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唐玄宗李隆基在即位之后为什么要废掉王皇后?仅仅是因为她没有子嗣吗

时间:2025-04-04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与皇后能够同心同德是国家之运,一个成功的皇帝若有能够积极辅佐君王的后宫,虽不能称为是重中之重,但却也是一个督促皇帝的良好途径。

在历史上辅助自己丈夫走上皇帝之位的皇后不多不少,就是其中一位佼佼者。

王皇后是在落难时候的原配夫人,在韦后和两位女权主义的力量之下,力推将李隆基送上帝位,她的贤良之名在当时朝野也是极富盛名。

武则天中断李唐王朝做了女权皇帝,使得当时的李唐王室都十分混乱,王室里的很多宗亲都备受打压,在父亲的皇位被夺之后李隆基的生活也过的更加压抑,每日诚恐不安,唯恐担心被武则天以莫名的罪名处死。

两人成婚的时候,李隆基正在当一无是处的临淄王,光有一个听着响亮的名号。

但生活的困境反而让这对新婚夫妇的感情建立的相当深厚,李隆基在发动政变为自己父亲复位的时候,王皇后也在身后为其出谋划策。

李显的懦弱使得女权主义者韦后和太平公主的势力十分张狂,在其死后韦后大有推翻皇位效仿武后的意思,并且预谋杀死李隆基父子二人。

形势紧张的情况下,王皇后建议李隆基先行拉拢了太平公主,联手将诛杀韦后,推举自己父亲李旦为帝。

李隆基顺势登上太子之位,虽然差点被太平公主挑拨给废除掉,但也是被王皇后与李旦复议及时化解。

李隆基即位之后,将太平公主等不平势力扫除之后,终于可以安心的开始当自己一心向往的皇帝了,每天处理政务的同时,在情感上的支出也提上了日程,这对患难夫妻的情分也开始有了裂痕。

在后宫纵情声色的李隆基对王皇后渐渐的冷淡了下来,加上后来宠爱的赵丽妃生下了皇长子,并被立为太子,这一系列的行动使默不作声的王皇后再也坐不住了。

一个倡伎的后妃之子仅凭宠爱就可以被设为太子,只怕自己的皇后之位也马上要留不住了。

王皇后虽然秀外慧中,可是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子嗣,李隆基想要废除她的心思也不是没有,但是被王皇后用当初岳父为了给自己庆生买面,用身上衣袍典当的旧情感动,第一次的废后交战也就不了了之。

后来王皇后为了可以怀孕亲信巫术,随身佩戴了一块被祭祀之后的木块,结果被当时李隆基宠爱的揭发,也因为这个小小的符厌之物,李隆基终于找到了借口将王皇后彻底贬为庶人。

王皇后不久就病逝了,虽然李隆基碍于群臣世俗的议论讽刺,但却临死都没有将王皇后的名分恢复,一路走来的患难夫妻也终于落了生死离别,离心离德的下场。

随机文章深不见底的危地马拉城天坑,深度100米吞噬3层小楼(死5)1994年特大彗星撞击木星,最大威力等于2.5亿颗原子弹人类为什么不把火山浇灭,岩浆能融化地球万物/无能无力顶级掠食者蛇发女怪龙图片,头大如牛秒杀各种陆地恐龙(体长8米)曲速飞行到1光年要多久,与曲速引擎能量有关/至少太阳10亿倍以上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李敬玄:唐朝时期宰相,曾担任唐高宗李治的侍读

李敬玄,时期宰相,将领,谷州长史李孝卿之子,联宗于赵郡南祖。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李敬玄因得到中书令马周的推荐,成为侍读。历任中书舍人、弘文馆学士、尚书右丞、太子右庶子,转中书侍郎、吏部侍郎,迁、同平章事,主持铨选。累迁中书令,封公。仪凤三年(678年),出为洮河道大总管,率军征讨,不通兵事,大败而回,贬为衡州刺史,迁扬州长史。唐永淳元年(682年)病逝,终年六十八岁,追赠兖州大都督,“文宪”。 人物生平 早期事迹 李敬玄,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年轻时,精通礼制,后在中书令马周的推荐下,进入崇贤馆,成为皇太子李治(唐高宗)的侍读。生性冷峻,研究学问非常勤勉,受到许敬宗等人的赞誉,历任中书舍人、弘文馆学士、右肃机、检校太子右中护。 担任宰相 669年(总章二年),李敬玄升任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兼任检校司列少常伯,成为宰相。他将司列(即吏部)事务委托给员外郎张仁祎,并沿袭张仁祎修正的选官程序,主持选官多年,使得铨选录用有条不紊。 672年(咸亨三年),李敬玄担任吏部侍郎,加封银青光禄大夫,仍兼任太子右庶子、同中书门下三品,后又监修国史。 675年(上元二年),李敬玄升任吏部尚书。他主掌吏部多年,又和赵郡李氏联宗,前后三任妻出身山东士族,因此在朝中势力极大。唐高宗对此很不高兴,但未公开批评他的过错。 征蕃兵败 676年(仪凤元年),李敬玄升任中书令,封赵国公。当时,每有奏请,李敬玄都持有不同意见,从中阻挠,二人因此交恶。 678年(仪凤三年),吐蕃入寇。刘仁轨知道李敬玄没有将帅之才,故意奏请道:“镇守河西,非李敬玄不可。”李敬玄极力推辞。此时,唐高宗已经厌恶李敬玄,便道:“刘仁轨如果需要朕去,朕就会主动前往,卿不得推辞。”任命他为洮河道大总管兼镇抚大使,检校鄯州都督,率军抵御吐蕃。 同年九月,李敬玄与吐蕃大将论钦陵在青海交战,并命刘审礼为先锋,自己逗挠不前,致使刘审礼孤军深入,兵败被俘。刘审礼败后,李敬玄狼狈而逃,退至承风岭,挖壕沟防御。这时,偏将黑齿常之率死士夜袭吐蕃军,导致吐蕃退军,李敬玄这才得以返回鄯州,后来又在湟川被吐蕃击败。 贬官而死 680年(永隆元年),李敬玄上表称病,请求回京,得到批准。他回京后,也未引咎请罪,便直接到办公。唐高宗得知他并未生病,将他贬为衡州刺史,后又改任扬州长史。 682年(永淳元年),李敬玄去世,终年六十八岁,追赠兖州都督,赐谥“文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有哪些与李敬玄相关的轶事典故?刘昫是如何评价他的?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