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常说“房谋杜断”,杜如晦不仅擅长决策,手指也断了

时间:2025-03-27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这个词大家都听过,什么意思呢? “房”是指,“杜”是指,这两个人是李世民的亲信智囊。

房玄龄擅长为一个问题设计出一堆解决方案,而杜如晦擅长在这一堆方案中找出最合适的。

简单的说,就是一个出主意,一个拿主意,黄金搭档。

历史上,杜如晦帮助李世民“断”了很多关键的决策,还曾经断了一根手指,名副其实的“杜断”。

杜如晦“断指事件”要从唐高祖李渊说起。

唐高祖李渊晚年精神头十足,短短几年间,给李世民添了二十多个弟弟妹妹。

李世民众多的小妈之中,最得宠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张婕妤,一个是尹。

张家和尹家因为这层关系,成了属螃蟹的,横着走,飞扬跋扈得不是一点点。

这一天,身为秦王李世民属官的杜如晦骑马经过一所大宅子,这间宅子正是尹德妃的爸爸尹阿鼠的府邸。

杜如晦打心底看不起这种靠女儿姿色发家的暴发户,当然,谨慎的杜如晦也不愿意惹事,略微加快了一点马速,看也不看,径直走过。

没想到,杜如晦冷漠傲然的态度惹恼了正巧准备出门的尹阿鼠。

尹阿鼠带着一群人五人六的狗腿子,指着杜如晦说:“汝何人,敢过我门而不下马!”你谁啊?居然敢过我家府门不下马? 杜如晦还没搭话,尹阿鼠带着狗腿子围上来,把未来的大唐宰相揪下马来,一通暴揍。

混乱中,杜如晦的一根手指被折断。

打完收工,尹阿鼠。

回头一打听,挨打的人是秦王李世民的亲信,尹阿鼠有些慌神,立马派人给女儿尹德妃传话,恶人先告状,说是秦王李世民的手下一言不合就上手,打伤了自己。

尹德妃跑到李渊面前,,李渊大怒,召来李世民,说:“儿左右乃凌我妃家,况百姓乎?”你的手下连我妃子的娘家都说打就打,可见平时对付老百姓更是。

李世民忍住心头怒火,向老爹解释事件的真相,但李渊就是不相信。

杜如晦“断指事件”在《新唐书》、《旧唐书》、《邵氏闻见后录》上都有记载。

这一事件的后果就是,李渊越发疏远李世民,越发得宠,尹德妃、张婕妤和李建成之间的同盟越发牢固,他们互相配合,变着法地说李世民的坏话,不断想方设法削弱李世民的势力,甚至阴谋杀害李世民。

最终,“”爆发。

玄武门之变后,尹德妃不知所终,估计是被咔嚓了。

而她的尹阿鼠的下场估计也不妙,群殴大唐宰相,那还了得?根本就不用杜如晦吩咐,自有人去找麻烦,灭门也不是没有可能。

关于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的斗争,不管是《新唐书》还是《旧唐书》,都一边倒地说李世民好,说李建成坏,让人感觉真实性存疑,不那么靠谱。

比如,《旧唐书》就说“建成、元吉外结小人,内连嬖幸,高祖所宠张婕妤、尹德妃皆与之淫乱。

” 在老爸的眼皮子底下乱伦,这胆子该有多肥啊!可信度不高,造谣泼脏水的可能性更大。

“成王败寇”罢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成吉思汗为什么关心丘处机?曾称“神仙无忘朕”

无情不过帝王家。这句古训对于绝大多数古代帝王都是适用的,但用于与之间的关系,则谬矣! 历代帝王都有一个共同的追求,就是。成吉思汗晚年也是这样。道家在中国,道家的“长生术”在民间广为流传。金兴定三年(1219年),成吉思汗西征途中,听身边的汉臣刘仲禄说丘处机法术高超,道行深远,于是,产生了与丘处机相见的想法。网络配图 丘处机生于金熙宗皇统八年(1148年),山东登州栖霞人。那时,金朝与以淮河为界。从出生地来说,丘处机是金朝人。丘处机19岁出家为道,拜全真道门下。王重阳为他取名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丹阳子马钰、长真子谭处端、长生子刘处玄、长春子丘处机、玉阳子王处一、广宁子郝大通、清静散人孙不二(马钰之妻)合称“全真七子”。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全真七子的天罡北斗七星阵威震天下。 1217年,丘处机接任全真道第五任掌教,全真道进入鼎盛时期。此时,南方有宋,中原、东北有金,西部有夏。三年后,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建立蒙古帝国,中华大地由“演义”变成“四国演义”,,狼烟滚滚。民间传说,丘处机有长生之术,其年龄有300岁。“四国”之中,有3位帝王先后邀请丘处机,首先是金宣宗,他请丘处机赴汴梁(金朝都城,今河南开封);第二是,他请丘处机到临安(南宋都城,今杭州);第三是成吉思汗,他请丘处机临草原。丘处机认为金朝有“不仁之恶”,南宋有“失政之罪”,都被他拒绝了,丘处机选择了成吉思汗。网络配图 1219年阴历五月,成吉思汗派刘仲禄赴山东邀请丘处机。刘仲禄原是金国人,蒙古大军攻入燕京(今北京)不久归降蒙古。他能做鸣镝,通晓医术,受到成吉思汗的赏识,成为成吉思汗的近侍官。刘仲禄奔波达7个月,于阴历十二月到山东莱州昊天观。 《长春真人》是丘处机的弟子李志常跟随丘处机西行写的日记,该书成书于1228年,共二卷。上卷写丘处机师徒西行来到大雪山(今阿富汗兴都库什山)西北坡八鲁湾成吉思汗行宫觐见,然后回到中亚名城撒马尔干(今乌兹别克斯坦)。下卷记载丘处机讲道的经过、东归的行程。此书不但记录了丘处机一行沿途所见的山川地理、,还记录了丘处机的生平,以及途中诗作。此外,该书还收录了成吉思汗的诏书一道,圣旨四道。网络配图 《长春真人西游记》载:“成吉思汗遣侍臣刘仲禄县虎头金牌,其文曰:如朕亲行,便宜行事。及蒙古人二十辈,传旨敦请。”成吉思汗派遣近臣刘仲禄带着虎头金牌,金牌上刻着“如朕亲行,便宜行事”8个字。跟随刘仲禄同行的有20名蒙古兵,刘仲禄传达了成吉思汗的圣旨,恳切邀请丘处机莅临草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解析:康熙将十四阿哥封为“大将军王” 有何深意?

,又名,是的十四子,同时也是皇帝的亲弟弟,两人的母亲都是。在康熙末年的皇位争夺战中,胤禵是除去四阿哥、八阿哥之外,皇位最有力的竞争者。网络配图 公元1718年(康熙五十七年),西北地区的准格尔部首领守军入侵西藏,拉藏汗上书,请求派遣大军救援。康熙皇帝任命十四阿哥胤禵为抚远大将军,统帅西部大军,进军青海,讨伐叛乱,并封十四阿哥为“大将军王”。 十四阿哥的这次出征规格及高,康熙皇帝特许他以天子亲征的礼仪出征。并且在胤禵帅大军出发之后,下旨给青海各地的蒙古王公:“大将军王是我皇子……尔等或军务,或巨细事项,均应谨遵大将军王指示,如能诚意奋勉,既与我当面训示无异。”通过康熙皇帝的这句话,也可以看出十四阿哥胤禵在康熙皇帝心目中的地位非常之高。 但有心人会注意到一点,十四阿哥的封号不是大将军,而是“大将军王”,这其中有什么区别吗?不要小看这一个字的区别,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就是康熙的高明之处!网络配图 康熙知道十四阿哥胤禵与八阿哥允祀走的非常近,可以说都是八爷党,所以康熙对八阿哥十分警惕。在康熙的心里认为,如果八阿哥想要发动政变,那么带兵前来逼宫的一定是十四阿哥。所以康熙才要将允祀和胤禵拆散,让两个人不能在一起行动。 正巧赶上西北战事爆发,必须要年轻有为的皇子坐镇指挥。这对于康熙皇帝来说是一个绝佳的机会,正好可以将允祀和胤禵分开,而且十四阿哥也确有带兵的能力和资格。同时,十四阿哥这次出征,一下从贝子被封为大将军王,还有立下战功的机会,自然也非常高兴带兵前去。 而对于朝廷来说,大臣们见康熙如此器重十四阿哥,都认为康熙有意将皇位传给十四阿哥,这次派他带兵出征,就是为了积累政治资本,所以大臣们也就不会在为立储的事情再生事端,朝廷也得以清净。所以康熙这一招,可以说是一箭多雕!网络配图 另一方面,派十四阿哥为大将军王也是对诸皇子的制约。胤禵有了追求,就不会生事;四阿哥胤禛有了对手,就不会翘尾巴;八爷党有了盼头,也不会铤而走险。当然,如果康熙发现他心中默许的四阿哥胤禛并不理想,召回胤禵即可。胤禵是大将军王,由他接任储君并不唐突。 如果胤禛可以即位,胤禵那边也好交代,因为他本来就是个“大将军王”,没有封号的王爷,是个“假王”,没有什么可抱怨的。而且的康熙早就安排好了——掌握着西征大军粮草的是四阿哥胤禛的奴才。有年羹尧掌握着大军的命脉,胤禵他逼不了宫,也造不了反。这是康熙的老谋深算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