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林弥一郎战后为什么不回国 战前都发生过什么事情

时间:2025-03-28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林弥一郎,出生于1911年,逝世于1999年,曾用中文名—林保毅,是日本大阪河内郡人,时期参加过侵华战争,时任日本陆军少佐。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林弥一郎率部辗转投降了我军,并在后来担任了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的飞行教官。

最重要的是,在这个东北老航校,他和他下属的第二航空团第四教练飞行队帮助中国培养了第一代空军飞行员。

参加过侵华战争,并在战争中因为表现突出,从一个普通兵晋升为了少佐,而后又投降了我军,帮助中国人民培养了第一代飞行员,可想而知,这个人物必然充满了争议。

在前几期文章中讲到的帮助过国民政府建立空军的陈纳德,曾与这位林弥一郎有过正面交锋。

1942年8月的一天,陈纳德率队突袭日军,遭到日军的拦截,在桂林上空,驾驶97式战斗机的林弥一郎与驾驶P-40的陈纳德在空中展开激战,最后日军惨败,林弥一郎的飞机被打穿了34个窟窿,险些丧命,但是最后还是凭借自身过硬的驾驶技术的从战场中脱离,活了下来。

他是那场惨烈战役中留存下来的少数人之一。

日本宣告投降后,一开始林弥一郎拒绝向我军投降,并带领300多人,遗弃日军基地的机场和40多架飞机,向南边逃窜,躲藏于凤凰城以北的摩天岭山区中。

后来多亏了政委刘光涛和指导员聂遵善,他们的劝降让林弥一郎感受到了作为战俘的一种尊重,于是决定放弃抵抗,并反省了自己的罪行。

林弥一郎后来在《我与中国》一书中回忆道:以前,在新闻中看到各式各样的有关缴械的画面和场景,都是在对方刺刀的威逼胁迫下解除武器的,那场面让人难堪之极。

但在这里,我们没有看见过一个端着刺刀的中国战士,他们甚至极力回避用“解除武器”这个词,而是用交出武器。

他们的想法周到,不使我们感到屈辱和难堪。

林弥一郎受降后,我军共接收了他所在的飞行大队各式飞机46架及相应的配套器材配件,此外还有17名经验丰富的战斗飞行员,24名技术熟练的机械师,外加180多名的地保人员。

1946年,林弥一郎被任命为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主任教官,为中国人民空军培养了第一代飞行员,所以有些人也称他为“中国空军之父”。

10年之后,林弥一郎回到日本,遭受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非议,不过他坚称:当时的决定是正确的,并不后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为什么说林弥一郎是空军之父是当之无愧的 他都做了什么事情

提到日本人,我想大家心里难免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想法,毕竟电影新闻之类的都影响我们的一些观点和认知,毕竟这是的,但有一位日本人是值得我们学习尊敬的,他就是被称为空军之父的林弥一郎。 1945年日本投降了我们优待俘虏政策,也让他们感觉到生命的尊重人格的保证,记得日本人是最有礼貌的人了吧,这一举动也感动了林弥一郎让他决定留在了中国,这也是中国改变不可缺少的人,他可是会开飞机的在以前已经很厉害了。 1946年我们成立了航空总队,他顺理成章的担任了副队长,同年又成立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他又被任命为主任教官,可以说他为了中国的航空发展付出了半生心血,在他的带领下中国航空也有了很大进展,也给我国培养了不少的栋梁精英。 空军之父这个名号当之无愧,像有名的司令王海、林虎等人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其实林弥一郎当时作为日本人,能留在中国也是下了很大决心的,可想当时人们都是怎样看待他们的,他不得不说他为中国所付出的也值得人们尊敬,如果当时他没有留下,谁能知道以后中国的航空会是怎样呢? 林弥一郎不仅仅会开飞机并且还会修飞机,他前前后后总共修复了46架日式飞机,要知道这种技术留在中国,会给中国带来超越性发展,这些日籍官兵可以说是中国空军的摇篮了,要想到当初他带领率部投降是用了多大的勇气,甚至还做出了诸多贡献,这句空军之父当仁不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林弥一郎是如何建设航天学校的 他回国之后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建设航校 1946年1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决定成立东北航空总队,林弥一郎担任东北航空总队的副队长兼参议。2月,由于发生了通化事件,林弥一郎的几名部下受到了牵连,中共通化分省委书记吴溉之曾经三次下令要求处决林弥一郎,但是反战联盟主任前田光繁坚定反对、航空总队第一副政治委员黄乃一出面做保,林弥一郎才免于错杀。 为了收集航空修理材料,林弥一郎所部奉命进驻到辽宁省本溪市,与东北民主联军分工协作,将奉集堡、辽阳、荣口和四平等地的前关东军飞机场遗留的破损飞机及飞机零部件全部收集了起来。经过东北民主联军的多方收集,前后收集和修复了日式飞机总计46架。 同年3月1日,中共东北局成立了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林弥一郎再次被任命为主任教官。林弥一郎在担任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主任教官期间,在理论、实践、训练、教学等诸多方面开创了共军航空的基础,培养了大量的优秀航空人材。包括王海在内的所有中国人民志愿军飞行员均为林弥一郎的学生。林弥一郎为人民空军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日本方面的军事专家称为解放军空军之父。 回国生活 1956年8月,林弥一郎返回了日本。由于当时东西两大阵营对立极为严重,林弥一郎及其下属处境非常微妙和困难。林弥一郎被自己的同期生们非议帮助了中国空军建设,因而林弥一郎一直是保持沉默,很少谈及自己协助组建中国空军一事,也极少出席任何公开活动。据其下属转述,林弥一郎曾吐露其本人的真心话,说在当时二战日本投降后的极端混乱中,他的也是没有办法,他坚持说当时的决定是正确的,也不后悔。 1977年5月,林弥一郎夫妇受当时的第一任中日友好协会会长廖承志的邀请,首次访问了中国。在该次访问中,林弥一郎受到了廖承志的接见,并会晤了多名自己当年的学生(注:没有具体的官方材料证实)。访问回国后,林弥一郎在日本各地组织了“航七会”(即“七航校会”),为创建“中国归国者友好会”(又称“日中友好会”,即后来的“日中和平友好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该会最多时曾有会员1000多人。 1996年,林弥一郎再次来到中国,参加纪念东北老航校成立50周年活动。1999年8月14日病逝,在他逝世一周年之际,“航七会”会员举行了隆重的追思会,称他是一位中国人民永远尊敬的空军之友。 人物贡献 在中国空军的历史上,不能不提及东北老航校,在东北老航校的创建史上,也不能不提及为之倾洒热血甚至献出生命的300余名日本友人。四野日籍官兵中功勋显著者,无疑是原日本关东军第二航空军团第四练成大队的林弥一郎部,这支关东军的王牌集体加入东北民主联军时,计飞行员20名、机械师24名、机械员72名以及其他各类地面保障人员近200人。除此以外,还有一些是从解放区转送来的投诚和被我军俘虏的日籍航空人员。以这些日籍官兵为骨干组成的东北老航校成为中国空军的摇篮。这里共培养出飞行员160人,其中23人参加过开国大典的阅兵。当年的空军司令员王海、空军副司令员林虎、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刘玉堤,以及曾经击落美军王牌飞行员乔治·安德鲁·戴维斯的张积慧等人都是从这里走出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