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16年,建都洛阳的西晋被少数民族所亡,晋皇室后裔在南方建立了东晋。
虽然在史书中,东晋与西晋被作为一个朝代,事实上东晋只是统治秦岭淮河以南小片土地的小格局。
东晋的建立很窝囊,东晋的开国也是个窝囊至极的人物,但是史学家们还是给他做足了场面。
网络配图 《晋书》上说,司马睿于公元276年生于洛阳。
他落地的时候,“有神光之异,一室尽明。
及长,白豪生于日角之左,隆准龙颜,目有精曜,顾眄炜如也。
” 相书上说:“额有龙犀入发,左角日,右角月,王天下也。
”一个人有没有富贵命,全看他的日角有没有什么奇妙之处。
司马睿的左额日角上长了一根白发,这根在今天看来可能象征早衰的白发,在史书中就成了决定司马睿至高地位的象征。
除了这一根白发,司马睿还“隆准龙颜,目有精曜,顾眄炜如也。
”“目有精曜”、 “顾眄炜如”都是指目露神光,精光闪闪;隆准,即高鼻子;龙颜比较抽象,假如按照宋人罗?在《尔雅翼·释龙》中所提出的“九似”说法--“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龙颜就是“九不像”;假如按照“龙可以幻化”的说法,龙颜就是个只可意会的长相,能身居高位就必是“龙颜”。
嵇绍也对司马睿的长相有过特别的关注,他说:“琅邪王(司马睿)毛骨非常,殆非人臣之相。
”毛,大概指的那一根左额上的白发;骨,大概是指龙颜和高鼻子。
嵇绍是“”之一之子,有乃父风范,后死于。
史书上还说,司马睿一出生,他母亲躺着的枯草垫子忽然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变得像刚从田里割下来的那么新鲜。
这个故事的可信度有些低。
司马睿是曾孙,他爹司马觐爵封琅邪王,妻子生孩子何至于要生到草垫之上?网络配图 如此一个神迹斑斑的人物,在历史上到底有什么业绩呢? 晋书称,八王之乱中,诸王各怀异志,唯有司马睿“沈敏有度量”, 故意收敛锋芒,假装很窝囊的样子,以“不争”免祸。
到了八王之乱最高潮时,晋王朝第二任皇帝御驾亲征,攻击成都王司马颖。
东安王劝司马颖投降,不肯,并跟司马衷打了一仗,活捉了白痴皇帝司马衷。
司马颖回到邺城(河北省临漳县)后,就把司马衷干掉了。
这还不算,他还下令戒严,不准任何一个马的亲境。
司马睿是司马繇的侄儿,一看苗头不对,连夜开溜。
据晋书载,该夜本是稀,无法开溜,可是忽然间天色大变,大雾弥漫,而且下起暴雨,响起暴雷,防卫的军士都躲雨去了,司马睿得以逃难成功。
后来在至交王导的帮助下,司马睿在今天的南京建都,创立了东晋王朝。
网络配图 从上面的史实看来,司马睿非但没有锋芒还显得窝囊,但是史书中说,这些都是装出来的。
只不过,后来的历史表明,他的窝囊根本就是天生的。
试想,假如他非常有才华,势必能够把握时机,渡江北伐,收复中原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令妃统领后宫10年,风流皇帝乾隆为什么没有立她为后?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风流皇帝乾隆时期的著名文臣:钱维城的一生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钱维城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钱维城是时期的著名文臣,他于乾隆乙丑年(乾隆十年,1745年)在殿试中以“一甲一名”高中科考榜首,由此扬名天下。此后他步入内廷,近侍,并以出众的才学晋升高官,除任内阁之外,曾官至礼部、工部、等多部侍郎官职。在为官从政之余,他在书法、绘画方面长期笔耕不辍,成为闻名遐迩的文臣书画家,并为后世留下大量的书画传世作品。 时至今日,钱维城因其长期近御乾隆皇帝身边,特别是他具有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高超的绘画水准,而使自己创作的书画作品极具影响力,受到当今收藏界特殊的重视与青睐,甚至形成以钱维城等清宫画家为导向的新的收藏热点。 2010年6月,在北京保利公司举办的古代书画拍卖专场中,钱维城创作的设色《雁荡图》手卷,其起拍参考价即高达5000至8000万元,拍品最终成交金额则直抵1.2992亿元,从而创造了众多宫廷书画家都遥不可及的一个高点(图1)。 图1 钱维城 《雁荡图》卷 设色 2010年在北京保利春拍以1.2992亿元成交 以下,就让我们把欣赏的目光转向300年前的大清盛世—康雍乾三朝,去了解一下清宫文臣画家钱维城以及他的艺术世界。 显赫的仕途生涯 钱维城生于五十九年(1720年),卒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终年仅52岁。他初名辛来,字宗盟(一作宗磐),又字幼安,号幼庵、茶山,晚年又号稼轩,武进(今江苏常州)人。他生于官宦之家,从小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乾隆十年(1745年),年仅25岁的钱维城在当年(乙丑年)殿试时高中“一甲一名”,随即“授修撰”,以很高的起点进入仕途。 像许多才华横溢的天之骄子一样,钱维城由于过于聪敏,在入宫之初即以自负而犯下大错,显险遭到乾隆皇帝的惩处。 钱维城入宫之后,以“国书(满语文字)为易学,遂不复用心”。待三年散馆考试之时,因其成绩很差,仅列名为第三等。 他的这种轻漫行为招致乾隆帝的愤怒,曾传谕斥责说:“钱维城以国语不足学耶?乃敢抗违定制若此!”气愤之下,皇上欲对他加以处分。 关键时刻,朝中重臣傅恒(乾隆帝宠爱的孝贤皇后之弟)因珍惜维城之才,便替其求情,向皇帝陈述说:“钱某汉文优长,尚可宽货。”乾隆帝便亲出考题,召钱维城赶到南书房,命其于台阶之下应答。 饱读诗书的钱维城胸有成竹,下笔有神,他斜倚础石一挥而就。乾隆皇帝接过其答卷,深为他的文笔而折服,叹为异才!不仅宽释了他的错误,即命维城入“南书房供奉”。 从此,钱维城即以近臣身份服侍于天子身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