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三起三落:​被贬谪的苏东坡为什么能东山再起?

时间:2025-04-18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大文豪的仕途相当不顺,特别是在乌台冤案后,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这让他十分郁闷。

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

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

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

当他准备要南返常州时,驾崩。

常州一带水网交错,风景优美。

他在常州居住,既无饥寒之忧,又可享美景之乐,而且远离了京城政治的纷争,能与家人、众多朋友朝夕相处。

于是苏东坡终于选择了常州作为自己的终老之地。

网络配图 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即位,时年九岁。

高以哲宗年幼为名,临朝听政,司马光重新被用为相,以为首的新党被打压,苏轼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东蓬莱)。

四个月后,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

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

当苏轼看到重新起来的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并不完全赞同这些做法,再次向提出谏议。

他对旧党执政后暴露出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抨击,由此,他又引起了重新掌权的旧党的反对,于是又遭诬告陷害。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

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苏轼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

由于西湖长期没有疏浚,淤塞过半,“崶台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凋疏”,湖水逐渐干涸,湖中长满野草,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

苏轼来杭州的第二年率众疏浚西湖,动用民工二十余万,开除葑田,恢复旧观,并在湖水最深处建立三塔(今三潭映月)作为标志。

他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来,筑成一条纵贯西湖的长堤,堤有六桥相接,以便行人,后人名之曰“苏公堤”,简称“苏堤”。

苏堤在春天的清晨,烟柳笼纱,波光树影,鸟鸣莺啼,成为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苏堤春晓”。

“东坡处处筑苏堤”,苏轼一生筑过三条长堤。

苏轼被贬颍州(今安徽阜阳)时,对颍州西湖也进行了疏浚,并筑堤。

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苏轼被贬为远宁军节度副使,惠州(今广东惠阳)安置。

年近6旬的苏轼,日夜奔驰,千里迢迢赴贬所,受到了岭南百姓热情的欢迎。

苏轼把皇帝赏赐的黄金拿出来,捐助疏浚西湖,并修了一条长堤。

为此,“父老喜云集,箪壶无空携,三日饮不散,杀尽村西鸡”,人们欢庆不已。

如今,这条苏堤在惠州西湖入口处,像一条绿带,横穿湖心,把湖,右边是平湖,左边是丰湖。

网络配图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的。

元祐六年(公元1091年),他又被召回朝。

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元祐六年八月,调往颍州任知州。

元祐七年(公元1092年)二月任扬州知州、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九月,任定州知州。

元祐八年高太后去世,哲宗执政,新党再度掌权,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六月,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被安置在惠阳(今广东惠州)。

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年已六十二岁的苏轼,被一叶孤舟送到了徼边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今海南儋县)。

据说在,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

但是,苏东坡却把儋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

他在这里办学堂,介学风,以致许多人,追至儋州,从苏轼学习。

在的一百多年间,海南从没有人进士及第。

但苏轼北归不久,这里的姜唐佐就举乡贡。

为此,苏轼题诗:“沧海何曾断地脉,珠崖从此破天荒。

”人们一直把苏轼看作是儋州文化的开拓者、播种人,对他怀有深深的崇敬。

在儋州流传至今的东坡村、东坡井、东坡田、东坡路、东坡桥、东坡帽等等,表达了人们的缅怀之情,连语言都有一种“东坡话”。

网络配图 即位后,苏轼被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

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四月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于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公元1101年8月24日)卒于常州(今江苏常州)。

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享年六十五岁。

苏轼留下遗嘱,葬汝州郏城县钧台乡上瑞里。

次年,其子苏过遵嘱将父亲灵柩运至郏城县安葬。

宋高宗即位后,追赠苏轼为太师,谥为“文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陈胜​吴广起义以失败告终 但是他们究竟是如何死的吗?

历史上我们都学过“起义”,又称“”,陈胜、吴广因为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揭竿而起,发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然而这场农民起义最后却以失败告终。这场起义的发起者陈胜、吴广最后又是什么结局呢? 揭竿而起 秦二世元年,秦朝廷征发闾左贫民屯戍渔阳,陈胜、吴广等900余名戍卒被征发前往渔阳戍边,途中在蕲县大泽乡被大雨所阻,不能如期抵达目的地。根据秦朝法律,不能按时到达目的地的下场只有一个,那就是杀头。想一想,反正怎么都是死,还不如死的轰轰烈烈,于是陈胜、吴广指挥戍卒杀死押送的军官,发起兵变。 吴广之死 两人揭竿而起后,建立了张楚政权,然而就在农民起义的开始阶段,内部就发生了矛盾。 当时陈胜率领十万大军浩浩荡荡一路向西,很轻松地就拿下了函谷关,暂时胜利的陈胜军团开始。不久,秦政府把正在建的20万囚徒编成了大军,让大将当统帅,很快,陈胜军团很快被秒成渣。 此时,吴广既没有能力解救大部队,甚至还胡乱指挥,他下面的将领一商量,决定杀了他,结果吴广就这样被下属杀死了。可笑的是,当田臧将吴广的人头献给陈胜的时候,不仅没有受罚,还被封为将军取代了吴广的位置。 陈胜之死 陈胜作为起义首领,很多决策都是他来决定的。起义之初,还是取得了一些胜利,这时陈胜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开始变得狂妄自大,目中无人,同时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甚至连最开始追随他的人都不放过。见此情形,他的部下开始纷纷自立为王,不再听从陈胜指挥。 后来,陈胜带领起义军抵抗章邯的进攻,然而却无功而返,最后只能退到城父,在逃跑过程中,陈胜依然保持高高在上的态度,不断地催促马夫,甚至对马夫拳打脚踢,最终被马夫庄贾杀害。 从始至终,张楚政权仅存在了六个月,究其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导致了这场农民起义的失败。但“大泽乡”起义又具有伟大历史意义,不仅从根本上动摇了秦王朝统治,还促使汉初施行很多开明的休养生息政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仅凭这一件事,​宋太祖赵匡胤​就能被称为最优秀的帝王之一

此页面是否是列表页或首页?未找到合适正文内容。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