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曹芳为啥被废?三国时唯一因失德被废黜的帝王

时间:2025-03-23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时期,烽火不断,政治动荡,能人频出,权臣跋扈,国与国之间攻伐不断,君臣之间的斗争也异常激烈。

在——权力——权臣的高端对决中,权力为中心,指针偏向谁,谁就掌握实权,谁就可以对对方生杀予夺。

因为没有斗过权臣,曹魏皇帝就被从皇位上赶下来,理由是失德。

皇帝失德,在历朝历代为数不多,在三国时期也仅此一例。

毕竟,话语权掌握在胜利者手中。

曹芳(232年—274年),之养子。

对于其来历,《》称“宫省事秘,莫有知其所由来者”,《春秋》曰“或云任城王楷子”,也就是说曹芳可能是曹叡堂兄弟曹楷的儿子。

魏明帝原本有三个儿子,但均幼年夭折,面临着绝嗣危机。

出于个人私心,魏明帝从宗室近支收养了两个孩子,长为曹询,封秦王;次为曹芳,封齐王。

二养子中,魏明帝偏爱曹芳,对其寄予厚望。

网络配图 景初三年(239年)正月,魏明帝身染重病,传位于曹芳,并让大将军、太尉共同辅政。

魏明帝如此安排后事,非常不妥,按史学家陈寿之论,“古者以天下为公,唯贤是与。

……若适嗣不继,则宜取旁亲明德,……明帝既不能然,情系私爱,抚养婴孩,传以大器,……终于……齐王替位”,让一个非亲生的年幼孩童接班,无威无望,难以服众,最终被做大做强的司废掉。

曹芳即位时只有八岁,无治国理政之才,名为是一国之君,但一切军国大事都交由曹爽、司马懿二辅臣处理,自己只是“亲临朝,听公卿奏事”(《三国志》),形同傀儡。

曹爽和司马懿,一个是宗族亲贵,一个是,起初尚能互敬互让,但时间一久,矛盾爆发。

曹爽占了上风之后,多树亲党,生活奢侈,淫乱宫廷,日夜酒歌,而老奸巨猾的司马懿则装病卖疯,韬光养晦,等待时机。

政局突变!正始十年(249年)正月,司马懿乘曹爽等人出城之际,率部将以迅雷之势控制京城,后将曹爽一干人诛灭。

司马懿发动政变,理由是曹爽“背弃顾命,败乱国典,内则僭拟,外专威权,……陛下但为寄坐,岂得久安!此非先帝诏陛下及臣升御床之本意也”(《三国志》),斥责曹爽不守辅臣本分,喧宾夺主,让曹芳居于客位,有名无实,跟其接受先帝临终顾命之时背道而驰。

司马懿历侍、、曹叡、曹芳,是资深元老,经此成功政变之后,在朝中越发,威望日盛,势力越来越大。

早在六年前,曹芳十二岁时就已经“加元服”,按理应归政皇帝,但曹爽没有放权。

而今,曹芳十八岁,已是成人,司马懿不但没有归政之意,反而让曹芳册命其“为丞相,增邑万户,群臣奏事不得称名,如汉故事”(《三国志》),他要学霍光那样一直把持朝政。

网络配图 死了曹爽,硬了司马懿。

平心而论,曹爽虽然聩庸无能,但他毕竟同族,手握军权,有他和司马懿制衡,曹芳心里还踏实些。

如今,曹爽已死,司马懿独掌大权,天平的指针偏向了,曹芳正式沦落为傀儡。

念及累受皇恩,特别是曹叡临终前对其有“御床握臂”(《》)之托,司马懿对曹芳还算优待;再者,吴蜀未平,霸业未竟,司马懿年事已高,没有时间和精力考虑。

司马懿死后,其长子司马师掌握曹魏实权,对曹芳可就不那么客气了。

司马师的无礼和霸道,让二十出头年纪的曹芳内心憋屈。

嘉平六年(254年)二月,曹芳与近臣密谋策划剥夺司马师大将军之职,结果流产。

九月,心腹劝曹芳借机杀掉,继而逼司马师卸任,但曹芳“暗劣”,内心不强大,结果“已书诏于前,帝惧,不敢发”(《资治通鉴》)。

司马师知道后,已有废黜曹芳之念。

身为皇帝,曹芳想掌握实权,图谋干掉臣下,名正言顺,是司马师虽然恼恨却摆不到桌面上的事;但实权和话语权毕竟掌握在司马师手中。

几天后,司马师奏请郭召开群臣会议,痛斥曹芳“荒淫无度,亵近倡优,不可以承天绪”(《资治通鉴》),并以“肆行昏淫,败人伦之□,乱男女之节,恭孝弥颓,凶德寖盛”(《三国志》)为由,也就是失德,将曹芳废黜,另立为皇帝。

曹魏政权的奠基者曹操生性多疑,发现司马懿“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且“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后,觉得司马懿父子三人内藏狼子野心。

后来,曹操梦见“三马同食一槽,甚恶焉”,提醒曹丕说“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不可不防。

曹丕及继任者曹叡不当回事,均对司马懿父子委以重任,结果曹操所梦“三马(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同食一槽(曹芳)”终成真。

网络配图 八岁登基,二十三岁被废,从幼君到傀儡,曹芳始终没有出头之日。

曹芳自身的凄凉遭际和不幸,也殃及到了他的女人们。

其第二任皇后,因为曹芳第一次密谋行事不周受到牵连,先是被废,后死于司马师之手。

曹芳被废后,他的贵妃作为见面礼,竟被慷慨地送给了投奔到魏国的东吴将领孙壹为妻,“魏以壹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封吴侯,以故主芳贵人邢氏妻之”(《三国志》)。

曹芳被废黜帝号后,搬出洛阳皇宫,仍为齐王,待遇如同诸侯王。

代魏称帝后,改封曹芳为邵陵县公,级别和待遇又降了一大格。

西晋泰始十年(274年),曹芳病逝,享年四十三岁,谥号厉公。

按古代谥法,杀戮无辜曰厉;暴虐无亲曰厉;愎狠无礼曰厉;扶邪违正曰厉;长舌阶祸曰厉。

平心而论,曹芳并非大奸大恶之人,死后却被篡权者加如此恶谥,可谓一代傀儡帝王之悲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被女色掏空了身子的明穆宗:为女色鞠躬尽瘁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千古奇才张居正一生力行改革,死后为什么会被抄家?

对一生力行改革,58岁死后被抄家,结局为何如此悲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张居正,一个在政治史上留下伟大痕迹的人物,擅于改革。在《明朝那些事》中,作者对他具有特殊的情感,特别是结局仿佛也在透露着对他的惋惜,张居正的结局是很悲惨的,被流放子孙后代惨死的惨死,饿死的饿死,自己也差点被鞭尸。其实在很多人看来这样的结局真的太可惜了,世间再无张居正。 张先生是个很清醒的人,自从他当官开始,他清楚地意识到自己以后的命运,他这一生的信仰,以及他悲惨的结局。他一生都在为明朝的改革所不断的努力,他一步一步使自己的官职变大,直至坐上的位置,当然在这其中也得罪了很多人,为了改革的目的达成,他也使了不少手段。毋庸置疑,他是一个成功的改革天才。 但是历史上都有哪些名臣能够善始善终的呢?他的出发点是好的,他这一生的至少让明朝多存活了十年,救人民于水火之中,但他的一生也充满着污点,为了达到目的甚至有些不择手段,为了掌握权力的核心,站在权力的制高点上,他不惜与李暧昧,甚至可以和称兄道弟,只为了自己的目的达成,他不在乎一切。 他曾经重用,但是后来发现海瑞这个人自视清高太过于正派,太过于正派的人总是放不下身段,终究不适合当官。为了改革,在当上官的第一天,他就告诫自己的家人,不要与高官重臣来往,更不要背地里讨论,什么光宗耀祖衣锦还乡,通通不是他想的,他只希望自己拼命一把,力挽狂澜。 他是特殊的,一切贪官的潜质他都有,却为了国家的百姓赔上自己的性命,不惜最后家破人亡,因为长时间操心国事,十年,张居正因病去世,享年58岁,死后被抄家,一直到天二年才恢复他的名誉,但他的确真正做到了在其位,谋其政,或许他不是个好人,但他绝对不是个坏人,在很多人看来他的功劳远远大过于他为了改革所犯下的那些错。 历史上也有很多好的大臣,可以说是忠臣,但是没有谁可以说这一辈子都活得清清白白,一点污点都没有的,要想实现自己的目标,不忘初心,肯定会得罪不少人,特别是改革这一目的,历史上有多少英雄豪杰败在了改革手上。一旦改革不成功,后果终将不堪设想,明明知道后果可能会失败,可能会败得很惨,依旧去尝试的人,那为什么不能称之其为英雄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