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北齐:将宠妃脱光衣服供人观赏的奇葩帝王

时间:2025-03-28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让裸体躺在朝堂上,以千金一视,让大臣都来一览秀色。

“玉体横陈”的典故即来源于此。

时建国十七年后,高纬即位,史称。

高纬昏庸无度,宠信萧长鸾、穆提婆等人。

后宫佳丽如云,乐人曹僧奴的两个女儿被选入宫。

大女儿因不善淫媚,被高纬剥碎面皮,撵逐出宫。

小女儿善弹琵琶,又能讨得高纬欢心,不久册为昭仪,极受宠幸。

高纬给曹昭仪筑隆基堂,雕栏画栋,极尽绮丽。

皇后含酸吃醋,想设法除去曹昭仪。

便诬陷曹昭仪有厌蛊术,高纬就将赐死。

谁知不多久高纬又宠幸一个董昭仪,再广选美女,并封为夫人,恣情淫欲,通宵达旦。

穆皇后更弄得没法,每天只好与从婢冯小怜哭诉内心的不满。

冯小怜貌美聪慧,精通乐器,且工歌舞,便替穆后想出一计,情愿以身做诱饵,离间诸宠。

穆后没别的办法,就答应了。

齐主高纬见冯小怜冰肌玉骨,艳明如玉,不由的,一番云雨后。

从此坐必同席,出必并马,尝自做无愁曲,谱入琵琶,与对谈,嘈嘈切切,声达宫外。

时人号为无愁天子。

高纬深幸得此冯美人,册为淑妃,命处隆基堂。

虽奉命迁入,但因为曹昭仪旧居,恐非吉征,特令拆梁重建,并尽将地板反换,又费了许多金银。

齐主纬毫无异言,纵教冯小怜如何处置,一体依从,所有内外国政渐渐荒废。

网络配图 齐主高纬极为昏聩,政权委托一群奸邪小人,甚至宫里所养的狗、马、鹰,都有和郡守一样的名号,还得食禄。

侍奉高纬的宫婢都获封为郡君,宫女宝衣王食者500多人,一件裙子的花费价值万匹布,一个镜台花费千两黄金,衣服只穿一天便扔掉。

,在晋阳做十二院,西山造大佛,一夜间燃油万盆,劳费数亿计。

还制作公母马交合用的青庐,马饲料十几种之多,高纬“具牢馔而亲观之”。

在齐国有钱就可做官,有钱就可以杀人无罪。

高纬看戏过瘾了,动辄赏赐巨万。

不久府库积蓄匮乏,民不聊生,国内很多百成了乞丐。

高纬专在华林园旁,设立一个贫儿村,自穿褴褛的破衣服,向人行乞,以作为笑乐。

他仿造民间市场,自己一会儿装卖主一会儿装买主,忙乎不停;仿建一些城池,让卫士身穿黑衣模仿羌兵攻城,他用真正的弓箭在城上射杀“来犯”的“敌人”。

高纬与大臣们议事的时候,也常常让冯小怜腻在怀里或把她放在膝上,使议事的大臣常常羞得满脸通红,话说得语无伦次。

据说冯小怜的玉体曲线玲珑,凹凸有致,在冬天寒冷的季节里,软如一团棉花,暖似一团烈火;在夏天溽暑炙人的时候,则坚如玉琢,凉若冰块。

或抱、或枕、或抚擦、或亲吻,无不婉转承欢,是一个天生的尤物。

“独乐不如众乐”,高纬认为像冯小怜这样可爱的人,只有他一个人来独享她的美艳风情,未免暴殄天物,如能让天下的男人都能欣赏到她的玉体岂不是美事。

于是让冯小怜裸体躺在朝堂上,以千金一视,让大臣都来一览秀色。

“玉体横陈”的典故即来源于此。

有人告发南阳王高绰的暴行:高绰在定州任上姿情淫暴,见一妇女抱小孩在路上走,上前夺掉妇人怀中小孩,丢在地上喂他养的波斯狗。

妇女号哭,高绰大怒,纵狗咬妇人,狗刚吃饱小孩,不去咬,他就把小孩身上的血涂抹于妇人身上,众狗一扑而上,把妇人撕裂食尽。

两位兄弟见面,高纬马上就为高绰去掉枷锁,询问他在定州时有什么事最开心。

高绰说:“把蝎子和蛆混在一起观看互相啮咬最开心。

”高纬派人连夜搜寻蝎子,早晨时获得两三升蝎子,放进一个大浴盆,绑缚个人放进去,一同看那个人被蜇得号叫翻转。

高纬大喜,埋怨高绰:“这么好玩的事,为什么不早派人告诉我知道。

” 消息传入周廷,武帝亲率六军伐齐。

共六万兵马,向长安日夕进发。

网络配图 齐主高纬正与冯小怜在天池打猎,警报从早晨至中午已来了三次。

高纬居然说:“只要小怜无恙,战败又有何妨!”齐国的右丞也斥责士兵道:“正游猎为乐,边境稍有战争,乃是常事,何必急急奏闻?”到了晚上,平阳报称失守,高纬也开始不安起来,便想集将卒抵抗。

冯小怜兴致未尽,还要接着游猎。

于是又猎了好长时间,获得几头野兽,方才尽兴而回。

第二天高纬大集各军,出兵迎战周师。

他打仗也不忘带着爱妾,命丞相率前军先进,自己同冯淑妃后行。

严冬将届,北周军队已经退回长安。

齐主听说周已退师,便攻打平阳,妄图收复。

北齐兵为收复失地,抵御外侮,个个奋勇争先,挖掘地道,架设云梯,昼夜猛扑。

毁去城堞与城墙,挖地道进入城下,城墙塌了十余丈,将士们打算乘势攻入,然而高纬却敕令暂停进攻。

原来他听说晋州城西的石头上,有圣人留下的痕迹,他打算与冯小怜一同去观看。

冯小怜画眉刷鬓,抹粉搽脂,对镜,好多时才姗姗来迟。

然而那城墙缺口处,早已被守兵用木为栅,堵塞得十分坚固。

齐兵失去了大好时机,士气十分低落。

高纬又怕城中射下的弩矢伤及爱妾,便抽出本来就不多的攻城木具,拆了筑造一座桥,他与冯小怜得以登桥遥视。

不料桥不坚固,禁不起,突然间坍了。

当时高纬与冯小怜正在危墙上面,差点做了水底鸳鸯。

古代军队本来就视妇人从军为不祥之兆,心理上已有必败的暗示。

这时周朝诸军八万人直趋平阳。

齐兵士气却极为低落,均无斗志。

两军兵刃初交,高纬与冯小怜并骑观战。

见周军如潮水一般,齐左军似乎难招架,向后倒退。

冯小怜遽然变色道:“败了!败了!” 穆提婆道:“皇帝快跑!”高纬便挈冯小怜往后就跑。

开府奚长谏阻说:“半进半退是用兵的常事,现在军队未曾伤损,陛下却骤然返驾,恐怕陛下一动,人心散乱,军旅不可复振!那才是不可挽救了!请陛下速西向镇定各军!” 高纬沉吟多时,武卫张常山来报齐主道:“军已收讫,完整如故,围城兵仍然不动,陛下即宜回至军前!” 高纬勒马欲回,穆提婆拉着高纬的右肘道:“此言未可轻信。

” 此时冯小怜又在一旁做态,柳眉锁翠,杏靥敛红,一双翦水秋瞳,几乎要垂下泪来。

弄得齐主仓皇失措,不由的扬鞭再走。

齐军失去皇帝,顿时大溃,死亡至万余人。

齐主高纬奔至洪洞,才停下来,冯小怜揽镜照影,重匀脂粉,突闻后面又报追兵大至,便上马再往北逃。

其间高纬忽发奇想,让化装回晋阳取皇后衣饰,封冯小怜为左皇后,在逃跑途中让小怜穿上皇后礼服,反复观瞧欣赏后接着奔逃。

网络配图 兵败如山倒的北齐军队一路狂奔数百里,退回了晋阳,周军长驱而入,逼近晋阳,高纬打算弃城北奔突厥。

大臣们一再谏阻,齐主不听,夜开五龙门出走。

晋阳是北齐实际的政治和军事中心。

从史书上可以见到:北齐皇帝一次次从晋阳出发征讨北周和北方的几个游牧民族,又一次次在战争结束之后率军返回晋阳。

有一件事情很能说明晋阳对于北齐的重要性,就在先祖自立前夕,领披甲将士八千人向东魏孝静帝辞行。

望着高洋远去的背景,曾经被辱骂殴打却无可奈何的孝静帝哀叹道:高洋看来不能相容于我,我真不知道会死在哪一天。

年仅二十岁的高洋之所以如此的飞扬跋扈肆无忌惮,无非就是因为他牢牢掌握着难与争锋的晋阳这一军事重镇。

然而高纬却轻易放弃了前代数十年的地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唐初猛将因未参加玄武门之变 晚年生活凄惨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蜀国栋梁被黑上千年 战功彪炳不亚五虎上将

说起之中的蜀,人们必然先想起诸葛,这些彪炳史册的名字,不过在蜀汉将星陨落的后期,有一个人堪称是后期真正的定海神针,这个人就是。 演义之中对于魏延的形象描述非常的不好,除了脑后有反骨这一论断,更有踏灭诸葛延寿之火的莽撞行为,最后死后举起叛逆大旗被运用诸葛亮遗计斩首。这也让魏延背上了脑后有反骨的这个污名多年,实际上魏延在诸葛亮的心中分量极重,是真正的北伐主将,而且往往是力抗曹魏的第一号大将。网络配图 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先主称善,众咸壮其言。先主践尊号,进拜镇北将军。 魏延出身于行伍之中,早年跟随南征北战数有战功,之后刘备成为汉中王之后要选一大将镇守汉中,当时大家都认为这一重担必将交予张飞,而且张飞自己也觉得,可是最后刘备却将汉中太守一职交予魏延,可见在刘备心中魏延比之张飞更加稳健可靠,足以担当地方大员一职,这个职位需要的全面的能力,虽然武力方面不如张飞,但是在刘备看来魏延的谋略更胜一筹,还有一点就是牙门将军一职,牙门将军其实一直是伴随主公左右的将领,担任此职的人必须,刘备的另一个牙门将军名字是。因此可见魏延其人在刘备看来有勇有谋足以担当重任,而且又是亲信,所以才让魏延担任汉中太守。 魏延在汉中太守任上也非常的成功,步步高升至方面军总司令的地步,五年,诸葛亮驻汉中,更以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延战于阳溪,延大破淮等,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在前线屡屡立下战功的魏延也获得了诸葛亮的信任,在诸葛亮手下魏延真正做到了蜀军西线第一大将的地位。 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魏延在正史的描述之中完全是一个武力和谋略弱化,但是傲气更甚的小,为人比较高傲而且本领也足让当时的人都很害怕魏延,只有和魏延不是很对付,孰不知也正是因为杨仪为魏延日后的悲剧埋下伏笔。网络配图 说起魏延,必须要提的就是著名的子午谷奇谋,虽然这一提议很大胆而且让人,但是其实这个计策并不具备实现的可能,因为需要完成四个非常苛刻的条件才能成功,其一就是需要魏延在十日之内急行军到达长安,这在当时的行军能力面前基本不可能,除非扔掉所有的辎重物品轻装上阵。其二需要长安守将夏侯懋毫无防备并且放弃守城,这基本也是不可能的事。其三需要完全的保密,而且长安被攻陷后城内必须有足够大军消耗的粮草储备。其四蜀国大军可以在二十日内驰援到长安。这个计划可操作性基本为零,而且针对当时蜀国的人力储备,五千精兵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目,而且对于蜀国来说根本不可能为了这么一个渺茫的机会去做如此之大的牺牲,所以子午奇谋也就只能存在于幻想之中。不过想出这样的点子也能证明魏延的胆识和全局思维确实强于一般将领。 魏延在西线和诸葛亮的合作一直非常成功,诸葛亮运筹帷幄,魏延上阵击敌。在蜀汉的历史之中魏延在武将之中对于蜀国的贡献也仅次于关羽,张飞,,,甚至要高于赵云,封侯列爵也不在话下。 魏延之死实际上是魏延个人性格的悲剧,行伍出身的魏延一向与文人名士不来电,而且与诸葛亮器重的文臣杨仪更是水火不容,在诸葛亮在世之时尚且能勉强压制两人的矛盾,在诸葛亮死后这两人实际上就是西线最高长官,之是杨仪主内魏延主外。网络配图 根据《》的记载,诸葛亮在死前就和杨仪、、定下了策略,让魏延断后,姜维其次、如果魏延不愿意走,就让魏延留在当地驻守,可见诸葛亮也知道魏延为人骜而且心气极高,必定不会听从同级别杨仪的命令。之后的故事就是杨仪派费祎去问魏延的意图,魏延说:“丞相死了,还有我呢,应该继续打下去,凭什么你一个人就要废了蜀汉大业?!而且还痛斥杨仪不懂尊卑,竟然让堂堂西方面军总司令来断后。费祎走后魏延觉得自己的话有些过分,赶忙去追结果回到大本营后,发现杨仪已经撤退了,这样魏延非常不高兴,之后杨仪魏延分别上表,分别说对方是叛徒,而中央的、都更相信杨仪,还派禁卫军北上。魏延先到了南谷口阻住了杨仪大军,何平在阵前大骂魏延叛徒,魏延的兵士觉得自己大哥这么做不厚道,都跑了。魏延一看大事不妙,也跑了,但被马岱追上,斩杀。最后定论为叛乱,可惜蜀国一代栋梁竟然死于内部消耗,对于蜀国而言无异于是自断一臂,灭国悲剧或许在那时就成为注定之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