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二年(908年),李克用去世,李存勖继晋王位,李存勖的母亲曹氏到他宫里,置酒为寿,自己歌舞,曹氏很欢喜,让刘氏吹笙助酒,酒宴结束,曹氏就把刘氏赐给李存勖。
之前,李存勖在夹城攻打后梁军,得到符道昭的妻子,专宠后宫,宫中称她“夹寨夫人”。
后来,刘氏生子李继岌,李存勖认为李继岌很像自己,很爱这个儿子,从此刘氏专宠,自从攻下魏博,河上交战十多年,只叫刘氏随军。
刘氏多智谋,善迎意承旨,其他嫔妃得不到机会进见。
不认父亲 刘氏的父亲刘叟听说女儿富贵,就到魏宫求见。
李存勖召袁建丰来询问,袁建丰说:“臣起初得刘氏是在成安北坞,那时有个黄须老人保护她。
”李存勖叫刘叟与袁建丰见面,袁建丰说:“是他。
”然而刘氏正在和各位夫人争宠,以门第比高低,因此大怒说:“我离开家乡时,略有记忆,我父亲不幸死于乱军之中,我当时环绕尸首痛哭而去。
这个田舍翁怎么到这里来!”下令在宫门鞭打刘叟。
册封皇后 同光元年(923年)四月二十五日,李存勖称帝,建立后唐。
李存勖想立刘氏为皇后,然而韩夫人是正室,伊夫人位次在刘氏之上,所以觉得很难办。
宰相豆卢革、枢密使郭崇韬知道李存勖的心意,上奏章说刘氏应立为皇后,李存勖大喜。
同光二年(924年)四月十五日,李存勖在文明殿遣使册封刘氏为皇后。
刘氏接受册封,乘坐雉羽装饰的彩车,卤簿、鼓吹,祭告太庙。
打猎巡游 同光三年(925年)秋天,涨大水,两河民众到处流亡,京城赋税收不起来,六军将士往往饿得昏倒死亡,就向百姓借征明年夏秋租税,百姓号哭于路,李存勖和刘皇后却每天打猎巡游。
十二月六日,到白沙打猎,后率皇子、后宫跟随,经过伊阙,宿于龛涧,十二月二十四日才回京。
当时天下大雪,将士寒冷,金枪卫万骑,每到一处要发供给,毁坏器具,拆房烧屋,县吏害怕逃到山里。
惜财不赏 同光四年(926年)三月,客星犯天库,有星流于天蒬。
占星者说:“御前有乱兵,应该散仓库钱财来消灾。
”宰相要求拿出库房财物供应军队,李存勖同意,刘皇后不肯,说:“我夫妻得天下,虽然因为武功,也是由于天命。
命既然在天,别人又能对我们怎样?”宰相在延英殿讨论,刘皇后在屏风后听见了,就取出妆奁和幼子满喜放在李存勖面前说:“诸侯进贡的东西,已经赏赐光了,宫中只有这些了,请拿去供应军需!”宰相吓得走了。
到赵在礼作乱出兵讨伐时,出兵讨伐魏州,才拿出财物赏军,军士边拿边骂说:“我妻子已经饿死,拿这些有什么用呢?” 李存勖往东巡幸汴州,从驾士兵二万五千人,到了万胜镇,不得进而退回,军士逃散了一大半。
到达罂子谷,道路狭窄,李存勖见到从官拿着武器的,都用好话慰劳,说:“刚才接战报说魏王李继岌已平定,得到后蜀金银五十万,准备完全赏给你们。
”士兵回答说:“陛下赏赐太晚,得者也不感恩。
”李存勖流泪,就向内库使张容哥要袍带来赏赐,张容哥回答说:“已经没有了。
”军士斥骂张容哥说:“害得到这个地步,都是你们造成的!”说着抽出刀来驱赶他,左右救护得免。
张容哥说:“皇后惜物,不肯赏赐士兵,却归罪于我。
若有不测之事,我身首万段啊!”于是投水而死。
明宗赐死 同光四年(926年)三月十八日,郭从谦反叛 ,李存勖身中流箭,伤重卧在绛霄殿廊下,渴得想喝水,刘皇后叫宦官送来奶酪,自己不亲自看望。
四月一日,李存勖去世,刘皇后与申王李存渥等人焚烧嘉陵殿,率百骑从师子门出逃。
刘皇后在马上用皮袋装金器宝带,想在太原建寺当尼姑。
在路上与李存渥通奸,到了太原之后就削发为尼。
天福五年(940年),刘皇后被追加谥号为“神闵敬皇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公元1395年,即洪武二十八年,那个时候朱高炽还是燕王世子,张皇后被选为朱高炽的妻子,成为燕王世子妃。
公元1404年,那个时候已经发动“靖难之变”,并且赢得了最终胜利,继位为帝,史称永乐大帝。
作为朱棣嫡长子和燕王世子的朱高炽,理所当然的封为皇太子,张皇后也随夫一起被封为皇太子妃。
永乐二十二年,朱棣去世,太子朱高炽继位,史称明仁宗,被册封为皇后,长子被立为皇太子。
张皇后成为皇后之前,还有一个小小的波折。
朱高炽虽说是皇太子,但他这个太子却并不得自己父亲的喜爱。
朱棣为燕王时,坐镇北京,率领大军抗击外敌。
后来建文帝继位,朱棣反抗削藩,也是凭借马上的功夫获取最终的胜利。
而朱高炽虽然生性仁厚端重,举止言行沉静有法度,但是却长的太胖了。
或许有人说,长的胖和继承皇位有什么关系,朱棣又不可能因为他长的胖就不让他当。
可是实际上就是这个原因,让朱高炽的太子之位差点被废。
朱高炽胖的已经到了一种程度,导致身体柔弱多病,不善骑射。
朱棣马上得天下,自然不喜爱朱高炽孱弱的身体,因而有一段时间想要废除朱高炽的太子之位,转而封朱高煦为皇太子。
传言朱棣曾私下里对朱高煦说:“你大哥多病,将来皇位必将是你的。
” 被明成祖明摆着嫌弃的朱高炽,最终还是当了皇帝,其中就有太子妃张氏的功劳。
朱高炽在位之时,并没有犯下大错,并且一直兢兢业业,颇有贤明。
而且张氏贤惠大度,很得明成祖和徐皇后的喜爱,最重要是张氏生了一个好儿子朱瞻基。
张氏所生长子朱瞻基聪慧好学,深得成祖宠爱,著名的文臣解缙曾经以“好圣孙”来说服成祖,因此才有了后来的明仁宗朱高炽。
张氏被立为皇后后,勤俭贤德,对朝中内外政事,她莫不周知。
在某些地方给予帝王适当劝谏的时候,严格要求后宫不得干政,并且难得的是她始终阻止外戚干政的情形发生。
朱高炽对皇后极为敬重,按理说皇后母家也应该得到很大的封赏,并且高居权利的巅峰,但是张氏对外戚极为严格。
其弟张升为人淳厚谨慎,但皇仍不许他参加商议国家大事,这一点在宣宗朱瞻基继位之后体现的更为明显。
洪熙元年,勤于政事的贤明君王明仁宗在继位不足一年之后,就因为身体原因驾崩,享年四十八岁。
宣宗继位之后,尊封母亲张皇后为皇太后,张氏因而成为第一位皇太后。
当时军国大事多受命于张氏,听从她的裁决。
明宣宗和太后为天下作了一个母慈子孝的好榜样。
当时海内安宁祥泰,宣宗对母亲入奉起居,出奉游宴,四方有所进献,即便是微小物品,也一定要先奉送给张氏。
当张氏出游的时候,明宣宗对母亲精心照拂,甚至下马扶车。
在张氏前往长、献二陵拜谒时,宣宗亲自配带弓箭,骑马在前引导,到达河桥时,又下马扶车,引得两旁百姓欢呼称赞。
宣宗在位之时,,国家安定平和,可惜的是宣宗只活了三十八岁便去世了。
宣德九年,宣宗驾崩,皇太子朱祁镇才九岁,宫中讹传将立襄王朱瞻墡为皇帝。
听到谣言的张氏马上召集诸大臣到乾清宫,指着太子哭道:“这就是新天子啊!”如此才止住谣言,确立了太子朱祁镇的地位。
朱祁镇即位为,于二月戊申尊张氏为太皇太后。
皇帝年幼,张氏害怕出现幼主强臣的局面,因此专门亲自挑选几位贤明大臣,并时刻叮嘱他们,希望他们能好好匡扶幼主。
当时王振,仗着皇帝的宠爱和宫内旧人的身份,有专政擅权之举,幸而张氏早知其祸心,将他捉来责骂,若不是帝臣劝诫,怕是会取了他性命。
此后王振每有擅政之举,张氏便将其召来警戒一番。
所以在张氏在世的时候,王振始终没有专权擅政。
正统七年十月张氏病重,药石无效,病崩于宫内,十二月张氏与仁宗合葬于献陵,附祭于太庙,英宗为她上尊谥为“诚孝恭肃明德弘仁顺天圣昭皇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不过民间却流传着这么一个说法,那就是那位追随同治帝身亡的,死之前,实际上已经怀有身孕。
对于一国之后的突然死亡,两宫谕旨说:”嘉顺皇后于同治十一年作配大行皇帝,正位中宫,淑慎柔嘉,壸仪足式。
侍奉两宫皇太后,承颜顺志,孝敬无违,上年十二月痛经大行皇帝龙驭上宾,毁伤过甚,遂抱沉疴,遽于本日寅刻崩逝,哀痛实深。
“也就是说,孝哲毅皇后的死亡,是因为追念同治帝,因而积久成疾,最终身亡。
但这种说法,显然不可信,许多人都说孝哲毅皇后是被慈禧逼死的。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她已经怀孕了,那么为什么还会被害呢?她怀的骨肉,是的亲,慈禧太后会这么残忍吗? 对于这个原因,有人给出说法,是因为慈禧太后放不下手中的权利。
如果孝哲毅皇后真的生下皇子,那么她就会成为太后,而慈禧太后升至太皇太后,退居幕后,而热衷于权利的慈禧显然不愿意出现这种情况,于是选择了牺牲孝哲毅皇后。
还有一种说法是孝哲毅皇后,虽然怀了身孕,但不知肚里是男是女。
可是国不可一日无君,必然要选择新帝尽快登基。
可是新帝一登基,孝哲毅皇后与其肚中孩儿,自然就成了一个麻烦。
不过孝哲毅皇后怀孕的说法,实际上有待考证。
民国盗墓猖獗,清代帝王的陵寝都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同治帝和孝哲毅皇后的惠陵就遭受了重创,被盗后,由于东陵当时处于无人管理状态,盗口一直到1952年清东陵成立文物保管所时才堵砌上。
当地流传说:惠陵地宫里那位娘娘的尸体一点儿未烂,面目如生。
她浑身被扒得一丝不挂,肚子被剖开,肠子流了一地。
社会上盛传这位娘娘是吞金死的,他们为了取金子,把娘娘的肠子从头到尾撸了一遍。
如此孝哲毅皇后是否怀孕,从这儿看就是有待质疑的。
《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载:一次,慈禧萌发了要废掉阿鲁特氏皇后位的想法。
于是将担任宗人府宗令的帝的五弟敦亲王奕譞召来,商议此事。
敦亲王说:”欲废后,非由大清门入者不能废大清门入之人,奴才不敢奉命。
“虽然慈禧太后屡次看不惯孝哲毅皇后,总是想要废掉她的皇后之位,但应该不至于残害自己的血脉。
在同治帝去世后,慈禧太后还经常对太后说起他小时候的故事,表达自己的思念,因此孝哲毅皇后怀孕的说法,应当不实。
孝哲毅皇后,是一个极为耿直的人,不善于奉承他人。
入宫之后,她经常受到慈禧的虐待辱骂,周围的人都劝她多说说慈禧好话,将慈禧太后伺候好。
可是她却义正言辞的说:”敬则可,则不可。
我乃奉天地祖宗之命,由大清门迎入者,非轻易能动摇也。
“与慈禧一同看戏,也是”演淫秽戏剧,则回首面壁不欲观,慈禧累谕之,不从,已恨之“。
史料载:”幼时即淑静端慧,崇公每自课之,读书十行俱下。
容德甚茂,一时满洲、蒙古各族,皆知选婚时必正位中宫“。
可见孝哲毅皇后是有一定的学识的,而且尤擅书法。
《清宫词》赞其:”蕙质兰心秀并如,花钿回忆定情初。
“ 可惜的是,尽管作为一国之母,她资格足够,也的做着自己的分内之事,但仍不得自己婆婆的喜爱,在宫里过着凄苦的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