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吴越国主钱镠的生平简介,钱镠的人物事迹

时间:2025-03-28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钱镠,中国吴越王。

历任左卫大将军、镇海军节度使、浙江东道招讨使、镇海镇东节度使、中书令、尚书令、天下兵马都元帅等职,赐铁券。

建立吴越国、割据两浙、繁荣吴越经济、发展钱塘。

2人物简介 钱镠钱镠(liú)字具美,小字婆留,杭州临安人。

生于唐宣宗大中六年(公元852年),卒于后唐长兴三年(公元932年)。

少年时迫于生计曾为私盐贩,后投军,唐乾符年间为石镜将董昌的部校,后渐由偏将而升掌一州之兵。

他在翦除刘汉宏、薛朗、董昌等地方叛臣的过程中,占有了两浙之地。

唐光三年(887),董昌为越州观察使(今浙江绍兴),自杭州移镇浙东;唐以钱为杭州刺史,从此独据一方。

景福二年(893),钱镠升任镇海军节度使,驻杭州。

唐以钱镠为镇海、镇东两军节度使,治杭州。

天复二年(902年),封其为越王。

公元904年,改封吴王。

及建梁,始封钱镠为吴越王。

钱镠在位期间,曾征用民工,修建钱塘江海塘,又在太湖流域,普造堰闸,以时蓄洪,不畏旱涝,并建立水网圩区的维修制度,有利于这一地区的农业经济,两浙百称其为海龙王。

3人物生平编辑 早期事迹 钱镠出生时,红光满室,伴有兵马之声。

父亲钱宽这是不详之兆,欲将他弃于井中,被祖母拦阻。

因此,钱镠得小名“婆留”(“阿婆留其命”之义),而这口井后来也被称为“婆留井”。

钱镠自幼学武,擅长射箭、舞槊,又稍通图谶、纬书。

钱镠七岁启蒙,十二岁读《春秋》、《武经》,十九岁因家贫,为生计贩运私盐,铤而走险,肩贩负米以养亲。

二十一岁从军枕甲提戈,为将领董昌的偏将。

跟随董昌 征讨起义军 875年(乾符二年),浙西镇遏使王郢拥兵作乱,镇将董昌招募乡勇平叛。

钱镠应募投军,被董昌任命为偏将,随军平定王郢。

878年(乾符五年),钱镠平定朱直管、曹师雄、王知新等人的叛乱,因功被授予石镜镇衙内知兵马使、镇海军右职。

879年(乾符六年),起义军进犯临安。

钱镠以少敌多,巧妙运用伏击和虚张声势等战术,阻吓了黄巢军的进攻,得到淮南节度使高骈的称赞。

880年(广明元年),董昌联合杭州各县,组建八都兵(即临安县石镜都、余杭县清平都、于潜县于潜都、盐官县盐官都、新城县武安都、唐山县唐山都、富阳县富春都、龙泉县龙泉都),钱镠为临安石镜都副将。

不久,高骈召董昌、钱镠前往广陵,并对诸将称赞钱镠道:“这个人将来一定能超越我。

”后来,董昌见高骈没有平定起义军的想法,便返回杭州。

高骈表奏董昌为杭州刺史,钱镠为都知兵马使、太子宾客。

屡战刘汉宏 882年(中和二年),越州(今浙江绍兴)观察使刘汉宏与董昌矛盾激化,派遣其弟刘汉宥与都虞候辛约,进驻西陵(今萧山西北),欲吞并浙西。

钱镠率八都兵渡江,火焚刘汉宥营寨,又攻破诸暨黄珪、萧山何肃的兵马。

刘汉宏亲自督战,又被钱镠击溃,何肃、辛约等将战死,刘汉宏扮作屠夫逃走。

884年(中和四年),以宦官焦居璠为杭越通和使,命董昌与刘汉宏罢兵和解。

二人不肯奉诏,仍继续交战。

刘汉宏派朱褒、韩公玫、施坚实等率水军屯驻望海。

886年(光启二年),钱镠兵出平水,进屯丰山,攻破越州。

刘汉宏败走台州(今临海),被台州刺史生擒献于钱镠。

钱镠将刘汉宏斩首。

割据两浙 占据杭州 887年(光启三年),董昌被任命为越州观察使,钱镠为左卫大将军、杭州刺史。

钱镠不久,毕师铎囚禁高骈,淮南道大乱。

六合镇将徐约攻取苏州,润州(今镇江)守将周宝为其部属薛朗等驱逐。

钱镠乘机迎回周宝,派兵攻占润州,俘杀薛朗,又派堂弟钱球击败徐约,被唐昭宗任命为杭州防御使。

后来,占据淮南,夺取润州,钱镠也夺下苏州、常州。

890年(龙纪二年),朝廷在越州设置威胜军,在杭州设置武胜军,并任命董昌为威胜军节度使、陇西郡王,钱镠为武胜军都团练使。

钱镠占据杭州后,任用杜棱、阮结、顾全武、沈崧、皮光业、林鼎、罗隐等人,势力逐渐壮大。

893年(景福二年),钱镠升任镇海军节度使、润州刺史。

894年(乾宁元年),又加封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讨平董昌 895年(乾宁二年),董昌在越州自立为帝,国号大越罗平,改元顺天,并任命钱镠为两浙都指挥使。

钱镠写信劝董昌道:“与其关起门来当,不如当一个节度使,能得终身富贵!”董昌不听。

钱镠率三千兵马到越州,亲自面见董昌,再次劝说。

董昌执意称帝,同年,唐昭宗削除董昌官爵,并封钱镠为浙江东道招讨使、彭城郡王,令其讨伐董昌。

董昌只得向淮南杨行密求救。

896年(乾宁三年),杨行密派安仁义救援董昌。

钱镠派顾全武进攻越州,斩杀崔温,击败徐珣、汤臼、袁邠等。

不久,顾全武攻破越州,生擒董昌。

董昌在押赴杭州途中,投江自杀。

同年,唐昭宗改威胜军为镇东军,并任命钱镠为镇海、镇东节度使、加检校太尉、中书令,赐铁券。

900年(光化三年),钱镠将镇海军移镇杭州。

不久,唐昭宗加钱镠为检校太师,将他的画像挂在凌烟阁上,并将他的家乡改为衣锦城。

徐许之乱 902年(天复二年),钱镠被封为越王。

不久,武勇都左右指挥使徐绾、许再思趁钱镠出巡之时,起兵叛乱,攻打杭州内城。

钱镠归来后,偷偷潜入城中,派马绰、王荣、杜建徽等人分别防守各城门。

顾全武道:“现在我们应该防备淮南,徐绾肯定会向淮南求救。

我们若向杨行密求助,他肯定会同意的。

”钱镠遂命顾全武前往广陵,又命儿子钱元璙随行。

徐绾果然向杨行密部将宣州(今安徽宣城市宣州区)田頵求救。

顾全武到广陵后,杨行密将女儿嫁给钱元璙,并命田頵回军。

田頵将钱镠的儿子钱元瓘留为质子,返回宣州。

建国吴越 904年(天祐元年),钱镠请求朝廷册封其为吴越王,朝廷没有同意。

后来,在朱温的斡旋下,钱镠被改封为吴王。

907年(开平元年),朱温废唐称帝,建立后梁,并封钱镠为吴越王兼淮南节度使。

吴越官员都劝钱镠不要接受梁朝册封,罗隐更认为应兴兵讨伐朱温。

钱镠却认为再事兵戈,老百姓遭殃,于是接受梁朝册封。

908年(开平二年),朱温又加封钱镠为守中书令。

909年(开平三年),钱镠又加守太保。

911年(乾化元年),钱镠又加守尚书令,兼淮南、宣润等道四面行营都统。

912年(乾化二年),郢王朱友珪弑父,尊钱镠为尚父。

915年(贞明元年),均王发动政变,夺取帝位。

916年(贞明二年),钱镠派安抚判官皮光业入贡中原,被加封为诸道兵马元帅。

917年(贞明三年),朱友贞又加封钱镠为天下兵马都元帅,并准其设立元帅府。

918年(贞明四年),淮南杨隆演夺取虔州,吴越入贡之路断绝,钱镠只得改由海路入贡。

此时,西川(前蜀)、淮南(南吴)、岭南(南汉)、福建(闽)等地统治者先后称帝,都劝钱镠据吴越称帝。

钱镠笑道:“这些人自己坐在炉炭中,还想把我也拉到上面。

”钱镠虽然拒绝了他们的劝说,但各国君主仍然都像对父兄一样对待他。

923年(龙德三年),钱镠被册封为吴越国王,设立百官,一切礼制皆按照皇帝的规格。

不久,晋王灭亡后梁,建立后唐,改元同光。

钱镠又遣使进贡,并求取玉册,李存勖赐予钱镠玉册、金印。

晚年生活 926年(天成元年),即位,中原局势混乱,朝廷诏命难以到达吴越,钱镠改元宝正。

929年(天成四年),后唐供奉官乌昭遇、韩玫出使吴越。

韩玫回国后诬称道:“乌昭遇见到钱镠后,称其为殿下,并私下向钱镠透露国事。

”枢密使安重诲与钱镠有旧怨,于是上奏朝廷,将乌昭遇斩首,并削除钱镠官爵,命其致仕。

钱镠命儿子钱元瓘等人上表诉冤。

931年(长兴二年),李嗣源斩了安重诲,重新任命钱镠为天下兵马都元帅、尚父、吴越国王。

932年(长兴三年),钱镠病重,召集臣下托付后事并道:“我的儿子们都很愚蠢懦弱,只怕难以担当大任。

我死后,请你们从中择贤而立。

”臣下都推举钱元瓘,钱镠于是立钱元瓘为继承人。

不久,钱镠去世,终年八十一岁。

朝廷得知后,废朝七日,赐谥号武肃,并命工部侍郎杨凝式为其作神道碑文。

934年(应顺元年),钱镠被葬于安国县衣锦乡茅山之原。

4为政举措编辑 钱镠钱鏐在内政建设上的主要成就体现在修筑海塘和疏浚内湖上。

公元910年,钱镠动员大批劳力,修筑钱塘江沿岸捍海石塘。

用木桩把装满石块的巨大石笼固定在江边,形成坚固的海堤,保护了江边农田不再受潮水侵蚀。

并且由于石塘具有蓄水作用,使得江边农田得获灌溉之利。

此外,钱镠设撩湖军,开浚钱塘湖,得其游览、灌溉两利,又引湖水为涌金池,与运河相通。

钱镠还在太湖地区设“撩水军”四部、七八千人,专门负责浚湖、筑堤、疏濬河浦,使得苏州、嘉兴、长洲等地得享灌溉之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五代十国时期的传奇人物,吴越国开国君主钱镠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钱镠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是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分裂时期,诸侯割据,战乱不断,中原大地、、、后汉、轮流登场,、、吴越等十多个政权割据并存,乱世纷争,民不聊生。但位于江南两浙一带的吴,却是另一番景象: “其民(吴越百姓)至于老死,不识兵革,四时嬉游,歌鼓之声相闻”(语),宛如笔下的。 创造这一乱世奇迹的,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传奇人物——人称 “海龙王”的开国君主钱镠。 (一)智勇双全,乱世崛起立根基 钱镠是浙江杭州人,字具美,传说他出生时面相怪异,父亲钱宽认为不详,要把他扔到井中,被祖母拦下,所以他又有一个小名叫“婆留”,后来以同音字“镠”取名钱镠。 钱镠小时候不爱读书耕田,喜欢舞枪弄棒,“善射与槊,骁勇绝伦”(《十国春秋》),但,靠偷贩私盐为生,被家乡人称为无赖。钱镠天性聪颖,史载“临安里中有大木,镠幼时与群儿戏木下,镠坐大石指麾群儿为队伍,号令颇有法,群儿皆惮之。”(《》),从小就有指挥才能。 末年,王仙芝、起义爆发,临安守将董昌招兵买马,镇压起义军,钱镠和几个伙伴投奔镇海节度使董昌。由天他作战勇猛,又有智谋,很快成为董昌手下的大将。 879年,黄巢义军进犯临安,当时,临安守军不足千人,将士人心惶惶,想弃城而逃。钱镠却主动请战,并只挑选了20个精干士兵埋伏在城外山谷中。义军不知道有理伏,先锋大将带领一小股军队走在前面,钱镠,张弓搭箭,射杀其先锋将领,义军大乱,钱镠指挥二十人弓箭齐发,杀敌数百。 暂时吓退义军后,钱镠又带领20名手下来到一个名叫“八百里”的险要关口设伏,并事先叮嘱路旁一位老妇人:“如果有人问前面有多少兵驻守,你就说‘临安驻兵八百里’。”义军整顿好队伍过来后,果然向老妇人打听驻兵情况,老妇人回复后,义军将领不知道“八百里”是个地名,说“刚才十余人都杀死我们数百人,何况余百里驻军呢!”于是急忙引兵撤退。钱镠从此名声大振,很快被提升为杭州兵马都指挥使,初步掌管了杭州兵权。 不久,董昌与越州节度使刘汉宏发生争斗,钱镠又奉命擒杀刘汉宏,因功升为左卫大将军、杭州刺史。几年间,钱镠跟随董昌四处平叛,屡获战功,不断晋升,逐渐在杭州站稳了脚跟。 895年,董昌发动叛乱,在越州自立为帝。钱镠苦劝不成,只好奉朝廷之命征伐董昌,几年后,董昌兵败自杀,钱镠因平叛有功,被朝廷任命为镇海、镇东两镇节度使,赐免死铁券,并被封为吴王,从此基本奠定了吴越国的雏形。 (二)勤勉理政,凤兴夜寐“不睡龙” 从一个不务正业的盐贩子,到一方诸侯的统治者,志得意满的钱镠终于可以衣锦还乡,炫耀一番了。他在临安故里建造豪宅,每逢回乡都前呼后拥,大宴宾客,“镠于临安故里兴造第舍,穷极壮丽”(《》),“镠游衣锦城,宴故老,山林皆覆以锦”(《新五代史》),连家乡的山林都用锦缎覆盖起来。但他的老爹却不待见他,儿子回来,他就躲起来,连面都不和他见。 钱镠不解,一次,他事前没有声张,换上农家衣服,偷偷回家见到老爹,探问老父避而不见的原因。钱宽说:“当父亲的,哪有不想念自己孩子的道理?你现在虽然暂时发达了,但周围三面环敌,如果不思进取,说不定哪天就会把祸害引到家里。”钱镠听后,恍然大悟,哭着感谢父亲的提醒。 钱镠从此就像变了一个人,开始摒弃排场,专注理政。为了警醒自己,他专门用一段圆木做了一个“警枕”,用绳子系上一个小铃铛,夜里睡觉时,头从枕上滑下,就能拉动铃铛,使自己醒来。事情繁多,担心遗忘,他就在卧室里放了一个“粉盘”——盛着粉的盘子,“有所记则书盘中,比老不倦”(《》),类似于现代的记事板,夜里想起什么事,就随时记下来,免得白天忘记。 为了提醒夜里值班巡逻人员,他经常往城墙外弹射小铜丸,让他们随时保持警惕。钱镠还经常微服出行,一次,他故意等到城门关闭才回城,在门外高喊开门,但守门小吏却毫不理睬,并说:“就算是大王来我也不会开城门。”钱镠听后大喜,对他加以重赏。 钱镠勤勉理政,夜里设置“警枕”“粉盘”的事情传出后,人们都称他为“不睡龙”,连契丹人都知道。 (三)治国有略,保境安民“海龙王”公元907年,篡唐称帝,建立后梁,封钱镠为吴越王,钱镠已成为事实上的吴越统治者。923年,钱镠正式建立吴越国,一切礼制皆按照的规格。 吴越地小国弱,又与后梁、后唐、吴、南唐等强国为邻,钱镠深知处境险恶,因此,在政治、外交上,采取向后梁、后唐等中原王朝纳贡称臣,与周边小国友好相处的策略,以求境内安定。 在经济上,采取鼓励垦荒、发展农桑,兴修水利等一系列措施发展经济。特别是在修筑海塘和疏浚内湖上,千百年来,一直为后人称道。当时,钱塘海潮浪急潮大,经常淹毁农田,冲毁永恒,卷走人畜财物,百姓。 公元910年,钱镠组织20万劳力,治理钱塘江潮患,他们用木桩把装满石块的笼子固定在江边,形成坚固的海堤,既保护了江边农田不再受潮水侵蚀,又通过沿岸石塘的蓄水功能,为江边百姓提供农田灌溉。钱镠还设置了 “撩水军”, 负责在太湖地区浚湖、筑堤,为周边地区农田灌溉提供便利。 在他的治理下,吴越边境安定,经济繁荣,百业,史载“钱塘富庶盛于东南”,两浙百称其为“海龙王”。 公元932年,钱镠病逝于钱塘,享年81岁,武肃王。临死前,他一再叮嘱子孙们要善事中原,免动干戈,不要因为朝代更迭就改变和中原王朝的友好关系。这一遗训始终被子孙后代恪守,这也是吴越国成为五代十国中存在时间最长的一个割据政权,公元978年,消灭了割据政权南唐,十国之中仅剩下吴越政权,钱镠之孙吴越王钱弘俶审时度势,遵从祖训,投降,史称“”,使百姓免于战乱流血,开创了中国和平统一先河。 (四)修身治家,陌上花开缓缓归 钱镠不仅有杰出的治国谋略,其修身治家之道更是为后人传颂。其原配夫人,是浙西观察判官吴仲忻之女,一共和他生了十三个子女,钱镠和吴氏感情深厚。钱镠性格急躁,吴氏经常地加以劝解。吴氏非常孝顺,每年都要回娘家住上一段时间,侍奉双亲,春天再回来。吴氏每次回娘家,钱镠都给吴氏写信,表达思念之情。 有一年春天,田间小路上的花儿都盛开了,吴氏还没有回来。思妻心切的钱镠就给吴氏写信说:“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思念、关切之情跃然纸上。吴氏见信后,当场落泪,为夫君的真情感动不已。此事成为流传千古的佳话,学者王士祯评论说:“‘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二语艳称千古。” 家庭和睦,一直影响着子孙,培养了良好家风。钱镠生前两次订立治家“八训”“十训”,特别是临终前给子孙们留下的十条家训,内容涉及个人、家庭、社会、国家等各个方面,虽然部分内容受时代限制,带有封建思想,但大多数是为人处事的人生智慧,如要心存忠孝,爱兵恤民;以民为贵、社稷次之,免动干戈,即所以爱民;莫爱财无厌征收,毋图安乐逸豫,毋恃势力而作威,毋得罪于群臣百姓;等等。这些遗训成为激励和规范钱氏后人的处世准则。 吴越国从开国到归宋,前后72年历三世五王,皆诚信忠厚,体恤百姓,深受国人爱戴。其后世更是人才辈出,据统计仅载入史册的名家就逾千人,被后世公认为“千年名门望族,两浙第一世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吴越王钱俶如何死的:钱俶的墓志铭是什么

吴越王钱俶,生于公元929年,在位时间30年。原名是钱弘俶,字名文德,是有名的吴越王钱鏐的,也就是钱元瓘最小的儿子。钱俶是吴越国的最后一位。晋开元时期,他在台州做刺史,最后当了吴越的国王。平定江南的时候,他出兵有功,被封为兵马大元帅,进入朝廷之后,仍被封作吴越国王。公元978年时,他献出自己的封地归到大宋。直到988年去世,葬在了洛阳。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公元948年2月12日(阳历),原吴越王钱弘倧在家中摆夜宴招待群臣,而胡思进趁乱发动宫变,将吴越王软禁了起来,并且推钱俶上位被立为新的吴越王。钱俶在位三十多年,中间经历了汉,周,宋三个朝代的更替。钱俶当上吴越王之后,并没有骄傲自大,奢淫无度,相反的是他励精图治,下令以前欠税的都全部免去,在他管辖范围內老百姓们有田地荒废了的都纵其耕之,顿时吴越国民心大悦。钱俶还曾率领千名田丁去荒废的田地里松土辟地,从此吴越境内无废土,而且粮食丰富,一斗米用十文都能买到。 后周三年时,吴越国遇到了罕见的旱天,民间有好多卖子女活命的,钱俶知道后立即下令由官府出粮食和衣料将那些子女们赎回来,并还给他们的父母,而且开国仓赈灾,有效的缓解了灾情。公元998年,吴越王钱俶暴毙于南阳,十年六十,育有七子, 谥号为忠懿。 钱俶怎么死的 钱俶曾经是吴越地区最后一代的帝王,在后晋时期他曾经做过台州地区的刺史,后来被立为了吴越国王。在征讨江南地区的时候他曾经因为进献良策立下了功劳,被封为了兵马大元帅,后来就归顺了,但是身份依旧还是吴越地区的国王。在978年的时候他将许多地区都进献给了宋朝,可是十年之后他就死了,而钱俶怎么死的直到现在也依旧存在着许多的猜测,那么钱俶怎么死的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关于钱俶怎么死的这个问题还要从978年开始说起,当时钱俶按照的旨意进入了宋朝的都城,可是却被无故的扣留下来,自由都无法得到保障。为了缓解这个情况也为了能够得到宋朝皇帝的信任和认可,钱俶不得已只好将自己国家的一部分领土献给了宋朝皇帝,当时是统治时期,于是宋太宗曾经先后给了他许多的称号,例如淮海国王、邓王等等。到了988年的时候钱俶已经到了六十岁,对于当时的人来说如此高寿是需要庆贺的,而宋太宗为了表示自己的恩德也派人前去庆贺,可是在这一天的夜里钱俶就突然暴毙而亡了,也就是说钱俶是突然间就死了的。 关于钱俶的死有些人也提出了疑问,认为这件事情有蹊跷,甚至有人怀疑钱俶这个时候突然死去是因为有人给他下了毒,他是被人毒杀而死的。但是对于这个说法历史上却并没有可以证明的依据,所以也不过是人们的猜测罢了。 钱俶墓志铭 吴越国最后一代帝王钱俶墓志铭如今已经陈列在洛阳地区的古代艺术馆之内,但是在展示的过程中有些人误以为是邓俶的墓志铭,导致这个价值本应该非常高的历史文物沉沦到了今天。如今很多人认为钱俶墓志铭属于国宝级的文物,所以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图片来源于网络 钱俶本来是吴越最后一代的帝王,他生前曾经做过许多有利于民生的事情,而且一直信奉着佛法,但是却在自己六十岁生辰庆贺的夜里突然死去,关于他的死很多人都表示非常的疑惑,甚至有人怀疑他是被人毒杀的,只不过因为没有证据而被认为是一种猜测罢了。在他去世之后就埋葬在洛阳,如今他的墓被人们发现,钱俶的墓志铭也成为了文物,这个墓志铭主要介绍的就是吴越国王钱俶的一生和他的相关封号,而撰写墓志铭的人据说则是在朝中担任要职的官员所写。 钱俶墓志铭总共高度在九十二厘米左右,宽度则是在九十三厘米,整个墓志铭达到了五十三行,每个满行的字大约在五十二个左右。洛阳在1981年就将这份墓志铭的主人定为了钱俶,可是上面却仅仅以邓俶来称呼,在查阅了五代时期的历史之后,并没有找到邓俶这个人物,而这个墓志铭和北宋时期为了吴越地区的国王钱俶之死所制造的册文进行比较之后只多出来中正两个字,除此之外不管是墓志铭主人的名讳还是谥号,或者是曾经追封的一些称号都和钱俶相同,而钱俶也曾经被封为秦王或者邓王,所以这才确认这份墓志铭的主人就是钱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