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袁绍视作头号大敌之人是哪位?并非袁术

时间:2025-03-25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小编带来的被视作头号大敌之人,既不是,也并非。

汉末时期,群雄并起。

在这个时代早期,最先在中原地区扬名的当属袁绍、袁术兄弟。

而袁绍比他的弟弟袁术,还要强大,在其巅峰时期,袁绍集团掌控了青、冀、幽、并四个大州。

此时的曹操,名义上还是袁绍小弟,而荆州,更是袁绍盟友。

这样一位枭雄人物,要说他没有真本事,是不太现实的。

而纵观袁绍的发迹史,他也遇到过不少强敌,如南阳太守袁术、领袖、以及后来的曹操等人。

要说到袁绍的最大敌人是谁?相信不少觉得会是曹操。

但袁绍对曹操的态度,还停留在以前的印象上,从他中的轻敌表现,不难发现袁绍并没有将曹操放在心上。

在笔者看来,能被袁绍视作是头号大敌并全力以赴的,当属割据幽州的。

袁绍和公孙瓒的关系,除了都参与过关东联军外,便是妥妥的仇敌关系了。

当然,袁绍和公孙瓒的矛盾由来,其实有多方面因素影响。

首先,是袁绍和公孙瓒的理念不同。

说来也巧,袁绍和公孙瓒都是庶出子弟,他们两个的生母都很卑微。

但不同的是,袁绍拉拢人心很有一套,他凭借庶出身份,都能让自己的声望高过嫡出的袁术。

而袁绍能顺利起家,靠的便是家族多年积攒下来的名望和人脉。

反观公孙瓒,他并没有选择家族势力,反而凭借自己的能耐,通过积累军功,一步一步走上了政治舞台。

据《志公孙瓒传》记载,公孙瓒在起兵之后,对一些世家子弟很看不起,反而对当时社会地位低下的商贾走卒青睐有加。

不仅如此,公孙瓒还主动与卜数师刘纬台、贩缯李移子、贾人乐何当结拜成了兄弟。

《公孙瓒传》亦有记载,说公孙瓒平生的口头禅便是“衣冠皆自以职分富贵,不谢人惠。

”由此可见,公孙瓒其实是打心眼里瞧不起袁绍的。

其次,两人的政治立场不同。

袁绍曾与韩馥合谋,打算将幽州牧刘虞拥戴成新的。

但公孙瓒本就和刘虞有仇,于是率军攻杀了后者,自己接管起了幽州牧。

除此之外,袁绍和公孙瓒的利益有冲突。

公孙瓒威震北疆多年,他对冀州也有着自己的想法。

据《三国志袁绍传》记载:“瓒遂引兵入冀州,以讨卓为名,内欲袭馥。

馥怀不自安。

”裴松之注引《英雄记》提到,谋士曾对袁绍提议,令其派人联合公孙瓒,一同进攻冀州,“公孙必至而馥惧矣,因使说利害,为陈祸福,馥必逊让。

於此之际,可据其位”。

袁绍从之,令荀谌前去说降,果然成功得到了冀州。

公孙瓒被袁绍算计了一次后,终于令幽州铁骑挺进了冀州地带。

在交战前期,公孙瓒一度占尽上风。

献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公孙瓒转战中原。

当时青州有三十万黄巾贼余党正在攻打渤海,公孙瓒率军两万余人,便在东光等地大败这支贼军,斩首三万余人。

公孙瓒乘胜追击,趁着贼兵渡河之际发动突然袭击,斩首数万贼兵,俘虏了七万多人,还得到了大批的粮草军械。

在这场战役中,公孙瓒发了一笔战争财。

他不仅壮大了自己的军事力量,还扩大了自己的领土范围,成功将自己的势力拓展到了青、冀二州,成为汉末北方地区的霸主。

公孙瓒此举,也直接威胁到了袁绍进取中原的战略目标。

不久之后,公孙瓒私自任命严纲为冀州刺史,田楷为青州刺史,单经为兖州刺史,并借口堂弟之死,向袁绍发起了猛烈进攻。

此时的袁绍也很头疼,因为冀州腹地内还有黑山军作乱,一旁的袁术也是。

在此期间,公孙瓒一度处于上风,袁绍只能暂避其锋芒。

就在公孙瓒进军到界桥之时,形势却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袁绍手下的大将鞠义,竟然靠着八百先登,用三千张重弩大破了公孙瓒手下的王牌部队——白马义从。

就连公孙瓒手下大将严纲,也被鞠义给生擒了。

当然,这也和公孙瓒的指挥失误有关,毕竟重弩兵是轻骑部队的头号克星。

界桥之战,公孙瓒的军事实力遭到了严重打击,后者不得不暂时退出冀州地区。

不久之后,公孙瓒在青州的部署也被袁绍击破,青州刺史田楷也被袁谭赶出了青州地界。

至此,公孙瓒退出了争霸中原的舞台。

公孙瓒败退幽州以后,为了弥补自己的损失,他强行攻杀了幽州牧刘虞,彻底掌控了整个幽州。

不过,就在公孙瓒以为自己能慢慢恢复实力之时,他的横征暴敛却引起了幽州境内诸多势力的严重不满。

上文中提到,公孙瓒瞧不起世家子弟,所以他为了筹集军费,选择和商人结拜,以换取巨大的财富支持。

不过在那个时代,商人的地位是远远比不上豪族世家的。

据《后汉书公孙瓒传》记载:“瓒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记过忘善,睚眦必报,州里善士名在其右者,必以法害之。

” 另外,据《三国志公孙瓒传》记载,刘虞的旧部鲜于辅、齐周、等人,为了给旧主报仇,也选择起兵反抗公孙瓒。

“柔招诱乌丸、鲜卑,得胡、汉数万人,与瓒所置渔阳太守邹丹战于潞北,大破之,斩丹。

”可以看到,公孙瓒仇视外族的性格,也为他带来了祸端。

在刘虞旧部、冀州豪族集团、外族鲜卑乌丸等部、袁绍部将鞠义等多方势力的联合绞杀之下,公孙瓒屡屡败退,最终被困守在了易京。

公孙瓒并没有放弃挣扎,他还派人向袁绍的另外一个敌人——黑山军求援。

不过,公孙瓒此时已经是负隅顽抗的状态,就连他的求援信件,也被袁绍的手下截获了。

为了尽快解决战斗,袁绍将计就计,在城外设置伏兵,将公孙瓒最后一支力量给摧毁掉了。

公孙瓒不愿意做袁绍的俘虏,他将自己的家人悉数杀死,随后纵火烧掉了自己的行宫。

曾经威震北疆的一代枭雄,就这样葬身在了火海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袁绍为什么要杀宦官 为什么何进在世期间没敢干动手呢

还不知道:杀宦官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好谋无断,有谋无决 说到底和袁绍这个人的性格有关,袁绍其人好谋无断,也就是说按照他的性格,做个谋士可能还行,但是要他自己拿主意,做决断可能就不行了。 在何进诛杀宦官这件事上,袁绍扮演了一个出色的谋士角色,他给何进出了很多主意。但是拍板的事情需要何进自己来,袁绍只提供建议。 保身避祸,诛杀叛逆 袁绍要动手诛杀宦官,必须经过大将军何进的授权才行,否则就是越权。这点道理袁绍身为“四世三公”之家出身,自己是十分了解的。因此何进犹豫不决时,袁绍不能动手,否则就是惹祸上身。 何进死了以后,权力出现了真空状态,袁绍和袁术凭借袁氏“四世三公”的威望,诛杀宦官一呼百应。这个时候已经不需要请示谁了,况且理由已经有了,宦官谋杀大将军形同谋反,就凭这个理由就已经足够了。 四世三公,祸乱之人 袁绍杀宦官不仅仅是为何进报仇,更重要的目的是收拢天下人心,以袁氏“四世三公”的威望震慑天下。用心绝不像表面上看那么简单。 曹操说过乱天下的是何进,但是在我看来,其实乱天下的是袁绍,何进不过是个跳梁小丑罢了。何进死了,进京,袁绍才在渤海郡首举义兵,这些在我看来都不是偶然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袁绍实力远胜一代奸雄曹操,为什么始终拿不下一代奸雄曹操?

实力远胜,为什么始终拿不下曹操?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末年,汉室衰微。不少割据一方的诸侯,都开始了自己的霸业之路。但经过长年的征战,中原地区只剩下了袁绍和曹操两个集团。这对儿时便相交的旧友,因为各自利益的需要,终于兵戎相见。此时的袁绍,雄踞青、冀、幽、并四州之地,无论是地盘上,还是从实力上,都要远胜于曹操。但令人奇怪的是,袁绍却因为重重原因,没能拿下曹操。 当然,这其中的因素有很多。不过从客观角度上看,袁绍之所以没能拿下曹操,却是因为另外一支力量的屡次侵扰。这支力量名唤“黑山贼”,其领头人,竟然还是的同乡,也是出自常山真定。当然,倒不是说曹操的手段过于高明。只是出没的地方,恰好是在袁绍势力的腹地。 据《三国志·袁绍传》记载,袁绍手下最有远见的沮授曾给袁绍提出过一处战略大计:“将军弱冠登朝,则播名海内;值废立之际,则忠义奋发;单骑出奔,则怀怖;济河而北,则勃海稽首。振一郡之卒,撮冀州之众,威震河朔,名重天下。虽黄巾猾乱,黑山跋扈,举军东向,则青州可定;还讨黑山,则张燕可灭。” 沮授的这个袁绍版“隆中对”,不可谓不高明。甚至“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方针,沮授也比曹操早了一年多。从这份战略中来看,、张燕等人才是袁绍要首先解决的目标。就连袁绍手下的谋臣都将张燕看做是心腹大患,可见黑山军的存在,对于袁绍的战略目标是有着多大的威胁了。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张燕的黑山军,会给袁绍带来这么严重的纷扰呢?首先要解决的是,黑山军出没的范围。据《三国志·张燕传》记载:“灵帝不能征,河北诸郡被其害。燕遣人至京都乞降,拜燕平难中郎将。”联想到张燕出身于常山郡,可以肯定的是,张燕黑山军出没的范围正是袁绍的腹地冀州。据《太平御览》记载:“犊子、邺人在黑山,常牵一黄犊来邺城沽酒。”在《元和郡县志》中,也曾提到过黑山军的来历:“黑山,在县北五十五里,汉末眭固、白饶等起黑山,聚众十余万,号黑山贼。” 可以看到,黑山军活动的范围,恰好是在邺城、河内等地。黑山贼在这个范围内的数次侵扰,也让袁绍无法真正的统一河北诸郡。所谓“攘外必先安内”,有张燕领导的这一支黑山军在自己的老巢四处作乱,袁绍又怎么会安心的集中精力去对付曹操呢? 说到这,或许还有读者会感到疑惑,黑山军的实力肯定是比不过袁绍的兵马的,那为什么袁绍到最终覆灭,也没能剿灭这支流寇呢?其实也很简单。一方面,袁绍也要受到公孙瓒、曹操等人的势力制约,他无法抽调出大部分人马来去围歼区区一支山贼部队。而且精明的张燕也知道与其他势力联合,共同抵御袁绍,甚至想把他赶出去。据《三国志·张燕传》记载:“袁绍与公孙瓒争冀州,燕遣将杜长等助瓒,与绍战,为绍所败,人众稍散。”可以看到,张燕曾与公孙瓒联合,一同进攻袁绍的冀州,可惜为后者所败。 另一方面,张燕充分利用了黑山险要的地形,与官府玩起了“游击”策略。而这也是张燕率领的黑山军,能在汉末舞台上活跃这么久的原因。此时的黑山军,无疑让袁绍进退两难。一旦袁绍发兵进攻,张燕就让手下,纷纷躲进深山老林之中。当袁绍外出征战曹操、公孙瓒之时,张燕便会派黑山军进入河北诸郡四处作乱。 就这样,在张燕无心的牵扯之下,袁绍、公孙瓒、黑山军以及曹操无疑形成了一种相持性的状态。直到公孙瓒、袁绍相继败亡之后,曹操顺利占据了整个中原地区,成为了一统北方的霸主。聪明人张燕知道自己无路可去,最终选择了归顺曹操,反而落得了善终的结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