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在后人眼里是规律是必然,在当时人眼里是无序是偶然。
大大小小的偶然造成历史,起码是局部的历史变幻莫测。

这些偶然往往被史家忽视,因为他们眼里是既成事实。
历史不可能假设,但历史中的偶然性或者说被当时人甚至现代人忽视的东西往往是历史的真正动力。
在这个星球上,除了人类之外,还有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这些非人为的东西一样能造就历史,因为历史不仅仅属于人类,历史是这个星球的日记。
1644年在北京,决定历史的不是哪个人,哪一群人,而是无处不在肉眼看不见的细菌。
1644年,人们还不知道细菌为何物,尽管它们比人类的历史长得多。
在中国的历载中,大疫往往代表着细菌造成的传染病流行。
的大明王朝后期,大疫在北方多次流行。
从年间开始,山西开始出现瘟疫。
六年,山西出现疫情,十年山西全境大疫,十六、十七两年为高峰。
河南江苏在崇祯十三年到十七年间也多次出现大疫。
北京附近,崇祯十三年,顺德府、河间府有大疫。
崇祯十六年,通州、昌平州、保定府均有大疫,并且传入北京,云:“京师大疫,自二月至九月。
”和山西的情况一样,在初次流行的第二年,也就是崇祯十七年,北京大疫进入高峰,高峰期正是三、四月间。
这个横行华北的大疫究竟是什么?“东死鼠、西死鼠,人见死鼠如见虎”,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烈性传染病:鼠疫。
当时人们不知道传播途径,因为每次流行都见到死耗子,知道和耗子的死亡有关系,因此得名鼠疫。
250年后,日本人北里柴三郎和法国人耶尔森从香港鼠疫病人身上分离出一种杆菌,证明这种杆菌是鼠疫的病源,人们才开始对鼠疫有了认识,并且找到了防止手段。
可是在1644年,面对鼠疫,人们只能。
历史上最有名的鼠疫流行是十四世纪消灭了欧洲将近一半人口的黑死病。
黑死病是通过跳蚤的叮咬在耗子之间、耗子和人之间传播的。
其发病很快,死亡率极高。
但这种病初发地要高温潮湿,如地中海边的意大利。

同时卫生条件要很差,跳蚤、老鼠到处都是。
华北在虽然卫生环境不怎么样,可是气候干燥有冬季,不适合跳蚤大规模繁殖,为什么也流行鼠疫?和黑死病不同,在华北流行的鼠疫潜伏期长,死亡率没那么高,身上没有黑斑,往往有出血现象,以致迄今还有人认为不是鼠疫。
这个问题在20世纪初东北鼠疫大流行时由一代名医伍连德找到答案,证明鼠疫有两种。
引起黑死病的是腺鼠疫,通过跳蚤传播。
在中国北方流行的是肺鼠疫,通过呼吸道传播,有效预防的方式是戴口罩。
口罩口罩,1644年人们哪里知道何为口罩。
直到359个春天以后,北京才做到全城口罩,这一次是萨斯,也是经呼吸道传播的烈性传染病,高发期也是春天。
这也证明了,北京春天干燥的气候适合呼吸道传播的病源生存,使它们在离开人体后能存活一段时间。
流感如此,萨斯如此,鼠疫也如此。
当的时候,北京城里鼠疫正好是突然爆发的关键时刻。
联想一下萨斯在北京时,那种恐慌的情况,如果有敌人,怎么能守得住?三个城垛一个兵,北京才有多少城垛?三大营再虚额,十分之一也会有吧。
“鞭一人起,一人复卧如故”,这难道是人心涣散?杀一警百不就行了,李自成部素来凶残,难道大家情愿受死?是因为鼠疫流行,感染以后身体虚弱,无能为力。
北京人满为患,正好利于鼠疫流行。
鼠疫在生活环境差的百士兵中间流行,官僚家庭受波及很小,所以在深宫里的崇祯不知道,在城外的李自成也不知道,这才有议和的故事。
等到李自成想惩罚性地攻一下城,可还没等开始,守城的兵纷纷献城。
这是因为大家都知道守不了。
如果没有鼠疫,再不济事,靠着大炮和坚固的城防,怎么说也能坚持几天吧? 李自成就这样连自己都不敢相信地轻易地进了北京,同时连自己都不敢相信地发现他梦里繁华的京城现在如同鬼域。
不管是不是鬼城,进了京的没有人肯退出去。
李自成在西安已经立国了,这么轻易地进北京,不登基等什么那?于是大顺的精兵良将就在北京住下了,不是住兵营就是住民居,降卒也要收编,无数的密切接触机会。
鼠疫便开始在这些外地人中间流行开了。
四十一日迅速丧失战斗力,不是北京的花花世界,而是满城的咳咳细菌。
既然已经拿下京城,为什么那么急向官员们追缴,难道不知道稳定人心的重要性?可是李自成没有办法,宫里空荡荡,老百姓贫病交迫,只有官员有油水,万一哪天瘟疫扛不住了得赶紧撩脚丫子。

其实这并不是李自成所部一家所为,古来叛军入城,都是烧杀奸淫掠夺,以已经被丑化了的历史记载来看,李自成算是文明的,多少次王公贵族被屠杀的,也没听说那么快就丢了到手京城的。
李自成讨伐,人数为什么争议很大,就是因为瘟疫流行,减员严重。
可是为何在山海关前李自成一度占优?这还要说说肺鼠疫,这类鼠疫的潜伏期可以长到20多天,也就是感染了20多天才发病。
这种长潜伏期的烈性传染病流行面广,因为未发病时和正常人一样,可以继续感染别人。
李自成带到山海关前的部队,正是剩下的还未发病的那部分人,战斗力还在。
这批人在山海关战死了一部分,逃回来的也陆续发病,于是李自成手下全是鼠疫病人,即便是痊愈的也非常虚弱,能跑路就不错了。
这就是为什么李自成从山海关下来,不能守北京,离开北京也连战连败。
一路退一路把鼠疫流行过去,“凡贼所经地方皆大疫,不经者不疫”。
各地留守的部队也染上鼠疫,于是弃山西弃西安最后败死九宫山。
那支无敌的雄师被鼠疫消灭了,联合南明时已经是乌合之众。
历史上瘟疫造成大军死亡几成的记载比比皆是,行军打仗,最怕瘟疫。
李鸿章便深有体会,考察西洋军事最大的感慨就是西方部队以医官为重,这才开设北洋医学堂,培养军医。
在古代那种卫生条件和医疗水平之下,一旦军营出现瘟疫,整个部队便不战而溃,多少次到手的胜利就是让瘟疫夺去的。
李自成也一样,只不过他丢的可惜,丢得让人感慨,才让后人忽略了瘟疫的作用。
出西安之时,摆在李自成面前是两条路:一是经营河南湖北,夺取江淮;二是进逼北京。
最后他采取了顾君恩的中路直进策略。
从夺取北京的结局来说,是个好计谋,可是暗中看不见的鼠疫之手,让在皇位上屁股没有坐稳的李自成急速败亡。
如果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先把占领的地盘稳固了,然后在夺取北京,结局会截然不同。
灭亡是迟早的事,在北方除了满清以外,没有别的叛军跟他争,多等一年有何不可?这就是所谓死催。
随机文章中国突破20倍音速导弹,6806米/秒1小时绕地球一圈(无法证实)真实的孙悟空有多凶残,屠杀千余猎户吓死黄袍怪无辜儿子大魔王贝利尔,曾是撒旦人选能力最强的堕天使之一鲨鱼为什么一直游动,鲨鱼一直游不累吗(不游动会窒息死亡)量子意识为什么被禁止,意识是量子力学的基础/意识可改变物质世界迷案在线 mazx.cn本站内容大多收集于互联网,内容仅供娱乐,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本站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敬请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将尽快回复您,谢谢合作!
揭开闯王闯王李自成和崇祯皇帝帝互断龙脉之谜
关于明皇族的龙脉之说,据《系年要目》介绍,朱元璋祖居江苏省句容县通德乡朱家巷。初期,为了逃避官府的苦役,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就携带全家老小,逃到泗州、盱眙一带,居住在古泗州城北13里的孙家岗。王文禄《龙兴寺记》记载着这样一个传说:杨家墩家有个洼窝,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经常卧于其处。有一次,一个道士路过此处,见了这个地势说:“葬于此处,后代可出天子。” 道士的徒弟追问原因,道士说:“你若是不信,就拿个枯树枝栽在这儿,十天之内就能起死复生”,朱初一偷偷试验了一下,果真如此,于是把道士的话告诉了朱元璋的父亲朱世珍。十年后,泰定四年(1327年)朱初一病死,如道士所言,葬于此。半年后,朱世珍妻即怀了朱元璋。网络配图 至正十二年(1352年),朱元璋参加了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一路登上之位,1386年,朱元璋命皇太子,带领文武群臣和工匠,到泗州城北杨家墩,开始修建祖陵。以后陆续增修,经过28年,耗费大量资金,到永乐十一年(1413年)才把他的高祖、曾祖、祖父三代的陵墓全部修建成功。至此,杨家墩改称明祖陵。李自成攻破此处后,为了破坏的龙脉,将明祖陵破坏的一塌糊涂。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为了打击李自成起义军,皇帝竟然也派人挖了李自成的祖坟。 李自成是陕西米脂县人,从小,和一些穷苦百姓参加了高迎祥领导的起义军。后来因为作战勇敢和有智慧,得到高迎祥的赏识,最后,接替高迎祥成为起义军首领,所到之处,百集响应,一时间朱家天下摇摇欲坠,“帝王之相”隐隐可见。当此之时,不知听了何人建议,希冀用伐掘李自成祖坟的办法断其“龙脉”,泄其“王气”,以使“贼势当自破矣”,从而挽大厦于将倒。崇祯十五年(1642年)正月初八,接到崇祯皇帝密旨的陕西总督汪乔年命延安府米脂县县令边大绶等人进山寻找李自成的祖、父的墓地。网络配图 事先,边大绶找到了曾参与埋葬的李自成的同乡李诚。经过拷训,李诚给边大绶提供:“记得李闯祖父下葬掘土时,地下面有三个空穴,其中的一个空穴尚发现有一只黑碗,当时用土填了两个空穴,在其中一穴安葬,并用黑油点灯放在墓内棺前。因此,只要找到那个置有黑碗的坟墓,便是李闯的祖坟。” 根据李诚提供的线索,边大绶立刻下令寻找,但是,一连掘了数座坟,未见黑碗。到天晚,难以下山,他们坐在李自成旧窑中烤火。翌日凌晨,他们又挖了数家坟冢,到了正午时分。果然在一墓中发现黑碗,照李诚所说它必然是李自成祖父的坟墓了。挖出来的骷髅如黑墨,额骨上长出了六七寸长的白毛,状极恐怖。在李自成祖父坟的左侧下方还有一座坟墓,据李诚指认它是李自成父守忠之墓。墓的正顶长有一棵榆树,粗如臂膀,枝叶诡异,边大绶命人砍下榆树,不料树倒墓开。 墓中竟蟠着一条白蛇,“长尺有二寸,头角崭然”,役卒上前捕捉,将蛇置于练总郝光正行装袋内。役卒把棺木打开后,只见所有的骨节都变成青铜色的绿色,额骨上也有六七寸长的白毛。其余七八座墓中骷髅上也都有白毛。边大绶为了断李自成的“龙脉”,还派人在旧址上边的大小垴之间挖下宽二十米、深五米的大壕,他命人将骨骸“聚火烧化”,并把周围“大小树木一千三百余棵悉数斫伐”。网络配图 挖李自成祖坟的全过程,边大绶详细记录在了向陕西督军汪乔年呈报的《塘报》中,陕西督军汪乔年得知后,嘉奖边大绶:“据来报,知闯王墓已开,可以制贼死命。他日功成,定当首叙以酬。”然而,崇祯皇帝的这一招并不奏效,就在前一年,李自成的农民军在河南攻城破邑,所向披靡,并进逼潼关、直指西安,结果是众所周知的:两年后李自成攻占北京城,崇祯跑到皇宫北面的万岁山投缳自尽。李自成与崇祯在挖龙脉上两败俱伤,这也成就了清军将领。在他的功业基础上,皇帝成为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开创了大清王朝的历史篇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解密:闯王李自成登基武英殿为什么只一天就烧城而走
从来没有如此明亮的火焰照亮过这座帝都,它在行将毁灭的时刻被历史的追光照亮,每一个巧夺天工的细节都清晰毕现,而闯王的面孔,则隐在黑暗里。所有人都看清了北京,但没有人看见闯王的脸——那张疲惫、悲伤、愤怒、绝望、几近颓废的面孔,从此在历史的视野中消失。 舌尖上的历史,义旗飘荡,马嘶雷鸣,,绝处逢生,自荒凉的黄土高原,一路杀进宫阙万千的紫禁城。 那一天是公元1644年,农历甲申年三月十八,谷雨刚过,北京突然下起了雨夹雪,开始只是稀薄的雨雾,后来越来越浓,变成寒凝的雪粒。清冷的雨丝雪粒被寒风裹挟着,抽打着人们的脸庞,让人睁不开眼。唯有李自成的军师宋献策站在雪中,望得出了神,脸上露出喜色——老天爷给力,刚好验证了他此前的占卜:“十八大雨,十九辰时城破。”网络配图 自清晨开始,城外响了一夜的炮声就零落下来,取而代之的,是战靴在松软的雪泥中踏过的声响。苍茫的天地之间,这座孤悬的城池果然被攻破了。根据《国榷》的记载,东直门城门破时,城墙上的大明守军如一般纷纷坠落。负责把守东直门的河南道御史王章战死了,把守安定门的兵部尚书王家彦跳城自杀,摔断了双腿,却还剩了一口气,被手下救下,藏匿在市民家里。他没死心,或者说他早已死了心,又趁人不备,悄悄解下腰带,自尽而亡。 第二天辰时,李自成头戴毡笠,身穿缥衣,骑着乌驳马,一副英雄气概,在人群中格外显眼。他自德胜门入城,穿过大明门,一路杀到紫禁城前。仰头,“承天之门”四字赫然在目。李自成踌躇满志,扭头对丞相、军师宋献策、尚书宋企郊等人说:“我射它一箭,如能射中四字中间,必为天下一主。”他从牛皮箭筒中拔出一箭,“砰”的一声射出。细雨横斜中,那支蓄满势能的箭矢在克服了风的阻力之后,疾速奔向那块门匾,虽射中门匾,却不够精准,射在“天”字的下半部,最多八点五环。李自成眉头微蹙,牛金星宽慰道:“中其中,当中分天下。” 李自成淡然一笑,没有在意,纵马率先冲入紫禁城。 马蹄在紫禁城内留下空旷的回声。偌大的紫禁城,死的死,逃的逃。皇帝在前一天下了第六道罪己诏,就回到乾清宫,在这座地动山摇的城池里,呆呆地坐定。残酷的战事,已不在遥远的陕北高原,不在黄河边的洛阳,而就在他的身边。喊杀声在这座城市里此起彼伏,断肢充塞着街巷,无数的伤口在同时流着血。空气中晃动着死亡的气息,像一条绞索,勒得他透不过气来。他让周皇后、袁贵妃侍奉着,斟了一杯酒。酒液滑过一道晶莹的弧线,珠圆玉润,准确地落在他的酒杯里。伴随着李自成军队的马蹄声,他看到案上的酒杯都在轻微地颤抖。他举起酒杯,一饮而尽。没有了昔日的歌舞酒筵,这酒,格外的苦涩。他一边饮,一边嘟囔:“苦我满城百姓。”话音落时,两行泪水,已挂在他的脸颊上。 周皇后的胸中一定贮满了数不尽的伤感,她默然回到坤宁宫,崇祯跟随进来的时候,她已悬梁自尽了。崇祯没有丝毫惋惜的意思,只说了句:“死得好!”他猛然想起了已经到了出嫁年龄的,立即把她召到身前,说声“尔何生我家”,然后左袖掩面,右手抽剑,向长平公主砍去。长平公主用胳膊一挡,一声脆响之后,半截玉臂飞向宫殿的一角。崇祯没有罢手,又提着那柄剑,面色狰狞地跑到昭仁殿(这座宫殿的故事,我还将在后文中详细讲述),一剑捅死了六岁的女儿,又舞着那柄剑,砍死无数嫔妃宫娥,然后,像完成了一件重大的心愿,别无所憾,一个人抛下宫殿,披发跣足,拖着一路的血光,逃到煤山上,投缳自尽。那一刻,才是真正的解脱。网络配图 出身草根的李自成或许很想跟出身龙种的天子照个面,这样的英雄事,连都未曾做到。当年兵败降明,李自成在潼关被、打得,只剩下十八骑逃向商洛山中,苟延残喘之际,支撑他的,或许就是这样的痴心妄想。他没有想到崇祯不给他机会。他命令部下满紫禁城寻找,也没有找到他的尸体。他的龙体,此刻正在煤山顶上的瑟瑟寒风中飘来荡去。 李自成进驻紫禁城,以武英殿为处理军政要务之所。” 这座宫殿始建于明初,位于外朝熙和门以西,与东边的文华殿相对称,一文一武,相得益彰。据说早年曾在这里召见大臣,他甚至把全国官员的名录贴在大殿的墙上,时时观看,以思考王朝的人事布局问题。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崇祯皇帝突然做出一项决定,从乾清宫搬入武英殿居住,从此减少膳食,撤去音乐,除非典礼,平时只穿青衣,直到太平之日为止。他没有想到,他没能看到太平之日的到来,自己死后,最大的对头李自成成为紫禁城新的主人,偏偏选定了武英殿作为处理军政要务之所。 正如项羽火烧一样,项羽这一破坏文化遗产的行径,历来为人诟病,但陆川借项羽之口表达了这样的逻辑:正是因为阿房宫无限的壮美,“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才勾起了这些草莽英雄对于权力的渴望。所以,在影片里,项羽总是对先期抵达的是否进过阿房宫、见识过它耀眼的繁华耿耿于怀。他知道,无论什么人,只要见识过它,就难以忘怀了。他认为——或者说,陆川认为,烧了它,就等于烧掉了人们心头的欲望和野心。陆川给了项羽一句台词:“烧了它,大家都不用惦记了。” 登基大典在紫禁城武英殿举行。历史上没有一个皇帝,像李自成这样心情复杂地坐在龙椅上,也没有一次登基大典如此潦潦草草。三拜九叩的威仪背后,是一盘不堪面对的残局。这是一场为了告别的聚会,没有人知道,自己还有没有明天。 这一次,李自成真是要打下江山,拱手送人了。网络配图 但李自成还不甘心做这样的好人。夜色深浓时分,李自成下令放火、放炮,不是登基的礼炮,而是失败的丧钟。烈焰冲天而起,把紫禁城的、雕梁画栋化作一片片纷飞的黑雾,仿佛一个黑色的怪兽,盘旋在宫殿的上空,紫禁城里到处回荡着宫殿倒塌的巨大声响。此时,京城九门也被点燃了,只有大明门(已被改名为大顺门)、正阳门、东西江米巷一带没有火势,这座辉煌的都城,变成一座浴火的城市。“哭号之声,闻数十里。” 弥漫京城的大火,为李自成的登基大典提供了一个无比壮丽的背景。 李自成烧了紫禁城,是因为那时他已经留不住本已属于自己的江山,他不愿意它落到别人手里,这是后话。李自成在进京四十二天的时间里,以大跃进的步伐走完了一个王朝由兴起到败亡的全部路程,他的成功,亦是他的失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