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醇亲王奕譞第六子 清朝陆海军大元帅爱新觉罗·载洵简介

时间:2025-03-28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爱新觉罗·载洵(1885—1949年),字仲泉,号痴云,满洲镶白旗人,醇亲王奕譞第六子,帝之弟,之后出继为瑞郡王奕志的后人。

光绪十三年(1887年)封不入八分辅国公。

光绪十五年(1889年)晋辅国公,次年又晋镇国公。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袭贝勒,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加郡王衔。

宣统元年(1909年)筹办海军大臣,并赴欧美考察海军。

次年授海军部大臣。

元年(1912年)1月,与载涛等组织宗社党。

辛亥革命后在北京、天津闲居。

日军侵华期间,载洵坚持气节,拒绝到伪满州国任职。

1949年逝世于天津。

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载洵出生于醇亲王府,他是醇亲王奕譞的第六个儿子,的弟弟。

光绪十三年(1887年)封不入八分辅国公。

光绪十五年(1889年),载洵晋封为辅国公,光绪十六年(1890年)又晋封为镇国公。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袭贝勒,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因两江总督周馥等的建议,清政府批准将南北洋海军合为一军,统归北洋海军广东水师提督叶祖奎统领。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练兵处提调姚锡光奉命就整合旧有舰队和筹措经费重振海军的长远规划提出具体方案。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3岁的溥仪继承皇位,溥仪的父亲载沣成为摄政王。

载沣上任后,为加强皇权,任用少壮派贵胄掌控军队。

他委派自己的亲弟弟载洵掌管海军,年仅22岁的载洵成为大清国最后一位筹办海军大臣。

访美经历 宣统元年(1909年)摄政王载沣掌权后,不但自任陆海军大元帅,而且同时任命其弟载洵和海军提督萨镇冰为筹办海军大臣,负责设立筹办海军事务处。

年轻气盛的载洵甫一出任,即宣布了一个雄心勃勃的发展海军七年规划,计划在整顿各洋旧有各式兵轮的基础上,在第3至第7年的5年里,添造头等战舰8艘,巡洋舰20余艘,各种兵轮10艘,编制第一、第二、第三各队水鱼雷艇;编定北洋舰队、南洋舰队及闽省等各洋舰队;成立各洋军港和船坞;设立海军大学,等等。

8月13 日清政府批准这一计划,并根据载洵等人的建议,令度支部及各省分筹开办费1800万两。

9月,载洵、萨镇冰即前往英国、德国、意大利和等欧洲国家考察,分别向这些国家表达了订购各类战舰的意愿,先后访问了意大利、奥地利、德国、英国的海军学校和船厂,并向意大利订购炮舰1艘,向奥地利订购驱逐舰1艘,向德国订购驱逐舰3艘、江防炮舰2艘,向英国订购巡洋舰2艘。

1910年载洵访美,载洵访美之所以引人注目,首先与当时清政府重振海军计划有着直接关系。

海军在中日甲午战争遭受惨败后,一度一蹶不振。

但随着日俄战争之后国防和海权思想的增强,发展海军重新得到清政府的重视。

1910年1月取道西伯利亚,乘火车回国。

清亡之后 1911年爆发了辛亥革命,清王朝被推翻。

载洵被卷在历史的洪流里,只能向前,他所有的荣耀都成了。

袁世凯任民国大总统后,宣布承认一系列条约和协议,认同载洵一行在日本的订舰协议。

北洋政府向英、德、美、日、俄五国银行借款,各国订购舰船之款,均由五国银行垫付。

1925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这艘载洵订购的永丰舰改名为“中山舰”,后来著名的“中山舰事件”就是发生在这艘永丰舰上。

晚年时期 1946年初,中孚银行经理林鸿赉一家搬进载洵的贝勒府。

1946年秋,一天载洵让看门的家人来林鸿赉家里传话,说是载洵有事相邀。

当晚,林鸿赉下班回家立刻到旁边的平房探望载洵。

原来年过花甲的载洵请林鸿赉代请一位律师,为他举办一个家庭婚礼,他准备与身边相伴多年的戴明女士正式结为夫妻。

载洵还邀请林鸿赉作女方的主婚人。

这一年节,载洵就在家中与戴明举办了一个简单而隆重的婚礼,载涛作为男方主婚人,载洵的两个女儿也出席认亲,一位的律师为他们证婚。

载洵在自己的至亲好友面前,终于给戴女士一个相应的名分。

1948年冬天,天津解放前夕,傅作义部队退入天津后,曾在浦口道一带驻军。

载洵的这处贝勒府的院子里曾驻有一个营部,20余人占据了一楼。

十多天后,解放军进城前,傅作义的部队撤走。

而后又有解放军一个连部,十余人在楼内一层住了一个星期后全部调离。

林鸿赉一家在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购置新居迁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日本第一个战死海外的亲王——北白川宫能久亲王

甲午战争期间,清政府调动数十万大军对抗弹丸之国日本,却只收获了阵亡4万而杀敌1.3万的尴尬战果,最后还落得赔款割地丧权辱国的下场。 而反观台湾,在刘永福等人的力战下,消灭了3万多日军,还干掉了一个日本亲王,也是日本第一个战死海外的亲王。 这个日本亲王是谁呢?就是今天要介绍的: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名字真拗口,将就看吧)。 所谓“亲王”,是指除了皇太子以外的其他天皇子嗣,而这位北白川宫能久亲王的身世比较特殊,他原本是伏现宫邦家亲王的儿子,后来被仁孝天皇收为养子,简单来说,就是由藩王之子变成了皇子。 这位仁孝天皇又是何人呢?就是的爷爷。所以,稍微捋一捋就会发现,这个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其实就是明治天皇的叔叔。 自古以来,当叔叔的藩王和当的侄子,这二者之间的关系那可是相当的微妙啊,就拿大家比较熟悉的来说,当年就是抢了自己侄子的饭碗才成功上位的。 历史规律往往不会骗人,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和明治天皇这对叔侄俩,也掉进了权力之争的漩涡。 日本经历1853年的“黑船事件”之后,幕府统治与文明开化潮流之间的冲突愈发不可收拾,而此时主张改革的孝明天皇离奇身亡,更让天皇与幕府的权力之争摆上了台面。 在这之后,明治天皇即位,遵循老爸的遗志扛起了改革的大旗,而幕府奥羽越列藩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也找来北白川宫能久亲王作为领袖,并称之为“东武天皇”。由此,“倒幕运动”达到高潮,叔侄俩的矛盾也几近顶点。 结果自然是不用多说了,幕府大败,明治天皇收揽大权,从此让日本走上了西化之路。而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呢?因他特殊的身份,被免除了死罪,只被软禁于京都,并免去了皇族身份。 不过,北白川宫能久亲王的苦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短短三年之后,也就是明治三年,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就重新被用,领兵去侵略中国台湾。 至于明治天皇为何非要启用一个曾与自己为敌的人来当这个统帅,原因无外乎三点:一者北白川宫能久亲留学德国,军事功底扎实;二者他们叔侄俩虽然有矛盾,但在对外侵略这件事上却是高度一致;三者,为了鼓舞民众积极参军,皇室成员必须要积极牵头做表率。 只不过,台湾的战事进展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甲午战争中不可一世的日军,却在贫穷落后又弱小的台湾遭遇了“滑铁卢”,从3月打到11月,日军整整打了大半年的时间,才拿下了台南。 而作为统帅的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就更惨了,地受伤,新竹战役中差点被烧死,嘉义战役中又踩了地炸伤,台南战役中伤口又遭感染,很快就一命呜呼了。 当然了,也有史学家对北白川宫能久亲王的死亡过程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北白川宫能久亲王早在新竹战役中就已经死了,而后来那个只不过是他的替身。日本之所以玩这么一出“”,无非是想保护皇族的名誉而已。 究竟孰真孰假暂且不论,但有一点是无可置疑的,就是北白川宫能久亲王是日本第一个战死于海外的皇族成员,而且死得也太惨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清朝末代亲王的后人们为什么都喜欢刨自家祖坟?

末代亲王的后代基本都是败家子,败得都很荒唐,比如,他们都爱卖祖坟坟园里的东西,郑亲王儿子干过,末代睿亲王的儿子干过,末代庄亲王的儿子也干过……网络配图末代克勤郡王宴森喜挥霍,王府败落后,宴森又把克勤郡王墓地的树木和砖瓦石料全卖了,最后沦为洋车夫,社会上戏称他为“车王”,由此将其祖上的坟墓称为“车王坟”。末代怡亲王毓麒是溥仪的侍读,喜欢京剧但不会理财,人也豪爽,跟朋友出去吃饭经常是他买单,自行车骑出去丢了就丢了也无所谓,再买一辆就是。后,在戏班以跑龙套、管服装、管道具为生,1948年病死了。能当洋车夫和管道具惨是惨点,但也算自强不息,多数亲王的后代除了挥霍,连这点本事都没有。 末代郑亲王昭煦把郑亲王府卖给中国大学后,开始卖祖坟上的树木。1927年,昭煦又将祖坟上驮龙碑和砖瓦石片卖给了张学良,1931年,有人盗郑亲王祖坟被抓,一审,贼竟然是昭煦的儿子。网络配图末代睿亲王魁斌死后,他的儿子中铨和中铭开始疯狂挥霍他留下来的那点祖业,哥俩儿花巨款修建新房,每个房间都安上电话,又添了西餐厨房,出门坐汽车。1919年,兄弟二人卖掉了西郊别墅,拿着两万元钱,带着妓女到天津去玩。两天的工夫钱全花完了。1924年哥俩儿把王府中的500多间房屋典出去后借了10万元,花完了干脆把祖坟墓园的建筑和树木全都卖了。第二年法院把睿亲王府的房屋查封了。 本来这些房屋能卖几十万元,但胆小的花花公子中铨听说法院查封了家产,以为一贴封条,房子里东西全归别人了,于是匆忙将汽车、马车等物品都送给司机、车夫作为工钱。把祖坟的1000多亩卖给了看坟人,然后卖衣服、首饰。1931年,实在没钱的中铨去盗祖坟,被判7年徒刑,最后死在了监狱中。网络配图末代庄亲王载功的儿子溥绪把王府卖给了军阀兄弟。溥绪算是有出息的,后来改,名清逸,号清逸居士。溥绪酷爱京剧艺术,编写了许多优秀的京剧剧本。但晚年还是“随大流”干了卖祖坟树木换钱的事。溥绪的晚年生活凄凉,靠梨园行的艺人们接济度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