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解析诸葛亮娶丑妻隐藏了多大的政治阴谋?

时间:2025-03-25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然而在婚姻大事上诸葛亮却娶了个丑妻,其中究竟隐藏了什么样的政治阴谋? 诸葛亮字,号居士,琅玡人。

是时期蜀汉杰出的丞相以及政治家、军事家。

诸葛亮生于光和四年,由于父母早亡,由叔父抚养成人。

末年,天下大乱,他们兄弟姊妹随叔父一起来到荆州。

诸葛亮青少年时期在襄阳的十几年中,正是荆州刺史任内。

在各地战火纷飞的动乱年代,刘表能“从容自保”,偏安一隅,招纳流民,博求儒生,开办学校,整理古籍,使襄阳成为东汉末年的文化中心。

诸葛亮少年时读书的“学业堂”,就是当时开办的学校之一。

诸葛亮得到不少名师鸿儒的教诲和指点。

其中对诸葛亮成长影响最大的名师之一,是襄阳土著大族、名土公。

网络配图 庞德公是诸葛亮求教最多,且最尊敬的一位老师,也是对诸葛亮要求最严的一位老师。

《》记载道:“每至德公家,独拜床下、德公初不冷止。

”诸葛亮的叔父亡故后,大哥远赴东吴做官,姊姊诸葛惠远嫁到南彰,家中只剩下诸葛亮和他的弟弟,他们过着“于乱世,于诸侯”的生活,转眼之间诸葛亮就二十五岁了,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

庞德公临终前,送诸葛亮三本书,并指点说:“我这三本书中的兵战要策、阵法韬略你都领会了,而那奇艺绝技,实在来不及传授,我死后,你就去拜沔南学士为师,只要心诚,肯定会有人教你。

”诸葛亮按照庞德公的嘱咐,到沔南拜师学艺。

黄承彦接到庞德公的书信后,有意要考一考庞德公盛赞的诸葛亮。

于是,他在诸葛亮的必经之路上摆了一个卦摊,给路人算命看相。

诸葛亮路经此地时,见许多人围着一个老者,老者天南海北,侃侃而谈,听者凝神屏息,。

好奇心使诸葛亮走近观看。

黄承彦见诸葛亮,便要给他算卦。

诸葛亮也有意要为难他一下,就在路边捉了一只青蛙,对黄承彦说:老先生,请你给我算一算,我手里的这只青蛙是活的还是死的?黄承彦先是,接着又一喜,围观人均不知其中奥秘。

黄承彦心想,此人小小年纪却如此聪明,真是了不起。

我若说青蛙是活的,他手一捏,青蛙就死了;我若说青蛙是死的,他手一松,青蛙就会。

黄承彦问少名,果真是庞德公向他推荐的诸葛亮。

黄承彦见诸葛亮聪明正直,十分喜爱。

诸葛亮看黄老先生满腹学问,也特别敬重他,经常登门请教各种问题,批改文章,二人常来常往,十分亲近,黄承彦慢慢的有了将女儿许配给诸葛亮的念头。

据《·诸葛亮传》裴注引《襄阳记》记载:(黄承彦)谓诸葛孔明曰:“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配。

”孔明许,即载送之。

时人以为笑乐,乡里为之谚曰:“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网络配图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在表章中说:诸葛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

在隆中第一次见到诸葛亮时,按照罗贯中先生的描述是,诸葛亮“身高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眉聚江山之秀,胸藏天地之机,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可以说,诸葛亮是一位美男子,那么他为什么要娶黄承彦“黄头黑色”的“丑女”呢?有人说黄承彦“身有丑女”之说是自谦,但“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的民谣说明黄承彦之女起码不漂亮。

诸葛亮之所以迎娶此女,一方面,是由于黄承彦之女与诸葛亮“才堪配”。

据说,诸葛亮在第一次拜访黄承彦时,刚进入黄府,就有两条大黄狗迎面扑来,诸葛亮慌忙躲避,黄府的丫环见大狗惊了客人,赶紧在大狗的头部拍打几下,两条大狗竟然乖乖得蹲了下来,诸葛亮仔细一看,两条大狗竟然是木头狗。

诸葛亮盛赞其制造精巧,黄承彦笑着告诉诸葛亮此木狗出自女儿之手。

进入堂中,黄承彦指着精美的壁画和刺绣告诉诸葛亮这些物品都由女儿亲手绘制和制造。

步入后花园,,黄承彦指着花花草草对诸葛亮说:“这些草木都是小女一手栽培、灌溉、剪枝、护理。

”诸葛亮不仅从内心深处钦佩黄承彦之女的才华。

另一方面,这门亲事恐怕更多的是政治因素。

据《襄阳耆旧记》记载:汉末,是豪门大族,蔡讽的姐姐嫁给了太尉张温,大女儿是黄承彦妻子,小女儿嫁给了刘表。

黄承彦是襄阳名士,是南阳隐士集团的首领人物之一,诸葛亮当时在襄阳的的处境,不说举目无亲,也是没有什么依靠。

诸葛亮与其结亲一是可以顺利进入名士集团,取得一定的社会地位;二是通过黄承彦与刘表、集团的这种姻亲关系,诸葛亮至少可以经常接触荆襄地区的上层人士,洞悉天下大事和荆襄军政人物的动向,了解和掌握各个政治集团的厉害关系,快捷地获取全国形势的资讯。

而后来,诸葛亮也是因、的隐士集团中人的反复推荐,才受到刘备的重视,成为蜀国开国功臣,创下不朽功绩。

诸葛亮迎娶黄承彦之女后,将家务事处理得妥妥贴贴,使诸葛亮有了稳定的后方,从而能专心研究天下大事。

不止是诸葛亮本人受到了黄氏无微不至的照顾,就连经常与他谈论国家大事的好友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与等人也深受其惠。

他们对诸葛亮的婚姻也由原先的不理解,甚至讽刺转变到了对黄氏尊敬有加。

诸葛亮与黄氏的婚姻,不仅为诸葛亮提供了步入政治集团的阶梯和良好的家庭环境,在诸葛亮的政治和军事生涯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据《桂海虞衡志》记载:“汝南入相传,诸葛亮居隆中时,友人毕至,有喜食米者,有喜食面者。

顷之,饭、面俱备,客怪其速,潜往厨间窥之,见数木人椿米,一木驴运磨如飞,孔明遂拜其妻,求传是术,后变其制为木牛流马。

”这段记载证明了诸葛亮六出祁山,威震中原,解决了几十万大军的粮草运输问题的新式运输工具—“木牛流马”实际上出自黄氏之手。

网络配图 此外,刘备军队的新式武器“连弩”,以及诸葛亮时,为避瘴气而发明的“诸葛行军散”,“卧龙丹”也是黄氏教给他的。

古代士兵作战时所持的兵器,为三国时期诸葛亮所发明,据史书记载:“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

”具有相当大的杀伤力。

诸葛亮在临终前写道:“……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诸葛亮品德高尚,他连年征战,家里顾不到,没有家财积累,可以理解。

但身为诸葛夫人的黄氏如果稍稍贪婪一点,诸葛亮的家产就不仅是“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了,可见,黄氏不仅有才,还有德。

网络配图 更令人佩服的是她的对子孙的教育。

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诸葛尚,长大后跟随父亲为开辟江山,南征北战,屡建军功,曹魏派大将钟会及邓艾分别率兵伐蜀时。

邓艾暗渡阴平道,与诸葛瞻及其子诸葛尚大战在棉竹,双方列阵交锋,蜀军大败,诸葛瞻及子诸葛尚皆被斩首,壮烈捐躯。

真可谓可歌可泣,做到了诸葛亮所说的“”。

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南门武侯祠大街,是中国惟一的君臣合祀祠庙,由刘备、诸葛亮蜀汉君臣合祀祠宇及惠陵组成。

始建于公元223年修建刘备陵寝。

是国内纪念蜀汉丞相诸葛亮的主要胜迹。

一统天下后,召录名臣之后裔到京城任职,只有诸葛亮的第三个儿子诸葛怀没到。

诸葛怀上表说:“臣家在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衣食自有余饶;才同棂栎,无补于国,请得归牖下,实隆赐也。

”只得顺其志向,可见诸葛亮的遗训和黄氏的教育有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解析:中国历史上的唯一一次竟一朝三帝王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代善如此忠心为什么皇太极还是要打压呢 解析两人背后的矛盾所在

如此忠心,为什么还是要打压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皇太极能当上汗位,他的哥哥、代善功不可没。并且皇太极登上汗位后,代善对他又极尽忠心,可是为什么,皇太极却因为一件小事,便严厉打压他呢? (代善像) 代善是努尔哈赤的次子。性情温和,对努尔哈赤很有孝心,对兄弟也颇多关怀。本来,按努尔哈赤的想法,自己的汗位是准备让长子继承的。可是褚英对兄弟多苛刻,甚至要求他们但凡禀事,先要告知他再向努尔哈赤禀告。兄弟们不堪其苦,集体向努尔哈赤告发褚英的种种劣迹。最终功劳无数的褚英,不光被废除了继承人的资格,还丢了性命。 褚英死后,努尔哈赤见代善不管是在兄弟中,还是在大臣那里,都颇得善缘,再加上他也有军功,因此将他立为继承人。 经过时间的考验,代善无论是性格还是能力,都是继承汗位的不二人选。因此,努尔哈赤很满意自己的安排,年老时,曾在公众场合表示,等自己,大妃和皇太极兄弟们,等都托付给代善。 也许阿巴亥急于将自己的未来打点好,也许是代善急于接管努尔哈赤的大妃,总之,这两人遭人告发,说他们有的关系。 一个是自己最为信赖的儿子,一个是自己最为宠爱的妃子,努尔哈赤尽管心里无比悲痛,但他再不愿意对自己的儿子举起屠刀。于是便以阿巴亥偷盗为由,休离了她。至于代善,自此却再也无缘汗位了。 (努尔哈赤) 天命十一年,努尔哈赤来不及安排身后事便疾病突发,猝然离世了。 努尔哈赤离世后,汗位的空缺让手握军权的(代善、阿敏、、皇太极)蠢蠢欲动。 就在此时,代善的长子岳托说服了代善,拥立皇太极继位。 代善经过几番思量后,也认为自己就算继承汗位,面对后金政治复杂的局面,也难以应付。再加上自己若是强行称汗,必然会招致其他贝勒的不满,于是他和岳托等人,坚决拥立皇太极。 代善在朝中位高权重,说话自然有份量。再加上阿敏又不是努尔哈赤的儿子,而莽古尔泰又为人残暴,曾手刃生母,几乎无人拥戴他俩。既然大贝勒代善高风亮节,不与皇太极争夺汗位,要拥立他为新的大汗,阿敏和莽古尔泰还有朝中大臣们自然都没有意见。 皇太极继位后,因代善有拥立之功,将代善封为和硕礼亲王。 代善深知皇太极为人疑心较重,事事谨小慎微,。紧密地团结在皇太极身边,南征北战时,更是在前方冲锋陷阵,颇有舍掉一身皮,也要为皇太极的江山立汗马功的架势。 尽管如此,代善却很快惹怒了皇太极。 天聪八年,被皇太极多次征伐的蒙古汗在逃亡路上病逝,久经战乱的蒙古察哈尔部已经到了灭亡的边缘。次年,林丹汗的八大福晋纷纷归降皇太极。 (皇太极 做为战败者的女人,还有财物和牛马,自然都归皇太极所有。 皇太极为了显示自己“有酒大家喝,有肉大家吃”,于是将林丹汗的福晋,分发给与他的兄弟们,其中也分给长子一个女人。 豪格的嫡福晋是的女儿,哈达公主是努尔哈赤的女儿,也是皇太极的姐姐。她得知这件事后,认为女儿的权益会受到损害,于是当着众人的面,质问皇太极,事情闹得很不好看。 代善是个和事佬,他将满腹怒火的哈达公主,迎到自己的府邸设宴款待,并且在她临走时,还送了些财物给她。 代善的做法让皇太极很不高兴,认为他居心叵测。于是通知诸贝勒开大会,并在会上历数代善的罪状,最后直说他拉帮结派,居心险恶。 不光如此,还罢工,扬言自己做不了大汗,还是另请高明吧。 皇太极撂了挑子,诸贝勒乱了阵脚。罪魁祸首代善自然受到了大家的谴责,甚至还列举了很多代善的不是,跪求皇太极给代善定罪。不光要剥夺他的爵位,还要没收他十牛录的人口。 皇太极见闹也闹得差不多了,代善也几次登门谢罪,这才“勉为其难”继续工作。至于对代善的责罚,则从轻发落。 代善对此感激万分,再次誓告天地:“若不恪守忠贞,殚心竭力,而言与行违,又或如莽古尔泰、德格类谋逆作乱者,天地谴之,让代善。” 代善不过是尽兄妹情谊,请哈达公主吃了顿饭,何至于此呢? 很显然,皇太极这样小题大做,是因为代善在朝中位高权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国二号。再加上他又年长,对自己又有拥立之功,自己不得不对他礼让三分。这种状况,让皇太极十分忧心。因此,才借这个事件,通过“打一巴掌给颗枣”的方式,借此削弱代善的权威,并让代善对他产生畏惧。这也是这位具有极强政治平衡术的的一种惯常做法。 (参考史料:《啸亭续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