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原日本陆军航空兵少佐 中国空军之父林弥一郎简介

时间:2025-03-28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林弥一郎(1911年9月2日 - 1999年8月14日),中文名林保毅,日本大阪府南河内郡人,日本陆军航空兵少佐。

1945年日本投降后,林弥一郎率部投降八路军,后在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担任教官。

他和他属下的第二航空团第四教练飞行队培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一代飞行员。

从军经历 林弥一郎,1911年9月2日生于日本大阪府南河内郡。

1932年被征招入伍,成为一名航空二等兵。

1932年9月到1935年,林弥一郎经历了三年多的刻苦训练,成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和飞行教官,并晋升为航空兵曹长军衔。

由于技术出色,1938年5月,林弥一郎成为一名少尉候补生,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受训。

当年年底,以优等成绩结束了陆士的学业,正式以陆军少尉飞行员的身份被分派到飞行第54战队担任战斗机飞行员。

爆发前不久,54战队进入中国战场参战。

1942年8月,在桂林上空,林弥一郎驾驶的97式战斗机曾经与陈纳德的P-40展开过激战,并且飞机被打了34个窟窿却成功的从战场脱离,飞回日军占领下的广州白云机场。

太平洋战争中后期,54战队长期驻守北千岛的占守、幌筵岛机场,负责防御从北方来袭的美军轰炸机。

日本军事力量最早的在本土防空作战中的的战绩和最早的空战损失都出在54战队。

林弥一郎在54战队期间,由少尉逐级晋升为大尉,并担任第3中队的中队长。

在与美军的B-24、B-25轰炸机的苦战中,积累了相当丰富的战争经验。

1944年11月,林弥一郎晋升为少佐。

一名普通士兵出身的军人能够晋升到校级军官,这在非常强调科班出身和论资排辈的日本陆军中属于相当少见的例子。

随后,林弥一郎调往中国东北担任驻沈阳的第101教育飞行团第4练成飞行队队长,扎在沈阳东南的奉集堡机场,负责新战斗机飞行员的战斗训练和中国东北地区的防空任务。

率部投降 日本宣告投降后,林弥一郎所在的关东军第2航空团第四练精飞行队不愿向苏军和中国军队投降。

9月9日,大队长林弥一郎带领300余人,遗弃机场和40多架飞机,向南逃跑,于9月29日流窜到本溪以南凤凰城以北摩天岭山区。

这时,八路军第16军分区21旅政委刘光涛率领一支部队,正在向凤凰城连山关一带追击敌人,他们在凤凰城西大约5公里的山中发现了林弥一郎飞行大队,于是迅速将他们包围。

刘光涛政委向曾克林和唐凯报告了这一情况,曾克林随即向东北民主联军总部作了报告。

“东总”指示21旅组织精干的谈判小组,上山劝降。

中方谈判小组由5人组成,由12团12连指导员聂遵善带领,凤城县伪县长三桥(日本人)带路并兼翻译。

谈判开始时,林弥一郎等深感侵华罪行严重,对向八路军投降顾虑重重。

聂遵善先是指出,日军兵败军散,退路切断,下山投降是唯一出路。

接着,又向日军交代了八路军宽待俘虏的政策。

他说:你们虽然参加了侵略战争,但那不是你们的意愿。

过去你们是我们的敌人,现在战争结束了,只要你们放下武器,我们就把你们当作朋友,以礼相待。

谈判过程中,日方几次探询中方代表官衔,聂回答:“我是旅政治委员特命全权代表,官衔不大,但言必有信。

”这番话使林弥一郎解除了顾虑,他召集几位日军军官商量后,决定接受我军提出的条件,下山投降。

于是,聂遵善对林弥一郎说:你们愿意和平投降,我们表示欢迎,并尽可能为你们提供方便。

我们为你们选定了一个离这里不远,条件稍好的宿营地,请你们明天把队伍带到那里,交出武器,八路军将举行受降仪式。

第二天,21旅派出一部分干部战士提前到达受降地点作了准备,在那里摆了一张6尺多长、3尺多宽的桌子。

当林弥一郎带队来到指定地点,21旅的代表对林弥一郎说:“请你们把飞行装具放在桌子上,武器放在地上,军官的指挥刀不愿交出来的可以不交,这是对你们的诚意作出让步。

”于是,日本航空队员一个接一个走到桌子前把飞行装具和武器交了出来,受降仪式就在这平静的气氛中结束了。

40多年后,林弥一郎在《我与中国》一书中回忆此事时感慨地说:“以前,在新闻片中看到的有关缴械的描述和画面,都是在对方刺刀威逼下被迫交出武器,那场面难堪之极。

但在这里,我们没有看见一个端着刺刀的八路军战士,我当时最强烈的感受是:第一,一言为定的事情,对方百分之百地守信用,这使我非常感动,我钦佩这个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

第二,尽量回避使用‘解除武器’这这个词,而用交出武器,为了不使我们感到难堪和悲哀,甚至为我们考虑了接受武器的方式。

他们想得多么周到啊!” 日本航空队被解除武装后,分散居住在当地老百里。

这时的东北因遭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奴役达14年之久,人民生活非常困难,八路军官兵和老乡一样吃高梁米和玉米,但为了照顾日本人爱吃大米的习惯,部队到老乡那里筹买一部分大米给日军飞行大队送去。

10月上旬的一天,曾克林和唐凯在本溪16军分区司令部举行了一个欢迎会,由刘光涛政委将林弥一郎大队的十几名代表请到司令部。

当林弥一郎等被带进一间教室模样的房间时,只见桌上已经为他们摆好了丰盛的中国菜。

曾克林和唐凯、21旅旅长杨树元及刘光涛等打着手势请他们入座。

席间,曾克林发表了简短的讲话,重申了我军优待俘虏的政策,并表示一定保证日军的生命安全,要他们安下心来,变敌为友,与我军合作。

开始,林弥一郎等担心吃了这顿饭,中国人会处置他们。

听了曾克林的讲话,看到八路军干部又说又笑,不断地向他们劝酒,他们也就敞开喝酒吃菜了。

饭后,曾克林和唐凯找林弥一郎等人进行了坦率的谈话,一方面指出他们过去为日本军国主义效力,犯下了侵略中国的罪行;一方面对他们放下武器表示欢迎,要求他们回到辽阳奉集堡机场,看管和维护好飞机,随时听候我军的处置。

当天,还留林弥一郎等人在凤凰城住了一夜。

第二天在他们回去之前,曾克林又对林弥一郎说:这次没能请大家都来吃饭,所以给你们准备了点肉,带回去给大家吃。

当林弥一郎看到是5头牛和50只羊时,惊讶得话都说不出来了。

在八路军优待俘虏政策的感召下,林弥一郎及其部下觉得生命有了保证,人格也受到了尊重,深受感动,地回到了奉集堡机场。

10月中旬,曾克林和唐凯将日本航空队受降的情况,向东北局书记彭真、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伍修权报告后,林弥一郎和航空队的主要人员被召到沈阳“东总”,彭真和伍修权接见并同他们谈了话。

彭真说,我们共产党人一贯认为,日本侵略战争的责任,应由日本帝国主义去承担,不是一般日本军人的责任,中日两国人民都身受战争之害。

这使林弥一郎等深受教育。

为了表示诚意,伍修权还将长征以来一直就随身佩带的伯朗宁手枪赠送给林弥一郎,希望林弥一郎少佐能够带领尽可能多的部下加入东北民主联军。

这次受降,八路军共接收林弥一郎飞行大队各式飞机46架及各种器材和配件,此外还有17名飞行员,24名机械师,27名机械员,180多名各类地面保障人员。

这些飞机、人员和装备器材,为以后人民空军的建立和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然而此后发生通化事件,参与暴动的大量日军战俘被击毙或处决,林弥一郎等人也受到怀疑,中国共产党中央曾经三次下令要求中共东北局处决林弥一郎。

但是当时中共[日军反战联盟]的主任前田光繁(又名杉本一夫,1938年在河北被八路军俘虏,成为了八路军第一名日军俘虏,后一直担任中共[日军反战联盟]的责任人)坚定反对,并且中共[日军反战联盟]的政治委员黄乃一出面做保,林弥一郎才免于一死,但是中共原本对于日军技术人员的宽容政策也有所改变,东北航空总队的人事权转移到了前田光繁的手中。

同年3月1日,中共东北局成立了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林弥一郎再次被任命为主任教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安史之乱杨贵妃没有死?日本发现杨贵妃墓

中,贵妃杨玉环被赐死于马嵬驿,这是正史的一般说法。著名红学家江在他的著作《诗词曲赋鉴赏》中讲解《马嵬怀古》这首诗时,也采取的是正史的说法。 但是有一种传说认为,杨玉环非但没有死,而且逃到日本去了。 日本山口县油谷町有一座古刹,叫做二尊院,院内有一座五轮塔,当地人认为这就是杨贵妃的坟墓。二尊院藏有两本古文书记载着当地关于杨贵妃的传说。2002年,日本影星山口百惠声明,她是杨贵妃的后裔,而山口百惠正是山口家族的一员。 其实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著名红学家俞平伯先生在《长恨歌》等文章中也指出,杨贵妃可能并没死在马嵬坡,而是去了日本定居。 再看所写的《马嵬怀古》诗,第二句是“温柔一旦付东洋”,妙就妙在“东洋”二字,“东洋”不正是指的日本吗?暗指杨玉环去了日本。 蔡义江认为,付东洋就是付之东流,成空的意思。而付之东流,出自《封丘作》诗:“生事应须南亩田,世事尽付东流水。”东流即向东流的水,泛指河川,因为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大多数河流都向东流。而“东洋”就没有“东流”的意思了,蔡义江认为,付东洋就是付之东流,有些迁强。 史料记载唐玄宗回长安后,秘密令宦官改葬贵妃,但是去改葬的人回来却说不见了贵妃的遗体,只带回了贵妃生前携带的香囊。《长恨歌》里也有“马嵬坡下泥中土,不见玉颜空死处”的诗句。而《马嵬怀古》诗末句是“此日衣裳尚有香”,意指位于马嵬坡的贵妃墓不过是衣冠冢而已,与史料记载和《长恨歌》诗句相符合。 日本的二尊院内,除了有杨贵妃的坟墓以外,还有一尊白色的杨贵妃像,院内还种植着30株原产于中国山东省、杨贵妃最爱吃的肥城桃。二尊院所在的油谷町也被称为“杨贵妃之里”,町内还卖特产“杨贵妃面包”。 2005年,西安女作家叶广芩去日本旅行,曾专门访问了位于油谷町的二尊院。叶广岑看到的杨贵妃像很瘦,因为日本人不能接受杨贵妃是胖美人,他们可能觉得瘦还是美。 随机文章中国400吨重型运输机简介,发动机比运20大2倍中国飞豹战斗机的性能解析,比狂风战斗机稍弱(疑设计过时)美国NASA不敢公布的照片,登月期间惊现外星人宇宙飞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牢骚效应,企业应对发泄情绪的员工宽容对待外星人为什么不敢来地球,外星人为什么对人类感兴趣/害怕人类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解密三国:三姓家奴吕布杀上司丁原背后的真相

导读:有些人不喜欢,他背叛了两义父是不忠,杀了两干爹是不孝,总之,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那么,吕布为什么要杀上司丁原?它背后到底有着怎样的隐情?网络配图 《》、《志》均说:“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也。以骁武给并州。刺史丁原为骑都尉,屯河内,以布为主簿,大见亲待。”史料上首先介绍的是吕布的“骁武”,也就是说吕布以“骁武”着称,当初是以自己的“骁武”投奔并州的,接下来介绍的是刺史丁原却给了他一个“主簿”的职位,如此骁勇的武将,却做了一个文官,这意味着什么? 现实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你越是文凭高、能力强,越是受到各方力量的排挤,比如,同事会给你白眼,讽刺挖苦你,上司会认为你想出风头,一旦你超过上司,那么他的地位就会不保,所以他会处处给你小鞋穿,安排给你并不擅长的工作,如此你就会产生怨恨,就会有怀才不遇的感慨。吕布凭着自己的一技之长投奔到刺史丁原帐下,本以为平生所学能够得到施展,自己的抱负能够得以实现,然而让他始料不及的是,领导只给了他一个“主簿”的差事。主簿是什么?是辅佐主吏的文职官员,让一个舞枪弄剑的人成天同笔墨纸砚打交道,这是什么行为? 曾经看到一些人说,吕布不仅武功高强还文武双全,因为他做过“主簿”,这纯粹扯蛋,做主簿应该是吕布混的最郁闷的岗位。那么,丁原为什么任用吕布为主簿呢?丁原,本出自寒家,为人粗略,有武勇,善骑射。为南县吏,受使不辞难,有警急,追寇虏,辄在其前。裁知书,少有吏用。网络配图 这是《英雄记》的记载,文意很直白的说,丁原出身寒微,是个“大老粗”,但有武勇,杀敌总冲在最前面,稍知礼节,但没有当官为政的才干。一句话,武艺不错,但不适合做官。由此就不难理解,他为什么给吕布一个主簿,而不是别驾、治中或其它武官。有了以上背景,就不难理解吕布的处境,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能够说服吕布而让他杀掉丁原。 《三国志》说:“卓以布见信于原,诱布令杀原。”就是说,引诱吕布杀了丁原,怎么引诱的?这个史料真的没有,或许董卓用了反间计,说丁原是杀吕布爹的凶手,以此来诱导吕布。说实话,这个也是扯蛋。我们无需作更多的推断,仅以《演义》为例,当李肃自告奋勇要当说客的时候,只提出用“赤兔马”作为诱饵,金银珠宝并未强求,而董卓欣然与之,更与黄金一千两、数十颗、玉带一条。这充分说明董卓对人才的重视,蔡邕哭董卓也能证明这一点。如此重礼对当时还是小吏的吕布来说,其诱惑力是难以抗拒的。再看看李肃与吕布的对话吧。 吕布说的尽是些“委身于丁原实出无奈······恨不逢其主”等等一类的牢骚,这表明了他怀才不遇的境况和心情。李肃说,像我这样没什么本事的人都当上了虎贲中郎将,你吕布的才能,肯定。金银珠宝,高官厚禄,英雄有了用武之地,又能让自己的仕途大进,这对于初涉江湖、以技能求职的吕布来说,夫复何求?网络配图 所以,吕布跳槽,那是迟早的事。我们没有资格嘲笑吕布,有句老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狂傲的诗仙尚能向小小的州长史谄媚低头(《上安州裴长史书》),就是现在的事也是屡见不鲜。 至于吕布认丁原为义父的说法,纯粹是小说家之言。史料记载的丁原对吕布是“大见亲待”,仅此而已。董卓需要吕布的勇猛,吕布攀上高枝找到更好的靠山,这才是真实的历史。当然,吕布自身人格上是有缺陷的,这种缺陷就像一枚裂开缝的蛋,终究会散发出一些异味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