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泰勒曼:被巴赫所淹没的作曲大师

时间:2025-03-24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作为巴洛克与古典之间的交界人物,1767年以86岁高龄去世的德国作曲家,生前与死后的际遇冰火两重天。

他是巴赫与亨德尔的同时代人,彼此有音乐与生活上的交集,但生前过的却比两人要好,不仅被誉为“圣乐之父”,作品还被巴赫整理与改编(他是莱比锡圣托马斯大教堂的乐长,巴赫的前任)。

到了19世纪,三位同时代大师的地位开始“倒挂”,巴赫因为门德尔松的“复兴巴赫”运动而重新被世界认识,亨德尔稳居次席,泰勒曼则被打入了冷宫。

罗曼·罗兰对此,认为“历史是一门最带偏见的科学”,在历史性的选择性遗忘里,“没有哪一粒尘埃比落在泰勒曼身上的这颗更沉重”。

但罗曼·罗兰的力量没有门德尔松那么大,后者不仅作曲,还发现并指挥了巴赫的《马太受难曲》。

对巴赫的再发现,今天仍方兴未艾。

有人说他可能写过四大受难曲,可留下来的只有两部,另外两部引人遐想。

而泰勒曼一生写了3000多部作品,包括大量圣乐,但在今天已鲜被演出。

他流传最广的是那部《G大调中提琴协奏曲》。

中提琴比小提琴低五度,高大提琴八度,一直是弦乐队伍里和声的替补角色,声音有些近似鼻音的效果。

有一段时间,我痴迷中提琴的音色,觉得它“丰腴而饱满”,而且还带点“歌唱性的呜咽”。

如果说小提琴与大提琴的音色分别适合黎明与黑夜的话,中提琴则适合下午,像一重暖光。

听过泰勒曼此曲的多个版本,当初拿索斯公司推出的版本音色十分干净,充满的魅力。

当然,曲子随名家演奏而名贵,市面上最风靡的还是尤里·巴什梅特的版本。

巴什梅特长期以来被国内乐界译为巴什麦。

他生于前苏联,在莫斯科学习音乐。

因为身材瘦削,一头长发盖住脸庞,琴艺超绝,他被称作“中提琴的帕格尼尼”。

帕格尼尼能奏出“魔鬼的颤音”,一生充满江湖上的冒险,而巴什梅特却像个温和的学者,除演奏与指挥以外,致力于莫斯科的古典音乐事业。

他的演绎风格自然,松弛,不廉价抒情,乐声娓娓道来,悄悄浸润。

巴什梅特是当下许多世界级演奏大师的好友,经常为他们串场与补台。

这是中提琴的位置所决定的。

很少有谁能以中提琴的名义举办音乐会,而小提琴家与大提琴家就轻而易举。

其实中提琴作品在泰勒曼之后仍有不少,勃拉姆斯、巴托克与欣德米特都写过。

欣德米特还是位出色的中提琴家。

当然,中提琴在许多作曲大师那里只是临时玩伴,据说贝多芬就很喜欢中提琴,但单独为其作曲就是另一回事了。

中提琴处于被忽略的边缘位置,尴尬,却没有办法。

作曲家会在作品的分谱上写到它,给其伴郎或伴娘的角色。

自然中提琴不可喧宾夺主,只得在弦乐队里隐忍“合唱”。

一如罗曼·罗兰的抗议,时代的偏见与误解比比皆是。

泰勒曼以“圣乐之父”加冕,是巴赫都曾经信服的事情。

当年,到处是乐队与合唱团争着要泰勒曼主持,巴赫接替他时还被人质疑与嘲笑,认为其影响力与泰勒曼太不成比例。

但必须说的是,后世所言泰勒曼作品“旋律平庸”、“不够崇高”、“重复自己”的三大缺憾,并不准确。

他是那个时代的先锋作曲家,强调作品的“歌唱性”与“优美”。

最怕的事情,是拿他与巴赫以及亨德尔相比。

尽管他与亨德尔的宗教作品有类似之处,但冲击力显然不够,亨德尔的合唱今天仍直冲云霄,感人至深。

如果与巴赫的《马太受难曲》比较,内在的幽深,空间的辉煌,外在的气势,泰勒曼均要望其项背。

有人曾说《马太受难曲》与的宗教壁画比肩,是欧洲文明的最高成就。

规模之大,力度之强,从无来人。

但这也没什么。

才华有大有小,世界与他人的见解,不能作数。

时代的美学趣味从来就是谎言与最大的骗局,弄不好就会让人陷入“的新装”的故事而不自知,在那里顾盼自雄,沾沾自喜。

好在泰勒曼还有罗曼·罗兰鸣冤叫屈,但历史的旧案太多,平反昭雪困难。

他的中提琴曲仍被今人拉着,听着,就算不错。

随机文章揭秘尼古拉特斯拉的黑科技,人造地震武器可以劈开地球新型核动力巡航导弹,能突破世界上任何导弹防御系统探索时间漏洞可以穿越,扭曲光线停歇时空穿越时空(打破时间禁锢)闪雷兽存在吗,潘多拉最顶级掠食者/13公里外即可发现猎物古埃及神话中的猫,猫是光明的化身/拯救古埃及人的神明(不可侵犯)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淑慎皇贵妃为什么从来没有被临幸过?真相是什么

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为何从不临幸淑慎皇贵妃?看做的这一缺德事,你就懂了。 1875年,在位13年的同治没有为大清帝国留下一位继承人就撒手而去,年仅19岁。虽然同治大婚后册封有一个皇后和四个妃子,可是这几个女人却并未生下一儿半女。不禁让人猜想,是不是上天预兆着曾经子嗣众多的爱新觉罗家族走到了灭绝的边缘,而大清也气数将尽了。 1861年7月,年仅六岁的载淳登基称帝,作为咸丰帝唯一的儿子,他从此坐上了皇位,俯视着这个辽阔的帝国。而载淳充满野心的母亲慈禧不久之后就联合恭亲王就发动了,把咸丰留下的八个顾命大臣杀的杀废的废。两宫皇从此垂帘听政,载淳的年号也被改为同治。 同治11年,17岁的载淳要大婚了。两宫皇太后虽然携手治理朝政,可是后宫之中也多有争斗。看中了第一个状元崇琦的女儿阿鲁特氏,而慈禧却觉得侍郎凤秀之女不错,年纪小好控制,同治自幼喜欢慈安,他选中了阿鲁特氏做皇后,被封为嘉顺皇后。 载淳和阿鲁特氏大婚后,没过多久,慈禧做了件缺德事,强迫同治娶了富察氏,封为敦宜皇贵妃,为淑慎皇贵妃。阿鲁特氏的父祖都是读书人,家庭教育比较好,端庄有礼,颇有才名,和同治。而富察氏年纪尚小,同治一直不喜欢她。琴瑟和鸣的同治和皇后,让慈禧看的非常不舒服,慈禧不喜欢这个姑娘,因为她是慈禧杀死的八大臣之一的郑亲王的外孙女。 虽然阿鲁特氏的外祖母是慈安的亲姑姑,可是夹在两宫皇太后之间的阿鲁特氏在宫内过得甚是艰难。慈禧经常不分场合的训斥阿鲁特氏,特别是在同治和阿鲁特氏亲热之后,训斥的尤为严厉。 阿鲁特氏身上带着文人的傲气,又得意于自己是大清门抬进来的,和慈禧的关系越来越差。渐渐地,同治就不翻阿鲁特氏的牌子了,可是让慈禧想不到的是,同治宁可独自待在寝宫,也不愿亲近富察氏。 过不了多久,同治就生病了,病的一天比一天严重,宫廷记载中同治得了天花,但也有传闻说同治郁闷之下逛妓院得了梅毒,总之同治是头顶生疮,胸前流脓,病再也治不好了。 1875年1月12日,同治皇帝薨。从1872年10月同治大婚算起,短短两年多的大婚生活,去掉了治病的时间,跟自己唯一喜欢的女人阿鲁特氏相处的时间也不多,更别说其他四位不被宠幸的妃子。 可以说,同治无后,是慈禧一手促成的,而且后面的继位皇帝,比如亦或者溥仪,他们的无后其实跟同治的遭遇都差不多,也是慈禧的缘故。如果同治选择淑慎皇贵妃,也许早就生子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固伦端敏公主为什么会被康熙厌恶?她做了什么事情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