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蜀汉后期人才出现短缺 诸葛亮为什么还要杀马谡

时间:2025-03-24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对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蜀汉缺人才,诸葛亮为什么非要杀掉? 胜败乃兵家常事,吃了败仗不一定非得死,但自己作死就怨不得别人了。

诸葛亮安排马谡守街亭,同时还安排了另外一个武将高翔(一说高详)镇守列柳城,结果两个人都没有守住。

太和二年,蜀相诸葛亮出祁山,遣将军马谡至街亭,高详屯列柳城。

击谡,淮攻详营,皆破之。

马谡丢了街亭,高翔丢了列柳城。

马谡被杀,高翔却一点事没有,后来还当了一个杂号的大将军,得到玄乡侯的爵位。

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高翔还以都前部的身份跟随北伐。

这次北伐因连日大雨,运粮不继,并弄虚作假迫使北伐中断,高翔还和诸葛亮一起上书弹劾李严。

高翔在公元237年才去世,属于正常离世。

同样是兵败,为什么马谡必须得死,高翔却得到了幸免。

一方面马谡违背了诸葛亮的军令。

谡违亮节度,举动失宜,大为郃所破。

外出打仗,有个“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说法,马谡打仗有自己的想法,根据实际情况改变作原定策略也不是不允许,打了败仗也未必就必须死,如果有人求情,降个职也可能就过去了,毕竟蜀国太缺少人才了,马谡以往的表现也还算出彩。

但是,另外一个要命的因素让诸葛亮不得不杀掉这个自己器重的学生。

那就是马谡兵败之后,怕担责任,扔下自己士兵跑了。

这个秘辛在《襄阳记》向朗传中有记载: 五年,随亮汉中。

朗素与马谡善,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

同时志·王平传一些内容似乎也证实了这一点: 谡舍水上山,举措烦扰,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大败於街亭。

众尽星散,惟平所领千人,鸣鼓自持,魏将张郃疑其伏兵,不往偪也。

於是平徐徐收合诸营遗迸,率将士而还。

“徐徐收合诸营遗迸,率将士而还”,兵败了,收拢残兵,这个事本来该主将马谡来干,王平作为副将辅助即可,但这活儿让王平干了,也变相的在说马谡真的跑了。

打了败仗,不管自己的士兵,这样的人还能要吗?这样的行为不得不让诸葛亮想起了临终前对马谡的评价“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有人可能不理解,刘备怎么了解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以前写过一篇这个问题的分析。

马谡传中记载,马谡以从事的身份跟随刘备入川,一开始刘备也很器重他,让他先后当了绵竹成都令、越隽太守。

在刘备给出评价之前也就越隽太守这个位置,从马谡传中看不出这个评价怎么来的。

但是三国志·李严传中给出了答案。

李严当时是犍为太守、兴业将军。

犍为和越隽相邻。

公元218年盗贼马秦、高胜等起事於郪,音凄,聚众数万,当时刘备在汉中,李严来不及等援军,亲自率领5000兵马平息了叛乱。

但接着越隽的高定也发生了叛乱,也是由李严跨境平定的。

李严能够脱颖而出做了刘备的托孤大臣,这两仗应该给了他不少的加分。

通过这次平叛,我们从中会发现一个问题,越隽太守去哪了?刘备215年定益州,到218年才三年时间,根据马谡的履历。

当时越隽太守应该是马谡,马谡面对叛乱很可能是措施失当,没有平息叛乱。

而他本人事后没死也没伤患,八成是逃了。

越隽这个地方比较复杂,蜀汉时期曾多次发生叛乱,后来张嶷上任治理了几年才算安定。

因为这个原因,对马谡失职的行为,刘备应该是没有怪罪。

但有李严的珠玉在前,马谡也给刘备留下了一个“言过其实”的印象。

如果这个猜测成立,那么马谡丢街亭后躲起来算是第二次犯浑了,你想对他赋予厚望的诸葛亮能不生气杀了他吗?更何况违抗军令兵败、丢下士兵逃走,他本就该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张郃如何在三国后期就成名将了?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他是魏国后期名将:斩杀孔明之子生擒刘备长子

邓艾上书,要把留在成都,以招降吴主。司马昭在接到上书之后非常不满,而邓艾竟回信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邓艾是魏国后期的名将,一出场,就表现出他们的杰出的军事才能,在伐蜀中立了盖世奇功,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在取得灭蜀的辉煌胜利之后,却以身败名裂的悲剧结束了一生。网络配图 邓艾幼年丧父,家境贫寒,曾为人放牛。长大后,喜读兵书,被称为奇才。《 》有一则小故事,说邓艾口吃,每奏事必称:艾……艾。跟他开玩笑:卿称艾艾,当有几艾? 邓艾回答:凤兮凤兮,当然只有一只凤凰。这不但说明邓艾机敏,而且他以凤自诩,自视甚高。 251年八月,司马懿死,其子代懿专政。扬州刺史文钦起兵声讨司马师,并领兵杀入司马师的大本营。正在危急之时,邓艾跃马横刀,大呼曰:反贼休走!从危难之中,救出了司马师。 256 年司马师病死,其弟司马昭专权,又发生了在淮南举兵反叛。司马昭亲率 26 万大军来征讨。在消灭反对派的斗争中,邓艾立了大功,也得到司的提拔。 继承北伐曹魏,邓艾镇守在魏国的陇右地区。在与姜维的一次又一次的交锋中,他们互有胜负,但邓艾胜多败少,使姜维的北伐劳而无功,引起蜀廷上下的不满。网络配图 263年司马昭大举伐蜀,钟会率军进入汉中,姜维与等坚守剑阁,钟会大军屡攻不克,加之粮道险远,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这时邓艾提出偷度阴平,奇袭涪城〔今四川绵阳市〕,直取成都。 66 岁的邓艾身先士卒,越过天险摩天岭,在绵竹(四川德阳)击败,后主刘禅仓皇投降。如果说邓艾偷度阴平,是一个军事奇才,那么,在击败诸葛瞻以及刘禅投降之后,所做的五件蠢事,说明他在政治上是个蠢才。网络配图 其一、邓艾割去诸葛瞻父子(诸葛亮的儿孙)的首级,高悬示众。同时,把诸葛瞻父子及蜀汉死亡将士的尸体堆积如山,用来炫耀自己的战功。其二、邓艾入成都后擅自封刘禅为骠骑将军;其三、在绵竹筑高台表彰自己的战功; 其四、上书司马昭,要把刘禅留在成都,以招降吴主孙休;其五、司马昭在接到上书之后非常不满,而邓艾竟回信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五蠢事,证明邓艾在政治方面的幼稚。最后,邓艾父子及在洛阳的子女全部被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