方是进士出身,他则龙颜大悦,若不是进士出身,他则为之惋惜不已。 宣宗大中三年(公元849年),郑颢充翰林学士。宣宗为长女万寿公主招婿,宰相(同平章事)白敏中,他也就是大诗人的堂弟,就向宣宗李忱荐举生得俊秀的郑颢。唐宣宗既迷恋科举,又欣赏状元郑颢的才学,故而一定要将自己的女儿万寿公主嫁给郑颢。 郑颢对于这送上门的好事却很犯愁,因为一则他已经与名门望族订婚,其时已赴婚楚州(今江苏淮安市),将娶卢氏,并已行至郑州;二则唐朝的公主一直都有彪悍的传统,如的女儿,就是一代女强人,郑颢也担心自己取回来的是位难伺候的主儿。郑颢为此就想方设法推掉这门婚事,然而白敏中可能是收到了皇帝李忱的死命令,于是他便派遣快马,前往卢氏家里,追回了聘礼和堂贴。卢氏一家原本正在为与状元的联姻而大举庆祝,不料却遇到了这样的事,但也无可奈何,谁让横刀夺爱的是当朝天子的女儿呢。 最终郑颢迎娶了万寿公主,宣宗亲自为他们主持完婚仪式,拜郑颢为驸马都尉,又提为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婚后开始的一段时间内,万寿公主的表现还算谦逊,但皇家的傲气终究难改。某一天,郑颢的弟弟郑凯得了重病,全家上下都焦急万分,而万寿公主居然跑到慈恩寺看戏去了,对于小叔子的病情毫不关心,有失嫂子的礼节。后来皇帝李忱听说了这件事,专门训斥了万寿公主,说她有失体统。每次觐见之时,李忱还不忘训勉女儿:“无鄙夫家,无干时事。”要她不要干预朝政,重蹈太平公主和安乐公主的覆辙,也不要因为身份高贵而轻视夫家。受此训诫的万寿公主此后收敛了很多,与郑颢也算相处甚洽。 强扭的瓜不甜哟。郑颢娶了万寿公主,因带有被逼婚的意味,因一直怀念卢氏女,婚后两人的生活并不算幸福。但他不敢为此迁怒于岳丈皇帝大人,而是深恨白敏中,常拿白敏中出气,后常于宣宗面前告白敏中的状,并曾多次弹劾白敏中,幸亏李忱知道自己理亏,不以为然,压下了郑颢的奏章,白敏中才没有受到处罚。 唐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郑颢升任校检礼部尚书,又任河南尹(相当于现在的省长),次年因病去世。郑颢的轶事在《》、《新唐书》和《幽闲鼓吹》等书中均有提及。郑颢善于选拔人才,于礼部任上,曾两主礼试,处事公允。这位中国史上有据可查的唯一的“驸马状元”为政还是清明公道、得人称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