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司马衷:不仅不傻,还有情有义!

时间:2025-03-22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还不知道有名的傻子,其实他不仅不傻,还有情有义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说到司马衷,相信很多朋友的第一反应就是傻子。

关于他犯傻的故事,可能很多朋友都听说过,一个是青蛙叫是为公还是为私,另一个故事是他说为什么不给难民吃肉粥。

然而就这样一个脑回路清奇的人,居然还当上了皇帝,这在千年之后,还总是让人拿出来。

除此之外,他的父亲也要被拿出来嘲笑一番。

毕竟,司马炎作为开国君主,那能力方面自然不用多说,不难这么建立一个新的朝代,然而他在自己众多的儿子中,居然选出了一个傻子来当皇帝,要不是闹笑话吗? 的确,从这两个故事来看,司马衷确实是没有一点皇帝的样子,就好像是生活另外一个世界的人,对世间的事务一概不通。

但其实矛盾也就出来了,司马炎真的就这么没有眼力吗?他作为一代君主,难道不想让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延续下去吗?况且他有二十多个儿子,怎么就偏偏选了司马衷呢? 要知道,若是寻常人家出了一个傻儿子,好吃好喝的养着也不会出什么差错。

但是司马家可是天家。

让一个傻子来当皇帝?这不是在为自己的儿子挖坑吗?大家都知道,对于皇位但凡是个有野心的人,都想登上那个位子,去号令天下,去过上纸醉金迷的生活。

而这样的人恐怕还不在少数。

若是在皇帝位子上的人不能服众,是个傻子,那么一些有野心的臣子,怎么会不蠢蠢欲动呢?司马炎将皇位传给司马衷,岂不是害了他吗? 可能有朋友说,是因为司马炎在乎父子之情,司马衷毕竟是他的儿子。

这就更加奇怪了,我们先不说司马炎儿子众多,他对儿子的喜爱,必定不可能会像当代人对自己孩子喜爱那么多。

另外,司马炎是皇帝,他到底是更爱江山还是更爱儿子,这答案显而易见吧。

要是把皇位传给了一个傻子,恐怕司马炎也能想到司马衷的下场肯定是相当悲惨的吧。

既然如此,他要是真的爱儿子,又怎么会这样做呢?把江山交给有能力的人,然后确保自己的傻儿子一辈子荣华富贵岂不是更加稳妥吗? 此外,人们认为司马衷是傻子,多数都是因为那两个无法考证的故事。

食肉糜与青蛙叫都不是当时记录下来的内容,很有可能是后人为了贬低司马衷而故意杜撰出来的笑话。

但是,退一步说,就算事情属实,但又有哪个人没犯过糊涂事呢?所以,小编想说的是,司马衷极有可能并不是一个傻子,而他只是不适合当皇帝罢了。

相传司马炎也考过这个儿子。

司马炎给了他一个大臣呈上来的事件,在规定时间内,让司马衷来看看这件事怎么解决,并给出自己的建议。

司马衷作为太子,一直以来过的都是养尊处优的生活,接触的也全是皇宫里面的人,别人因为他的身份,谁不是对他极度尊敬。

这样的司马衷,怎么可能了解皇宫外的人间疾苦,那也自然不能做出什么定夺了。

由此司马炎的考验是由书信方式呈交的,于是他的老婆贾后就让一个思维清晰的帮他作答。

虽说太监也没有什么从政的经验,但司马炎主要还是想看看自己的儿子,是否真的有着智力上的问题。

而太监草拟的答案思路清晰,这样自然就通过了司马炎的考验。

其实这样的事情也不少,甚至连都有这样的经历,但是谁会否认曹植的能力呢?人们都知道实践出真知,司马衷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不可能作答这样的问题。

所以说,这件事情不能判断他是傻子。

其实,司马衷也是有情有义之人。

他即位之后,黄太子司马颖造反,他作为皇帝,不得不亲自上阵。

在一场战役中,司马衷的军队处于劣势,一时间被打的,很多人都只顾自己逃命,分散逃去,完全不管司马衷。

而司马衷本人作战经验也不足,当时还受伤了,这时候,只有一个人还顾着他,那就是嵇绍。

两人被抓之后,敌方的人要杀掉嵇绍,司马衷连忙阻拦,对敌人说:“这是我的身边人,你们不要杀他。

”但是敌军说皇太子的意思是只能留下司马衷一个活口,于是便把嵇绍给杀了,而嵇绍因为就在司马衷旁边,所以他的血溅到了司马衷的龙袍上。

之后敌军打算给司马衷更衣,但是司马衷说这上面有嵇绍的血,不能洗。

这一方面是司马衷对嵇绍的纪念,另一方面,更是他对敌人的对抗。

他自己自然知道被俘之后没什么好下场,但是他自己保存着自己作为天子尊严,与敌人抵抗到底。

所以说,从以上种种事情上来看,司马衷并非是个傻子,只是他的能力不够,不能胜任皇帝这个位置。

而主要的原因便是在此前对于政治接触的太少,历练太少,以至于当轮到自己执政的时候便一无所知。

这和司马炎教子无方也脱不了联系。

毕竟司马衷没有参与过政事,也没有出皇宫微服私访过,他根本就不了解这个世界,那又怎么能体会人民的苦难呢?一辈生活在权力斗争之中的人,本身就自身难保,他又该怎么让自己不“傻”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三姓家奴吕布比赵云强的 不仅是战斗力还有霸业雄心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趣闻:周处能文能武不仅是勇士文笔竟也不赖

末期和西晋时期的周处,是一位家喻户晓的勇士,既是武艺上的勇士,也是勇于改过的勇士。周处,字子隐。义兴阳羡(今江苏宜兴)人,鄱阳太守周鲂之子。周处年少时纵情肆欲,为祸乡里,为了改过自新去找名人陆机、陆云,后来回头,改过自新,功业更胜乃父,留下“周处除三害”的传说。关于周处除三害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很广,其真实性到底有多大呢?在史书《》当中确实有记录,周处除掉了南山猛虎和长桥蛟龙,最后又改掉自己的坏毛病,变得谦逊好学,成为国家的栋梁人才。网络配图 关于斩杀南山猛虎和水中蛟龙这个传说,在记录周处生平事迹的《平西将军周府君碑》里没有提及,只是模糊地提到周处年少时在民间名声不怎么样,“膂力绝于天下,妙气挺于人间……纵情寡偶,俗弊不欣。乡曲诬其害名,改节播其声誉”。主要原因似乎是周处过于优秀,不太合群,或者被人羡慕嫉妒恨,因此其名声不好似乎有部分是因为被诬陷所致。当然,既然是碑文,也可能要为贤者讳,生前曾经有过的不堪往事也就不提了。至于杀猛虎和蛟龙的可能性有多大,也不得而知。不过三国前后,中国出了一些不可复制的猛人,在后世都不再有,诸如、、、、、和等,一出手就是秒杀,周处的杀虎杀龙好像也不稀奇。 周处的改过主要表现在努力学习上,那他学习的成果如何呢?周处其实也是一位学者,是有著作的,《平西将军周府君碑》说他“君著《默语》三十篇及《风土记》,并撰《吴书》焉”,《晋书》也提到这一点,证明周处确实不是一介武夫,而是一名学者。《风土》是讲述地方的著作,涉及到、重阳、等节日的来源和过节的具体情形,这些似乎和周处威猛勇悍的形象搭不上边,但偏偏就是周处写的。而且人家还是史学家,著有史书《吴书》,记录了三国时期东吴的历史。据此也有人怀疑周处根本就没跟陆机、陆云学习过,因为如果要等到除三害之后再跟两位陆老师学习的话,周处恐怕已来不及成为一位大学者。网络配图 周处除了文武双全,还能言善辩,他本来是东吴的臣子,公元280年,东吴灭亡,西晋平定江东,周处他们因此进入西晋,成为大臣。北边的将军王浑带兵进入建康城,在东吴的宫殿里举行盛大宴会,高兴之余,忘不了羞辱东吴一番,就借着酒气说:“诸人亡国之余,得无戚乎?”你们东吴亡国了,你们这帮亡国之人应该很伤心吧。 东吴的人比蜀国有骨气,敢当面顶撞,周处则敢当面回击王浑,他说:“汉末分崩,三方鼎立,魏灭于前,吴亡于后,亡国之戚,岂惟一人!”末年以来,天下分崩,三国鼎立,魏国先灭亡,吴国在魏国之后才灭亡,这么多政权覆灭,应该为亡国伤心的,也不只是我们东吴的人吧。这句话完全戳中了要害,因为西晋是由魏国而来的,你王浑原来是魏国过来的人,不也是亡国之余吗?网络配图 这番话既不失气节,又不违史实,而且如果对三国西晋的历史没有整体的把握是讲不出来的。得意洋洋的王浑一听这话,顿时羞愧得说不出话来,气焰一下子被打下去了。此事可见周处的危机公关能力非同一般。 周处此人很硬气,后来以孤军与十倍于己的敌军作战,明知寡不敌众还是坚决不撤退,最后战死沙场。他在江东的人气很高,一直到时期,江南的老百姓来到他的庙宇前,都流连不忍离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