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狄仁杰破获唐朝“同窗投毒案”:杀人凶手竟是银环蛇

时间:2025-03-23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也曾发生过类似的同窗投毒案,最后被断案高手破获,揪出真正的元凶。

复旦大学研究生投毒案因罪犯被执行死刑,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焦点。

医学院研究生林森浩因为生活琐事对同窗黄洋不满,逐渐怀恨在心,于两年前将剧毒化合物投入饮水机毒杀之。

唐朝也曾发生过类似的同窗投毒案,最后被断案高手狄仁杰破获,揪出真正的元凶。

新媳妇七窍流血暴毙,家人告同窗投毒 狄仁杰(630年-700年),并州太原城(今山西省太原市)南狄村人,应试明经科(唐代制中科目之一),从而步入仕途,曾经出为统帅,入为宰相,名播海内。

史书记载,仪凤年间(676年-679年),他为大理寺丞,一年之内断滞狱17000余人,没有一个的,一时朝野。

其实在他担任县、州衙门官员期间,也神机妙算,断狱如神,勘破疑案冤案无数。

这里讲的同窗投毒案,就是他早年担任幽州昌平旧县(今北京市昌平区城南街道)县令时审理的一桩奇案。

圣历元年(698年)的一天,狄仁杰忽听衙前一片哭声,许多人揪着一名20多岁的青年男子,后面跟着一哭天喊地的中年妇女,一起拥进门来。

狄仁杰见状,急令差役挡住众人,只许原告上堂。

原告是那中年妇人和一白发老者,中年妇女哭诉说:“小妇人李,丈夫早亡,只有一女李黎姑,今年19岁,前日嫁与本地举人华国祥之子华文俊为妻,未及三日,忽然死亡。

我去观看,只见我女儿浑身青肿,七窍流血,显然是他家谋害而死。

求青天老爷为民妇作主。

”网络配图 狄仁杰问老者可是华国祥? 回答说是。

狄仁杰说:“佳儿佳妇,本是人生乐事,为何娶媳三日即死?从实供来。

”华国祥地答:“我家乃诗礼之家,岂敢肆行凌虐。

儿子文俊是应试的童生,,夫妇和谐,何忍下此毒手!只因前日佳期,宾朋盈门,晚间有许多少年亲友闹新房,其中有一人叫胡作宾,也是县学生员,与小儿同窗契友,最爱嬉戏。

他见儿媳有几分姿色,顿生妒忌之心,品头论足,闹个不停。

我见夜深更转,恐误佳期,便请他们到书房饮酒,众人皆肯,唯独胡作宾不肯。

我说了他几句,他便恼羞成怒,恶毒地说:‘取闹新房,金吾不禁。

你这老头,如此可气,三朝内定叫你知我利害。

’我当时只当戏言,没有在意,孰料他心胸窄狭,昨日复行请酒,不知怎么他竟把毒药放在新房茶壶内。

昨晚文俊在外面陪酒,幸未饮用,媳妇不知何时饮茶,三更时腹痛异常,请医救治,已来不及了,未及四更便一命呜呼。

可怜一位的媳妇,竟被恶徒害死,务求大人为小民申冤。

” 狄仁杰命将胡作宾传上堂来,要他从实招供。

胡作宾拜伏在地,含泪回道:“大人请息,容生员细讲。

前日闹房之事,生员取笑,实为过分,但当时在场者不下三四十人,华国祥摆出一副长辈面孔,独独当众呵责于我,弄得生员一时颇为尴尬,于是说了句不知轻重的话,教他三日之内防备,这乃发窘之时的失态言语,纯属戏言,岂能当真。

既然次日华国祥又设宴相请,即使有隙,也已,岂能为此干出谋害人命勾当? 生员知书达理,岂不知国法昭彰,,况家中还有妻儿老母,需靠我教书度日,我不为己想,也要为他们着想。

即使我有妒忌之心,也只会想方设法谋占她,怎会将她毒死? 求大人明察。

” 胡作宾话音刚落,只见一个四五十岁的妇人上堂喊冤,原来她是胡作宾之母胡,多年孀居抚养儿子,今儿因一句戏言而遭飞来横祸,她生怕独生子堂上受苦,故来喊冤求情。

狄仁杰见无证据,只凭原告一面之词,难以定案,便命将胡作宾押在牢中,等勘察了现场再行审问。

狄仁杰令人把死者李黎姑的伴姑高唤来,伴姑见到狄仁杰便跪倒在地,向狄仁杰请安。

狄仁杰问她:“你便是伴姑吗? 是李府陪嫁过来还是华家仆妇? 连日新房里面出入人多,你为何不小心照应呢?” 伴姑低头禀道:“老奴从小蒙厚爱,留养在李家,作为婢女,后来嫁与高起为妻。

我夫妻两人皆在李家为役,小姐李黎姑是我从小带大的。

近来小姐出嫁。

夫人见老奴是个旧仆,特命前来为伴,不料前晚竟出了这祸事。

小姐死因不明,叩求大老爷将胡作宾拷问。

”网络配图 狄仁杰最初怀疑李黎姑的死是伴姑暗中加害所致,所以提审伴姑。

此时听她所说,乃是李家的旧仆人,而且小姐李黎姑是由她从小带大的,断无毒害之理,心里反没了主意。

毫无头绪,偶获灵感 狄仁杰从华家回衙后,,一连数日想不出破案的办法,华国祥以为狄仁杰有意开脱胡作宾,故意拖延不想结案,便闯入县衙当面质问狄仁杰,搞得不欢而散。

这天狄仁杰独自一人在堂上苦思,分析案情,家人送来一杯茶,狄仁杰掀开盖子,只见几点黑沫浮在茶水之上。

狄仁杰责怪家人不用洁净水烹煮,家人回答说:“此事与茶夫无涉,可能是泡茶时屋上檐口飘下的灰尘落在里面,当时未看清楚,以致如此。

” 狄仁杰一听此话,猛然醒悟,便传来华家伴姑高陈氏,问道:“你家新房那壶茶的茶水,是外面茶坊中买来的,还是在家中烹烧的。

” 回答是自家烧煮的。

狄仁杰又问在何处烧水,回答说在厨房下首闲屋内。

毒物难辨, 次日,狄仁杰来到华国祥家,详细询问了华文俊、伴姑、仆人等相关人员,了解了案发经过,众人异口同声认为胡作宾作案嫌疑最大。

狄仁杰指出几点疑点,竟被华国祥视为为胡作宾开脱,心中很不高兴。

狄仁杰见众人虽怀疑胡作宾投毒,但却无一人亲眼看见他进入新房,遂怀疑华家其他人有可能投毒。

经过调查,排除了那日进出新房的华家之人投毒的可能,只好待验尸后再说。

狄仁杰命人将新房中的茶壶拿来,倒了一杯茶,果见颜色,如同糖水一样,有阵阵腥气发出。

命人拿出食物,将茶水倒入,然后牵一条狗来吃食物,那狗食后也一命呜呼。

走到停放尸体的床前,只见死者青肿,口中流血,显见是毒物所致。

狄仁杰见情况已经清楚,征得家属同意后,让他们具结免验,将尸体早日收殓。

狄仁杰心想此案系投毒案无疑,然自古以来投毒者无非是用砒霜之类,纵然可以使人七窍流血,立时毙命,但却无如此大的腥秽之气,显见另有别故。

现场模拟,元凶现形 次日,狄仁杰便装只带两名差役及马荣、乔泰,步行到华家。

一进入厅中,便命华国祥将烧茶的仆妇唤来问话。

据此人说那日烧水的炉子本在屋内,伴姑来取开水,因炉上开水已尽,她便把炉子挪到檐口之下,添炭加水,又烧了一壶,只用了一半泡茶,另半壶水放在院中添加冷水时,不慎绊倒泼于地下。

其他事项一概不知。

狄仁杰听了此话,便要华国祥随他一同到厨下察看。

只见那厨房已破旧不堪,瓦木已多半朽坏,狄仁杰让伴姑指出那日放炉子的地点,细心观察,见檐口已朽坏,椽子已闪落半截。

狄仁杰命伴姑将炉子放在原处,添火烧水,水开后泡茶,却又不饮,添水再烧,如此十余次。

忽然檐口落下几点灰泥,伴姑用手拂去,狄仁杰见状,喊她过去,说害你家小姐的毒物,顷刻便见了。

网络配图 众人不知他的意思,不敢开口,凝神屏气,只是两眼直直地向上张望。

果不然,只见火炉一股热烟直冲屋顶,一条白花花的东西被烟气熏得微微蠕动,终于伸出一个蛇头,从口中流出一条浓涎来,正好滴入炉中。

那蛇头朝四下张望了一下,猛看见底下有许多人,连忙又缩了回去。

狄公转身望着华国祥,只见这位老举人仍然仰着一张木然的脸,呆呆地盯住那檐口,张开的嘴半天合不拢来。

狄公道:“看明白了吗?这就是谋害令媳的凶手。

尊处房屋历久失修,才生出这号毒物。

依我看,不如趁此将它拆毁,以免后患。

” 华国祥,听任狄公指挥。

狄公一声令下,众家人一齐动手,寻出钉耙锄头,几下子就把檐口的椽子、瓦片一股脑儿地捣将下来。

一条足足有三尺长的银环蛇由泥瓦中突然蹿出来,还不等它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就已被一把火叉夹住。

大伙呐喊着,纷纷围拢上来。

早有人提起锄头,朝那蛇头上狠狠一击。

那蛇扭动了几下身子,便不再动弹了。

狄仁杰破了此案,命人将李王氏接来,对她讲明其女儿的死因。

李王氏听后大哭,唯有叹息女儿李黎姑命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为什么大画家阎立本会成为狄仁杰的老师呢?原本发生了这样的事

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盛世,各个领域几乎都达到了中国古代的巅峰。在唐朝几百年的历史上,涌现出了很多名留青史的传奇人物,比如大诗人、大画家、“神探”等等,至今都有极大的知名度,影响极大。 在很多人印象中,破案和美术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但在《神探狄仁杰》中却不止一次提到“神探”狄仁杰就是大画家阎立本。而《神探狄仁杰》系列的很多设定是以历史为依据的,那么阎立本为什么会是狄仁杰的老师呢? 阎立本虽然是古代优秀的画家,但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最后当上了宰相。可惜的是,阎立本的绘画成就太过于突出,完全掩盖了他在政治上的成绩。阎立本自己一生也为这个苦恼,还因此不让自己的儿子学画画。 唐高宗永徽年间,阎立本有一次被任命为河南道黜陟使。黜陟使是唐朝中央派往地方的临时官职,主要工作是考察地方官吏的优劣,赏善罚恶,遇特殊事件有便宜之权。所以阎立本能当黜陟使也是朝廷对他政治才能的肯定。 在到达汴州(今河南开封)时,当地有个小吏举报汴州判佐违法,请阎立本立刻查处。阎立本便把这个汴州判佐找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汴州判佐不仅没有违法,还是位难得的好官,阎立本甚至称赞汴州判佐是“”。 这位汴州判佐就是大名鼎鼎的狄仁杰。不过这时的狄仁杰只有二十多岁,但阎立本却发现这个年轻人拥有不同寻常的品德与才干,将来必成大器。所以阎立本没有惩罚狄仁杰,反而推荐狄仁杰升任并州都督府法曹。 在阎立本这位“伯乐”的支持下,出身庶族但才华横溢的狄仁杰此后的仕途就比较顺利了,唐高宗时期便在朝廷中央任职。按照唐朝的官场规矩,狄仁杰算是阎立本的门生,大画家阎立本自然也就是“神探”狄仁杰的老师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唐朝时期的官职到底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狄仁杰身为阁老却只能官居三品呢

还不知道:阁老的为何只有三品官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其实(包括的武周王朝)宰相就是三品官。在这里介绍一下唐朝的宰相由哪些人组成吧。 唐朝为了遏制相权,将宰相权力一分为三,实行三省六部制。即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负责执行。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别负责各类事宜。三省长官同为宰相。 三省虽然并立,但官职品级却有不同。三省当中,尚书省的级别最高,长官尚书令正二品,副长官左右仆射从二品,下设六部二十四司,六部长官称尚书,正三品,副长官侍郎,正四品。而中书省长官中书令、门下省长官侍中都是三品。也就是说,尚书省随便出一个尚书都跟中书、门下省的长官平级,左右仆射更是高于二省长官,更不要说尚书令了。 但是,此后尚书令却是一直空缺的,因为唐太宗李世民曾担任尚书令一职,他做了,便无人再敢担任,于是,尚书省日常事务是由左右仆射负责。而由于尚书省长期没有正职长官,所以反而比中书门下二省矮了一截。这也算是一种互相制约。 正常程序,由中书省草拟诏书,经皇帝同意后发门下省,门下省审核后发尚书省执行。由于门下省对中书省草拟的诏书有批驳的权力,所以,一旦中书门下二省意见不统一,势必造成办事效率严重低下。所以,实行政事堂制度,由门下省长官侍中和中书省长官中书令事先对各类政务进行商议,达成意见一致。所以,政事堂才是唐代的政府决策机构,后来能入政事堂开会的人才会被称为“宰相”。 那政事堂会议会由哪些人参加呢?侍中和中书令是必然参会的,负责尚书省的左右仆射是不是参加视情况而定。如果皇帝觉得他们有资格参加,就会加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如果没有这个头衔,就没资格参会,只能负责执行,也就不能称作宰相,还有些官职低的大臣,如果皇帝觉得他们应该参与决策,会加授他们“同中书门下三品”,这样他们也算宰相。所以,唐代宰相数量并不统一。整个宰相班子由三品的中书令、侍中和被授予“同中书门下三品”的官员,及或许存在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左右仆射组成。 后来武则天将门下省改称鸾台,长官称纳言;将中书省改称凤阁,长官称内史,级别等都没有变化。狄仁杰曾先后担任地官(武则天改制后的户部)侍郎同平章事(等同宰相)、鸾台侍郎(门下省副长官)同平章事、纳言(门下省长官)、内史(中书省长官)。是不折不扣的宰相,三品。 最后说一下唐朝(包括武周)既然宰相才三品,那一二品都是些什么官呢?也有官职的。除了前面说过尚书令正二品、左右仆射从二品之外,一些荣誉官职(三公)如太师、太傅、太保、司徒、太尉、司空等都是正一品;开府仪同三司(享受三公待遇)、、太子太傅、等就是从一品,此外还有些一二品的武职将军。一般担任过宰相的人如果年纪大了退休了会授予一些一品荣誉官职,还有的就是死后追授了,比如狄仁杰死后就追授了正一品司空,活着的话不是很容易获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