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三国演义》中关于和周瑜斗智斗勇的故事想必家喻户晓。
譬如“”、“借东风”、“三气瑾”等故事为大家描述了一个心胸狭窄、嫉贤妒能的小人形象。
周瑜在临死前还感叹:“既生瑜,何生亮?”然而在正史中,周瑜不仅足智多谋,性格亦堪称完美。
《三国演义》将孙刘联盟的促成全都归功于诸葛亮的舌战群儒。
而历史上在孙权手下包括托孤重臣在内大部分人都主张放弃抵抗投降的情况下,是周瑜,说服孙权坚决抵抗曹操。
《三国演义》将的胜利归功于诸葛亮的借东风,而历史上根本没有借东风的事件,诸葛亮也不过一介凡夫,怎么能够呢?因此,赤壁之战的最大功臣应该是周瑜而非诸葛亮。
周瑜辅佐孙策打下江东之地,又辅佐孙权在赤壁以少胜多击败曹操,随后又击败夺取南郡。
周瑜原本还试图进攻益州,与曹操二分天下。
奈何入益计划尚未执行,周瑜就因病去世,年仅三十六岁。
至于《三国演义》提到的“”,更是纯属虚构了。
《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心胸狭窄,然而历史上的周瑜性格与演义恰恰相反,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弘,大率为人”。
老将起初因为资历高看不起的周瑜,但是周瑜最终还是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折服了他。
与诸葛亮齐名的亦曾是周瑜帐下的,而庞统性格及其高傲,如果周瑜真的嫉贤妒能,庞统还会甘心效力周瑜么? ——鲁肃 在《三国演义》中,鲁肃是一位忠厚的老实人形象,一直被诸葛亮牵着鼻子走。
《三国演义》中的鲁肃文不能提笔安天下,武不能上马定乾坤,性格又懦弱无能。
借荆州之时,被卖了,还帮刘备数钱。
单刀赴会时,被奚落得无比自容。
然而历史上的鲁肃,却是“东吴四英”之一,是东吴最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
早在诸葛亮的隆中对问世的八年之前,鲁肃就已经提出了战略意义不亚于隆中对的踏上策。
为孙权集团制定了“跨有荆、扬”,再图谋天下的战略主张:“剿除黄祖,迸伐,极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 此高帝之业也。
”后来刘表病逝,废长立幼,拥立刘表幼子刘琮。
而孙权集团虽然剿除黄祖,却仅仅占据江夏一小部。
几乎统一北方的曹操调兵遣将,准备南下进攻荆州。
鲁肃当时就认识到,刘琮无力抵抗曹操,天底下能够与曹操抗衡的只有刘备。
于是鲁肃率先主张“连刘抗曹”,建议孙权主动去与刘备接触。
方曹操大军压境,鲁肃与周瑜力主抗曹,这才保全了江东基业。
赤壁之战以后,周瑜夺取南郡南部(江陵),刘备则南下夺取荆南四郡。
当刘备提出借南郡之时(历史上所谓的刘备借荆州。
的确只借了半个蓝郡),鲁肃考虑到江东无法独自抗衡曹操,遂说服孙权将南郡借给刘备。
后来湘水之盟,刘备将江夏、长沙、桂阳三郡割让给孙权,以替换之前借出的南郡。
鲁肃以半个南郡为代价,即收获了一个强大的盟友,又减轻了东吴的防守压力,最后又获得三个郡的偿还,可以说是很值得的。
单刀赴会的主角其实是鲁肃,历史上的鲁肃单刀赴会,义正词严,将关羽怼得。
周瑜和鲁肃,一个是东吴第一军事家,一个是东吴第一战略家,可是他们都被《三国演义》黑惨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