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曾参与审阅《四库全书》,这位汪中究竟是一位怎么样的人物?

时间:2025-03-05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修撰了中华文化巨库《四库全书》,有资格参与编修的人物均是当时在朝野颇有文望的学者和文人。

这样的恢宏巨著宣告编撰完成当然只是“第一部”,后期还需要有相应资格的文史大师来予以检阅审核。

清代奇才汪中就曾被邀请至镇江对《四库全书》底本进行审阅。

这位汪中究竟是一位怎样的人物? 汪中(1744—1794),字容甫,江苏江都人。

童年丧父,小时候家里颇为贫穷,全靠母亲制作布鞋维持生活。

由于没有资财去学校求学,读书蒙也都是由寡母教导。

14岁后汪中在书店做伙计,恰好给了少年汪中一个畅游书海的好机会。

汪中天赋非凡又后天努力,27岁时作《哀盐船文》,为当时大经学家杭世骏评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自此开始在学界小有名气。

清二十八年(1763年),汪中以《射雁赋》应试,在扬州府名列第一。

汪中原本希望一鼓作气在之路上走下去,不料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汪中乡试落第。

此后汪中再不参加科考,不求功名,潜心治学。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汪中举为拔贡生,开始为官府服务,还在南京协助编纂了《南巡盛典》。

由于汪中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文坛声望,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汪中应邀至镇江文宗阁检校《四库全书》。

四年后,汪中又扶病前往杭州文澜阁检校《四库全书》。

由于汪中早年家贫,身体并不健壮,又在研究学问的过程中劳心劳力,以致于有了类似于今天医学所说“神经衰弱”的症状,稍有像更鼓、鸡犬声这样大一点的声响,汪中就会心跳加速,夜不成寐。

而检阅《四库全书》需要查阅古今、融汇百家的学术功底,更需要超乎常人的健康身体支撑。

所需的精力与体力绝非一般人所能想象,汪中的身体原本就不好,此时已经是油尽灯枯,1794年冬,汪中卒于西湖葛岭园僧舍。

汪中敬仰佩服顾炎武,崇尚“经世致用”之学。

在哲学、史学、文学方面都有一定成就。

汪中所作骈文在学界声望较高,在清代骈文中公认为格调最高。

汪中史读书人,更是好书人,是当时著名的藏书家,据说其家中“多人间未见之书”。

汪中恃才傲物,认为全天下只有三个人读书读得通透:分别是刘台拱、王念他自己,不过,汪中自认为这三人中还是自己名列第一。

汪中的作品有《述学》 6卷、《广陵通典》10卷、《容甫遗诗》 6卷和《汪容甫文笺》传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曹魏到底是哪一位一牛人,曾识破诸葛亮的计谋?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海瑞曾上书大骂嘉靖帝王,为什么没被处死?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我们可以说,海瑞的官职是他骂骂出来的,同样也是因为他骂,才使他一生的事业达到了巅峰,这也是他一生事业的开始。海瑞在骂皇帝之前,只不过是户部主事,而这个官职也只是一个六品芝麻官。 假如海瑞没有骂皇帝这件事,那他一生能否得到升迁恐怕还很难说,因为他这个人十分正直,不会更不会趋炎附势,所以在那时的官场上是很难得到升迁的。而海瑞骂皇帝之后,却使他成了千古忠臣的典范,之后,海瑞更是官运亨通,一路高升,最后做到了南京都御史的高位,其实这都和骂皇帝积累的政治资本有很大关系。 为何海瑞上书大骂嘉靖皇帝,皇帝不但不恼火,还给海瑞升官那?其实海瑞上书骂嘉靖皇帝,这确实使嘉靖很恼火。按常情常理来说,嘉靖确实也应该杀掉海瑞,出口恶气,毕竟皇威不容挑衅,而且嘉靖身为一国之君确实也有这个实力。但嘉靖最终还是没有杀他,而且不但没有杀他,还给他高官厚禄。究其根本,应该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嘉靖不敢杀掉海瑞;第二个原因则是嘉靖不忍杀掉海瑞;而第三个原因是与当时明朝的政治形势有关系了。 我们先来说说嘉靖为何不敢杀掉嘉靖吧!据《海瑞传》记载,嘉靖皇帝看到海瑞的上书之后,,气的浑身直发抖。以手抵地。于是对说:“赶紧把他抓起来,别让他跑了。”这时,边上的太监对他说:“海瑞这个人是出了名的耿直,他知道冒犯皇上必然是死罪,所以他已经买好棺材,并与妻子诀别,在家待罪了。而且他家的仆人们也都逃走了,但他自己是不会跑的。” 嘉靖皇帝皇帝听到黄锦如此说,他才慢慢地平静下来,随即又重新读海瑞的奏表,而越读越觉得海瑞有才华,而且他所奏的都是为了大明江山的千秋万代。同时嘉靖大怒之时,对身边太监说的是将他抓起来,并没有说直接杀掉他。原因很简单,自开始,封建政治形成了以文人为核心的体制,臣子上书劝诫皇帝是在正常不过的了,皇帝要因为臣子就杀掉臣子,那这个皇上就会被天下人认为是昏君。 当然了如果臣子的上书真的触怒了皇帝,那皇帝也是可以对上书大臣进行惩罚的,但直接杀头是不符合律法规定的,因此这是嘉靖所顾虑的。 其次,如果嘉靖想要杀掉海瑞,必然要向天下公布海瑞的错误,那海瑞的上书内容,必然公之于众,而海瑞上书中所说的都是事实。这一点,嘉靖皇帝自己很清楚,如果此书向天下公布,那无疑让天下人都明白,嘉靖就是无道的昏君。这就是嘉靖不敢杀海瑞的第一个原因,他怕杀了海瑞这个忠臣之后,会留下千古骂名,而遗臭万年是嘉靖万万不想得到的。 我们上面说的是嘉靖不敢杀海瑞,下面我们说说他为何不忍杀海瑞。嘉靖为什么会对海瑞产生不忍之心,因为嘉靖虽然是一个比较任性的君主,但他不是傻子皇帝。他能从海瑞的上书中,感受到海瑞的拳拳报国之心。据《明史》记载,当黄锦告诉嘉靖,海瑞不会逃跑的时候,嘉靖默然,少顷复取读之,为感动太息。 嘉靖为何会因为一篇骂自己的上书而太息呢?其实看看这篇奏书的内容我们就可以知道,海瑞骂嘉靖的关键内容就是嘉靖热衷修道,而荒废朝政,以至于造成国家混乱,百姓流离失所,奏折中所有的事,都与此相关。但海瑞虽然一直在指责嘉靖,但并不是一味的谩骂,也没有把天下混乱的责任全推给嘉靖,而是从儒家伦理道德中,给嘉靖找台阶下,同时他认为嘉靖一定可以改过自新,并成为一代明君。 海瑞在骂皇帝的同时,也把满朝的文武大臣都骂了,他认为皇帝犯的错误,都是你们做臣子不劝阻造成的。而这个观点,让嘉靖看之后恼怒之余,又产生很畅快的感觉,所以这就是嘉靖不忍杀海瑞的原因。 说完了嘉靖为何不忍杀海瑞,我们再来说说明朝当时的政治形势是什么样的,为何在当时的政治情况下嘉靖不能杀海瑞? 嘉靖晚年的时候,明朝的政治是比较混乱的。而这个混乱的局面完全是嘉靖当时沉迷于修道造成的。政治的长期混乱,必然会使很多清官产生改变现状的想法。而这种想法的产生,导致了明朝后来的隆万改革。隆万改革从下台开始,一直到到十年去世结束。这段时间,是晚明政治比较清明的时期。 在嘉靖统治的混乱时期,很多人都想出来改变局面,像高拱,张居正等人就都想挽大厦于将倾,只不过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下手。这时候,一个不知死活的海瑞出来向造成政治混乱局面的第一责任人嘉靖“开炮”,这正是高拱、张居正乐意见到的,所以他们都会想方设法的保住海瑞的命。嘉靖皇帝当然清楚手下大臣心里是怎么想的,所以他不但没有处罚海瑞,还给他升官,他如此做也是想向所有大臣表明自己有改过的意愿。 除了以上三点原因,还有人说嘉靖不杀海瑞,是因为他觉得海瑞是个人才,嘉靖皇帝想把他留给后代使用。但这种说法笔者并不认同,因为海瑞的能力还达不到托孤大臣的水准。其实海瑞身上最重要的品质是廉洁和忠诚,嘉靖也正是看中了海瑞身上这些良好的品质才会给他升官。 不管怎么样,海瑞一生的事业,都从骂皇帝开始,有人说海瑞运气好,骂了皇帝不但没死,反而得到升迁的机会。但殊不知,骂皇帝是有可能付出生命代价的,而海瑞如此做不为别的,他只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为了天下的百姓,海瑞才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古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