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司马睿:东晋第一任帝王晚年悲惨

时间:2025-03-25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是西晋的开国,说起他就不能不提到权臣王敦。

司马睿晚年的悲惨很大程度来自于王敦,最后司马睿是被王敦活活气死的。

王敦至今都留下了一个谜,那就是:他到底想不想改朝换代?在权臣和皇帝之间,他似乎摇摆不定。

皇座曾经触手可及,然而他掉头离去。

可惜转眼一生,转身一世。

等他再次回首,才发现荆棘密布,云遮断归途,建康已是咫尺天涯。

他只有站在长江边仰天悲歌,奔腾不息的江水卷走了他的万丈雄心,却没能冲洗得了对他的万世骂名。

网络配图王敦是个矛盾的双面人:1、他对钱嗤之以鼻,但给他送礼的人络绎不绝,家里堆满了各方的贡品财物;2、他,杀人不眨眼,但每次开会都吵吵嚷嚷,他大声发火都控制不住;3、他推崇清谈,尊重名士,但最信任的两个人沈充、钱凤,都是卑鄙小人。

两人胡作非为,王敦也不管;4、他意志顽强,坚韧不拔,但他的决策朝令夕改,变化随意。

万涓成水,终究汇流成河,那就是:他有当皇帝的野心,但没有当皇帝的魄力。

掌控东晋大权后,他到处树立党羽。

在朝内,王导加尚书令,是行政一把手。

亲哥王含为卫将军,掌管军队;在地方上,重要州的负责人全换成同一族的。

比如王廙为荆州刺史,王廙死后,换成王舒;王彬任江州刺史;王邃为徐州刺史等等。

整个东晋大地挂满了“王”的族帜。

真正的老大司马睿,已被“软禁”在皇宫之中,王敦自始至终没有看他一眼。

司马睿说的话只在宫门内有回响,天下的新闻报道中再也找不到他的名字。

他在恼怒中患上了忧郁症,越病越重。

有一个大臣叫荀组对他忠心不二,司马睿最后一次挣扎,任命他为太尉兼太子太保,希望能发出一丝光亮。

没想到荀组不久就病死,一切都是天意,一切都是命运。

司马睿放弃了所有的幻想,夕阳西下,晚霞散尽,余辉皆灭。

322年11月,也就是建康城破的半年多后,司马睿带着无穷的愤恨和幽怨撒手西去,终年47岁。

对一族动了杀心网络配图司马睿当“囚徒”的日子,整个司完全被打翻在地,王敦只需要补上最后一刀时,却停手了。

他在建康呆了一个多月,就匆匆返回了武昌。

武昌是他的大本营,他可能认为,遥控朝廷和现场指挥效果是一样的。

但一着走错,满盘皆输。

司马睿病逝后,太子毫无阻碍地顺利即位,史称晋明帝。

才过一个月,王敦终于意识到离朝廷太远,鞭长莫及。

于是猛吃反悔药,暗示建康征召自己回去。

司马绍没有抵抗,非常听话,亲手写诏书,说:回来吧,朝廷离不开你。

但王敦还是没有到建康,移镇姑孰(今安徽当涂)。

嫡系部队的大营设在姑孰南边的于湖,离建康很近。

在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他没有采取任何动作,任司马绍慢慢坐稳了位置。

上天也许看他频频浪费机会,再也无法容忍。

323年下半年,离司马睿去世不足一年,他患病了,而且病来如山倒。

他身体棒棒的时候,总觉得来日方长;此刻,才知道时不我待,隐约有了的念头。

他要先把地方上的豪强一个个清除干净,然后从容走进建康,踢掉司马绍这个傀儡。

屠刀先举向了江南的周氏。

周氏犯了什么错呢?周氏的领头人是周札,守石头城时主动投降王敦,立了大功。

因此周札被任命为光禄勋,很快转为尚书,接着又转为会稽内史。

整个周氏全部封赏,一共有五人封侯。

周札这个人不懂得,只想到衣锦还乡。

渐成尾大不掉之势,老虎长大了,即使不咬人,也让王敦不放心。

网络配图钱凤和沈充看着死对头越来越傲气,要爬到咱们头上,怎么受得了。

钱凤更担心如果王敦突然死了,自己搞不定周家,于是对王敦说:周家有才能的子孙多啊,只有除掉他们,您的后代才平安,国家才能稳定啊。

王敦决定除掉这个后患,还要一并处理北方的周家。

周顗被杀死后,弟弟周嵩一直怀恨在心,王敦假装派人去慰问,周嵩说:他被天下人所杀,吊唁什么?王敦听了极其愤怒。

王敦自己没有儿子,哥哥王含家的第二个儿子王应,过继给了王敦,被王敦指定为接班人。

周嵩公开批评王应不适合领兵,说是他纨绔子弟。

王敦对周家非常厌恶。

为了杀他们,找了一个借口。

司马睿是东晋的开国皇帝,在历史上,他没有什么特别重大的事迹来让人们歌颂他,可是他的死却让人记忆深刻的,因为现有资料表明,司马睿是被气死的。

司马睿作为君主,其实没有什么实在的权力,他能当上皇帝主要是靠王导和王敦的支持。

其实,没有实权也不至于能把他气死,他最终是死于疾病,但是,疾病的来源是因为他的心病,也就是说,疾病主要是他每天的忧愁、不开心所导致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中国历史十大罪人 秦桧赵高争第一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只因轻视 刘备错过了可比肩五虎将的第六员猛将

是东吴的名将,当年曾与一场龙争虎斗,让人永远记得起那个生龙活虎,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不过这样的人物,竟然与仁慈的刘皇叔擦肩而过,曾经有过一个阶段的唏嘘。那么为何不投奔刘皇叔。这里面是不有什么隐情。网络配图 透过历史的云雾,江湖觉得其实太史慈是个有头脑的人,比起当时的名将,他毫不逊色。不仅仅武艺超群,而且见识非凡,事实上太史慈是一员儒将。那么太史慈为何不投奔刘备,江湖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其一,刘备和自己心目中的人物不一样。太史慈是个很有头脑的人物,不是别人三句话就能打动的弱智青年。当然太史慈奉母亲的命曾去解救北海太守时,曾与刘皇叔有。当年的刘皇叔一听说孔融要叫自己解救,当时冒出了一句话:“知世间有刘备邪”,给人一种急需得到别人承认的嘴脸,完全是一种献媚的强调,这与山东豪杰太史慈的心完全格格不入。 其二,刘备在当时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倒是北海太守对太史慈母子非常照顾,为了报孔融的大恩,太史慈单人匹马杀出重围,前来面见刘备,得到刘备的帮助,杀退重围,完成使命,全身而退。 其三,刘备不重视太史慈。太史慈信义笃烈,有古人之风。但是刘备并没有特别的珍惜,这就叫缘分。当初刘备第一眼看到的时候,书中描写到:与赵云相见,玄德甚相敬爱,便有了不舍之心。而对太史慈,刘备显然并没有表示很明显的要求。网络配图 其四,刘备的名气不够大,当时的刘备仅有关张而已。太史慈回家以后,就参加了刘繇的队伍。历史上的刘繇其实也是一个人物,不仅为官清廉,而且执法很严格,对于乱世其实有一定的约束力。当时人流传,只要得到刘繇兄弟,就像得到了龙与麒麟一样。其五,刘备手下的将军如,不能容人。尤其是关羽,平时很是高傲,看不起别人,以致别人在他手下做事很有压力。即使后来,投奔后,关羽还一直闹闹嚷嚷要与马超单挑。太史慈曾与刘备在一起单独生活过,太史慈是个的人,自然了解自己在他手下兵不能有太大的发展。 其六,刘备甘于现状,当时并没有想一统天下的豪情壮志。刘备是个比较满足的人,尽管他少有大志,小时候甚至发出要做的誓言,不过大多是玩话,当一代名将太史慈来到面前时,刘备并没有想着进一步的发展。一个小小的平原县长就足以让此公陶醉了。如果后期不是与争锋,被逼的无处可逃,很难看出这个人有什么大的野心。网络配图 第七,太史慈尽管英勇,当时并没有名气,连许邵都没有称赞过他。当时的人想要,要么需要别人的推荐,要么需要名家的赞美,要么得到军阀的刻意重用。太史慈是个儒将,切不喜欢虚名那一套,于是连刘备对他都有些轻视。不过,出水才见两腿泥。太史慈后来不俗的表现,尤其是在江东战场上跟着孙策,英雄相惜,一路乘风破浪高歌猛进深得当时军阀的青睐,就说曹操也对太史慈,给太史慈寄了一封书信,以箧封之,内无多物,而放了少量当归,寓意太史慈应当向其投诚,其见重如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